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抗VEGF术后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方芳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良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抗VEGF治疗1个月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NV面积,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Z=6.371,6.949,2.437,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MNV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抗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MNV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新生血管 抗VEGF 视力预后
下载PDF
智能传感器下的防近视眼镜设计
2
作者 车梦强 袁伟辰 +1 位作者 陈昆利 张佳慧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8期42-44,共3页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近视最主要的原因为错误用眼和长期近距离用眼等行为。这些错误的用眼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文章设计的这款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防近视眼镜能有效缓解因不良用眼习惯而导致的近视度数的增加,预防近视。该装置以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近视最主要的原因为错误用眼和长期近距离用眼等行为。这些错误的用眼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文章设计的这款基于传感器的智能防近视眼镜能有效缓解因不良用眼习惯而导致的近视度数的增加,预防近视。该装置以使用者佩戴的普通眼镜为载体,眼镜框中内置智能传感器、微型振子、LED发光二极管、电路检测模块等相关元器件。当与学习设备距离过近或处于较暗环境下时,设备会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近视 传感器 单片机 智能控制
下载PDF
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行抗VEGF治疗后黄斑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严立 阎静 赵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独治疗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单独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效治疗方... 目的:分析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独治疗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单独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11-1/2015-06-30于我院治疗的43例45眼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进行疗效比较,采用抗VEGF单独治疗的20例22眼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PDT治疗的23例2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mo两组患者患眼视力状况,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强反射区域变化和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CNV渗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V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EP)的宽度、高度、离中心凹的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两行及以上眼数比例为82%,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ICGA检查观察组CNV停止渗漏眼数比例为86%,渗漏减少14%,与对照组(7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与对照组(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NV突破RPE的宽度、高度、离中心凹的距离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DT治疗,抗VEGF单独治疗能显著提升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CNV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NV停止渗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高度近视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薇琦 Philip J Rosenfeld 孙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病理性近视早期即可出现眼底病变且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视功能明显受损,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文章对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危害、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 病理性近视早期即可出现眼底病变且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视功能明显受损,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文章对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危害、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李平 宋徽 +3 位作者 冀垒兵 肖云 李明 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明确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6例56眼,视治疗情况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单次或多次雷珠单...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明确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6例56眼,视治疗情况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单次或多次雷珠单抗,注射后随访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行一次注射者17例17眼,两次者32例32眼,三次者7例7眼,平均注射1.82次。治疗后BCVA为0.31±0.36,较治疗前的0.08±0.26明显提高(P<0.05),视力提高及稳定者占87.3%。年龄≥50岁者16例16眼,治疗前BCVA为0.04±0.38,治疗后为0.25±0.31(t=2.238,P<0.05);年龄<50岁者40例40眼,治疗前BCVA为0.18±0.32,治疗后为0.54±0.33(t=3.341,P<0.05);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中心凹下者19例19眼,治疗前BCVA为0.05±0.26,治疗后为0.29±0.37(t=2.319,P<0.05),位于中心凹旁者37例37眼,治疗前BCVA为0.21±0.27,治疗后为0.56±0.31(t=2.981,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365.13±98.77)μm,治疗后为(254.24±54.86)μm(t=3.164,P<0.05)。FFA检查黄斑部CNV荧光渗漏消失者49例49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持续存在,但较治疗前渗漏面积明显减弱者7例7眼。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理性近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珠单抗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谢严颉 段国平 +1 位作者 胡蓉 曾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mCNV的患者15例1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mCNV的患者15例1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次或1次以上,治疗后随访1.5~28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5例16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治疗1次,7眼治疗2次,3眼治疗3次,重复注射者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均为1mo。治疗前平均眼压(16.44±1.39mmHg)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16.75±1.41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时BCVA(0.71±0.21)较治疗前(1.14±0.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87.25±30.31μm)较治疗前(361.63±33.59μ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眼内炎、脑卒中、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在短期内改善mCNV患者的视力,有利于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脉络膜新生血管 近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志宏 谭佳 +2 位作者 刘双珍 赵少贞 汪建涛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IGF-1R反义寡核苷酸玻璃体腔注射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探讨视网膜IG... 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IGF-1R反义寡核苷酸玻璃体腔注射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探讨视网膜IGF-1R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周龄的三色豚鼠64只,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8只),A组:单眼遮盖7d;B组:未遮盖7d;C组:单眼遮盖14d;D组:未遮盖14d;E组:单眼遮盖14d后去遮盖7d;F组:未遮盖21d;G组:单眼遮盖14d+玻璃体腔注射40μg(20μl)IGF-1R正义寡核苷酸;H组:单眼遮盖14d+玻璃体腔注射40μg(20μl)IGF-1R反义寡核苷酸。检测各组的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后极部视网膜IGF-1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遮盖14d后实验眼眼轴明显延长,形成近视,去遮盖7d后,近视屈光度减低,眼轴增长减缓;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后极部视网膜IGF-1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去遮盖后,表达水平降低(P=0.000)。形觉剥夺14d后,IGF-1R正义寡核苷酸注射眼的眼轴长度、近视屈光度以及后极部视网膜IGF-1R表达水平与单纯遮盖组无显著差异(P=0.664,0.797,0.312,0.117);但IGF-1R反义寡核苷酸注射眼的近视屈光度显著减低,眼轴变短,后极部视网膜IGF-1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00)。结论形觉剥夺能上调豚鼠眼后极部视网膜IGF-1R的表达水平,去遮盖后,豚鼠近视屈光度减低,眼轴增长减缓,后极部视网膜IGF-1R的表达水平下调。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视网膜IGF-1R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反义寡核苷酸 形觉剥夺性近视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点及其抗VEGF药物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娜 张琦 赵培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1-1255,共5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该文主要对病理性近视的流行病学、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抗VEGF药物的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VEGF治疗
下载PDF
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短程疗法与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钰 陈跃国 夏英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6-649,共4页
背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传统的用药方法为用质量分数0 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4个月,有眼压升高的风险,且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短疗程药物和用药方案十分必要. 目的 比较LASEK术后质量分数0 5%氯替... 背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传统的用药方法为用质量分数0 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4个月,有眼压升高的风险,且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短疗程药物和用药方案十分必要. 目的 比较LASEK术后质量分数0 5%氯替泼诺滴眼液连续点眼5 d+4周的短程疗法与质量分数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09-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LASEK并完成随访的208例轻中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氯替泼诺组104眼,手术当天开始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每日6次,术后第6天开始每日4次,每周递减1次,共强化应用5d,而后连续用4周;氟米龙组104眼,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4次,每月递减1次,连续应用4个月.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摘去角膜接触镜的时间以判断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第5天,2周及1、3、6个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并进行校正,术后1、3、6个月检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并按照Cheng的标准进行分级,比较2个组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数. 结果 2个组间术眼基线特征匹配.2个组术后5~7d摘去角膜接触镜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0,P=0.554).术后1、3、6个月,2个组等效球镜绝对值≤0.5 D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28,P=0.304;Z=-0.398,P=0.691;Z=-0.445,P=0.656).术后第5天,氯替泼诺组和氟米龙组的平均校正眼压(中位数)分别为13.52 mmHg(1mmHg=0.133 kPa)和13.1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而术后2周及1、3、6个月2个组矫正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替泼诺组术后校正眼压明显升高(术后-术前≥5 mmHg)者5眼,氟米龙组4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6,P=0.733).术后1个月,氯替泼诺组不同分级角膜haze的眼数与氟米龙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6,P=0.009),而术后3个月、6个月2个组haze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99,P=0.699;x^2=1.154,P=0.562). 结论 0.5%氯替泼诺滴眼液短程疗法与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对LASEK术后的抗炎作用和抑制角膜haze的效果接近,2种药物用药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作用 抗炎药物/治疗作用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手术 术后并发症/药物疗法 氯替泼诺 氟米龙 滴眼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智能防近视坐姿矫正眼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敏 孟令军 +1 位作者 王志国 张皓威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8期41-44,共4页
针对青少年近视以及坐姿不正确的问题,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了一款智能防近视眼镜。该系统采用低功耗微型单片机作为主控,通过ADXL345加速度传感器感知用户的阅读姿势或者写字姿势,在姿势不正确时,LED呼吸灯闪烁、语音播报提醒,督促用户... 针对青少年近视以及坐姿不正确的问题,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了一款智能防近视眼镜。该系统采用低功耗微型单片机作为主控,通过ADXL345加速度传感器感知用户的阅读姿势或者写字姿势,在姿势不正确时,LED呼吸灯闪烁、语音播报提醒,督促用户保持正确的姿势,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经多次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内置的EEPROM可以存储用户佩戴10小时左右的坐姿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蓝牙上传到安卓手机客户端,在数据分析完成后,从坐姿表格可以看出使用者的坐姿状况,以便于家长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近视 坐姿矫正 低功耗 蓝牙传输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不同给药方案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梦颖 周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51-1855,共5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于我院确诊为PM-CNV并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42例43眼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于我院确诊为PM-CNV并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42例43眼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为A组(3+PRN,22例22眼)和B组(1+PRN,20例21眼)。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初始治疗后再治疗率和复发率情况,分析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3、6、12mo,两组患者BCVA(LogMAR)、CMT和CNV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12mo,A组和B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分别为3(3,4)、2(1,3)次(P<0.001);初始治疗后再注药次数分别为0(0,1)、1(0,2)次(P=0.061);两组患者再治疗率(32%vs 57%)、复发率(14%vs 29%)均无差异(P=0.095、0.281)。此外,1+PRN给药方案、女性、基线CMT>300μm和基线CNV面积>1.0mm~2均是影响再治疗的相关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PRN和3+PRN给药方案均能有效改善PM-CNV患者的视力预后和解剖结构,但1+PRN给药方案较3+PRN给药方案的注药次数更少,降低了治疗风险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珠单抗 给药方案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雪娇 潘思儒 +2 位作者 易威 缪文南 关锺炜 《电子测试》 2020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采用BCP2835单片机设计一款智能台灯,该灯采用直流电恒流驱动的LED作为发光源,通过触摸和语音控制调节合适的亮度和自动关灯智能处理,通过超声波测距进行近视提醒和学习坐姿检测,采用可视化的3.5寸彩色液晶屏,通过连接图灵机器人实... 本文采用BCP2835单片机设计一款智能台灯,该灯采用直流电恒流驱动的LED作为发光源,通过触摸和语音控制调节合适的亮度和自动关灯智能处理,通过超声波测距进行近视提醒和学习坐姿检测,采用可视化的3.5寸彩色液晶屏,通过连接图灵机器人实现系统的人机交互,实现家长语音互动,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实现实时监控小孩的安全和学习状况。经实验表明:该台灯实现了台灯控制方式的便利化与人性化,具备预防驼背、预防近视、语音互动和摄像头监控功等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市场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台灯 防近视 语音互动 坐姿检测
下载PDF
智能LED台灯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政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7期76-77,共2页
台灯是家庭生活和学生学习的必需品,现在的台灯大多功能单一,与现在家电智能化、人性化、低碳设计相违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因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因此一款智能的LED台灯将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很... 台灯是家庭生活和学生学习的必需品,现在的台灯大多功能单一,与现在家电智能化、人性化、低碳设计相违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因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因此一款智能的LED台灯将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本设计方案是以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语音模块等外围设备来实现灯光强度随外界光线变化而自动变化或者熄灭,并在传统的台灯上添加了智能护眼、温度提示、闹钟提醒、时间显示、预防近视等功能,弥补了传统台灯的不足。本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节能省电、使用方便、保护眼睛等诸多优点,可直接做出产品供大家使用,同时也是未来台灯必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台灯 传感器 多功能 防近视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伟涛 宁美真 +1 位作者 张杰 孔庆兰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3期4317-4320,共4页
病理性近视(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成为世界上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亚洲年轻患者(年龄<50岁)。CNV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PM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临床上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 病理性近视(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成为世界上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亚洲年轻患者(年龄<50岁)。CNV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PM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临床上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后视功能有所提高。然而,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未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学疗法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蓉 张秋阳 +2 位作者 张荟颖 曹原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2-9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门诊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CNV患者50例68眼。依据CNV类型将患者分成3组,I型CN...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门诊确诊并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的CNV患者50例68眼。依据CNV类型将患者分成3组,I型CNV组患者16例20眼,II型CNV组患者25例35眼,混合型CNV组患者9例13眼。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共焦激光同步血管造影系统的增强扫描技术扫描获得患者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应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注药次数、需再治疗眼数和患者CNV复发率等。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I型CNV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的BCVA较基线提高量高于I型CNV组和混合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8个月及12个月BCVA较基线提高量低于I型CNV组和II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SFCT较基线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12个月的SFCT较基线恢复厚度低于I型CNV组和II型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0~24个月,三组患者总注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q检验结果显示:I型CNV组及II型CNV组患者注药次数少于混合型CNV组(均为P<0.05)。三组患者需再治疗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CNV组患者需再治疗眼率高于I型CNV组及II型CNV组[需再治疗眼数率差95%CI分别为(0.051,0.133)和(0.041,0.142)]。三组患者注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型CNV在抗VEGF治疗早期应答更好,而II型CNV及I型CNV在治疗后期应答反应趋于相近;混合型CNV在治疗后期应答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 张凌 +1 位作者 李臻 陈彬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7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ti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Anti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ti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验光、前置镜下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为PM继发CNV的20例患者2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5mg/0.05mL,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根据每次随访所见的BCVA、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视网膜下积液、CNV渗漏等变化情况确定是否需重复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结果患眼平均治疗次数为1.8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13.30±4.42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55.50±6.72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42.20±7.67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9,P<0.05);治疗前CMT平均402.80±21.96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224.90±6.95μm,较治疗前下降177.90±23.2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可消退脉络膜新生血管,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康柏西普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赵佳玮 许冰 +3 位作者 秦海峰 赵娜 桂潇 沈炜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因高度近视继发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患者6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根...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因高度近视继发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患者6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的CNV位置将患者分为两组:黄斑中心凹下组(中心凹下组,39例),黄斑旁中心凹组(旁中心凹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每月1次,连续3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以及治疗后BCVA提高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屈光度、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以及患者性别、年龄、高度近视眼别、病程与BCVA提高值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BCVA为(0.61±0.45)logMAR,较治疗前的(0.95±0.43)logMAR显著提高(P<0.05)。中心凹下组治疗后的BCVA为(0.75±0.49)logMAR,较治疗前的(1.04±0.49)logMAR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组治疗后的BCVA为(0.42±0.32)logMAR,较治疗前的(0.82±0.34)logMAR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组BCVA提高值为0.41±0.24,显著大于中心凹下组的0.28±0.1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下组、旁中心凹组的病程(T=-2.485,-2.212)均与BCVA提高值呈负相关(P值均<0.05),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T=5.122,4.812)均与BCVA提高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性别、年龄、高度近视眼别、屈光度、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均与BCVA提高值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CNV的效果较佳,CNV的位置、病程、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不同机制黄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操 沈炜 +3 位作者 孙伟峰 崔骁 许冰 潘东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不同机制黄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部出血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所有患者均用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评估黄斑出血的病因。比较有脉络膜新...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不同机制黄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部出血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所有患者均用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评估黄斑出血的病因。比较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和无CNV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年龄、性别、屈光度和眼底特征。结果共纳入患者33例,其中CNV患者18例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15例无CNV的患者保守治疗。CNV组年龄明显高于非CNV组(P<0.05)。非CNV组漆裂纹更常见,而CNV组Fuchs斑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更常见,2组间的性别、屈光度、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2组视力均明显改善,但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的CNV黄斑出血者较无CNV者年龄大,且常合并Fuchs斑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CNV出血抗VEGF治疗或非CNV出血保守治疗均有明显的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漆裂纹 Fuchs斑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点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尹小芳 叶祖科 +3 位作者 吾敏辉 汤秀容 罗书科 卢彦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6-712,共7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DS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DSM合并CNV患者23例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圆顶状黄斑(DS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DSM合并CNV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DSM高度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脉络膜厚度(ChT)。根据OCT图像特征将DSM分为水平、垂直方向椭圆形凸起和圆形凸起。参照文献标准将CNV分为中心凹下CNV和中心凹旁CNV。患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IVR或IVC)0.05 ml治疗。治疗方案为1+按需治疗。首次行IVR、IVC治疗分别为17、6只眼,并据此再分为IVR组、IVC组。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后BCVA、眼压、CMT、ChT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3例23只眼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右眼、左眼分别为11、12只眼;年龄(49±16)岁;logMAR BCVA 0.94±0.39。DSM形态呈水平、垂直方向椭圆形凸起和圆形凸起分别为13(56.52%,13/23)、6(26.09%、6/23)、4(17.39%,4/23)只眼。圆顶高度为(97.83±46.14)μm。CMT、ChT分别为(276.39±98.35)、(49.48±31.66)μm。IVR组17例17只眼中,男性4例,女性13例。IVC组6例6只眼中,男性3例、女性3例。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CMT分别为0.60±0.39、(209.96±71.38)μm;与治疗前比较,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2.62,P=0.005、0.010)。治疗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IVR组、IVC组患眼BCVA提高程度(t=1.47、1.35)、眼压变化(t=−0.20、−0.56)、ChT降低厚度(t=0.80、−0.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VR组、IVC组患眼CMT分别较治疗前降低(57.94±67.61)、(83.17±78.37)μm和(13.33±9.73)、(18.17±17.8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3.21,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DSM合并CNV,均能有效提高患眼BCVA;雷珠单抗降低CMT的程度优于康柏西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顶状黄斑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屈光状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冉宏运 任建涛 +4 位作者 李姝婵 韩海涛 艾朝晖 蒋可可 张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后的屈光状态改变,探讨ROP患儿屈光状态与注药次数、孕周、出生体质量、眼轴、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就诊...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后的屈光状态改变,探讨ROP患儿屈光状态与注药次数、孕周、出生体质量、眼轴、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诊断为“2型ROP阈值前病变”的患儿64例(127眼)。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按需行IVC治疗,以治疗次数分为注药0次(A组)共22例(43眼)、注药1次(B组)共30例(53眼)、注药2次(C组)共18例(31眼),在其矫正胎龄3、6、12个月时,观察屈光状态,记录等效球镜度(SE)、散光、眼轴、视网膜血管分区等情况。3组SE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散光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SE与孕周、出生体质量、眼轴及视网膜血管分区的关系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矫正胎龄3个月和6个月时,3组SE及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矫正胎龄12个月时,3组SE及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02;H=7.39,P=0.025)。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7),A组与C组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矫正胎龄12个月时,3组屈光不正发生率、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P=0.008;χ^(2)=6.82,P=0.009)。矫正胎龄3个月时,SE与孕周(r=-0.18,P=0.043)、出生体质量(r=-0.19,P=0.032)、眼轴(r=-0.26,P=0.003)、视网膜血管分区(r=-0.20,P=0.023)均呈负相关;矫正胎龄6个月、12个月时,SE与眼轴呈负相关(r=-0.30,P=0.001)。结论:矫正胎龄12个月时,IVC治疗后ROP患儿远视储备低于自发消退的ROP患儿,重复注药对ROP患儿短期屈光状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近视 散光 康柏西普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