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ORTH-SOUTH ANTI-PHASE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IN MEIYU PERIO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IN THE ATMOSPHERE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志聪 祝丽娟 袁东敏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Based on the daily rainfall datasets from 740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54 to 2005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south anti-phase distribution(APD) of rainfall during Meiyu perio... Based on the daily rainfall datasets from 740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54 to 2005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south anti-phase distribution(APD) of rainfall during Meiyu periods and the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 in the atmosphere was analyzed. Diagnostic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re was significant north-south oscillation of Meiyu rainfall during the 16 years from 1954 to 2005. Since the 1990 s, the APD enhanced significantly and showed 2- and 4-6-year period. In the region with more rainfall, the QBWO was always more active.(2) The APD of Meiyu and north-south movements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belong to the same phase.(3) The 10-25 day filtered water vapor flux could spread to the area north of 30°N in 1991. The divergence of the water vapor flux which propagated from middle- and higher- latitudes to the of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s(YHRB) was significant in 1991, but the latitudes that the water vapor flux could reach were further southward and there was no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divergence in 1993.(4) The locations of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and 10-25 day anti-cyclone, which modulated WPSH's advancement in and ou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relatively northward in 1991. Furthermore,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showed north-south deviation between 1991 and 1993, just as other elements of the circulation d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YU anti-phase distribution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water vapor flux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chirality-induced negative refraction with the same amplitude and anti-phase of the two chirality coefficients
2
作者 赵顺才 刘正东 +1 位作者 郑军 黎根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47-452,共6页
This paper suggests a scheme of electromagnetic chirality-induced negative refraction utilizing magneto-lectric cross coupling in a four-level atomic system. The negative refrac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two chiral... This paper suggests a scheme of electromagnetic chirality-induced negative refraction utilizing magneto-lectric cross coupling in a four-level atomic system. The negative refrac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two chirality coefficients having the same amplitude but the opposite phase, without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an electric-dipole and a magnetic-dipole transition near the same transition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chirality negative refraction same amplitude and anti-phase chirality coefficients
下载PDF
On the Sub-Critical Bifurcation of Anti-Phase and In-Phase Synchronized Vortex Shedding Forms
3
作者 Yih Ferng Peng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3年第5期89-95,共7页
Transition of flows past a pair of side-by-side circular cylinders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Various flow patterns behind the cylinder-pair have b... Transition of flows past a pair of side-by-side circular cylinders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Various flow patterns behind the cylinder-pair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gap ratio (G) and Reynolds number (Re). This study focus on transition of in-phase and anti-phase vortex shedding synchronized forms. A nested Cartesian-grid form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ffective immersed boundary method and a two-step fractional-step procedure, has been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flows.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phase and anti-phase vortex shedding flows at Re = 100 can co-exist at 2.08 ≤G≤ 2.58. Hysteresis loop with increasing/decreasing G at constant Reynolds number Re = 100 is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HASE VORTEX SHEDDING anti-phase VORTEX SHEDDING Hysteresis
下载PDF
Segmented Spiral Waves and Anti-phase Synchronization in a Model System with Two Identical Time-Delayed Coupled Layers 被引量:2
4
作者 YUAN Guo-Yong YANG Shi-Ping +1 位作者 WANG Guang-Rui CHEN Shi-Ga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在这篇论文,我们与二相同的推迟时间的联合的层考虑一个模型系统。没有散开术语,同步和反相同步在反应系统被展出。新分割的螺线波浪,被许多薄旅行组成,在二相同的推迟时间的联合的层的每层被发现,并且与在 water-in-oil 喷雾器钠... 在这篇论文,我们与二相同的推迟时间的联合的层考虑一个模型系统。没有散开术语,同步和反相同步在反应系统被展出。新分割的螺线波浪,被许多薄旅行组成,在二相同的推迟时间的联合的层的每层被发现,并且与在 water-in-oil 喷雾器钠二度( 2-ethylhexyl )的分割的螺线波浪不同 sulfosuccinate ( AOT )微乳液(我)( BZ-AOT 系统),它由许多小片断组成。“反相螺线波浪同步”能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被认识到。为不同易兴奋的参数,我们也给联合力量的最小的值在整个双性人层产生分割的螺线波浪和螺线波浪的尖端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波 同步化 反相位同步化 AOT
下载PDF
耦合振子系统中振幅包络同相同步向反相同步的转变
5
作者 刘维清 石世嫔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I0003,共9页
耦合振子系统的振幅包络同步行为反映了耦合振子系统幅度与相位的相互作用.在吸引耦合神经元振子系统中引入排斥耦合作用,耦合系统的振幅包络会随着排斥耦合作用的增加从同相同步向反相同步转变.对于给定的吸引耦合神经元振子,随着引入... 耦合振子系统的振幅包络同步行为反映了耦合振子系统幅度与相位的相互作用.在吸引耦合神经元振子系统中引入排斥耦合作用,耦合系统的振幅包络会随着排斥耦合作用的增加从同相同步向反相同步转变.对于给定的吸引耦合神经元振子,随着引入的排斥耦合强度增加,耦合神经元振子的振幅包络之间的相位差会先从0耦合系统中的同步是由于振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整个动力学系统趋于相同的集群动力学现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增加至π,然后又由π开始减小.同时,振幅包络的幅值会随排斥耦合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存在一个使振幅包络的幅度达到最小值的排斥耦合强度.吸引与排斥耦合竞争引起的振幅包络从同相同步向反相同步转变过程也可以在引入时间尺度的耦合Stuart-Landau振子中产生,具有普适性.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振幅包络的相关动力学研究,还有助于理解脑信息处理和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包络 吸引耦合 排斥耦合 时间尺度 相同步 反相同步
下载PDF
对瞬时测频干扰机理的研究
6
作者 王磊 王洪雷 +2 位作者 王洪迅 林鑫淼 熊梓翔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瞬时测频(instantaneous frequency measurement,IFM)接收机是电子侦察中非常重要的测频资源,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侦察频带宽、分辨率高,可以快速测定被测信号的频率,在现代电子战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IFM微波鉴相器在某一瞬间只能... 瞬时测频(instantaneous frequency measurement,IFM)接收机是电子侦察中非常重要的测频资源,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侦察频带宽、分辨率高,可以快速测定被测信号的频率,在现代电子战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IFM微波鉴相器在某一瞬间只能响应一个信号的特性,结合IFM工作原理,研究了一种新的(超过2个信号)对IFM干扰策略,并分析了干扰机理,通过模拟仿真对IFM的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多信号交叠可以对IFM系统产生明显的干扰效果,可以使得其无法测得正确频率,并错误地输出同时到达信号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测频 同时到达信号 相位编码 干扰机理 反电子侦察
下载PDF
氧化钛快速相变及增强火炮身管缓烧蚀材料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田甜 丁树奎 +2 位作者 郑胜华 朱兴利 崔艳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9-121,共3页
缓烧蚀添加剂被认为是延长火炮身管寿命的有效技术之一。为获得降烧蚀性能更加优异的缓烧蚀添加剂,系统开展了缓烧蚀添加剂配方对比研究、静态高温试验,成功研制出平均单发烧蚀磨损量在0.002 mm的缓烧蚀添加剂。通过实弹靶试、扫描电镜... 缓烧蚀添加剂被认为是延长火炮身管寿命的有效技术之一。为获得降烧蚀性能更加优异的缓烧蚀添加剂,系统开展了缓烧蚀添加剂配方对比研究、静态高温试验,成功研制出平均单发烧蚀磨损量在0.002 mm的缓烧蚀添加剂。通过实弹靶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阐明了其作用机理:氧化钛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有利于缓烧蚀性能提升。氧化银能够有效促进氧化钛相变,且能够促使氧化钛快速相变。锐钛矿氧化钛的增加使这种作用得以增强,进一步提升缓烧蚀性能。此外,缓烧蚀添加剂能够附着于身管内壁,形成保护膜,尤其是身管内壁裂纹处,且膜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有效阻隔火药燃气对身管内壁的侵蚀。该技术为缓烧蚀添加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为身管武器延寿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身管 缓烧蚀 相变 氧化钛 缓蚀机理
下载PDF
连山关地区铀矿地质钻探技术优化
8
作者 王琳 孙祺斌 +2 位作者 刘忠存 王野 丛源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27-30,35,共5页
由于连山关地区存在着地层复杂、岩石胶结松散、水敏性强等诸多不利因素,钻探施工中存在钻孔漏失、掉块卡钻以及坍塌埋钻等问题,导致钻孔报废,降低了铀矿地质钻探施工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ZK93-1孔钻为对象,针对铀矿地质地... 由于连山关地区存在着地层复杂、岩石胶结松散、水敏性强等诸多不利因素,钻探施工中存在钻孔漏失、掉块卡钻以及坍塌埋钻等问题,导致钻孔报废,降低了铀矿地质钻探施工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ZK93-1孔钻为对象,针对铀矿地质地层特性以及常用设备、泥浆等存在的不利因素,对钻孔设备进行优化,选用CSD-1800A型全液压动力头钻机、HQ绳索取心钻具,并配备镦粗钻杆的NQ绳索取心钻具,提高了钻进效率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劳动强度;选用成膜防塌无固相冲洗液,有效降低钻孔偏斜,保证了岩矿心采取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钻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地质钻探 复杂地层 钻孔事故 成膜防塌无固相冲洗液
下载PDF
Mg-9Al-4Ca-2Cu合金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
9
作者 张庆辉 范舟 +1 位作者 侯涛 田波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制备一种合金用于减弱腐蚀给油气田带来的影响。利用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在Mg基础上添加Al、Ca、Cu元素制备成Mg-9Al-4Ca-2Cu合金,获得第二相Mg_(2)Ca和Mg_(2)Cu;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N80钢对合金防腐性能进行表征。... 制备一种合金用于减弱腐蚀给油气田带来的影响。利用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在Mg基础上添加Al、Ca、Cu元素制备成Mg-9Al-4Ca-2Cu合金,获得第二相Mg_(2)Ca和Mg_(2)Cu;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N80钢对合金防腐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合金处理后,N80钢自身耐蚀性变好,腐蚀电压由-0.672 V变为-0.452 V;腐蚀电流由1.572×10^(-5)A·cm^(-2)变为8.1×10^(-6)A·cm^(-2)。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基体相以及第二相的电子功函数获得第二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电势差,结果显示:α-Mg与Mg_(2)Ca之间的电势差为-750~-460 mV、α-Mg与Mg_(2)Cu之间的电势差-392~106 mV,构成两对电偶腐蚀,可以向溶液中释放多余电子,从而抑制阳极金属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防腐 第二相 释放电子 电势差
下载PDF
某卡林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10
作者 吴凯 米文杰 +2 位作者 窦源东 邢丹 马英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某金矿石金品位为3.20 g/t,是主要的回收元素,其中伴生锑可作为综合回收对象。矿石中金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被硫化物包裹,占80.51%,其次被氧化物包裹,占11.58%,单体金和连生金较少,只占4.24%。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石英和... 某金矿石金品位为3.20 g/t,是主要的回收元素,其中伴生锑可作为综合回收对象。矿石中金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被硫化物包裹,占80.51%,其次被氧化物包裹,占11.58%,单体金和连生金较少,只占4.24%。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石英和方解石、铁白云石,其次为绢云母、长石、黄铁矿及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此外还含有少量金红石、榍石、毒砂、磷灰石等矿物。针对矿石性质,在原有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浮选条件试验,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84.6%、碳酸钠用量为2000 g/t、硫酸铜用量为200 g/t、硝酸铅用量为150 g/t、丁基黄药用量为150 g/t。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4.6%时,采用最佳药剂制度,通过一粗三精二扫、中矿循序返回工艺流程,获得精矿金品位46.14%、金回收率90.91%,尾矿金品位为0.29 g/t。对尾矿进行镜下鉴定,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尾矿中流失的金主要是硅酸盐包裹金、单体及连生体金,尤其是硅酸盐包裹的金未能回收。对浮选尾矿进行粒度组成和金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0.044 mm粒级产率为30.38%,金的分布率为30.90%,可探讨采用重选工艺回收的可能;-0.025 mm粒级的产率为58.45%,金的分布率为60.07%,粒度过细,很难通过浮选的方法回收。试验结果为该金矿的浮选回收奠定基础,对选矿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金物相 浮选 含锑
下载PDF
辐射冷板研究综述
11
作者 谭跃龙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近年来,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因其卓越的节能性和舒适性备受学者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传热特性,该系统容易发生结露现象。结露不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还限制了其供冷能力,这在推广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旨在综述... 近年来,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因其卓越的节能性和舒适性备受学者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传热特性,该系统容易发生结露现象。结露不仅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还限制了其供冷能力,这在推广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旨在综述当前辐射板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包括结露现象的研究、防结露处理、辐射板供冷性能相关研究、辐射板结构优化以及相变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研究内容的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推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冷板 供冷量 防结露 结构优化 相变材料
下载PDF
不同起爆条件下双钢壁LNG储罐抗爆性能分析
12
作者 于双锴 李晓琳 +4 位作者 芦烨 丁宇奇 尹青锋 李巧珍 谢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7,67,共14页
由于双钢壁储罐具有建造周期短、投资小等优点,在LNG储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易在外罐受到外部冲击时引发内罐的破坏。为了分析储罐在不同外爆载荷条件下的破坏行为,以双钢壁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罐及保冷材料之间的载荷传递... 由于双钢壁储罐具有建造周期短、投资小等优点,在LNG储存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易在外罐受到外部冲击时引发内罐的破坏。为了分析储罐在不同外爆载荷条件下的破坏行为,以双钢壁LNG储罐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罐及保冷材料之间的载荷传递与相互作用,建立了外罐-保冷材料-内罐多介质的多相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多影响因素下储罐在外爆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进行了分析,探究其抗爆性能。结果表明:在外爆载荷作用下,内、外罐从迎爆面中心向内凹陷直至发生破坏,最大应力均在迎爆面中心,且越靠近中心应力值越大;内、外罐材料均先达到屈服强度后发生塑性变形,随后达到失效应变值并发生破坏;与外罐相比,内罐发生破坏的时间晚42.9%,变形范围和破坏范围分别小12.3%、6.7%;储罐的抗爆性能随着储存液位的升高和罐体容积的增大而增强,随着起爆位置从罐壁中心向上、下两侧移动而提高,在罐壁中心起爆时储罐的破坏程度最大。该研究成果可为双钢壁LNG储罐的设计和储存液位的控制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壁LNG储罐 抗爆性能分析 外爆载荷 多相耦合有限元模型 失效准则
下载PDF
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渗氮层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璐 曹驰 +2 位作者 杜金涛 李元东 陈志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目的在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单一S相渗氮层,提高该系列不锈钢渗氮层的硬度、抗磨损性能,对比揭示渗氮前后不锈钢的磨损机制。方法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渗氮技术(LTPNT)在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 目的在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单一S相渗氮层,提高该系列不锈钢渗氮层的硬度、抗磨损性能,对比揭示渗氮前后不锈钢的磨损机制。方法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渗氮技术(LTPNT)在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渗氮层的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通过比磨损率和磨痕形貌分析渗氮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实验考察渗氮前后3种不锈钢的耐蚀性。结果AISI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经380℃、12 h处理后,其表面获得了厚度为15μm左右、与基体致密结合、组织成分均匀的渗氮层;渗氮层的相结构主要为S相,无CrN相析出;经渗氮后,该系列不锈钢表面硬度均为1100HV左右,较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左右;不锈钢基体的磨损机理为黏着和磨粒磨损,经渗氮后转变为氧化磨损和微切削;渗氮层的比磨损率约为不锈钢基体的1/20,抗磨损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25℃环境温度下渗氮后,304L、316L和321的自腐蚀电位下降,腐蚀电流密度增加,腐蚀速率加快,耐腐蚀性能稍有降低。通过对比腐蚀形貌发现,渗氮层仍具有一定的耐蚀性能。结论通过LTPNT可以获得高硬度、组织均匀致密、结合强度高的渗氮层,渗氮层中S相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AISI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抗磨损能力,降低其摩擦因数和比磨损率,对延长不锈钢的服役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辉光等离子渗氮技术 渗氮层 奥氏体不锈钢 抗磨损性 硬度 S相
下载PDF
抗温抗盐乳液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春芝 向欢 +2 位作者 章楚君 王怡迪 刘冲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2,共10页
针对水基钻井液钻遇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时滤失量大、流变性控制难等问题,开展了抗温抗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乙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 针对水基钻井液钻遇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时滤失量大、流变性控制难等问题,开展了抗温抗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乙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抗温抗盐乳液聚合物降滤失剂。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n(AMPS)∶n(NVP)=3∶2∶0.5∶0.4,HLB=4.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在该条件下合成出降滤失剂LX-28。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4种单体均参与反应,热重分析显示其功能性基团开始降解温度为345℃。在淡水浆和复合盐水浆中评价了LX-28与同类产品的抗温抗盐降滤失性。结果显示,LX-28在淡水浆中抗温达220℃,抗盐至饱和,且滤失量降低率远高于同类产品;在复合盐水浆中抗温达200℃,滤失量降低率80.6%以上,优于同类产品。电镜扫描滤饼分析其微观形貌,揭示了LX-28的降滤失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剂 水钻井液 抗温抗盐 抗钙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高寒动车组槽型引流式结构的防积雪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广军 刘操 +3 位作者 张琰 于尧 李健 王家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6-3357,共12页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 为了解决高寒动车组车载防转向架区域积雪难题,采用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非定常雷诺时均方法(URANS)和离散相模型(DPM)研究槽型引流结构对高寒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风雪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动车组安装槽型引流结构可促使车底剪切层提前分离,从而大幅度降低转向架区域内的风雪流向运动速度,并抑制转向架区域内风雪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而有效缓解转向架区域的积雪情况。相比于5.14°导流槽结构,10°导流槽结构明显改变了转向架入口位置的风雪流运动方向,进而有效降低了转向架下方风雪流的垂向分布范围,削弱了车底高速气流和高浓度雪粒对转向架发热部件迎风面的冲击作用;10°导流槽结构还显著抑制了风雪流在转向架中间区域和后端板位置的向上爬升运动,降低了转向架上方悬浮雪粒数量,进而减小了转向架上表面积雪分布;相比于原始高寒动车组,5.14°和10°槽型引流防积雪结构可使所有转向架积雪总质量分别降低19.6%和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转向架区域 防积雪结构 风雪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高炮防雹的相控阵双偏振雷达观测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跃 任刚 +3 位作者 孙鸿娉 董亚宁 刘福新 肖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7,共13页
选取2021年6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次高炮防雹作业过程,利用隰县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雷达数据分析作业前后强对流云变化的现象和机理。高炮防雹作业后冰雹云单体的宏观特征、动力和微物理的垂直结构均出现短时间明显变化。高炮防雹作业... 选取2021年6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次高炮防雹作业过程,利用隰县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雷达数据分析作业前后强对流云变化的现象和机理。高炮防雹作业后冰雹云单体的宏观特征、动力和微物理的垂直结构均出现短时间明显变化。高炮防雹作业后1 min 55 dBZ顶高急剧下降约2 km至0℃层以下,水平反射率因子ZH的强回波垂直结构在0℃层断裂,径向速度散度显示单体前部和后部的辐合带减弱、消失,差分反射率ZDR在近地面增大,ZDR柱消失,差分相移率KDP在中低层增大,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从0℃层到近地面表现为0.94~0.96的柱状区,单体核心上部的过冷水小范围中心消失,0℃层以下由雨夹雹、霰、湿雪及各种雨的混合柱状分布转为低层大雨。这些短时间的明显变化现象支持爆炸防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双偏振雷达 高炮 防雹作业
下载PDF
基于天线幅相误差校正的干扰感知测试方法
17
作者 王田 薛仁魁 +2 位作者 陈强 李雨濛 吴熙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98,共6页
随着对抗技术发展,导航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决定着其效能发挥,特别是多波束技术应用于导航终端抗干扰后,针对干扰特性的识别成为终端研制单位密切关注的问题,干扰来向及干扰强度的精准判断有助于抗干扰算法性能的更大发挥... 随着对抗技术发展,导航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决定着其效能发挥,特别是多波束技术应用于导航终端抗干扰后,针对干扰特性的识别成为终端研制单位密切关注的问题,干扰来向及干扰强度的精准判断有助于抗干扰算法性能的更大发挥。针对目前主流导航设备抗干扰阵列天线,对天线幅相误差对二维MUSIC算法的影响分析与校正进行研究;基于目前抗干扰导航终端的七阵元天线,开展仿真分析及穹顶式满天星暗室测试,详细描述测试环境、测试场景及测试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及暗室测试,经过天线幅相误差校正后,在三干扰和六干扰下,导航终端干扰感知性能优异,干扰测向精度±5°以内、干扰功率感知误差在5 dB以内,研究成果有助于导航抗干扰终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幅相误差校准 抗干扰 干扰感知 仿真及测试
下载PDF
雷达编码信号相位抖动抗主动欺骗干扰
18
作者 周生华 刘馨 黄经良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1,共8页
抗干扰雷达长期以来是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技术通过转发最大程度模拟真实目标信号的欺骗干扰信号,对传统抗干扰雷达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PD)雷达提出一种抗... 抗干扰雷达长期以来是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技术通过转发最大程度模拟真实目标信号的欺骗干扰信号,对传统抗干扰雷达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脉冲多普勒(Pulse Doppler,PD)雷达提出一种抗DRFM转发式干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射波形相位抖动调制,在保留雷达发射的脉冲相干性的同时,使雷达接收机在DRFM干扰设备没有对雷达发射信号完全接收转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抗欺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相位调制幅度与调制单元数,可以有效提高真假目标辨别概率,同时,相位抖动使信号的峰值旁瓣电平(peak sidelobe level,PSL)提升和雷达的杂波抑制能力降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抖动 抗干扰 欺骗干扰 真假目标识别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距与RFID的隧道局部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玄 肖世德 +2 位作者 孟祥印 江海锋 赵斌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针对铁路隧道接触网作业平台在隧道内局部高精度要求的横纵向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与射频识别(RFID)的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横向定位,通过实时检测传感器数据有效性与动态组合数据实现定位与抗干扰,其次... 针对铁路隧道接触网作业平台在隧道内局部高精度要求的横纵向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与射频识别(RFID)的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横向定位,通过实时检测传感器数据有效性与动态组合数据实现定位与抗干扰,其次基于RFID相位提出两阶段纵向定位方法,通过第一阶段基于标签相位变化率的粗定位将定位结果限制在单个标签区间,第二阶段精定位通过基于合理约束条件的标签布置间距消除相位缠绕的影响,最终通过相位差双曲线定位实现纵向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实现了实验环境下0.005 m的平均横向定位误差与0.07 m的平均纵向定位误差,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低硬件成本与布置条件下满足隧道作业平台的局部高精度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定位 激光测距 无线射频识别 抗干扰 相位缠绕 双曲线定位
下载PDF
基于纵向阻抗的变压器虚拟相位保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经德 苗思雨 +2 位作者 邵文权 杨秀川 徐彦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针对风电系统中高频元件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影响变电站主变保护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纵向阻抗虚拟相位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对故障分量电压平移后两侧的虚拟纵向阻抗求相位差,然后通过PSCAD(power system computer aided design)平... 针对风电系统中高频元件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影响变电站主变保护运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纵向阻抗虚拟相位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对故障分量电压平移后两侧的虚拟纵向阻抗求相位差,然后通过PSCAD(power system computer aided design)平台搭建模型进行仿真进行验证。通过对比电压数据链可知:发生内部故障时,虚拟相位差大于90°;发生外部故障时,虚拟相位差小于90°。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区内故障发生时,虚拟相位差由0°变为180°,远大于90°,保护动作;当发生外部故障以及可能会影响到保护可靠性等因素时,虚拟相位差变化范围仅为0°~20°,远小于90°,保护不动作。故可基于此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故障能够可靠动作;在外部故障、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饱和及励磁涌流产生时,即使有谐波的影响,保护仍不会动作。同时,现有误差精度为10%的CT能够满足此保护方法。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在现有的CT精度下保护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较好的抗CT衰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阻抗 虚拟相位 励磁涌流 电流互感器饱和 抗衰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