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mization of Residual Aluminum in Drinking Water by Using Nontoxic Polysilicate Coagulants
1
作者 胡翔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1999年第1期91-95,共5页
IntroductionAluminumsaltsandtheirpolymersarewidelyusedascoagulantsindrinkingwatertreatment,whichresultsinmor... IntroductionAluminumsaltsandtheirpolymersarewidelyusedascoagulantsindrinkingwatertreatment,whichresultsinmoreresidualalumi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rganic polymer coagulant complex POLYSILICATE coagulant POLYSILICATE iron POLYSILICATE ferric ALUMINUM coagul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on blood coagulation,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2
作者 Ye Zhang Chun-Tao Li Lei L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21期23-27,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on blood coagulation,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on blood coagulation,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dmitted to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Nov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6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61),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linastat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oagulation,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mark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PTT and P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hile the levels of D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APTT and PT [(38.19±7.05) s,(17.60±3.68) 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s of DD [(0.51±0.10) m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CRP, PCT and TNF-α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CRP, PCT and TNF-α [(29.10±4.76) mg/L, (0.59±0.17) μg/L, (57.28±10.61) n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SOD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but MD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SOD [(179.10±4.76) U/m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hile the level of MDA [(1.97±0.55) mmol/m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NO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hile the levels of ET and vWF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NO [(10.56±1.17) U/m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hile the levels of ET and vWF [(105.83±5.20) pg/mL, (102.47±16.9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alleviate inflammation, enhance antioxidant functio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which has clinical value of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Acute PANCREATITIS Blood coagulATION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ENDOTHELIAL
下载PDF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3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俞波 赵炳乾 +3 位作者 倪叶舟 钱坤 俞科静 陈坤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 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1,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体系的油水比为1∶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TF MCs呈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集中在3μm左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有效改善了STF的流变性能。掺杂CNTs的STF体系具有更小临界剪切速率,更快的黏度突变,并且峰值黏度增加近一倍;芯材和微胶囊乳液的红外光谱大部分都一致,表明壳聚糖成功吸附在芯材液滴表面,实现了对STF的包封。壁材对芯材STF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芯材STF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微胶囊 单凝聚法 单因素筛选 防护性能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TIM-3 TAT ACE2水平变化分析
5
作者 李军 魏国峰 +1 位作者 蔡兆辉 李海山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亚特兰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据此进行分组:轻度组(n=72)和重度组(n=46),对两组患者间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外周血TIM-3、TAT、ACE2水平进行比较,并探究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与各指标的联系。结果:重度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INR、APTT和FIB)和外周血中TIM-3和TA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ACE2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继发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INR、APTT和FIB)和外周血中TIM-3和TAT水平均高于未继发组,ACE2水平低于未继发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知,PT、INR、APTT、FIB、TIM-3、TAT、ACE2均会影响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其预测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AUC值分别为0.846、0.926、0.819、0.862、0.751、0.847、0.858。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外周血中TIM-3、TAT的升高和ACE2的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风险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器官功能衰竭 凝血功能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和血栓弹力图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
6
作者 赖媛媛 何振业 +4 位作者 沈化清 林一腾 刘熙君 齐军 林勇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基于Caprini评分将肿瘤患者细分为不同血栓风险组,比较各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比较不同肿瘤类型患者3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TEG各参数诊断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能。结果 病例组TAT、PIC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极高风险组TAT、PIC高于中/低风险组(P<0.05);肝癌、肺癌、肠癌、胃癌患者TAT、PIC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EG评价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分别为85.0%、55.0%、56.70%,特异性分别为93.3%、81.7%、7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72、0.63。结论 TAT、PIC可早于TEG提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能更好地提示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肿瘤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泡椒香精微胶囊及工艺优化
7
作者 唐人杰 周晓群 +6 位作者 杨春梅 李敏婕 何庆 黄静 罗丹 后鹏飞 郝天赐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29-34,75,共7页
本研究探讨壁材浓度、壁材比、芯壁比、固化剂添加量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有效载量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为壁材浓度1.06%,芯壁比2.1∶1 g/g,壁材比2.2∶1 g/g,固化剂添加量0.1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泡椒... 本研究探讨壁材浓度、壁材比、芯壁比、固化剂添加量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有效载量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为壁材浓度1.06%,芯壁比2.1∶1 g/g,壁材比2.2∶1 g/g,固化剂添加量0.17%,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泡椒香精微胶囊包埋率达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椒香精 微胶囊 复凝聚法 冷冻干燥
下载PDF
复凝聚法制备河蟹酶解液微胶囊乳液的工艺优化
8
作者 符慧靖 李彦 +1 位作者 于德阳 马俪珍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使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在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浓的蟹味,避免蟹味挥发,采用复凝聚法将RCEL制备成微胶囊乳液。分别选择明胶-海藻酸钠溶液和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 为使河蟹酶解液(River crab enzymolysis liquid,RCEL)在贮藏、运输和加工利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较浓的蟹味,避免蟹味挥发,采用复凝聚法将RCEL制备成微胶囊乳液。分别选择明胶-海藻酸钠溶液和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溶液复配作为壁材,以RCEL为芯材,研究复凝聚条件中,溶液的pH值、壁材配比、壁芯比对微胶囊乳液成囊效果的影响,并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微胶囊形态,感官评定蟹味强弱。结果表明:选择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4.0、明胶和海藻酸钠配比为2∶1、壁芯比为1∶3;选择明胶-CMC-Na为壁材的最佳工艺为:溶液pH 3.4、明胶和CMC-Na配比为2∶1、壁芯比为1∶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CEL微胶囊呈圆球形、量多、个体均匀,乳液复热后可以闻到较浓的蟹味。本研究可为后续RCEL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复凝聚法 微胶囊 蟹味
下载PDF
Properties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s of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被引量:9
9
作者 SONG Zhiwei REN Nanq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PFS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was prepared using the composite-poly method. The coagul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is new complex were probed using TEM, Fe-Ferron timed complex-c...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PFS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was prepared using the composite-poly method. The coagul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is new complex were probed using TEM, Fe-Ferron timed complex-colorimetric method, and infrared spectru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cculating effect of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had an advantage over polyferric sulfate (PFS), as the optimum coagulation effect could be obtained when the Si/Fe mole ratio was 0.75 in accordance with its macrostructure of PFSS. According to the Fe-Ferron timed complex-colorimetric method, the Si species was mainly Sic, whereas, the Fe species were Fea and Fec in the copolymerization system. The infrared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se new flocculants was formed by polymers, mainly by olation,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polyferric sulfate, and the vibration of M-OH-M of around 1100 cm^-1, also proved that there existed Fe-OH-Fe and its polymers in some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ferric silicate sulfate coagulation mechanisms MICROSTRUCTURE species distribution timed complex-colorimetric method
下载PDF
高效多功能纳米混凝剂的分子设计,作用机理与产业化
10
作者 王东升 高宝玉 +11 位作者 郑怀礼 冯成洪 焦茹媛 徐慧 俞萍锋 朱亮 张伟军 杨鹏 徐绪筝 徐圣君 孟庆杰 谢玉霞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1期93-97,共5页
项目组针对水处理领域,复杂源水水质及复合污染情况下,传统水处理混凝工艺对微细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处理处置综合成本高等问题,在揭示传统混凝药剂形态转化过程及其理化特征演变基础上,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优化及功能性化学组分的引入,开... 项目组针对水处理领域,复杂源水水质及复合污染情况下,传统水处理混凝工艺对微细污染物去除效率低、处理处置综合成本高等问题,在揭示传统混凝药剂形态转化过程及其理化特征演变基础上,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优化及功能性化学组分的引入,开发了强化电中和效应的高电荷纳米药剂,优化絮体形态的无机-有机复配药剂,提高有机物去除的吸附-混凝耦合药剂等一系列多功能强化混凝新型药剂,构建了针对不同水体的多级絮体的形成与调控、反应过程的优化与监控体系,实现对不同复合污染特征水体的优化混凝技术的个性化设计,形成优化混凝-深度过滤耦合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微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项目所研发的高效多功能纳米混凝药剂与技术成功应用于145个水处理项目,服务人口6685.5万人,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多功能纳米混凝剂 复杂水质 微界面调控
下载PDF
超声复凝聚法制备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_(1)纳米胶囊
11
作者 刘欣 金明远 翟江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3-947,共5页
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_(1)纳米胶囊。采用控制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明胶浓度、海藻酸钠浓度、维生素B_(1)浓度、pH、固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胶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维生素B_(1)纳米胶囊。采用控制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明胶浓度、海藻酸钠浓度、维生素B_(1)浓度、pH、固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胶囊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0.8%、海藻酸钠浓度0.8%、维生素B_(1)浓度2.5%、pH为4.2、固化时间15min、温度55℃。制备的纳米胶囊包封率为42.68%,载药量为3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明胶 维生素B_(1) 超声复凝聚法 纳米胶囊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9 位作者 房云海 吴海鹰 尹海燕 张进华 柯路 丁仁彧 周洲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9-1369,共11页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液凝固因子 危重病 出血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敏珉 雷俊 +3 位作者 陈俊滔 贺丹 何荣军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7-211,共5页
灵芝孢子粉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存在易氧化等缺点。该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银耳原胶-明胶复配壁材的灵芝孢子粉微胶囊,并分析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后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破壁灵芝孢子粉质量分数33.1%、银耳原胶质量分数36.5... 灵芝孢子粉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存在易氧化等缺点。该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银耳原胶-明胶复配壁材的灵芝孢子粉微胶囊,并分析了其氧化稳定性。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后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破壁灵芝孢子粉质量分数33.1%、银耳原胶质量分数36.5%、明胶质量分数30.4%、包埋pH 4.1时的包埋率为94.0%。灵芝孢子粉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呈现不规则皱缩的球形,囊壁完整性好。在加速氧化实验中,以油脂过氧化值、酸价作为评价指标,灵芝孢子粉微胶囊相比于未包埋的灵芝破壁孢子粉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微胶囊化有助于提高破壁灵芝孢子粉功能性物质的氧化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灵芝孢子粉 银耳 复凝聚法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对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
14
作者 刘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4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使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本院妇产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取奇偶分组法分组。对照组治疗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观... 目的:分析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使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本院妇产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取奇偶分组法分组。对照组治疗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的取纤维蛋白原结合输注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值、再手术率值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值均显示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刻的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使用,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提升,好转率较高,出血量和再手术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大出血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指标 出血量
下载PDF
造纸法薄片料液的微胶囊化及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郝辉 梁佳欣 +6 位作者 张智轩 罗灿选 杨雯静 李天笑 贾学伟 李立鹏 许春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为了制备造纸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并研究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缓释效果,先对料液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及其理化特性的表征,最后研究微胶囊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不同材料段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1)造纸法薄... 为了制备造纸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并研究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缓释效果,先对料液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及其理化特性的表征,最后研究微胶囊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不同材料段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1)造纸法薄片料液共有21种香味挥发性物质,其中有13种易挥发性,表明料液具有较强挥发性.(2)红外谱图的峰型表明料液被成功包埋;热重曲线表明,微胶囊中料液快速损失的温度较单独料液提高近170℃,因壁材提高其热稳定性,减少挥发.(3)微胶囊平均粒径240 nm,包埋率34.11%,放置7 d后的水分质量分数为9.37%;外观为淡淡的金黄色粉末,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可知其结构致密,囊壁表面较为光滑,近似椭球状.(4)加香缓释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添加在烟草段且添加量为0.015 g/支的效果最好,不仅增加香气量,缓释效果明显,而且刺激性明显降低,劲头提高,余味回甜,为微胶囊技术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微胶囊 结构表征 加热不燃烧卷烟 缓释效果
下载PDF
TAT、PIC联合D-二聚体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探讨
16
作者 赖媛媛 何振业 +5 位作者 谭阳阳 沈化清 林一腾 李碧君 林勇平 齐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 检测肿瘤患者的TAT、PIC及D-二聚体的水平,探讨TAT、PIC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 目的 检测肿瘤患者的TAT、PIC及D-二聚体的水平,探讨TAT、PIC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后比较两组TAT、PIC及D-二聚体水平的之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患者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的TAT、PIC以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仅有TAT(OR=1.66,95%CI 1.23~2.25,P<0.05)为肿瘤患者血液发生高凝的危险因素;TAT、PIC、D-二聚体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67、0.58与0.92,其评价肿瘤患者凝血为高凝状态的灵敏度分别为75%、56%、58%、与76%,特异性分别为90%、85%、65%与95%。结论TAT、PIC联合D-二聚体检测能更早地发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能更好地提示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及时地避免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凝血功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D-二聚体
下载PDF
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7
作者 何莹莹 武涛 +1 位作者 卓志美 赵如金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3期66-69,共4页
针对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和含氮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特点,设计采用亚铁、钠盐破络-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COD、NH_(3)-N、总磷和总铜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91.71%... 针对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和含氮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特点,设计采用亚铁、钠盐破络-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COD、NH_(3)-N、总磷和总铜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91.71%、83.92%和99.97%,其排放浓度均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排放限值要求。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给出了运行成本及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络合废水 工程设计 亚铁钠盐破络 混凝沉淀
下载PDF
替格瑞洛片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李紫薇 董薇 邹明镜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片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吡格雷治疗...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片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片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抑制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短于对照组,TT长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片治疗复杂冠心病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血小板抑制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冠心病 凝血功能 心功能 替格瑞洛片
下载PDF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人凝血因子Ⅺ残留量检测方法验证
19
作者 刘勇 余雨蓉 +6 位作者 杨龙 李泽秀 张尧 邓靖 李丹 陈云华 赵学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18-822,共5页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人凝血因子Ⅺ残留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方法 人凝血因子Ⅺ将与包被在微滴定板上的捕获抗体结合并发生反应。经过适当的洗涤步骤后,生物素一抗结合到捕获的蛋白质上。过多的...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人凝血因子Ⅺ残留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方法 人凝血因子Ⅺ将与包被在微滴定板上的捕获抗体结合并发生反应。经过适当的洗涤步骤后,生物素一抗结合到捕获的蛋白质上。过多的一抗被洗掉,结合的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反应,加入TMB底物显色,置于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检测。对该检测方法的稀释可靠性、准确度、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方法准确度、专属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9.2%, RSD值为6.93%;重复性RSD为6.78%,中间精密度RSD为6.75%,精密度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线性范围内准确度、精确度良好;耐用性验证了孵育时间和试剂盒开启有效期,结果显示孵育时间变化RSD为6.62%,说明该检测方法孵育时间控制在28~32 min,对结果无显著影响;试剂盒开启后按条件保存7 d,前后检测结果RSD为3.84%,说明试剂盒开启后按条件保存7 d对FⅪ检测结果无影响;上述两者结果表明该方法耐用性良好。稀释可靠性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检测PCC中FⅪ残留量时存在“钩状”效应,可以通过稀释100~200倍解决。结论 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验室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人凝血因子Ⅺ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人凝血因子Ⅺ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制备工艺中除菌滤器的选择
20
作者 郭全娟 周安 +4 位作者 刘文杰 徐一轲 史文强 陈晨 菅长永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FⅧ/VWF)的除菌滤器,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过滤量、过滤通量、FⅧ效价回收率、VWF效价回收率、VWF抗原回收率、蛋白质回收率、VWF分子分布等指标,评估4种除菌级滤器过滤... 目的筛选适用于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FⅧ/VWF)的除菌滤器,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过滤量、过滤通量、FⅧ效价回收率、VWF效价回收率、VWF抗原回收率、蛋白质回收率、VWF分子分布等指标,评估4种除菌级滤器过滤FⅧ/VWF复合物的效果。选择其中过滤性能最优的除菌滤器,以过滤总蛋白量、蛋白回收率、过滤效率作为指标,通过一般全因子设计试验,确定适宜的过滤蛋白浓度和过滤速度范围,从而确定工艺操作参数。结果Sartobran P、Sartopore 2 XLG、Sartopore Platinum和Sartopore 2 XLI过滤通量分别为1.71±0.01,1.80±0.01,1.34±0.01,1.81±0.04 L·(m^(2))^(-1)·min^(-1);FⅧ效价回收率(%)分别为97.09±2.82,99.22±0.99,96.87±1.85,93.76±1.21,VWF效价回收率(%)分别为98.12±1.42,99.95±1.85,94.80±1.62,92.09±1.67。Sarto⁃pore 2 XLG与Sartobran P相比,过滤通量(P=0.0004,P<0.001)具统计学意义;与Sartopore Platinum相比,过滤通量(P=5.9ⅹ10-7,P<0.001)、VWF效价回收率(P=0.02,P<0.05)具统计学意义;与Sartopore 2 XLI相比,FⅧ效价回收率(P=0.004,P<0.01)、VWF效价回收率(P=0.005,P<0.01)具统计学意义。Sartopore 2 XLG的最优工艺操作空间为:蛋白浓度0.45~0.58mg/mL,过滤速度为1.48~2.95L·(m^(2))^(-1)·min^(-1)。结论适合FⅧ/VWF复合物除菌过滤的滤器为Sartopore 2 XLG,DoE试验证明Sartopore 2 XLG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 除菌滤器 工艺操作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