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method for promoting process capability of shock absorption steel
1
作者 SUNGWen-Pei SHIHMing-Hsiang CHENKuen-Su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3年第4期388-392,共5页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 cycle fatigue are two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developin gnew type steel for shock absorption. Process capability and process control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achieving the pu...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 cycle fatigue are two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developin gnew type steel for shock absorption. Process capability and process control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Often-used evaluation methods failed to measure processyield and process centering ; so this paper uses Taguchi loss function as basi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methodand the step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rocess control of an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method can serv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ay a foundation in enhancing its process control ability to select bette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at are more reliable than decision making by using the other commonly u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index of shock absorption steel F test statistic Evaluation procedure Process capability
下载PDF
Carbachol promote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uring oral resuscitation of burn shock 被引量:10
2
作者 Sen Hu Jin-Wei Che Yi-jun Tian Zhi-Yong S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3期1746-1752,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bachol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a dog model of oral resuscitation for burn shock. METHODS: Twenty Beagle dogs with intub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jugular vein and jejunum...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bachol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a dog model of oral resuscitation for burn shock. METHODS: Twenty Beagle dogs with intub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jugular vein and jejunum for 24 h were subjected to 35%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fullthickness burn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 fluid resuscitation (NR, n = 10), in which animals did not receive fluid by any means in the first 24 h postburn; oral fluid resuscitation (OR, n = 8), in which dogs were gavaged with glucose-electrolyte solution (GES) with volume and rate consistent with the Parkland formula; and oral fluid with carbachol group (OR/CAR, n = 8), in which dogs were gavaged with GES containing carbachol (20 μg/kg), with the same volume and rate as the OR group. Twenty-four hours after burns, all animals were given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and 72 h after injury, they received nutritional support. Hemodynamicand gastrointestin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serially with animals in conscious and cooperative state. RESULTS: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cardiac output and plasma volume dropped markedly, and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perfusion was reduced obviously after the burn injury in all the three groups.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perfusion in the OR and OR/CAR groups were promoted to pre-injury level at 48 and 72 h, respectively, whil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NR group did not return to pre-injury level till 72 h, and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perfusion remained lower than pre-injury level until 120 h post-burn. CO 2 of the gastric mucosa and intestinal mucosa blood flow of OR/CAR groups were 56.4 ± 4.7 mmHg and 157.7 ± 17.7 blood perfusion units (BPU) at 24 h postburn,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OR group (65.8 ± 5.8 mmHg and 127.7 ± 11.9 BPU, respectively, all P < 0.05). Gastric emptying and intestinal absorption rates of G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the lowest level (52.8% and 23.7% of pre-injury levels) in the OR group at about 2 and 4 h post-burn, and did not return to 80% of pre-injury level until 24 h. In the first 24 h postburn, the rate of gastric emptying and intestinal water absorption were elevated by a mean 15.7% and 11.5%, respectively, in the OR/CAR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OR group. At 5 days, the mortality in the NR group was 30% (3/10), 12.5% in the OR group (1/8), and none in the OR/CAR group. CONCLUSION: Carbachol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oral resuscitation of burn shock by promoting gastric emptying and intestinal absorption in our canin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shock Fluid therapy Oral rehydration CARBACHOL Animal model Gastric emptying Intestinal absorption
下载PDF
Th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shock wave induced by millisecond-nanosecond combined-pulse laser on silicon
3
作者 Jingyi LI Wei ZHANG +3 位作者 Yu ZHOU Boshi YUAN Jixing CAI Guangyong JI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39-146,共8页
The velocity variation law of shock wave induced by millisecond-nanosecond combined-pulse las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pulse delay and laser energy ar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variables. The method o... The velocity variation law of shock wave induced by millisecond-nanosecond combined-pulse las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pulse delay and laser energy ar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variables. The method of laser shadowgraphy is used in the experimen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pulse delay is 2.4 ms, the ms and ns laser energy density is 301 J cm^(-2) and 12 J cm^(-2), respectively, the velocity of shock wave is 1.09 times faster than that induced by single ns pulse laser.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hock wave propagates in the plasma is faster than that in air. When the ms and ns laser energy density is 414.58 and 24 J cm^(-2), the velocity of shock wave shows rising trend with pulse delay in a range of 1.4 ms>Δt> 0.8 ms. It i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ns laser energy, the laser energy absorbed by laser-supported absorption wave increases. The mechanism of inverse bremsstrahlung absorption acts with target surface absorption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ns laser irradiation. Thus, the phenomenon of the double shock wave is induc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phenomenon were accordance wit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of laser prop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 laser-supported absorption wave plasma
下载PDF
双壳体核电厂空间减震结构的竖向动力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文光 王宇端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完成了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缩尺振动台动力试验。结果表明: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可减小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为12.23%~27.84%。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响应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简化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双壳体空间减震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体核电厂 空间减震 传递函数 振动台试验 竖向减震
下载PDF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振动台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22,共14页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物俑关键体型参数、金属支架卡固位置、支架尺寸、固定措施与人物俑间安装缝隙对该类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评估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支架固定人物俑文物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浮放人物俑均发生倾覆,具有极大震损风险;采用支架固定后可有效降低人物俑的摇摆响应,随着人物俑复制品的质心高度与底座宽度比值增加以及其质量增大,较小尺寸支架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甚至根部断裂,导致人物俑倾覆并损坏;随着支架尺寸的增加,其对文物固定效果的提高作用有限,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综合考虑文物的抗震安全及艺术展示效果,优化支架尺寸;支架固定人物俑肩部时,人物俑摇摆响应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支架固定位置的提高,人物俑滑移响应愈加明显;当支架与人物俑相互作用时,人物俑表面出现明显损伤,在两者缝隙填充硅胶垫,人物俑的摇摆响应和滑移响应分别降低近40%和50%,支架根部应变下降近40%,人物俑与支架接触处应变下降近60%,有效提高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藏人物俑文物 金属支架 抗震有效性 减震措施
下载PDF
木结构斗拱出挑层数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倪茜 张衡 +3 位作者 薛毓鑫 刘晓敏 段仁哲 薛中兴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木结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上,或者单独对构件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构件包括斗拱、柱、梁架等,但是在构件对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以殿堂型结构中的斗... 木结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上,或者单独对构件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构件包括斗拱、柱、梁架等,但是在构件对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以殿堂型结构中的斗拱为研究目标,利用ANSYS和ABAQUS软件对其展开模态与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数的斗拱进行分析比对,总结出斗拱层数变化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震波作用下两模型柱脚和柱顶位移相差不大,但屋脊位置的位移量五踩斗拱模型比三踩斗拱模型多40%,五踩斗拱的柱顶加速度比三踩斗拱的柱顶加速度小23.02%,五踩斗拱的屋脊加速度比三踩斗拱屋脊小24.27%,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斗拱层数的增加有利于结构的耗能减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斗拱 柔性系统 耗能减震
下载PDF
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鞋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宗延伟 高帅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0期89-91,98,共4页
羽毛球鞋是运动员和运动表面的介质,羽毛球运动需要基于高性能羽毛球鞋完成技术动作与步法。羽毛球鞋不仅要为运动员提供充足支撑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减震性与抓地力。羽毛球鞋的性能直接影响运动员下肢动作与负荷形式,是提高运动表现、... 羽毛球鞋是运动员和运动表面的介质,羽毛球运动需要基于高性能羽毛球鞋完成技术动作与步法。羽毛球鞋不仅要为运动员提供充足支撑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减震性与抓地力。羽毛球鞋的性能直接影响运动员下肢动作与负荷形式,是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要素。因此,应基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明确运动员在羽毛球运动动作中所承受的力,以科学合理地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原理高度契合的羽毛球鞋。据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羽毛球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从运动生物力学视角对羽毛球鞋鞋面、鞋底、后跟设计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鞋 运动生物力学 鞋底设计 鞋面 减震性
下载PDF
隔振(震)沟减隔振(震)技术运用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臻林 黄龙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隔振(震)设施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在轨道交通、爆炸、打桩及... 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隔振(震)设施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在轨道交通、爆炸、打桩及撞击等常见的工程情况下普遍采用的隔振(震)措施。此外,地震动所产生的振动能量远远高于人工振动,传播的范围和距离更加深远,因此在地震动及人工振动作用下隔振(震)沟的减隔振(震)原理及效果的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30年来国内外减隔振(震)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震)沟 人工振动 弹性波传播 减震原理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塔梁连接方式对三塔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9
作者 巫生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61-67,共7页
为优化三塔四跨悬索桥的减震体系设计方案,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中塔-主梁连接方式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在确定合理连接方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析粘滞阻尼器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纵向... 为优化三塔四跨悬索桥的减震体系设计方案,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中塔-主梁连接方式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在确定合理连接方式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析粘滞阻尼器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纵向约束刚度能有效减小主塔内力和变形,降低主跨挠度。为减小桥梁运营期间主梁的振动幅度,中塔-主梁连接方式宜优先选用固定支座。在主梁与边塔下横梁处设置粘滞阻尼器可进一步减小主塔下横梁下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且建议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选用3500,速度指数选用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减震 塔梁连接 粘滞阻尼器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在收尘器混凝土框架减震设计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顺 王庆江 +1 位作者 杨振坤 张福寿 《水泥技术》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以某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水泥厂收尘器下部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采用耗能型BRB屈曲约束支撑的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方案和传统的非减震结构方案,并采用PERFORM-3D分析与性能评估软件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力弹塑性时程... 以某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水泥厂收尘器下部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采用耗能型BRB屈曲约束支撑的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方案和传统的非减震结构方案,并采用PERFORM-3D分析与性能评估软件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响应力弹塑性时程计算,对比了两种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对结构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的整体地震力和层间位移角均明显低于非减震结构,抗震性能更高,安全储备更好。采用减震结构相比非减震结构,工程量更少,经济效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消能减震 屈曲约束支撑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减振降噪设计的优化及实施分析
11
作者 李超 《中国厨卫》 202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为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降低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文章对建筑给水泵房和排水系统中的减振降噪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给水泵组和排水系统的噪声机理,指出给水泵组和排水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来源及传播途径;其次,提... 为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降低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文章对建筑给水泵房和排水系统中的减振降噪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给水泵组和排水系统的噪声机理,指出给水泵组和排水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来源及传播途径;其次,提出了给水泵机组和排水系统减振降噪的设计方案优化措施。为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某住宅小区实际建筑为案例,对给水泵房及室内排水的减振降噪优化方案进行了实测分析。实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水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系统 减震降噪 给水泵组
下载PDF
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欣洋 陈晓娜 +2 位作者 卢娅娅 李艳梅 孙光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为探究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6种不同针织面料,先分别测量不同面料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其拉伸性能,然后将这6种面料作为罩杯部分用料制作文胸,其它部位为同种面料。以运动假人为实验对象,在其表... 为探究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6种不同针织面料,先分别测量不同面料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其拉伸性能,然后将这6种面料作为罩杯部分用料制作文胸,其它部位为同种面料。以运动假人为实验对象,在其表面选取7个位置粘贴标记点,采用三维人体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实验对象在模拟10 km/h跑步过程中各标记点的坐标变化,并计算出各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移。以运动过程中运动文胸对乳房竖直位移的减小作用来表征其防震功能,通过曲线拟合与模型筛选得出面料拉伸性能与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6款罩杯面料动态最大拉伸率均值为30%,说明实验中用拉伸率为30%时的弹性模量表征面料的拉伸性能较为合理。罩杯面料弹性模量与乳房竖直位移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面料弹性模量越大,乳房竖直位移越小,表明文胸防震功能越好;幂函数模型可作为以罩杯面料弹性模量预测75C实验对象10 km/h跑步运动时乳房竖直位移的首选模型。未来可通过测量罩杯与乳房之间的静动态压力及乳房-罩杯整体刚度探究罩杯面料拉伸性能对文胸防震功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文胸 面料弹性模量 防震功能 乳房竖直位移 曲线拟合 运动假人
下载PDF
位移放大型黏滞阻尼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荣贵 陶忠 +2 位作者 李何潇 叶创坤 燕钊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145-149,共5页
为解决普通黏滞阻尼器性能在层间位移较小的结构或位置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杠杆原理将位移和速度放大的黏滞阻尼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普通黏滞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进而放大相对速度,使阻尼器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 为解决普通黏滞阻尼器性能在层间位移较小的结构或位置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杠杆原理将位移和速度放大的黏滞阻尼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普通黏滞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进而放大相对速度,使阻尼器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达到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的效果。以某实际工程结构为背景,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原结构、附加普通黏滞阻尼器结构和附加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结构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相较于附加普通筒式黏滞阻尼器结构,附加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降低幅度均较大,说明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相较于普通黏滞阻尼器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放大装置 杠杆原理 黏滞阻尼器 减震效果
下载PDF
RC框架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罗堂 陈道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1,共7页
消能减震结构在减震后需要进行减震结构损伤水平的评估以及结构可靠度和地震易损性的研究。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黏滞阻尼器为消能减震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消能减震模型并进行传统的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 消能减震结构在减震后需要进行减震结构损伤水平的评估以及结构可靠度和地震易损性的研究。文章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黏滞阻尼器为消能减震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消能减震模型并进行传统的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参考结构在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下到达各极限状态的量化指标得到其对应的地震易损性概率,由此确定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处于各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在设置黏滞阻尼器之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指标;同时,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也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减震设计、灾害评估和未来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简明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下载PDF
评价文胸防震功能的运动假人关键技术研究
15
作者 卢娅娅 陈晓娜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了研制一款可进行文胸防震功能评价的运动假人,以避免测试过程中因真人个体差异造成的影响,从仿真模型和动力系统两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首先总结乳房形态和力学参数,其次综述仿真模型制备方法,然后分析躯干运动轨迹计算方法及动力... 为了研制一款可进行文胸防震功能评价的运动假人,以避免测试过程中因真人个体差异造成的影响,从仿真模型和动力系统两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首先总结乳房形态和力学参数,其次综述仿真模型制备方法,然后分析躯干运动轨迹计算方法及动力系统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一套仿真模型和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仿真模型由内部支撑、外部包覆材料及仿真乳房组成,乳房用特殊配比的硅胶灌注;动力系统由运动平台、电动机和凸轮组成,根据躯干竖直方向运动轨迹参数方程设计凸轮轮廓。未来可探究仿真乳房的不同硅胶配比、计算躯干三维运动轨迹参数方程,并研发模拟快速运动的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假人 动力系统 防震功能 仿真模型制备 乳房参数
下载PDF
考虑源网储协同配合下的移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并网优化调度
16
作者 贺玮杰 冯忠楠 +2 位作者 林湘宁 魏繁荣 顾本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502-6516,共15页
针对含波浪能发电的新型海岛供电模式,存在最大功率控制策略下波浪能发电形态脉冲性强、且利用储能消纳全部功率冲击导致的过大电池寿命损耗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考虑源网储协同配合的移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并网策略。首先,该文构建波浪能... 针对含波浪能发电的新型海岛供电模式,存在最大功率控制策略下波浪能发电形态脉冲性强、且利用储能消纳全部功率冲击导致的过大电池寿命损耗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考虑源网储协同配合的移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并网策略。首先,该文构建波浪能发电的数学模型,基于物理机理分析各变量的耦合关系,提出功率灵活控制方法。其次,考虑到波浪能发电冲击与一般阶跃冲击的差异,对微电网频率响应过程进行数学分析,量化评估微电网的极限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微电网系统运行的各类约束条件,建立一种根据微电网需求灵活调制波浪能发电装置功率曲线,利用微电网和储能系统协同消纳功率冲击的海岛微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Gurobi求解器求解模型,并对各类优化调度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模型能有效提升海岛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同时为波浪能的并网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微电网 波浪能发电 冲击消纳 优化调度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抗震机理试验研究
17
作者 周晗 袁康 +1 位作者 刘寅 刘奕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针对传统木构架房屋易发生节点失效而导致墙倒架塌的震害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其工作原理为: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时节点耗能元件受压屈服并耗散地震能量,极罕遇地震时耗能装置转化为节点斜撑,提升木构架抗侧能... 针对传统木构架房屋易发生节点失效而导致墙倒架塌的震害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耗能节点连接木构架,其工作原理为: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时节点耗能元件受压屈服并耗散地震能量,极罕遇地震时耗能装置转化为节点斜撑,提升木构架抗侧能力。研究在提出耗能装置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耗能元件试验及耗能节点木构架拟静力试验,对耗能装置工作性能及木构架抗震工作机理开展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薄钢片制作的耗能元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耗能装置在木构架侧移变形中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耗能元件失效后形成节点斜撑,木构架在层间位移角θ=1/25时屈服,在层间位移角达到1/8时发生木柱根部劈裂破坏,耗能节点木构架作为二道防线可以实现多地震水准不同抗震机制,用于土木、砖木等结构房屋可有效提高房屋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装置 滞回曲线 木构架 减震
下载PDF
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增强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8
作者 姚超 赖正聪 +1 位作者 张彧 张雨珩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研究橡胶碟簧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参照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典型做法,制作直榫和台阶透榫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设计增强和未加固试件,对比榫卯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增设SFD试件拔榫量得... 研究橡胶碟簧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榫卯节点抗震性能,参照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典型做法,制作直榫和台阶透榫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设计增强和未加固试件,对比榫卯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增设SFD试件拔榫量得以有效降低,榫头断裂、劈裂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不同节点滞回曲线均呈Z字形,未加固节点滑移现象更为突出;经SFD加固后的节点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 阻尼器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滞回曲线
下载PDF
尖扎黄河特大桥减隔震措施合理布设研究
19
作者 罗畅 闫岩 杨少军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尖扎黄河特大桥采用(141+366+141)m连续钢桁拱跨越黄河,其建设环境复杂,抗震设计根据两水准设防和两阶段设计的抗震原则,将设计地震作为功能性验算水准,将罕遇地震作为安全性验算标准,以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目标。本文探讨了... 尖扎黄河特大桥采用(141+366+141)m连续钢桁拱跨越黄河,其建设环境复杂,抗震设计根据两水准设防和两阶段设计的抗震原则,将设计地震作为功能性验算水准,将罕遇地震作为安全性验算标准,以实现“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目标。本文探讨了不同抗震约束体系方案,经计算比选,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方案,能够降低水平地震作用。通过比较黏滞阻尼器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两种抗震措施方案,对墩台内力、滞回曲线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耗能效果更好。通过在活动主墩设置可自动泄压速度锁定器,形成多墩协同抗震体系,牢牢结合抗震设防的性能要求,使得桥梁的抗震性能大幅提升,并有效减少了震后的修复工作,确保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连续钢桁拱 减隔震措施 黏滞阻尼器 速度锁定器
下载PDF
关于车用空压机减振降噪改进的讨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浩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车用空压机为轻型卡车提供制动气源,由于空压机为曲柄连杆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汽车在怠速运行时,出现振动大,噪声大的问题。汽车的减振降噪是消除环境中的噪声污染,提高用户舒适度的重要途径。解决轻型卡车振动大,噪声大的问... 车用空压机为轻型卡车提供制动气源,由于空压机为曲柄连杆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汽车在怠速运行时,出现振动大,噪声大的问题。汽车的减振降噪是消除环境中的噪声污染,提高用户舒适度的重要途径。解决轻型卡车振动大,噪声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发动机工作时的噪声,尤其是怠速下的噪声来实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汽车上可能产生噪声的空压机进行改进优化。本文论述了配合发动机,在保障发动机动力和空压机自身基本性能、功耗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空压机曲轴配重,增大曲轴平衡率来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空压机 轻型卡车 减振降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