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树突状融合细胞疫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癌症治疗上很有前景,但应用于人脑胶质瘤治疗的尝试仍不多,在国内仍是空白。本实验使用人脑胶质瘤细胞 T98G 和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 诱导的 DC 融合制备 DC-肿瘤融合细胞(...背景与目的:树突状融合细胞疫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癌症治疗上很有前景,但应用于人脑胶质瘤治疗的尝试仍不多,在国内仍是空白。本实验使用人脑胶质瘤细胞 T98G 和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 诱导的 DC 融合制备 DC-肿瘤融合细胞(FC),并研究其体外诱导的抗胶质瘤活性。方法:采用 PEG 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乳酸脱氢酶法(LDH)释放法来分别评价 FC 刺激 T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FC 致敏的 T 淋巴细胞对 T98G 的杀伤能力。结果:建立了 DC-人脑胶质瘤融合细胞(FC)的制备方法,经过1.5Gy 照射的 FC 致敏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对 T98G 的杀伤明显高于仅用单纯 DC 或 T98G致敏的 T 细胞(P<0.01),而且杀伤 T98G 的能力随 E/T 比率的增加而由20%上升到88%,但对 MCF-7的杀伤仅在10%左右,显著低于对 T98G 的杀伤(P<0.01)。同时致敏的 T 细胞在负载 T98G 裂解物(1yaate)的自体 DC 的刺激下引起的增殖高于仅用单纯 DC 或 T98G 致敏的 T 细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已经致敏的 T 淋巴细胞,负载lysate 的自体 DC 所引起的 T 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自体 DC 或 lysate 的作用(P<0.01)。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 FC经过1.5 Gy 照射后可以有效致敏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并在负载抗原的 DC 的刺激下可以在体外扩增。致敏的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是可以进行特异性杀伤的 CTL,杀伤能力随效靶比增高而上升。本实验结果为将 FC 应用于人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树突状融合细胞疫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癌症治疗上很有前景,但应用于人脑胶质瘤治疗的尝试仍不多,在国内仍是空白。本实验使用人脑胶质瘤细胞 T98G 和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 诱导的 DC 融合制备 DC-肿瘤融合细胞(FC),并研究其体外诱导的抗胶质瘤活性。方法:采用 PEG 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乳酸脱氢酶法(LDH)释放法来分别评价 FC 刺激 T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FC 致敏的 T 淋巴细胞对 T98G 的杀伤能力。结果:建立了 DC-人脑胶质瘤融合细胞(FC)的制备方法,经过1.5Gy 照射的 FC 致敏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对 T98G 的杀伤明显高于仅用单纯 DC 或 T98G致敏的 T 细胞(P<0.01),而且杀伤 T98G 的能力随 E/T 比率的增加而由20%上升到88%,但对 MCF-7的杀伤仅在10%左右,显著低于对 T98G 的杀伤(P<0.01)。同时致敏的 T 细胞在负载 T98G 裂解物(1yaate)的自体 DC 的刺激下引起的增殖高于仅用单纯 DC 或 T98G 致敏的 T 细胞,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已经致敏的 T 淋巴细胞,负载lysate 的自体 DC 所引起的 T 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自体 DC 或 lysate 的作用(P<0.01)。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 FC经过1.5 Gy 照射后可以有效致敏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并在负载抗原的 DC 的刺激下可以在体外扩增。致敏的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是可以进行特异性杀伤的 CTL,杀伤能力随效靶比增高而上升。本实验结果为将 FC 应用于人脑胶质瘤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