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zimuthal Uniformity of Injection Currents in Single-Point-Feed Induction Voltage Adders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浩 孙凤举 +4 位作者 尹佳辉 呼义翔 梁天学 丛培天 邱爱慈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jection current uniformity around the induction cell bores, two fully electromagnetic (EM)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for a single-stage induction cell and an induction voltag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jection current uniformity around the induction cell bores, two fully electromagnetic (EM) models a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for a single-stage induction cell and an induction voltage adder (IVA) with three cells stacked in series, without considering electron emission. By means of these two models,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jection current uni- formity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such as the impedances of adders and loads, cell locations, and feed timing of parallel driving pulse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er impedances of adder and loads are slightly beneficial to improve injection current uniformity. As the impedances of adder and loads increase from 5 Ω to 30Ω, the asymmetric coefficient of feed currents decreases from 10.3% to 6.6%. The current non-uniformity within the first cell is a little worse than that in other downstream cells.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eed timing would greatly affect current waveforms, and consequently cause some distortion in pulse fronts of cell output voltages. For a given driving pulse with duration time of 70-80 ns, the feed timing with a time deviation of less than 20 ns is acceptable for the three-cell IVAs, just causing the rise time of output voltages to increase about 5 ns at most and making the peak voltage decrease by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tion voltage adders (IVA) induction cell single-point feed current uni- formity electromagnetic model
下载PDF
Alterative wire-feed system based on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2
作者 傅强 薛松柏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2年第2期38-42,共5页
Waveform control method was commonly adopted to reduce the spatter of CO2 arc welding and improve the weld formation. It certainly would reduce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arc due to the adoption of segmented const... Waveform control method was commonly adopted to reduce the spatter of CO2 arc welding and improve the weld formation. It certainly would reduce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arc due to the adoption of segmented constant current control which especially led to arc" blowout with the abrupt change oat" arc" length or downward welding. Therefore alterative wire-feed system based on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wa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arc" length in this paper. Double closed-loop and double fuzzy P1 regulation were adopted in this system. Fuzzy control of induced voltage was adopted in the inner-loop which improved the stability and fast response of wire-feed system. Fuzz)" control of arc"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was used in the outer-loop whose output .served as the input of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inner-loop induced voltage. This method could remain arc" length and weld penetration unchan, ged on the basils of reducing spatter and improving formation and it was proved by downward welding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 voltage negative feedback CO2 are welding waveform control aherative wire-feed system
下载PDF
Frequency Support from PMSG-Based Wind Turbines with Reduced DC-Link Voltage Fluctua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Jiafa He Linbin Huang +2 位作者 Di Wu Chengzhi Zhu Huanhai Xin 《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1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Frequency droop control is widely used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PMSGs)based wind turbines(WTs)for grid frequency support.However,under frequency deviations,significant DC-link voltage fluctuations ma... Frequency droop control is widely used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PMSGs)based wind turbines(WTs)for grid frequency support.However,under frequency deviations,significant DC-link voltage fluctuations may occur during the transient process due to sudden changes in real power of such WTs.To address this issue,a current feedforward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PMSG-based WTs to reduce DC-link voltage fluctuations when the WTs are providing frequency support under grid frequency deviations.Meanwhile,the desired frequency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PMSG-based WTs can be ensured.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rent feed forward control DC-link voltage frequency droop control frequency support PMSG-based WTs
下载PDF
Fluorescent Voltage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olluscan Neural Activities
4
作者 Yuuta Hamasaki Makoto Hosoi +2 位作者 Shogo Nakada Tomoya Shimokawa Minoru Saito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s using microelectrodes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neural activities of many neuron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the fluorescent imaging technique using vol...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s using microelectrodes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neural activities of many neuron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the fluorescent imaging technique using voltage sensitive dyes can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The voltage sensitive dyes, however, generally exhibit a relatively small change in their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resulting in a low S/N ratio. Additionally, they often exhibit photobleaching and phototoxity. We have therefore improved the fluorescent voltage imaging technique by using a LED as the light source and an electron multiplying (EM)-CCD camera as the fluorescence detector.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our imaging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wo kind of molluscan neural activities;one of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olfactory processing of the land slug Limax valentianus and the other is involved in the feeding rhythm of the pond snail Lymnaea stagnalis. The system enabled us to measure the neural activities for a long time with a high speed and a high S/N ratio,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some new physiologic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voltage Imaging Technique NEURAL Activity MOLLUSK S/N ratio OLFACTORY Processing feeding RHYTHM
下载PDF
送进式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工艺参数匹配
5
作者 郭宁 朱亮 +3 位作者 张爱华 周辉 刘振民 孙鹏 《电焊机》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探究送进式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的工艺参数匹配,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送进式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装置,以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利用瞬间中断电弧的方法保留了熄弧位置处焊缝形态和焊剂片末端熔化形貌,发现焊... 为探究送进式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的工艺参数匹配,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送进式焊剂片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装置,以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利用瞬间中断电弧的方法保留了熄弧位置处焊缝形态和焊剂片末端熔化形貌,发现焊接电压和焊剂带送进速度都是通过改变焊剂片对电弧的作用长度来影响焊缝成形,焊剂片对电弧的作用长度可表现为焊剂片对电弧固壁约束面积。通过改变焊剂带送进速度和焊接电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焊剂片对电弧固壁约束面积适中时,电弧集中加热区域会下移至间隙底部和侧壁根部,获得根部熔合良好的焊缝;当焊剂片对电弧固壁约束面积较大时,电弧受约束程度过强,电弧加热区域集中在间隙底部,分布于侧壁根部电弧热量很少,焊道上部会有熔池堆积;当焊剂片对电弧固壁约束面积较小时,电弧受约束程度较弱,会沿侧壁攀升导致加热区域集中在两侧壁上,很难在坡口根部形成有效熔池,最终形成孔洞焊缝。确定了最佳的焊接电压范围为21.5~24.5 V,焊剂带送进速度2.1~2.6 mm/s,利用该参数进行超窄间隙单道多层焊接可以获得成形良好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窄间隙焊接 焊接电压 送进速度 固壁约束面积 焊缝成形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追踪及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
6
作者 黄文聪 饶天彪 +2 位作者 蒋煊焱 胡滢 常雨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89-3601,3615,共14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传输效率受耦合线圈之间的互感以及负载影响的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追踪及基于前馈PI控制的恒压输出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对双边LCC型WPT系统的参数和传输效率进行分析,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系统的传输效率。其次,在二次侧使用DC-DC变换器采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实现最大效率追踪,同时在一次侧采用DC-DC变换器利用前馈PI控制器闭环控制负载端电压实现恒压输出。该方法中,效率追踪和电压控制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此外,该方法还通过系统工作时的电路参数来估算线圈间的互感值,并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对该估算互感值进行修正,得到更精确的互感估算值。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PI控制相比,前馈PI控制方法在快速性和抗扰动性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最大效率追踪 恒压输出 前馈PI控制 互感识别
下载PDF
双闭环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研究
7
作者 李瑾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针对传统的不控整流电路中网侧电流谐波很大、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中深控时网侧功率因数低和闭环控制时动态响应慢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引入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在完成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系... 针对传统的不控整流电路中网侧电流谐波很大、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中深控时网侧功率因数低和闭环控制时动态响应慢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引入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在完成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不控或相控整流电路相比,该三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中,不仅输入电流的谐波大大减小,电能可双向流动,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状态下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还可较好地抑制负载突变时直流侧电压的波动,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和高效节能的高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电压型整流器 脉冲宽度调制 双闭环控制 电流前馈解耦
下载PDF
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
8
作者 邓云川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可以取消相邻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电分相,我国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基本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交流供电系统尚未应用该方式。本文针对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从电压损失、电流需求、牵引网能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研... 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双边供电方式可以取消相邻牵引变电所供电臂电分相,我国轨道交通直流供电系统基本采用双边供电方式,交流供电系统尚未应用该方式。本文针对交流双边供电系统,从电压损失、电流需求、牵引网能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系统 双边供电 供电能力 电压损失
下载PDF
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复合重塑策略
9
作者 丁劲松 姚鸿德 李圣清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针对电网电压比例前馈和锁相环(PLL)影响下,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时易导致并网逆变器失稳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电网电压比例前馈和PLL影响的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借助阻抗稳定判据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电网电压前... 针对电网电压比例前馈和锁相环(PLL)影响下,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时易导致并网逆变器失稳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电网电压比例前馈和PLL影响的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借助阻抗稳定判据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一种基于电网电压前馈的复合阻抗重塑策略,通过在电网电压比例前馈环节串联低通滤波器以及加入消除PLL影响的电网电压前馈支路,重塑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阻抗重塑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并网逆变器在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情况下的稳定性,改善并网电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锁相环 电网电压前馈 阻抗重塑 弱电网
下载PDF
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平方电压反馈控制算法
10
作者 李延帅 徐传芳 宋阳阳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以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在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了dq前馈解耦模型,并通过二阶广义积分算法改善了虚拟交流分量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网侧电流对电压相位、频率的快速精确追踪。其次,对传... 以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在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了dq前馈解耦模型,并通过二阶广义积分算法改善了虚拟交流分量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网侧电流对电压相位、频率的快速精确追踪。其次,对传统电压平衡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功率平衡关系的定义,将输出电压平方作为控制信号,增强了系统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系统在投切载时的动态性能。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级联H桥整流器 双闭环 平方电压反馈控制 dq前馈解耦控制
下载PDF
直流受端馈入站与近区风电场系统振荡特性分析
11
作者 孙康怡 李大虎 +3 位作者 姚伟 周泓宇 林思齐 文劲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5-2698,I0014,共15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产,以及风电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出现在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受端换流站近区,两者构成的系统存在振荡风险。为此,...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不断投产,以及风电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出现在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受端换流站近区,两者构成的系统存在振荡风险。为此,该文针对直流受端馈入站与近区风电场系统的振荡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并验证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系统特征值,确定LCC-HVDC与风电场共同参与的振荡主导模式并进行参与因子分析。进一步地,通过对比是否接入LCC-HVDC的主导模式,得到LCC-HVDC的接入会削弱系统阻尼的结论。最后,从系统额定容量、交流系统短路比、风电场并网线路长度等方面探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系统的不同短路比、潮流比对风机网侧换流器(grid-side converter,GSC)外环控制和换流站定电流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馈入站 耦合振荡 小信号分析 参与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前馈自抗扰控制的动态电压恢复器
12
作者 邵帅 黄再 +1 位作者 杨寿平 卢民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中补偿速度与补偿超调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自抗扰控制(FC-ADRC)策略。通过ADRC策略改进传统PI控制所存在的补偿超调问题,并引入LC滤波器的电压电流作为前馈量对DVR控... 针对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在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中补偿速度与补偿超调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自抗扰控制(FC-ADRC)策略。通过ADRC策略改进传统PI控制所存在的补偿超调问题,并引入LC滤波器的电压电流作为前馈量对DVR控制器进行补偿,实现对用户侧电压暂降进行快速电压补偿,保证用户侧电压的安全稳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既保持DVR装置的高动态响应性,又保证装置应对不确定扰动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电压暂降 前馈补偿 自抗扰控制器
下载PDF
混合直流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的解析表达与故障特性的研究
13
作者 李涛 胡迪 +3 位作者 刘宏达 杨为 陈忠 官玮平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由基于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共同构成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针对此问题,对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 由基于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CC-HVDC)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共同构成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不同。针对此问题,对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侧故障暂态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送端电网采用LCC型换流站、受端电网采用VSC型换流站的两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定理推导了直流侧故障时的等效电路,解析了LCC侧和VSC侧直流故障电流简易表达式。其次,在简易表达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送端LCC侧换流站的触发角动态变化过程和受端VSC侧换流站交流电流的馈入,进一步解析了两侧精确的故障电流表达式。然后,从故障电流幅值、谐波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高压直流系统中直流侧故障电流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故障电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 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 混合直流输电 直流故障特性 触发角 交流电流馈入
下载PDF
虚拟阻容下的LCL型并网逆变器谐振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继红 刘云飞 +3 位作者 卢星升 赵锐 吴振奎 张晓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179,共12页
针对LCL滤波器自身谐振以及多逆变器并联谐振引发逆变器输出电压不稳、破坏电能质量等突出问题,建立了三相滤波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谐振产生机理,重点设计了基于虚拟电容、虚拟电阻的优化组合谐振抑制策略。主要考虑虚拟电容可强化高频... 针对LCL滤波器自身谐振以及多逆变器并联谐振引发逆变器输出电压不稳、破坏电能质量等突出问题,建立了三相滤波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谐振产生机理,重点设计了基于虚拟电容、虚拟电阻的优化组合谐振抑制策略。主要考虑虚拟电容可强化高频滤波能力,简化控制算法;虚拟电阻的设计旨在增大系统阻尼,增强逆变器并网谐振抑制效果。此外,引进电感电压前馈控制可降低LCL型逆变器系统阶次,优化对谐振的抑制效果,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最后,搭建了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网电流波动性明显减弱,THD小于5%可平稳入网,说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并网谐振 虚拟电容 虚拟电阻 准谐振控制器 电感电压前馈控制
下载PDF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电流前馈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锋斌 吴奥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1023,共7页
为了提高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电压单环的电流前馈控制算法。首先,给出了逆变器系统电流前馈控制算法的设计思想来源,讨论了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中间变量的前馈控制律;其次,根据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d-q数学... 为了提高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出一种电压单环的电流前馈控制算法。首先,给出了逆变器系统电流前馈控制算法的设计思想来源,讨论了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中间变量的前馈控制律;其次,根据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d-q数学模型,将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中间变量的前馈控制律应用到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系统中,建立了其电流前馈控制数学模型,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判别法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讨论了闭环控制系统的跟随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电流前馈控制 李雅普诺夫判别法
下载PDF
基于频域无源性的并网逆变器前馈相位补偿策略
16
作者 李志军 刘洪佶 +1 位作者 张家安 杨梦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针对基于频域无源性设计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后可能会引发高频段谐波振荡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并网逆变器前馈相位补偿策略。首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无源性及并网系统的相角裕度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针对基于频域无源性设计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后可能会引发高频段谐波振荡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并网逆变器前馈相位补偿策略。首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无源性及并网系统的相角裕度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通过附加超前相位补偿的PCC点电压前馈策略,保证系统无源性以及输出阻抗的相角裕度,避免发生高频段的谐波振荡,提高弱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无源性 并网逆变器 弱电网 谐波振荡 电压前馈 相角裕度
下载PDF
基于模式切换的双有源桥型微逆变器优化调制策略
17
作者 杨骐箐 李睿 徐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273-9284,共12页
双有源桥微逆变器具有开关器件数量少,软开关范围大和可双向传输功率等特点,相较于其他微逆变器拓扑具有优势。该文对双有源桥型微逆变器3种调制模式的功率传输边界、变压器电流有效值和软开关范围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基于模式切换的优化... 双有源桥微逆变器具有开关器件数量少,软开关范围大和可双向传输功率等特点,相较于其他微逆变器拓扑具有优势。该文对双有源桥型微逆变器3种调制模式的功率传输边界、变压器电流有效值和软开关范围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基于模式切换的优化调制策略。通过设计内移相角在工频周期内的变化轨迹,并利用前馈控制计算外移相角取值,使调制模式在模式2和模式3之间切换,减小变压器电流有效值,并实现所有开关管在整个工频周期内的软开关,从而提高微逆变器的效率。最后,搭建600W微逆变器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优化调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逆变器 模式切换 优化调制 零电压软开关 前馈控制
下载PDF
计及换相失败的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熄弧时刻识别
18
作者 吴硕 何柏娜 +3 位作者 李爽 孟凡涛 刘洋 代维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1,共9页
针对含直流馈入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跳闸后换流阀换相失败导致重合闸判据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故障相时移电压能量比的熄弧时刻识别策略。首先,基于换流器开关函数理论,研究逆变侧换相失败时换流阀两侧电压电流相互作用关系。然后,对带并联... 针对含直流馈入交流输电线路单相跳闸后换流阀换相失败导致重合闸判据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故障相时移电压能量比的熄弧时刻识别策略。首先,基于换流器开关函数理论,研究逆变侧换相失败时换流阀两侧电压电流相互作用关系。然后,对带并联电抗器交流故障相端电压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熄弧前后的电压幅值波动差异。最后,计算故障相电压能量分布,利用时移电压能量比确定单相接地故障二次电弧熄弧时刻。在PSCAD/EMTDC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馈入 换相失败 时移电压能量比 熄弧时刻 单相接地故障
下载PDF
计及不同电压跌落和GSC馈出电流的DFIG精细化故障计算模型
19
作者 黄琛 黄超 李银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2-171,共10页
当含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DFIG输出特性的精确性将影响到整个故障网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从DFIG的不同电压跌落出发,详细推导了撬棒保护投入、转子侧变流器(RSC)励磁控制和外环控制下DFIG定子侧输出电流的计... 当含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DFIG输出特性的精确性将影响到整个故障网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从DFIG的不同电压跌落出发,详细推导了撬棒保护投入、转子侧变流器(RSC)励磁控制和外环控制下DFIG定子侧输出电流的计算公式。接着,考虑网侧变流器(GSC)的馈出电流,推导了GSC和RSC在不同控制策略下DFIG的输出电流表达式,进而提出了计及不同电压跌落和GSC馈出电流的DFIG精细化故障计算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进行了DFIG并入无穷大系统和典型电网仿真来验证该精细化模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精细化模型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误差较小;与现有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应用于电网故障计算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计算 双馈感应发电机 故障特性分析 电压跌落 网侧变流器 馈出电流 精细化模型
下载PDF
六相串联三相双PMSM驱动系统低速区转子位置角高精度解耦观测研究
20
作者 陈涛 周扬忠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5-276,共12页
静止坐标系下通过控制不同平面的电压矢量可以实现六相串联三相PMSM系统中两台电机的独立解耦控制。基于此,在静止坐标系下六相平面和三相平面同时注入旋转高频电压,通过解调对应平面高频电流的负序分量,解耦获得两台电机的转子位置角... 静止坐标系下通过控制不同平面的电压矢量可以实现六相串联三相PMSM系统中两台电机的独立解耦控制。基于此,在静止坐标系下六相平面和三相平面同时注入旋转高频电压,通过解调对应平面高频电流的负序分量,解耦获得两台电机的转子位置角初步观测值。为了补偿定子电阻、转速和滤波器对观测带来的误差,利用高频电流正序分量中误差角信息与转速前馈相结合的补偿方法,对转子位置角观测值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六相和三相电机稳态转子位置角观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146和0.106 rad,动态下最大误差为0.2 rad;基于观测的转子位置角构建的无位置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低速各种运行工况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串联三相PMSM系统 旋转高频电压 前馈补偿 解耦观测 转子位置角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