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9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ti-war Theme of Apocalypse Now
1
作者 杨乐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0X期224-225,共2页
Apocalypse Now is a movie, directed by Coppola, about the Vietnam War. Since it was released, the movie was well received by the critic and the public.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its anti-war theme, and can be divided... Apocalypse Now is a movie, directed by Coppola, about the Vietnam War. Since it was released, the movie was well received by the critic and the public.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its anti-war them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Attack on Vietnamese Village; The Dinner with the French Family; The Meeting between Willard and Kurtz. Through this essay, read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vie: the movie is not propagating violence, while it has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human nature, life and the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ALYPSE Now anti-war HUMAN NATURE
下载PDF
Truth Reflected in the Mirror--An Exploration of Anti-war Sentiment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2
作者 林翠翠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9期227-229,共3页
As a talented writer who helps revive popular interest in fantastic tales,J.R.R.Tolkien always denies that his books are either allegorical or topical in nature.Nevertheless,many critics find that,particularly because... As a talented writer who helps revive popular interest in fantastic tales,J.R.R.Tolkien always denies that his books are either allegorical or topical in nature.Nevertheless,many critics find that,particularly because The Lord of the Rings was written roughly between 1939 and 1949 and because of Tolkien's own experiences of serving in World War I,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World Wars must have been exerted on Tolkien more or less.Although it is not easy for readers to detect obvious evidence of the writer’s attitudes towards war in this trilogy,there are numerous implications,clues,and hints which display Tolkien’s anti-war sent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R.R.Tolkien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ti-war Frodo Augustinianism
下载PDF
七十年来的抗战外交研究
3
作者 侯中军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11-29,共19页
学界关于抗战外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文章以中国抗战外交发展的线索为依据,重点介绍一些有重大影响并与战时外交发展线索有关联的事件,试图展现抗战外交的全貌。相较于抗日战争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和影响而言,目前的研究仍... 学界关于抗战外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文章以中国抗战外交发展的线索为依据,重点介绍一些有重大影响并与战时外交发展线索有关联的事件,试图展现抗战外交的全貌。相较于抗日战争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和影响而言,目前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学界需坚持科学态度,把抗日战争史作为一门科学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体来讲,需要继续加大国际法理论的引入,注意历史细节对于历史事件意义的重要性,重视对中外档案的全面仔细梳理和判读,并继续深化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外交 抗日战争史 外交事件
下载PDF
地理景观视域下抗战时期黄河文学论
4
作者 刘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的抵御外族入侵战争的广阔战场,也是灾害频繁发生地域。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流域产生了西北社会生活图景、民族精神书写、英雄叙事、流民图等不同文学样态,不仅为动员抗战、夺取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塑民族精神,激活民族伟大自信心和自信力。作家们在政治、社会、历史的描摹之外,更关注黄河流域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示,从而建构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前进的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景观 抗日战争 黄河文学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浪漫、古典与写实——李长之古代诗人批评的美学构造及运作
5
作者 金浪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5期30-41,125,126,共14页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 抗战时期李长之围绕古代诗人写下的系列批评论著,离不开美学的深度参与。“写实”与“浪漫”的对立、“古典”与“浪漫”的并立,作为文艺批评背后交错叠加的美学构造,为其文艺批评实践开拓了充足的理论空间。如果说对李白在道教徒和诗人双重身份拉扯下之永恒痛苦的分析,是基于对立构造写就的代表作,那么,对司马迁身上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与诗人气质的阐发,则堪称融合对立与并立构造的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抗战 古代诗人 浪漫 古典 写实
下载PDF
强制留学:抗战时期日本的中国占领区留日警察政策
6
作者 徐志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抗战时期,日本政府强令中国占领区各伪政权选派警察赴内务省警察讲习所留学,各伪政权大多以刚刚成立或财政困难为由,提出不派、缓派、少派请求,但在当地日军、日本使领馆和内务省派遣人员的压力下,不得不按照日本的原定计划选派。这些... 抗战时期,日本政府强令中国占领区各伪政权选派警察赴内务省警察讲习所留学,各伪政权大多以刚刚成立或财政困难为由,提出不派、缓派、少派请求,但在当地日军、日本使领馆和内务省派遣人员的压力下,不得不按照日本的原定计划选派。这些留日警察的接受、教育和管理,主要由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和内务省警察讲习所协商负责。日本政府的目的是培养直接服务于其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政策的“协力者”,但它忽略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的增长,最终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占领区 留日 警察 政策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探析
7
作者 李良品 陈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广土巨族的命运共同体,其理论渊源有四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平等理论的引进与运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独立解放理论的吸收与继承;三是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理论的守正与创新;四是对近代国人“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广土巨族的命运共同体,其理论渊源有四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平等理论的引进与运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独立解放理论的吸收与继承;三是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理论的守正与创新;四是对近代国人“中华民族观”理论的发展与践行。抗战时期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进路有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各民族政治权利;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抗战时期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实践对当下留有诸多启示,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依靠我国各族人民、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探析,有利于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文化抗战: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
8
作者 王巨新 王欣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是中共领导的山东文化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从初步展开到飞速发展,再到成熟壮大的历史过程。宣传抗战和教育民众,始终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图书出版的中心任务。经典著作、政治、军事类读物和教材是...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是中共领导的山东文化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从初步展开到飞速发展,再到成熟壮大的历史过程。宣传抗战和教育民众,始终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图书出版的中心任务。经典著作、政治、军事类读物和教材是根据地图书出版的最主要选题。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号召提出后,文化教育类读物和教材也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选题。伴随山东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传达,整风教材、经济、文学、艺术类读物迅速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内容。山东新华书店及其出版发行网络的建立,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图书出版走向成熟壮大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山东抗日根据地 大众日报社 新华书店
下载PDF
习近平抗战史观对“纲要”抗战史教学的导向引领
9
作者 杨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6-128,131,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言,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抗战历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水平和历史辨析能力。习近平抗战史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抗战史、提升历史素养,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导向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抗战史观 纲要课 引领
下载PDF
文化回译视角下抗战文学汉译研究——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10
作者 阎瑾 吴李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建构/重构式”文化回译理论,归纳并阐释回译本中涉及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回译和涉及信息缺失表达、解释性表达、误读表达的文化回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期指导抗战文学的回译实践,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式”回译 “建构/重构式”回译 抗战文学 《红星照耀中国》
下载PDF
近代重庆城市发展中沙磁地区的空间形态演变(1926-1946)
11
作者 张庆顺 刘政煜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以1926年市政组织成立至1946年抗战胜利期间重庆在行政地位、市域范围、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发展为线索,基于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三个阶段:城市发展探索期、城市发展突进期、城市发展调整期的背景下,以小区域人文地理的视角及方法,研究... 以1926年市政组织成立至1946年抗战胜利期间重庆在行政地位、市域范围、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城市发展为线索,基于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三个阶段:城市发展探索期、城市发展突进期、城市发展调整期的背景下,以小区域人文地理的视角及方法,研究重庆西郊沙磁地区的空间结构、区域定位、产业布局的演变与特征,指出沙磁地区在自主发展与疏散迁建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单极主导—组团发展—区域融合的空间形态演变进程。在这段特殊的城市近代化中,沙磁地区受到山水格局、战争刺激、政治权力等因素的驱动,由传统场镇迅速转化为近代重庆的主要功能区与远郊发展的过渡区域,形成了现代沙磁地区的小组团的空间格局基础,空间形态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小组团结构”的不均衡态势。研究以沙磁地区为典例,根据区域与城市的拓扑映射,再现近代重庆城市史中沙磁地区的空间发展进程,旨在为重庆近代小区域研究的深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补充,并为今后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重庆 抗战时期 沙磁地区 空间形态演变 1926年—1946年
下载PDF
基于抗战文化的旅游类APP界面设计研究
12
作者 赵静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8-348,共11页
目的抗战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重庆的文化财富,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陪都抗战文化,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借助陪都抗战文化... 目的抗战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重庆的文化财富,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陪都抗战文化,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借助陪都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整合抗战文化资源,针对前期用户调研和具体分析,同时对抗战文化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优化,从而设计规划抗战文化旅游类APP首页、攻略、微享、消息和我的五大模块架构,并从五大模块中选择部分界面进行呈现,展示APP界面设计对陪都抗战文化传播的直观性,以及借助美观的界面设计保持用户黏性的重要性。结论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促进了陪都抗战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多角度、多方位地向用户进行传播,使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人民的抗日历史,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形式的素材,同时助力地方文旅的发展,并使其文化世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化 旅游类APP 界面设计
下载PDF
“抗战意志论”与战时写作的文本裂隙——以沈从文《战国策》派时期的写作为中心
13
作者 许亚龙 陈思广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6,22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建国的时代召唤,沈从文生成了一种隐性的“抗战意志论”思想观念。“抗战意志论”有两个层面:国家意志和生命意志。国家意志的观念对应《战国策》派“大政治”主张下“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抗战现实;生命意志的... 全面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建国的时代召唤,沈从文生成了一种隐性的“抗战意志论”思想观念。“抗战意志论”有两个层面:国家意志和生命意志。国家意志的观念对应《战国策》派“大政治”主张下“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抗战现实;生命意志的观念接续沈从文对生命存在本体的抒情化思考。“抗战意志论”是一种将民族国家存亡和个人生命重造二者结合,用来指导文学写作,表现理想人生的“有情”的观念创造。“抗战意志论”作为抗战建国的观念自有其历史与现实合理性,但与沈从文的创作个性不相符合,表之于小说写作中出现人物、叙事节奏、叙述重心等方面的裂隙或者矛盾,体现出别样的艺术审美特质。“抗战意志论”折射出沈从文观念写作与个性写作的龃龉,也必然导致其以寓言体、主观抒情和传奇故事等方式复归“抽象的抒情”的个性创作并修正战时文学路径,继续书写其对生命、理想、人性等抽象对象的表达。也因此,在战时文学写作版图中,沈从文逐渐成为一位不合时宜的被划为“与抗战无关”的孤独的思索者。其实,历史并非这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战国策》派 “抗战意志论” 战时写作 文学路径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作品中的“独身女性”叙事
14
作者 李丹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五四时期,在西方女权运动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作家笔下开始建构“独身女性”叙事。抗战阶段,女性解放话语融入民族解放洪流,在社会问题更突出、矛盾更尖锐的大后方,“独身女性”叙事得以保留,这也是大后方特殊的政治、经济、... 五四时期,在西方女权运动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作家笔下开始建构“独身女性”叙事。抗战阶段,女性解放话语融入民族解放洪流,在社会问题更突出、矛盾更尖锐的大后方,“独身女性”叙事得以保留,这也是大后方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独身女性”叙事既是特殊时期对实现女性社会价值的实验,亦是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道路的反思和探索,更是艰难环境中女性为确保不再度沦为历史进程中缄默者所作出的选择。体察这些“独身女性”叙事,可以进一步了解战时女性的真实生活境遇;通过与西方社会“独身女性”成因形成观照,可以进一步理解我国女性解放进程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独身女性 叙事
下载PDF
感知示能与沉浸体验:重庆抗战遗迹的数字活化设计
15
作者 任芙瑶 罗翠 李刚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155-159,共5页
重庆抗战遗迹是中国抗战历史的见证和缩影,随着时间推移,其保存方式和宣传路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时代下,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正从传统的陈列展示转变为交流互通、数字储存、体验沉浸等新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大轰炸纪念碑... 重庆抗战遗迹是中国抗战历史的见证和缩影,随着时间推移,其保存方式和宣传路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时代下,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正从传统的陈列展示转变为交流互通、数字储存、体验沉浸等新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大轰炸纪念碑为个案,利用点云数字技术的处理方式,复刻文化遗迹,并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叙事框架分析了该数字作品的交互创新,探究操作行为、视觉导向、文化语境对数字产品活化设计的影响。从物理感知到文化感知共6个维度的示能性分别对其功能定位、表达形式和交互体验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该相关规律来开展实践将发掘出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示能 重庆抗战遗迹 点云技术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的抗日话语研究
16
作者 杨杰 俞祖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发“五一”纪念文章,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系列文章,宣传工人阶级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突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发“五一”纪念文章,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系列文章,宣传工人阶级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突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强调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的必要性。《新华日报》关于“五一”抗日话语的传播进一步唤醒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实现了最广泛的阶级联合、加强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新华日报》 五一纪念 抗日话语
下载PDF
解构与反抗:抗战时期东北在地作家城市风景书写
17
作者 王琪 王桂妹 《写作》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抗战时期,不同于东北流亡作家群以热烈的怀乡之情“远观”被侵略者践踏的故乡风光,更与东北地区的日、朝、俄等国作家及部分中国作家为迎合殖民统治所营构的“如画风景”殊异,一大批深感殖民之痛和殖民之恶却又无力逃离的东北在地作家,... 抗战时期,不同于东北流亡作家群以热烈的怀乡之情“远观”被侵略者践踏的故乡风光,更与东北地区的日、朝、俄等国作家及部分中国作家为迎合殖民统治所营构的“如画风景”殊异,一大批深感殖民之痛和殖民之恶却又无力逃离的东北在地作家,以“在地凝视”的切近与深刻,描摹了城市不同空间的黑暗污秽风景,展现出殖民压迫下真实的东北社会境况,揭露了日本侵略者鼓吹的“王道乐土”的真实面貌,控诉了殖民统治的罪恶,表达了对殖民掠夺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北在地作家 城市风景 解构与反抗
下载PDF
“沉默的抗争”:堀辰雄《姨捨》中的反战叙事
18
作者 陈世华 柳田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姨捨》是堀辰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以菅原孝标女《更级日记》为蓝本改编的短篇小说。作品将主人公作为时代的缩影,通过主人公对物语和爱情的憧憬与幻想破灭之表象,影射日本女性在侵略战争中沦为战争工具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在日本... 《姨捨》是堀辰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以菅原孝标女《更级日记》为蓝本改编的短篇小说。作品将主人公作为时代的缩影,通过主人公对物语和爱情的憧憬与幻想破灭之表象,影射日本女性在侵略战争中沦为战争工具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姨捨》以“经典重写”的形式,极为隐晦地揭示了被天皇蛊惑、利用的日本女性乃至日本民众,终将成为战争牺牲品的必然性。堀辰雄在战时“古典回归”的趋势下创作的王朝文学改编系列小说亦成为其对抗大肆鼓动战争的文坛、政坛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堀辰雄 《姨捨》 反战叙事 经典重写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甘肃旅渝同学会述论
19
作者 刘俊伟 耿磊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同学会是以地缘和学缘关系建立的旅外学子联络乡谊的组织,是旅外学子家乡情感归属的表征。1939年8月,甘肃旅渝同学会在重庆成立,其使命是怀着火热的心情,愿尽所有的力量,在抗战建国的原则下,去为桑梓为国家效力。甘肃旅渝同学会不仅联... 同学会是以地缘和学缘关系建立的旅外学子联络乡谊的组织,是旅外学子家乡情感归属的表征。1939年8月,甘肃旅渝同学会在重庆成立,其使命是怀着火热的心情,愿尽所有的力量,在抗战建国的原则下,去为桑梓为国家效力。甘肃旅渝同学会不仅联系在渝甘籍人士,更重要的是把千里之外的甘肃与长江边的重庆相连。基于报效桑梓家国情怀,甘肃旅渝同学会克服困难创办《陇铎》杂志,以《陇铎》为主阵地,传播新文化,启迪新思想,实现内地与西北内陆的双向互动。旅外学子在抗战国难之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知识和青春建设新甘肃,把抗战救国与桑梓之情合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甘肃 旅渝同学会
下载PDF
侵华日军的“上克下”与“下克上”——以其军纪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刘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近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彻底性与封建性,导致日本的军事制度与军事组织存在着重大缺陷。为使士兵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日军内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并采取了严苛的管束措施,从而造成了一种“上克下”的氛围。而“下克上”现象作为对... 近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彻底性与封建性,导致日本的军事制度与军事组织存在着重大缺陷。为使士兵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日军内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并采取了严苛的管束措施,从而造成了一种“上克下”的氛围。而“下克上”现象作为对“上克下”现象的反动,在全面侵华期间骤然增多、日趋恶化。由于大规模的征召动员,严厉的处罚和私刑,部队的频繁改编、调动,军官的能力缺陷或年龄问题以及高度分散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上下相克”的情况在战争期间进一步加剧,并使其在毫无改善的状态下最终迎来了战败投降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日军 军纪 上克下 下克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