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DYNAMIC CHANGES AND COMPARISONS OF SERUM 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1
作者 刘正稳 张成文 +2 位作者 刘清珍 韩苏夏 吴素歌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The specir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in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were sequentially and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 The specir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in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were sequentially and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able days and the days reaching 100% positive rate after onset of illness in specific IgM antibodies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in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iters of specific IgM antibodies on different days after onset of the disease while the titers of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on different days after onset of illness (F'= 11. 72,P< 0. 01 ). The titers of specific IgM antibodies in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same illness day but the titers of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in various clinical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day 7 to day 8 after onset of disease (F' = 4. 004, P< 0. 05). The levels of 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ies were more stable and the crossings of the IgM and IgG antibody curves presented later in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iddle clinical types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gravis typ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IgM antibodies may be useful for the early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HFRS,the excess Production of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immune complexes and the exacerbation of pathologic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gravis types and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pecific IgM and IgG antibody curves may have some implications in evaluating the seventie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HF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ANTAVIRUS IgM igg specific clinicalTypes
下载PDF
猪乳中抗猪瘟IgA、IgG、IgM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云航 李秀云 +3 位作者 幺乃权 王雅玲 魏林林 何昭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1-614,共4页
以猪瘟弱毒疫苗免疫空怀母猪,待母猪分娩后,分别收集10 d内的乳汁,以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瘟IgA、IgG、IgM水平,并观察各种抗体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猪初乳中的IgA、IgG、IgM抗体效价均在分娩当天达到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 以猪瘟弱毒疫苗免疫空怀母猪,待母猪分娩后,分别收集10 d内的乳汁,以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瘟IgA、IgG、IgM水平,并观察各种抗体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猪初乳中的IgA、IgG、IgM抗体效价均在分娩当天达到最高值,随后迅速下降,7 d后抗体水平与常乳基本一致。对照组母猪仅在分娩当天检测到较低的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弱毒疫苗 IGA igg IGM 间接ELISA
下载PDF
抗HFRS病毒鼠源性McAb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变化及抗鼠IgG抗体产生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涛 徐志凯 +4 位作者 薛小平 阎岩 吴兴安 尹文 白文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观察了抗HFRS病毒鼠源性McAb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变化及抗鼠IgG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表明,McAb经静脉注射后30min在血液循环中维持较高浓度1d时已明显下降,3~6d多数已不能测出。兔抗鼠IgG抗体的产生时... 本文观察了抗HFRS病毒鼠源性McAb在家兔体内的动态变化及抗鼠IgG抗体产生的情况。结果表明,McAb经静脉注射后30min在血液循环中维持较高浓度1d时已明显下降,3~6d多数已不能测出。兔抗鼠IgG抗体的产生时间和滴度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多数家兔产生于注射McAb后的第3~6d,第6~10d达到高峰,30~50d内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病毒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猪瘟病毒保护抗原E2和猪IgG重链基因的合成及其表达蛋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震 李学仁 +5 位作者 刘文波 周斌 苏鑫铭 冯秀丽 王旭东 陈溥言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根据已发表文献及DNAstar软件分析 ,选取双拷贝Shimen株猪瘟病毒E2基因A ,D区和猪IgG重链中可与SPA非特异性结合的区域作为目的基因进行串联表达。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 ,Primer5 0软件的辅助下分别设计三对引物 ,并在扩增第二条和第... 根据已发表文献及DNAstar软件分析 ,选取双拷贝Shimen株猪瘟病毒E2基因A ,D区和猪IgG重链中可与SPA非特异性结合的区域作为目的基因进行串联表达。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 ,Primer5 0软件的辅助下分别设计三对引物 ,并在扩增第二条和第三条片段的上游引物 5′端分别设计一个长 5个氨基酸的Linker,将扩增的三片段串联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 32a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pET 2eh ,对重组质粒诱导表达 ,表达蛋白经纯化后标记于CowanⅠ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PA上 ,与收集的 80份待检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结果与现有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方法具有简单 ,快速 ,敏感 ,易于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保护抗原E2 igg 表达 igg重链基因
下载PDF
间接ELISA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IgG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全福 李德新 +2 位作者 霍子威 杭长寿 宋干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5期300-302,共3页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60份经IFAT检测确诊的EHF病人血清,结果全部阳性;检测21份临床诊断的病人血清(IFAT均阴性),有5份阳性(23.8%);检测17份其它病人血清和40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经ELISA抑制和阻断试验证实本法是特异的,比I... 本文报告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60份经IFAT检测确诊的EHF病人血清,结果全部阳性;检测21份临床诊断的病人血清(IFAT均阴性),有5份阳性(23.8%);检测17份其它病人血清和40份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经ELISA抑制和阻断试验证实本法是特异的,比IFAT法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推广应用于流行病学监测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igg抗体 ELISA
下载PDF
关中驴抗猪瘟病毒IgG制备工艺及质量监控研究
6
作者 李六金 朱德生 +4 位作者 贾满民 陈慧茹 押宗保 吴耀南 赵永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2,114,共4页
本实验用配有佐剂的猪瘟病毒抗原,按特定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程序接种关中毛驴,用两次盐析法沉淀提取抗猪瘟病毒IgG,其中对提纯制备工艺所涉及的pH值、温度、硫酸铵浓度等工艺进行探索比较,继之对单位体积内的蛋白浓度、酶标抗体效价和... 本实验用配有佐剂的猪瘟病毒抗原,按特定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程序接种关中毛驴,用两次盐析法沉淀提取抗猪瘟病毒IgG,其中对提纯制备工艺所涉及的pH值、温度、硫酸铵浓度等工艺进行探索比较,继之对单位体积内的蛋白浓度、酶标抗体效价和稀释度进行了标化,同时对质量监控进行了平行性分析。本实验以陕西关中毛驴作为免疫反应供浆动物;研制用于预防和治疗猪瘟的抗病毒免疫球蛋白(IgG)生物制剂获得理想结果。经6省、市、区试用后,深受用户和兽医防疫部门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工艺 猪瘟 抗猪瘟病毒免疫球蛋白 关中驴 质量监控
下载PDF
乳源活性肽对抗猪瘟病毒抗体IgG、IgA和IgM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田萌 李佳 +3 位作者 马跃文 庞平 高琴 刘克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05-708,共4页
不同剂量乳源活性肽与2头份猪瘟活疫苗同时分点肌肉注射仔猪,每周一次耳静脉采血,间接ELISA法检测抗猪瘟病毒抗体IgG、IgA和IgM水平。发现乳源活性肽能够明显提高抗猪瘟病毒抗体水平。当乳源活性肽为15 g/L时,与对照组相比,IgG抗体水平... 不同剂量乳源活性肽与2头份猪瘟活疫苗同时分点肌肉注射仔猪,每周一次耳静脉采血,间接ELISA法检测抗猪瘟病毒抗体IgG、IgA和IgM水平。发现乳源活性肽能够明显提高抗猪瘟病毒抗体水平。当乳源活性肽为15 g/L时,与对照组相比,IgG抗体水平在注射后28 d时提高了21.0%,IgA和IgM抗体水平在注射后14 d时分别提高了13.8%和7.8%。实验组腹泻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发现乳源活性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活性肽 猪瘟 igg IGA IGM 间接ELISA
下载PDF
EHF患者特异性IgG动态变化及其与病型的关系
8
作者 刘正稳 张成文 +2 位作者 李秀茹 岳金声 吴素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程中血清特异性IgG(SIgG)抗体变化作了动态检测,分析了SIgG的变化与病型的关系。结果表明,SIgG可于第3病日检出,此后其阳性率和滴度随病日的延长而增高,至第11~12病日,阳性率达100%,滴...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程中血清特异性IgG(SIgG)抗体变化作了动态检测,分析了SIgG的变化与病型的关系。结果表明,SIgG可于第3病日检出,此后其阳性率和滴度随病日的延长而增高,至第11~12病日,阳性率达100%,滴度趋于稳定的高水平。不同病型EHF有不同的SIgG反应,于第7~8病日,不同病型的SIgG滴度出现显著差异(F=4.004,P<0.05)。提示SIgG在EHF的免疫病理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登革热不同病程中核酸、NS1抗原及IgM/IgG抗体测定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笑涵 林勇平 +3 位作者 刘忠民 罗娅莎 陈源 周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核酸、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在登革热(DF)不同病程中的检测价值,为合理选择DF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始发热为病程第1天,收集138例DF住院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清标本共254例,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免疫... 目的探讨核酸、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在登革热(DF)不同病程中的检测价值,为合理选择DF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始发热为病程第1天,收集138例DF住院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清标本共254例,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分析这4个指标在DF不同病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核酸总阳性率为78.7%,其中第1-5天核酸阳性率均为100%,第6天开始下降;NS1总阳性率为85.4%,第1~8天均大于80%,第9天开始降低;IgM抗体总阳性率为68.9%,从第3天开始检出,第5天以后大于80%;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8.7%,第1~7天阳性率均低于20%,第8天开始迅速升高。第1~8天核酸联合NS1检测阳性率均为100%,第7天开始NS1联合IgM/IgG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核酸、NS1和IgM/IgG抗体分别适用于病程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测,而病程早中期核酸联合NS1、后期NS1联合IgM/IgG可以实现100%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核酸 NS1抗原 IgM/igg抗体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登革IgG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粱凤屏 文建华 +1 位作者 郑夔 罗会明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10期368-371,共4页
1995年广东省番禺等市发生登革热流行,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58份待测登革IgG的标本,38份阳性,阳性率65.52%(38/58);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早期血标本51份,用C6/36细胞分离出28株登革I型病毒,... 1995年广东省番禺等市发生登革热流行,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58份待测登革IgG的标本,38份阳性,阳性率65.52%(38/58);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早期血标本51份,用C6/36细胞分离出28株登革I型病毒,阳性率54.90%(28/51).证实本次流行是登革I型病毒所引起,二者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1.28,P>0.05)。IgG最早检出于发病后第三天,一周后达高峰,患者血清中各型登革IgG呈高度交叉反应,不能分型,其平均几何滴度在1:100以上。此外,IEA检测确诊登革病人血清9份。IgG阳性率为100%,滴度范围为1:160-1:1280:检测非登革血清336份,滴度1:40有15份,1:80有1份,阳性率为4.76%。此法检测登革IgG,方法简单、敏感、快速、经济。结果表明:病后一周取检,IgG抗体滴度达1:80以上,对诊断为登革热感染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羊抗人IgG和出血热单抗(E_5)在辐射改性的硅橡胶膜上固定化研究
11
作者 高金辉 哈鸿飞 张钰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本文用γ辐射技术,在硅橡胶膜(Silastic)上接枝丙烯酰胺单体(AAM),用不同接枝率的Silastic-AAM膜通过叠氮化后对羊抗人IgG和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_5)进行了偶联固定化。同位素^(125)碘标记方法对固定在Silastic-AAM膜上的羊抗人IgG量与接... 本文用γ辐射技术,在硅橡胶膜(Silastic)上接枝丙烯酰胺单体(AAM),用不同接枝率的Silastic-AAM膜通过叠氮化后对羊抗人IgG和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_5)进行了偶联固定化。同位素^(125)碘标记方法对固定在Silastic-AAM膜上的羊抗人IgG量与接枝率的关系,以及抗体量与其免疫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得到了适于固定化的抗体偶联反应液最适浓度和最佳接枝率范围;用ELISA法对Silastic-AAM膜固定化的出血热(E_5)单抗进行了免疫活性实验,得到了承某一实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阳性反应。结果表明,经适当改进,本法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抗人igg 辐射接枝 固定化
下载PDF
改良抗体捕获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IgE、IgA、IgG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东海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初步报道建立了一种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E、IgA、IgG抗体的改良抗体捕获ELISA方法(EacELISA,AacELISA,GacELISA)。该法以抗人IgE、IgA或IgG单克隆抗体作包被抗体;酶标记物系两株组特异性较强的EHF·McAb(A_(35),A_(25-1)... 初步报道建立了一种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E、IgA、IgG抗体的改良抗体捕获ELISA方法(EacELISA,AacELISA,GacELISA)。该法以抗人IgE、IgA或IgG单克隆抗体作包被抗体;酶标记物系两株组特异性较强的EHF·McAb(A_(35),A_(25-1)株);在实验中采用EHF病毒抗原与酶标记物混合后一次加入,而不是分别依次加入的方式,使操作步骤简化,实验时间缩短,又适当提高了试验敏感性。该法具有简便,特异性高,灵敏度较高(检测EHF·IgE,EHF·IgA>1:100;EHF·IgG>1:2560),重复性较好(CV:EHF·IgE 2.51%,EHF·IgA 11.80%,EHF·IgG 10.85%)等优点。检测39份EHF病人血清,急性期病人(3~7病日)血清三种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84.21%(16/19,EHF·IgG),89.47%(17/19,EHF·IgA)和100%(19/19,EHF·IgG);而发病3~6月后患者血清三种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0.00%(2/20),45.00%(9/20)和100.00%。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病人之间,EHF·IgE和EHF·IgA两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异较显著(P<0.01)。70价其他人群血清三种抗体检出率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免疫球蛋白 抗体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的应用
13
作者 刘佩芹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9-21,共3页
报道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在临床的应用。结果:临床诊断为出血热621例、可疑出血热118例、发热待查25例、肾脏疾患7例,其IgG阳性数分别是511例(阳性率82.28%)、59例(50.00%)、9例(36.00%)及5例(71.42%);患者男多于女,好发... 报道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在临床的应用。结果:临床诊断为出血热621例、可疑出血热118例、发热待查25例、肾脏疾患7例,其IgG阳性数分别是511例(阳性率82.28%)、59例(50.00%)、9例(36.00%)及5例(71.42%);患者男多于女,好发于21~40岁,幼儿亦有感染;发病5天内即可检出抗体,且随病日延长抗体滴度相应升高,至发病第11~15天抗体滴度≥1/640者占44.61%,第16~20天增到60.00%,本方法简单易行,且符合率较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诊断 免疫球蛋白G类 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G的动态观察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14
作者 于卫红 高婷婷 +1 位作者 王华 陈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ELISA间接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及病后180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并按病情轻重进行了对比分折。特异性抗体IgG在病后1~5天即出现,第20天下降,病后180天仍维持在一定水平。重型患者抗体水平高于轻、... 采用ELISA间接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及病后180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的消长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并按病情轻重进行了对比分折。特异性抗体IgG在病后1~5天即出现,第20天下降,病后180天仍维持在一定水平。重型患者抗体水平高于轻、中型患者(P<0.01)。提示这种特异性抗体反应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特异igg抗体
下载PDF
中山市2004~2005年登革热血清学监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赛珍 罗小铭 +2 位作者 吴宝燕 阮坛凤 叶宝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600-600,576,共2页
目的加强登革热的监测,调查疫区内登革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登革热IgG抗体。结果埒西一四村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占5·02%(11/219),人群分布以老年人为... 目的加强登革热的监测,调查疫区内登革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登革热IgG抗体。结果埒西一四村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占5·02%(11/219),人群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5·071,P<0·001);西区长洲村IgG抗体阳性率占3·00%(3/100)。结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者,是引起登革热流行的重要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IRG抗体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海南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好壮 陈玉本 +9 位作者 冯崇慧 陈化新 陈文洲 邝继深 王敏 唐青 王华 张永华 张浩燕 李桂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57-358,共2页
本文首次报告海南省从本土2~3月龄羊羔血清中检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1.08%(2/186);人和其它动物未检出阳性。表明海南省低山丘陵地带的澄迈县永发镇、儋州市峨蔓乡存在着CCHF... 本文首次报告海南省从本土2~3月龄羊羔血清中检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1.08%(2/186);人和其它动物未检出阳性。表明海南省低山丘陵地带的澄迈县永发镇、儋州市峨蔓乡存在着CCHF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米亚-刚果 出血热病毒 血清抗体检测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宁宁 杜燕华 +4 位作者 黄学勇 李懿 赵伊珂 马红霞 许汴利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诊断中的结果差异,为快速、准确诊断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SFTS专项监测系统收集的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和...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诊断中的结果差异,为快速、准确诊断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SFTS专项监测系统收集的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 M法进行检测;选取其中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109对标本,应用ELISA-Ig M和ELISA-Ig G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SFTS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分析采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Real-time PCR的阳性检出率(76.58%)高于ELISA-Ig M(4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5);109例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的病例,ELISA-Ig G的阳性检出率(75.23%)与Real-time PCR的阳性检出率(7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无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Ig 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Ig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68和6.25,均P<0.05);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Ig M和Ig 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有增加的趋势(Z分别为6.42和10.08,均P<0.05)。结论 Real-time PCR法适用于SFTS病例的早期诊断,ELISA-Ig G法适用于SFTS恢复期标本的检测,ELISA-Ig M法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布尼亚病毒属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REAL-TIMEPCR IGM igg
下载PDF
花粉症快速免疫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又孚 王旭东 +1 位作者 郑珊珊 王志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动态观察花粉症快速免疫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IgG和IgG4抗体的变化。对49例进行快速免疫治疗的花粉症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IgE、IgG和IgG4。结果:花粉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 动态观察花粉症快速免疫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IgG和IgG4抗体的变化。对49例进行快速免疫治疗的花粉症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IgE、IgG和IgG4。结果:花粉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IgG和IgG4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和P<0.05)。免疫治疗6周后IgG和IgG4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和P<0.05),IgE抗体无明显变化。证实快速免疫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快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花粉症 免疫球蛋白 抗体 测定
下载PDF
广西桂林市1999~2008年甲型副伤寒病后带菌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麦浩 杨进 +5 位作者 潘定权 李革莉 李秀苾 马小垒 龙虎 秦金勇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病后带菌情况及带菌状态与脂多糖(LPS)IgG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桂林市1999~2008年发病的甲型副伤寒患者328例,采集其3次粪便标本培养甲型副伤寒菌,同时采集血样进行LPS IgG测定。结果 32...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病后带菌情况及带菌状态与脂多糖(LPS)IgG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桂林市1999~2008年发病的甲型副伤寒患者328例,采集其3次粪便标本培养甲型副伤寒菌,同时采集血样进行LPS IgG测定。结果 328例分布于9个县区43个乡镇(街道)。328例中处于恢复期病例20例,检出带菌6例,恢复期带菌率30.00%,95%CI(12%,54%);恢复期带菌者主要原因为发病时用药不规范。处于慢性期患者308例,检出慢性带菌1例,慢性带菌率为0.32%,95%CI(0.1%,5.6%);该慢性带菌者为伴胆囊结石和肾囊肿的中年肥胖女性,病后18个月仍携带甲型副伤寒菌。7例带菌者予氨苄青霉素加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连续2周,消除带菌状态。带菌者血清LPS IgG平均滴度1∶97.14,高于无带菌状态的既往病例平均滴度1∶8.59(P<0.05)。结论防控甲型副伤寒中应做好病例管理,规范、合理、全程使用抗生素;在治疗甲型副伤寒病人时,应注意伴胆道疾患或慢性泌尿系统疾患者,如治疗不彻底易发展成慢性带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慢性带菌 脂多糖igg 队列研究 桂林市
下载PDF
EHF病毒感染家兔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20
作者 林雨霖 高友新 +3 位作者 彭红梅 向近敏 刘汉燕 蒋文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本文报告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J10、A9株分别感染实验家兔后,用反向间接ELISA(RI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动态观察了家兔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特异性IgG于感染后第1周开始出现,... 本文报告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J10、A9株分别感染实验家兔后,用反向间接ELISA(RI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动态观察了家兔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特异性IgG于感染后第1周开始出现,以后抗体水平稳步上升,于第5—7周便达到最高水平,高滴度的抗体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结果还表明;RIELISA检测家兔抗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IFA法。用IFA进行的交叉反应还证实;EHFV-J10、A9两种毒株的抗血清能与不同来源的数株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特异性抗体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