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男降女不降”话语及其女性想象
1
作者 马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0-27,43,共9页
20世纪初,晚清知识界针对“男降女不降”这一来自明季的历史话语进行了广泛征用,形成一股颇具势力的言说热潮。虽然话语使用的背后担负相同性质的民族主义动机,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仍呈现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以蔡元培和章士钊为代表的“... 20世纪初,晚清知识界针对“男降女不降”这一来自明季的历史话语进行了广泛征用,形成一股颇具势力的言说热潮。虽然话语使用的背后担负相同性质的民族主义动机,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仍呈现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以蔡元培和章士钊为代表的“《苏报》同人”多借此话语形式直接为“排满革命”张目;其他知识分子如柳亚子、高燮等更为关注话语本身凸显的女性主体,致力于挖掘“女不降”蕴含的民族大义,借此呼唤晚清女性的崛起,彰显一定意义的女性主义立场。同时期文学文本建构的女性形象,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差异性言说及其背后相同意图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男降女不降 排满革命 女性想象
下载PDF
种族政治压力下的政治现代性诉求——从《大同报》看满族留日学生的政治认同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丽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9,共8页
一批受西学知识洗礼的满族留日学生,超然于现政府与革命党之上,以救亡图存自任。他们主张以国民主义取代狭隘民族主义,满汉平等、满汉蒙回藏合成一中华民族。他们将外患问题、种族问题皆归结为政治制度问题,呼吁以立宪来建立责任政府。... 一批受西学知识洗礼的满族留日学生,超然于现政府与革命党之上,以救亡图存自任。他们主张以国民主义取代狭隘民族主义,满汉平等、满汉蒙回藏合成一中华民族。他们将外患问题、种族问题皆归结为政治制度问题,呼吁以立宪来建立责任政府。建立责任政府的第一步则是民选的国会。他们也信奉社会进化论,重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政治理念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辛亥革命时期,《大同报》诸人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对政治现代性的诉求,无疑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革命 排满 国会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民族革命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铁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7-132,共6页
辛亥革命是一场带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的革命,这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颁发的文件告示、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态度以及革命领袖反满思想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这些民族革命色彩是辛亥革命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同时还是辛亥革命迅... 辛亥革命是一场带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的革命,这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颁发的文件告示、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态度以及革命领袖反满思想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这些民族革命色彩是辛亥革命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同时还是辛亥革命迅速失败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族革命 “排满”
下载PDF
晚清改良与革命叙事中的台湾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忠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90,共12页
台湾被日本全面占领后,大陆各界人士对台湾的关注,除了聚焦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与台民的反抗,还留心日人在台湾的统治政策及效果。此时的台湾,在晚清改良与革命的舆论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参照"。改良人士将日本统治台湾的... 台湾被日本全面占领后,大陆各界人士对台湾的关注,除了聚焦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与台民的反抗,还留心日人在台湾的统治政策及效果。此时的台湾,在晚清改良与革命的舆论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参照"。改良人士将日本统治台湾的"成效"作为反思内政改革的依据。提倡"反清"革命的知识分子则通过叙述台湾的历史遭遇及割台痛史,宣传"反满"革命的合理性。不过,除却改良及革命宣传的需要,晚清涉台言论更多地还是论述救亡图存的严峻形势以及对台湾同胞的同情,明言"割台"乃"最大之国耻";对日本所谓治台成绩的认知,也并非一味的肯定和提倡仿效,更没有忘却台湾本属中国却被外族统治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改良 革命 “反满”
下载PDF
“家”“国”与“满”“汉”——再论清帝逊位和1912年大妥协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0,153,共10页
清帝逊位和1912年妥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剧变。这不仅在于完成从帝制到共和的转折,还在于,这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中,鼎革是惨烈的,"君死社稷,臣死封疆,士死制"... 清帝逊位和1912年妥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剧变。这不仅在于完成从帝制到共和的转折,还在于,这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中,鼎革是惨烈的,"君死社稷,臣死封疆,士死制"。"死",构成了一种政治规约。而1912年,在家国与种族的种种缠结当中,"坚守"丧失了合法性以及价值支撑,"妥协"则成为"奉天时""循尊养"的正当表达。妥协引导了一种平衡——皇亲、贵族、袁世凯,皆成为无负和平、齐赴共和的成员。西方世界的革命与现代转型大多循契约而成,这种由契约精神引领的妥协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是鲜见的。因此,如果将妥协视为议会、宪政的一种基本原则,那么,辛亥年底的这场大妥协即具备了更为特殊的意义。革命,因种族之辨聚拢而成,却又在形成风暴之日迅速摆脱、超拔出这种单一的动员策略;进而,"家""国"与"满""汉"在平衡中达成和解。从反满到共和,撼动的不仅是帝制,还是随同帝制一起日渐消亡的政治与历史,它至少在形式上终结了帝制时代的政治文化,诠释并启航了中国政治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2年 清帝逊位 反满 政治转型
下载PDF
章太炎反满反帝思想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沈雨梧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1-44,共4页
本文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的反满言论及其由排满到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思想 ,认为章太炎不是像史学界说的那样 ,是地主阶级反满派的典型代表 ,而是当之无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
关键词 章太炎 反满思想 反帝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 反殖民主义思想
下载PDF
论辛亥革命前雷铁崖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宁玮婷 阎晓雪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7-29,33,共4页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辛亥革命前,雷铁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日本、国内、槟榔屿创办报刊杂志,宣传革命,宣传的重...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辛亥革命前,雷铁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日本、国内、槟榔屿创办报刊杂志,宣传革命,宣传的重点就是民族主义思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民族观,在法学外衣下,带有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前 雷铁崖 民族主义 “排满”
下载PDF
“反满”对辛亥革命影响的二重性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英法 冯志芳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8-49,65,共3页
辛亥革命虽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出于中国"异族"统治的形势,为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实际上主要是在"反满"的旗帜下发动起来的。"反满"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利弊兼具,既是清廷... 辛亥革命虽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出于中国"异族"统治的形势,为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实际上主要是在"反满"的旗帜下发动起来的。"反满"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利弊兼具,既是清廷迅速覆亡的重要原因,又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重要原因。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不失为成功的斗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满 辛亥革命 二重性
下载PDF
太平天国与“反满”——从“严种族之见”谈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小萌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9-49,共11页
太平天国明确提出"反满"口号,"严种族之见",付诸行动,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但最终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回、藏等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开始接受中华(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此种共识,意味着太平天国"严... 太平天国明确提出"反满"口号,"严种族之见",付诸行动,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但最终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回、藏等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开始接受中华(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此种共识,意味着太平天国"严种族之见"的负面遗产从此被各族精英所抛弃;同时意味着,搅动中华两千年历史风云的"华夷之辨"至此被打上了休止符。此种共识,不仅为中华各民族的凝聚、共御外侮的斗争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创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严种族之见” “反满”
下载PDF
晚清国粹派政治思想解析
10
作者 曾光光 柳元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晚清以降,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学术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国粹派诸君通过弘扬国粹、阐发学术的方式宣传种族革命,竭力标榜华夏裔胄、炎黄子孙,希望藉此激发国民的民族情感。客观而论国粹派手中的"国粹"其实是"学术反满"... 晚清以降,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学术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国粹派诸君通过弘扬国粹、阐发学术的方式宣传种族革命,竭力标榜华夏裔胄、炎黄子孙,希望藉此激发国民的民族情感。客观而论国粹派手中的"国粹"其实是"学术反满"的政治手段,国粹派以保存国粹、复兴古学的口号相号召,使清末的政治革命打上了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派 政治思想 学术反满
下载PDF
李鸿章的“格局”与“排满”
11
作者 李万堡 戴国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1-66,共6页
李鸿章"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虽有梁任公为其立传翻案,终未改"国贼"骂名,而身后六十年,"遗诗"横空出世,誉谤稍有改观。李氏于晚清排满驱虏声浪之中执国柄、占枢机,堪称"孤忠",又在时人多方鼓动... 李鸿章"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虽有梁任公为其立传翻案,终未改"国贼"骂名,而身后六十年,"遗诗"横空出世,誉谤稍有改观。李氏于晚清排满驱虏声浪之中执国柄、占枢机,堪称"孤忠",又在时人多方鼓动之际,终不为贰臣,应是基于两千年儒家教化之根底。然李氏心底果无一丝民族愤懑,殊不可解,若其"遗诗"不伪,可谓补全李鸿章之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临终遗诗 儒臣格局 东南互保 排满情绪
下载PDF
简论杨毓麟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
12
作者 彭大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62,共5页
杨毓麟是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杰出革命家,他在1902年写的《新湖南》一文最早吹响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号角;深刻揭露满清王朝已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政府";强烈鼓吹反帝与反满必须结合起来,反帝与反封建必须结... 杨毓麟是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杰出革命家,他在1902年写的《新湖南》一文最早吹响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号角;深刻揭露满清王朝已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政府";强烈鼓吹反帝与反满必须结合起来,反帝与反封建必须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三权分立"的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毓麟 反帝 反满 反封建
下载PDF
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满族对日斗争的特点
13
作者 张海鹏 李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6-58,61,共4页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东北满族 对日斗争 特点
下载PDF
简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对南洋华侨的“反满”民族主义宣传——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绮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阐述了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反满"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反满"民族主义的作用及影响;认为革命派对南洋华侨进行"反满"民族主义宣传,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南洋华侨的爱国热情,推动... 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阐述了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反满"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反满"民族主义的作用及影响;认为革命派对南洋华侨进行"反满"民族主义宣传,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南洋华侨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其中包含的狭隘民族意识,是不足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 华侨 辛亥革命 反满情绪 狭隘民族意识 《中兴日报》
下载PDF
“男儿捐生苦不早”——论陈子龙之死兼谈明末士人对待死亡的心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4,共5页
该文通过研析陈子龙最后阶段所作的诗文及其传记资料,勾勒他生命最后的轨迹,探究他生命终结前的心念。且因为他具备文人、官吏、义士等多重身份,有着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细腻的情感,在明末士人中颇具典型性,故又借此一探明末社会... 该文通过研析陈子龙最后阶段所作的诗文及其传记资料,勾勒他生命最后的轨迹,探究他生命终结前的心念。且因为他具备文人、官吏、义士等多重身份,有着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细腻的情感,在明末士人中颇具典型性,故又借此一探明末社会知识分子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明末 抗清 士人 殉节 心态
下载PDF
时代脉动与乡土之风——略论满族作家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
16
作者 范庆超 高婧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17-119,共3页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价马加这一阶段的小说极有必要。总的来说,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聚焦于反帝抗战和解放区社会矛盾的揭示,对于时代的脉动有着准确而切实的把握。同时,马加注重在乡土气氛中言说社会、时代生活内容。不仅注重农村背景性元素的植入,而且还特别倾向使用承载着乡土物质文化的民间语言,这极大增添了其抗战小说的乡土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作家 马加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罗登贤对党领导东北抗战的历史贡献
17
作者 黄庆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5,共5页
1931年夏,罗登贤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开启了他在东北披荆斩棘的革命生涯。至1932年12月奉调离开东北,一年半时间里先后经历"九一八"事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日本全面侵略东北诸多危局,他以勇于担当的革命... 1931年夏,罗登贤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开启了他在东北披荆斩棘的革命生涯。至1932年12月奉调离开东北,一年半时间里先后经历"九一八"事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日本全面侵略东北诸多危局,他以勇于担当的革命品格和总揽全局的开阔视野重建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满洲省委 抗日 危局 担当
下载PDF
梁启超的国家主义思想与晚清的中国认同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5-94,共10页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他将革命派的汉民族主义称为小民族主义,而将自己的合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民族主义称为大民族主义。实际上,梁启超这种大民族主义不过是由于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偏颇而采用的一种修辞,其实质是"国家主义"。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表明国家主义的认同模式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中国认同问题 政治合法性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梁启超 革命排满风潮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
下载PDF
《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相关问题论析——兼及《孙文布告大汉同胞书》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先林 杨朝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滇军政府讨满洲檄》以1907年章太炎《讨满洲檄》和武昌首义时黎元洪《中华民国军第十三章檄告天下文》"拼接"而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社会动员中具有代表性,与1907年吕志伊《云南讨满洲檄》没有渊源关系。《... 《滇军政府讨满洲檄》以1907年章太炎《讨满洲檄》和武昌首义时黎元洪《中华民国军第十三章檄告天下文》"拼接"而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社会动员中具有代表性,与1907年吕志伊《云南讨满洲檄》没有渊源关系。《讨满洲檄一》是胡石庵假托军政府名义于汉口"创作",似与所谓日本藏《讨满洲檄》为同一文本。《孙文布告大汉同胞书》是湖北军政府秘书查光拂在武昌所拟,假托孙文名义,以其来研究民初孙中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并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军政府讨论满洲檄》 排满社会动员 论析 《孙文布告大汉同胞书》
原文传递
试论清末排满论者对满、汉同属黄种的“学理”回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川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7,109,共9页
清末十年,民族革命论者大力宣传其反满理论,或追述明清易代痛史,或强调夷夏之辨传统。与此同时,西方关于人种分类和民族判别的知识与方法已经传入中国,并为人接受,发生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包括满、汉在内的黄种理应团结以抗拒... 清末十年,民族革命论者大力宣传其反满理论,或追述明清易代痛史,或强调夷夏之辨传统。与此同时,西方关于人种分类和民族判别的知识与方法已经传入中国,并为人接受,发生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包括满、汉在内的黄种理应团结以抗拒白种威胁之论。对此,排满论者也从西方传来之知识和方法出发,作出"学理"的回应,大抵有三种对策:单论满、汉问题,对黄种共同体避而不谈;以"历史民族"等概念否认黄种共同体论适用于满、汉问题;通过对黄色人种内部加以更细致的种族划分,强调满、汉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排满论 人种分类 黄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