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dendritic cells in rat hepatic/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anti-adhesive intervention with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被引量:16
1
作者 TongZhou Gui-ZhiSun +5 位作者 Ming-JunZhang Jin-LianChen Dong-QingZhang Qing-ShenHu Yu-YingChen Nan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7期1005-1010,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selecti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and dendritic cells (DCs)in liver/kidney of rats with hepatic/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anti-P...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selecti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and dendritic cells (DCs)in liver/kidney of rats with hepatic/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PsLEGFmAb) on the injury.METHODS: Rat models of hepatic and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were established. The rats were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treated with anti-PsL-EGFmAb(n = 20) and control treated with saline (n = 20). Both groups were sub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reperfusion time (1, 3, 6 and 24 h). The sham-operated group (n = 5)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DCs were observed by the microscopic image method, while P-selectin and ICAM-1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P-select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1 h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was up-regulated in hepatic sinusoid and renal vessels after 6 h. CD1a+CD80+DC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um and renal tubules and interstitium 1 h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there was the most number of DCs in 24-h group. The localization of DCs was associated with rat hepatic/renal function.These changes became less significant in rats treated with anti-PsL-EGFmAb.CONCLUSION: D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e pathogenesis of hepatic/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nti-PsL-EGFmAb may regulate and inhibit local DC im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liver/kidn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on molecules Dendritic cells Hepatic/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ti-P-selectin lectinEGF domain monoclonal antibody
下载PDF
抗P-选择素单抗的荧光素标记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益明 朱明清 +2 位作者 何杨 沈文红 阮长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 :探讨各种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患者的P -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抗P -选择素单抗SZ - 5 1-IgG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了 42例糖尿病患者、33例高血脂患者、2 3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 目的 :探讨各种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患者的P -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抗P -选择素单抗SZ - 5 1-IgG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了 42例糖尿病患者、33例高血脂患者、2 3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膜P -选择素表达 ,并与间接FCM和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作比较。结果 :FCM测得的血小板膜上P -选择素表达阳性率 ,在糖尿病组为 2 3 92 %± 15 83% ,高血脂组为 18 34 %± 9 46 % ,脑梗塞组为 19 32 %± 10 38%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3 38%± 1 11% (P值均小于 0 0 1)。间接FCM测定血小板膜P -选择素表达在糖尿病和脑梗塞患者中均显著增高 ,ELISA法测得的血浆中P -选择素在糖尿病、高血脂和脑梗塞患者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FITC标记的SZ - 5 1-IgG可用于F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栓形成 P-选择素 荧光素标记
下载PDF
抗ICAM-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红 万忠海 +3 位作者 张国利 吴广谋 朱平 岳玉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抗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方法以人ICAM-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并经HAT选择培养和克隆化,筛选出稳定分泌抗人ICAM-1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McAb进行纯化。用ELISA间接法... 目的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抗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方法以人ICAM-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并经HAT选择培养和克隆化,筛选出稳定分泌抗人ICAM-1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McAb进行纯化。用ELISA间接法测定效价并鉴定其亚类,Westerm blot鉴定其抗原特异性,细胞黏附试验检测其中和活性。结果筛选出1株可稳定分泌抗人ICAM-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2,杂交瘤染色体众数为98~104。纯化后的单抗蛋白浓度为1.253mg/ml,纯度达83.6%,效价可达2.56×10^5。其分泌的抗体亚型为IgG1,腹水效价达5.12×10^5,可与ICAM-1特异性结合,可抑制ICAM-1与淋巴瘤细胞间的黏附,具有明显的中和ICAM-1的活性。结论已成功制备出抗ICAM-1的McAb,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活性
下载PDF
CTLA-4Ig与ICAM-1单抗促进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受体免疫耐受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国善 王全兴 +3 位作者 张明 刘玉杉 韩澍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 Ig)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体内注射促进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受者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仅输注imDC)、CTLA-4 Ig组、ICAM-1单抗组和CTLA-4 Ig+...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 Ig)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体内注射促进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受者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仅输注imDC)、CTLA-4 Ig组、ICAM-1单抗组和CTLA-4 Ig+ICAM-1单抗联合组,每组均以2×106C57BL/6供者imDC经尾静脉输注受鼠(雄性),自imDC输注之日起连续2周向受鼠腹腔内注射CTLA-4 Ig或(和)ICAM-1单抗(0.1 mg/d),DC输注1周后4组均行异位心脏移植,于心脏移植后7 d和21 d,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CTLA-4 Ig或联合ICAM-1单抗治疗后均明显抑制同种imDC免疫的移植受体脾脏T细胞对同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降低淋巴细胞毒活性,明显抑制血清和MLR反应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显著提高Th2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心脏移植受体同种抗体IgG的产生。ICAM-1单抗治疗组的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虽有减弱,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对MLR反应上清和血清中IL-2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而对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CTLA-4 Ig联合ICAM-1单抗治疗可通过诱导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特异性的低反应性,抑制淋巴细胞毒活性和B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促进Th2细胞的极化来促进imDC诱导的同种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抗体 单克隆 树突状细胞 移植耐受
下载PDF
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大鼠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志坚 余艳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1-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孕鼠50只,10只为正常组(A组),另40只利用内毒素制作大鼠子痫前期模型,其中20只为ICAM-1单抗治疗组(B组),另20只为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孕鼠血压、尿蛋... 目的:探讨抗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孕鼠50只,10只为正常组(A组),另40只利用内毒素制作大鼠子痫前期模型,其中20只为ICAM-1单抗治疗组(B组),另20只为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孕鼠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仔鼠及胎盘重量的变化。结果:ICAM-1单抗治疗组血压及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谷丙转氨酶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尿素氮、肌酐及尿酸治疗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则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间胎仔数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及对照组死胎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仔鼠身长、体重及胎盘重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ICAM-1单克隆抗体不仅对子痫前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不损害肝、肾功能,对胎儿无明显毒副作用。此结果可能为子痫前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单克隆抗体 胞间黏附分子1 治疗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2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春燕 陈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4-847,共4页
黏附分子CD2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4)又称分化抗原簇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蛋白,最初发现它参与了B细胞的发育。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24在肿瘤形成和转移中也有重要作用。它在造血系统肿瘤及实体瘤如肝癌、肺癌、前列腺... 黏附分子CD2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4)又称分化抗原簇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蛋白,最初发现它参与了B细胞的发育。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D24在肿瘤形成和转移中也有重要作用。它在造血系统肿瘤及实体瘤如肝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肾小管癌等多种肿瘤中高度表达,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研究发现CD24在卵巢癌中也大量表达,随着卵巢癌中CD24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揭示卵巢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发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CD24 卵巢癌 侵袭转移 P-选择素 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ICAM-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凤丽 张玉林 +4 位作者 丁渭 乔录新 徐树莹 陈德喜 袁霖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07-209,158,共3页
目的制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5(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5,ICAM-5)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腹水ICAM-5McAb的效价,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t... 目的制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5(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5,ICAM-5)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腹水ICAM-5McAb的效价,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cAb的抗体特异性。结果获得3株分泌ICAM-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检测效价可达1∶(4×1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ting显示3株McAb与ICAM-5分子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抗ICAM-5的McAb,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5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 王力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 目的探讨白细胞的粘附在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肌肉注射甘油制作ATN动物模型,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防治初发期大鼠ATN,观察其肾脏病理学及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变化。结果给药24 h后治疗组血肌酐值[(412.31±94.42)μmol/L]明显低于CD3对照组血肌酐[(990.21±171.25)μmol/L](P<0.05)。模型组与CD3对照组可见明显肾小管坏死,而治疗组仅2例出现较轻的坏死灶。结论白细胞的粘附在ATN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阻断白细胞的粘附能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单克隆抗体 急性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ICAM-1和VCAM-1单抗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粘附HUVEC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建奎 侯桂华 张庆殷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粘着分子 1(ICAM 1)和血管细胞粘着分子 1(VCAM 1)单抗对rIL 2活化的脐血淋巴细胞粘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机理。方法 :①利用 2 4孔板培养HUVEC ,在相应孔中分别加入ICAM 1和VCAM 1单抗 ,30min后测定活... 目的 :研究细胞粘着分子 1(ICAM 1)和血管细胞粘着分子 1(VCAM 1)单抗对rIL 2活化的脐血淋巴细胞粘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机理。方法 :①利用 2 4孔板培养HUVEC ,在相应孔中分别加入ICAM 1和VCAM 1单抗 ,30min后测定活化的脐血淋巴细胞和未活化的淋巴细胞粘附百分率 ;②采用桥联酶标法 (APAAP)测定粘附细胞的表型。结果 :①ICAM 1和VCAM 1单抗 (2 0mg/L)均可明显降低rIL 2活化的淋巴细胞的粘附 ,前者使粘附率由 56 54%降至 4 1 6 0 % (P <0 .0 5) ;后者使粘附率降至 30 30 % (P <0 .0 5) ;②粘附细胞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ICAM 1单抗可降低CD8+ 细胞的粘附 ,增加CD4 + 细胞的粘附 ,对CD56 + 细胞的粘附无明显影响 ,而VCAM 1单抗则增加CD8+ 细胞的粘附 ,降低CD56 + 细胞的粘附 ,对CD4 +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粘着分子ICAM 1和VCAM 1参与活化脐血淋巴细胞粘附HUVEC的调控 ,其抗体虽可明显降低活化脐血淋巴细胞对HUVEC的粘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着分子 单克隆抗体 ICAM-1 VCAM-1 HUVEC
下载PDF
抗ICAM-1单克隆抗体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莉 曾华 白钢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完全不同的大鼠Louis和RCS鼠 ,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分... 目的 :探讨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完全不同的大鼠Louis和RCS鼠 ,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 ,分三组给药 ,其分别是抗细胞间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组 (抗ICAM 1抗体组 )、生理盐水组和环胞霉素A(CsA)组。观察角膜移植排斥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效果。标本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及炎症程度。结果 :三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生理盐水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 12 .1天 ,CsA组为18.3天 ,抗ICAM 1抗体组为 2 0 .2天。HE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及CsA组的炎症反应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抗ICAM 1抗体组和CsA组的ICAM 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结论 :抗ICAM 1单克隆抗体中和治疗可减少移植角膜ICAM 1表达及免疫炎性细胞的浸润 ,减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片的存活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性 免疫抑制 单克隆抗体 细胞间粘附分子
下载PDF
MiRNA-126硬脂胺阳离子脂质体递送系统的构建及细胞摄取考察
11
作者 唐永瑜 邰诗蝶 +5 位作者 吴兴杰 陈英 冯发进 沈祥春 邹弢 陶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6-2016,共11页
目的基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克隆抗体(VCAM-1 mAb)修饰的负载微小RNA-126(miR-126)的靶向递送系统,并初步评价其稳定性、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硬脂胺阳离子脂质体(SCL),以脂质体... 目的基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克隆抗体(VCAM-1 mAb)修饰的负载微小RNA-126(miR-126)的靶向递送系统,并初步评价其稳定性、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硬脂胺阳离子脂质体(SCL),以脂质体粒径、电位为指标,单因素法考察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硬脂胺用量、无水乙醇的用量、成膜温度、水合介质用量、水合制备温度、水合制备时间;并考察其稀释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考察SCL对miR-126的负载能力及对酶解的保护效果。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法制备VCAM-1 mAb修饰的SCL(Va-SCL),并通过SDS-PAGE法考察VCAM-1 mAb与SCL的耦连效率。MTT法考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考察正常HUVECs及LPS(1μg·mL^(-1))刺激后HUVECs对miR-126、SCL/miR-126、Va-SCL/miR-126的摄取情况。结果精密称量大豆磷脂120mg、胆固醇40mg、硬脂胺10 mg于茄形瓶中,加入5 mL无水乙醇,50℃超声(功率300 W、频率40 kHz)使其充分溶解,肉眼观察无可见颗粒物或者不溶物,水浴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瓶壁上形成均匀透明的脂质薄膜;加入12 mL DEPC水作为水合介质,水浴超声30 min,挤出器过孔径为200 nm聚碳酸酯膜7次,取续滤液,得SCL,稳定性良好。当氮磷比为10∶1时,SCL能够有效负载miR-126;miR-126通过静电吸附于SCL表面,SCL一定程度上保护miR-126不被酶解。SDS-PAGE结果显示,VCAM-1mAb与SCL成功偶联,接枝率为(53.2±7.6)%。MTT结果显示,Va-SCL、Va-SCL/miR-126对HUVECs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7.38、71.61 nmol·L^(-1),SCL、SCL/miR-126的IC_(50)值分别为81.03、97.79 nmol·L^(-1)。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结果均显示Va-SCL/miR-126的细胞摄取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成功制备了Va-SCL/miR-126,能明显增加miR-126的细胞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MIR-126 薄膜分散法 EDC/NHS法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修饰
原文传递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人轮状病毒腹泻乳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
12
作者 孙丽 张诗海 胡芳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 探讨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新生乳鼠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选取120只7日龄昆明小鼠乳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探讨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在新生乳鼠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的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选取120只7日龄昆明小鼠乳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只,A、B、C三组均采用灌胃病毒方式造模,其中A组造模后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在造模前连续7 d喂服乳凝集素,C组在造模后连续7 d喂服乳凝集素,对照组灌胃不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观察各组乳鼠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表现(腹泻、体重)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乳鼠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含量;HRV感染7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乳鼠小肠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新生乳鼠各时间点均未非发生腹泻,A、B、C 3组乳鼠在HRV攻击1 d后出现腹泻症状,B、C组腹泻程度在HRV攻击后2~4 d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粪便中HRV抗原含量在HRV攻击后1~5 d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各时间点腹泻程度和HRV抗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乳鼠感染前、感染后1 d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在HRV攻击后3、5、7 d体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乳鼠在HRV攻击后各时间点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乳鼠在HRV攻击7 d后小肠组织ICAM-1表达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ICAM-1表达细胞数及灰度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对新生乳鼠人轮状病毒感染具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腹泻症状、降低HRV病毒载量,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肠组织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凝集素抗独特型抗体Ab2β 人轮状病毒 腹泻 白细胞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建平 石学银 +1 位作者 缪小勇 徐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1A2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00g,2—3月龄,采用四血管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Ⅰ组于缺血前即刻股静脉注... 目的评价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1A2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00g,2—3月龄,采用四血管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Ⅰ组于缺血前即刻股静脉注射同型对照抗体1rag/kg;Ⅱ组~Ⅳ组分别于缺血前即刻、再灌注即刻及再灌注4h时股静脉注射1A291mg/kg。于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3组脑组织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含水量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前或再灌注4h内静脉注射1A29均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黏附分子1 抗体 单克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LFA-1/ICAM-1单抗对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友 曹雪涛 +3 位作者 陶群 马施华 周宏 叶天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2,共4页
通过研究LFA-1/ICAM-1单抗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 讨了LFA-1/ICAM-1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起的共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应用LFA-1α链单抗(M17/4... 通过研究LFA-1/ICAM-1单抗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 讨了LFA-1/ICAM-1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起的共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应用LFA-1α链单抗(M17/4.4.11.9)或ICAM-1单抗(YN1/1.7.4)均不能引起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在加入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初8小时内加入LFA-1单抗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PN-γ,而加入ICAM-1单抗却无此效应。说明LPA-1在ConA诱导的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共刺激作用,LPA-1通过与除ICAM-1以外的其它配体分子(如ICAM-3)相互识别,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及其他生物制剂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瑾 潘华勤 夏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7-870,共4页
生物制剂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克罗恩病的传统治疗模式。近10余年来,多种新型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治疗,这些生物制剂从最初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发展到后来的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单抗,显示了基础研... 生物制剂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克罗恩病的传统治疗模式。近10余年来,多种新型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治疗,这些生物制剂从最初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发展到后来的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单抗,显示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同时一些问题诸如生物制剂失应答、最佳治疗策略、临床治疗的成本-效益比和效益-风险比也逐渐得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抗TNF-α单抗 克罗恩病 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单抗
原文传递
BALB/c小鼠格雷夫斯病模型靶向TSHR和ICAM-1治疗的研究
16
作者 郑薇 王萱 +6 位作者 李宁 刘金剑 王深 谭建 贾强 孟召伟 芮忠颖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合成TSHR的小干扰RNA(siRNA)及ICAM-1单克隆抗体(mAb)。30只GD模型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RNA治疗组、ICAM-1 mAb治疗组及未治疗... 目的:探讨靶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合成TSHR的小干扰RNA(siRNA)及ICAM-1单克隆抗体(mAb)。30只GD模型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RNA治疗组、ICAM-1 mAb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小鼠血清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TSH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水平,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心率,评估甲状腺摄取^(99)Tc^(m)O_(4)^(-)能力、甲状腺大小及病理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小鼠(F=3.50,P=0.025),心率均低于未治疗组GD模型鼠(F=24.73,P<0.001),其中siRNA组心率下降明显,接近正常小鼠。3次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血清T_(4)[(27.58±1.94)、(27.24±3.50)μg/L]、TSAb[(331.44±43.38)、(275.16±45.80)mU/L]、TSBAb[(13.94±1.11)、(14.59±1.02)mU/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_(4):(65.71±6.89)、(70.84±8.46)μg/L,TSAb:(457.33±45.85)、(443.91±42.32)mU/L,TSBAb:(15.83±5.92)、(17.05±6.16)mU/L;t值:4.45~10.87,均P<0.05],2组小鼠血清TSH水平[(0.13±0.05)、(1.46±0.34)mU/L]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0.04±0.05)、(0.06±0.03)mU/L;t值:-2.22、-5.87,P值:0.007、<0.001],ICAM-1 mAb组小鼠TSH升高幅度及TSAb降低幅度高于siRNA组(t值:1.03、-1.63,P值:0.002、0.031)。治疗后siRNA组、ICAM-1 mAb组小鼠均见甲状腺部分腺叶摄取^(99)Tc^(m)O_(4)^(-)能力减低,相应腺叶肿大程度缩小。治疗组小鼠甲状腺病理可见甲状腺滤泡吸收空泡减少,胶质稀薄现象有所改善。小鼠心、肝、肾病理未见明显损伤。结论:靶向TSHR的siRNA及ICAM-1 mAb均对GD模型鼠有治疗作用,在控制心率方面siRNA效果更好,在升高TSH及降低TSAb方面ICAM-1 mAb效果更好。上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以为GD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RNA 小分子干扰 受体 促甲状腺素 抗体 单克隆 胞间黏附分子1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原文传递
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7
作者 刘文博 黄欢 周国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1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类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功能研究。方法将原核表达的EpCAM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 目的制备抗人类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功能研究。方法将原核表达的EpCAM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免疫印迹法对制备的mAb进行鉴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临床的3份大肠癌组织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选获得了3株分泌抗EpCAM的mAb杂交瘤细胞株1810、3G2和4E1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均能与EpCAM呈阳性反应,与GST蛋白不发生反应。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株mAb能使3份大肠肿瘤组织样本呈现阳性反应,效果优于对照mAb。结论成功地制备了3株识别大肠癌细胞表面抗原的mAb,这些mAb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一定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Member of the Ep-CAM (17-1A)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
18
作者 秦莉 陈应华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2年第6期649-651,共3页
The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Ep-CAM (17-1A antigen), defined by the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17-1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42-kD glycoprotein. The mAb 17-1A has been used for immuno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 The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Ep-CAM (17-1A antigen), defined by the murine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17-1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42-kD glycoprotein. The mAb 17-1A has been used for immuno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 We obtained mAb 19F4 using a synthetic peptide containing antigen determinants of 17-1A antigen. The mAb 19F4 can bind the corresponding dominants of the 17-1A antigen in ELISA. Western-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mAb 19F4 recognized a 50-kD protein from cell lysates of MCF-7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Both mAb 19F4 and 17-1A detected a 42-kD protein in the cell lysates of HT-29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ew members of the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 17-1A may ex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PEPTIDE 17-1A antigen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原文传递
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研究ICAM-1/CD11b相互作用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19
作者 李贝贝 孟荣英 +1 位作者 李屹 刘惠亮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观察GFP是否影响ICAM-1在细胞膜表面的定位,实现ICAM-1可视化。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单分子力谱研究ICAM-1/CD11b相互作用,并探讨瑞舒伐他汀(RSV)及单抗类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观察GFP是否影响ICAM-1在细胞膜表面的定位,实现ICAM-1可视化。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单分子力谱研究ICAM-1/CD11b相互作用,并探讨瑞舒伐他汀(RSV)及单抗类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提取总RNA,设计合成PCR引物(两端分别含有Bam HⅠ、HindⅢ特异性酶切位点),使用RT-PCR扩增获取ICAM-1cDNA编码区序列,经测序分析筛选正确序列,与pEGFP-N1表达载体相接,即得到基于GFP的重组质粒pICAM-1-GFP,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pICAM-1-GFP在COS-7上的定位。AFM单分子力谱测量该细胞模型上单对黏附分子ICAM-1/CD11b的相互作用力值,应用RSV及抗ICAM-1单克隆抗体干预,检测黏附力值是否有变化。结果序列分析RT-PCR扩增获得的片段为人ICAM-1的cDNA编码区,pICAM-1-GFP发出绿色荧光定位于COS-7细胞表面。单对黏附分子ICAM-1/CD11b的相互作用力值约为42pN,RSV干预对此值无明显影响,而抗ICAM-1单克隆抗体则有效降低了此单对黏附分子亲和力。结论荧光蛋白GFP能融合于ICAM-1的C端,且不影响ICAM-1在COS-7细胞膜表面的定位表达。RSV不能通过直接阻断单分子ICAM-1或CD11b影响其相互作用,可能是通过有效抑制ICAM-1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程作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有效降低黏附分子亲和力,提示单抗类药物在抗炎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建立的方法模型可作为活细胞体系探讨单对黏附分子亲和力及药物干预影响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融合蛋白 单分子力谱 药物干预 抗体 单克隆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