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cellent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 new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gainst EGFR-posi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被引量:2
1
作者 Dan-Dan Zhou Wei-Qi Bai +4 位作者 Xiao-Tian Zhai Li-Ping Sun Yong-Su Zhen Zhuo-Rong Li Qing-Fang Miao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19-431,共13页
Background: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is the most aggressive subtype and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15%–20%of diagnosed breast cancers.TNBC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ly metastatic and recurrent features,as wel... Background: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is the most aggressive subtype and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15%–20%of diagnosed breast cancers.TNBC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ly metastatic and recurrent features,as well as a lack of specific targets and targeted therapeutics.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is highly 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tumors,especially in TNBC.LR004-VC-MMAE is a new EGFR-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produced by our laboratory.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its antitumor activities against EGFR-positive TNBC and further studie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f antitumor action.Methods:LR004-VC-MMAE was prepared by coupling a cytotoxic payload(MMAE)to an anti-EGFR antibody(LR004)via a linker,and the drug-to-antibody ratio(DAR)was analyzed by HIC-HPLC.The gene expression of EGFR in a series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was assessed using a publicly available microarray dataset(GSE41313)and Western blotting.MDA-MB-468 and MDA-MB-23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LR004-VC-MMAE(0,0.0066,0.066,0.66,6.6 nmol/L),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LR004-VC-MMAE on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examined by CCK-8 and colony formation.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capacity of MDA-MB-468 and MDA-MB-231 cells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LR004-VCMMAE concentrations(2.5 and 5 nmol/L)with wound healing and Transwell invasion assays.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and tumorsphere-forming assay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killing effects of LR004-VC-MMAE on cancer stem cells(MDA-MB-468 and MDA-MB-231 cells).The mouse xenograft models were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LR004-VC-MMAE in vivo.Briefly,BALB/c nude mice were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with MDA-MB-468 or MDAMB-231 cells.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n=6 per group)and treated with PBS,naked LR004(10 mg/kg),LR004-VC-MMAE(10 mg/kg),or doxorubicin,respectively.Tumor sizes and the body weights of mice were measured every 4 d.The effects of LR004-VC-MMAE on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LR004-VC-MMAE on EGFR,ERK,MEK phosphorylation and tumor stemness marker gene expression.Results:LR004-VC-MMAE with a DAR of 4.02 were obtained.The expression of EGFR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NBC cells compared with non-TNBC cells(P<0.01).LR004-VC-MMAE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EGFRpositive TNBC cells,and the ICvalues of MDA-MB-468 and MDA-MB-231 cells treated with LR004-VC-MMAE for 72 h were(0.13±0.02)nmol/L and(0.66±0.06)nmol/L,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ells treated with MMAE[(3.20±0.60)nmol/L,P<0.01,and(6.60±0.50)nmol/L,P<0.001].LR004-VC-MMAE effectively inhibited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DA-MB-468 and MDA-MB-231 cells.Moreover,LR004-VC-MMAE also killed tumor stem cells in EGFR-positive TNBC cells and impaired their tumorsphere-forming ability.In TNBC xenograft models,LR004-VC-MMAE at 10 mg/kg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umor growth and achieved complete tumor regression on day 36.Surprisingly,tumor recurrence was not observed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on day 52.In a mechanistic study,we found that LR004-VC-MMAE significantly 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at G/M phase in MDAMB-468[(34±5)%vs.(12±2)%,P<0.001]and MDA-MB-231[(27±4)%vs.(18±3)%,P<0.01]cells.LR004-VC-MMAE also inhibited the activation of EGFR signal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ncer stemness marker genes such as Oct4,Sox2,KLF4 and EpCAM.Conclusions:LR004-VC-MMAE showed effective antitumor activity by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EGFR signal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ncer stemness marker genes.It might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candidate and provide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venue for the treatment of EGFR-positive 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ed therapy Antitumor effect
下载PDF
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infliximab trough levels and antibodies to infliximab in South Korea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被引量:2
2
作者 Eun Hye Oh Dae-Hyun Ko +12 位作者 Hyungil Seo Kiju Chang Gwang-Un Kim Eun Mi Song Myeongsook Seo Ho-Su Lee Sung Wook Hwang Dong-Hoon Yang Byong Duk Ye Jeong-Sik Byeon Seung-Jae Myung Suk-Kyun Yang Sang Hyoung Par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8期1489-1496,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infliximab trough levels (IFX-TLs) and antibodies to infliximab (ATI) levels in Crohn’s disease (CD) patients in Asian countries.METHODSIFX-TL and ATI level were measured u...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infliximab trough levels (IFX-TLs) and antibodies to infliximab (ATI) levels in Crohn’s disease (CD) patients in Asian countries.METHODSIFX-TL and ATI level were measured using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samples obtained with informed consent from CD patients being treated at Asan Medical Center, South Korea.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FX-TLs/ATI levels and the clinical activity of CD (quiescent vs active disease) based on the CD activity index,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and physician’s judgment of patients’ clinical status at enrollment. The impact of concomitant immunomodulators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This study enrolled 138 patients with CD (84 with quiescent and 54 with act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quiescent and active diseases, the median IFX-TLs were 1.423 μg/mL and 0.163 μg/mL, respectively (P < 0.001) and the median ATI levels were 8.064 AU/mL and 11.209 AU/mL, respectively (P < 0.001). In the ATI-negative and -positive groups, the median IFX-TLs were 1.415 μg/mL and 0.141 μg/mL, respectively (P < 0.001).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ncomitant immunomodulator us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IFX-TLs (0.632 μg/mL and 1.150 μg/mL, respectively; P = 0.274) or ATI levels (8.655 AU/mL and 9.017 AU/mL, respectively; P = 0.083).CONCLUSIONIFX-TL/ATI levels we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activity in South Korean CD patient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fulness of IFX-TLs/ATI levels in treating CD patients receiving IFX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IXIMAB drug effect antibody Crohn’s disease drug monitoring
下载PDF
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理论与实践浅析
3
作者 杨莹 崔丹 毛宗福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功能、重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患者药费负担、促进合理安全用药的制度创举。本文从制度创建的视角,系统性回顾了我国开展药品集采工作五年以来的制度内... 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功能、重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患者药费负担、促进合理安全用药的制度创举。本文从制度创建的视角,系统性回顾了我国开展药品集采工作五年以来的制度内涵、运行效果和多方影响。制度运行的核心机制包括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工作机制,质量优先、保障供应、为用而采的规则机制,以及集采与使用的运行维护机制;药品价格形成的核心机制包括量价挂钩的市场交换机制和“四个确保”的市场契约机制;制度实施涉及招标采购、供应配送、配备使用、接续工作4个关键环节和18个核心要素。集采政策实施后,临床用药替代效应明显、药品可及性提高、药品费用显著下降且主要惠及患者、药品市场集中度提高和产业格局逐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 价格形成机制 政策效应
下载PDF
阿替利珠单抗不良反应94例文献分析
4
作者 余萌 周红 +2 位作者 承华薇 许荣蓉 孙言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05-212,共8页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 目的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4—8月。结果阿替利珠致不良反应报道共94例;其中男性56例(59.57%),女性38例(40.43%),男性占比较高;年龄(62.8±12.0)岁,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90 d内(71例,71.0%);阿替利珠单抗致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22例,22.0%)占比最多;3~4级严重ADRs占比最多(64例,64.0%);94例经治疗和(或)停药后,好转或治愈80例,死亡5例。结论阿替利珠单抗所致ADRs涉及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病人,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使用应随时监测,警惕ADRs的发生,做到及时识别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抗体 单克隆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下载PDF
基于RTCA技术研究抗体偶联药物的旁观者效应的检测方法
5
作者 曹天助 牛庆田 +3 位作者 刘兵 昌根琼 林军 罗顺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 利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TCA)系统评估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旁观者效应。方法 采用RTCA系统监测抗原阳性细胞(Ag^(+))和抗原阴性细胞(Ag^(-))的共培养状态,观察Ag^(-)的细胞存活情况;采用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并采用... 目的 利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TCA)系统评估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旁观者效应。方法 采用RTCA系统监测抗原阳性细胞(Ag^(+))和抗原阴性细胞(Ag^(-))的共培养状态,观察Ag^(-)的细胞存活情况;采用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细胞比例培养组在单个时间点的Ag^(-)存活率。结果 加入抗体偶联药物后,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Ag^(-)存活率下降;此外,在单个时间点(96 h)上,与0%Ag^(+)细胞的Ag^(-)细胞存活率相比,10%Ag^(+)细胞的Ag^(-)细胞存活率为89.07%(P=0.156),25%Ag^(+)细胞的Ag^(-)存活率为68.93%(P=0.0026),50%Ag^(+)、75%Ag^(+)和90%Ag^(+)细胞的Ag^(-)存活率分别为35.28%、13.99%和12.02%(P<0.0001)。在 Ag^(+)细胞比例为25%~90%时,旁杀伤效果显著;重复性结果显示不同Ag^(+)细胞的旁杀伤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结论 结合RTCA技术和共培养方式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旁观者效应的生物学过程,为后续的抗体偶联药物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 旁观者效应 细胞存活 旁杀伤率
下载PDF
六味地黄发酵液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芳 刘秀书 +8 位作者 孟祥琴 宋建徽 郭鸣放 武占军 王永利 张永健 王谦 冀宏 汪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发酵液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碳粒廓清试验、二硝基氟苯法和血清溶血素法 ,观察六味地黄发酵液及六味地黄煎剂对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体产生的作用。结...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发酵液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碳粒廓清试验、二硝基氟苯法和血清溶血素法 ,观察六味地黄发酵液及六味地黄煎剂对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体产生的作用。结果六味地黄发酵液灌胃给药 30 0mg/kg ,每日 1次 ,连续 2周。六味地黄发酵液较六味地黄煎剂对小鼠迟发变态反应明显增强 (P <0 .0 5 ) ,半数溶血值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吞噬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六味地黄发酵液在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上优于六味地黄煎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发酵液 免疫调节作用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黄芩苷的豚鼠致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郜娜 高远 +1 位作者 田锋奇 乔海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致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分析豚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规律性以及Ig E和Ig G抗体效价,采用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致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分析豚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规律性以及Ig E和Ig G抗体效价,采用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成功合成黄芩苷全抗原,黄芩苷与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偶联效率分别为9∶1和5∶1。成功建立黄芩苷致敏的豚鼠休克模型,并显示典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特征。致敏豚鼠第一次致敏后第19天开始用PCA实验检测出抗黄芩苷抗体,第31天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致敏豚鼠体内同时存在Ig E和Ig G型特异性抗体,且两抗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致敏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84%,致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72.6±11.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26.8±6.9)%。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经黄芩苷-HSA激发后收缩明显。结论黄芩苷能够导致豚鼠出现过敏反应,并与特异性Ig E和Ig G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药物过敏 抗体生成
下载PDF
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沛 杨瑾 林锦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1-596,共6页
背景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的方法是丝裂霉素C的应用,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的作用,其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否有... 背景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的方法是丝裂霉素C的应用,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的作用,其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否有抑制作用受到关注。目的观察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瘢痕形成的抑制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周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个组,各组兔右眼均行常规小梁网切除术。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兔眼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0.05ml(25mg/m1),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分别于术毕及术后3、7d注射贝伐单抗,每次均注射0.05ml,丝裂霉素c组兔眼术毕局部涂用丝裂霉素c,生理盐水组兔眼术毕以同样的方法注射0.05ml生理盐水。所有兔眼术后每隔1日用Se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观察滤过泡形态及其表面的血管分布,并用卡尺测量和计算滤过泡面积。分别于术后14d和28d摘取实验眼行滤过泡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滤过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以计算微血管数目。结果各组兔眼术后眼压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47)。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兔眼滤过泡的形态比较,术后7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高度隆起且弥散,表面血管稀疏。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生存时间为27d,而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均为19d,生理盐水组为13d。术后14d各组兔眼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分别为(49.18±1.54)%、(26.41±1.23)%、(50.68±1.87)%和(70.63±1.81)%,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胶原纤维百分比为(66.82±1.53)%,其他3个组出现瘢痕化。术后14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目明显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8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且为3.51±O.31,均高于贝伐单抗注射组、丝裂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维持功能滤过泡的形态,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贝伐单抗 结膜/病理 动物模型 纤维化/预防&控制 青光眼/手 小梁切除术 伤口愈合/药物作用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毒素抗体阳性儿童的微生态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赵青 张镁硒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7S期22-23,共2页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9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奥美拉唑+贝飞达)43例、对照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6例。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有效;4...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9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奥美拉唑+贝飞达)43例、对照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6例。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有效;4周末血清免疫印迹检测抗体阴转为幽门螺杆菌根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7%,对照组有效率91.3%(χ2=0.58,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根除率74.4%,对照组根除率84.8%(χ2=0.47,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飞达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作用与抗生素相仿,是临床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极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微生态 药物疗法 抗体
下载PDF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AMD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沆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定量研究较少见。目的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探讨IVR对nAMD患眼RPE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nAMD患者41例41眼。所有患眼均接受0.05 ml雷珠单抗(10 mg/ml)玻璃体腔注射,每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12个月。分别于IVR前及IVR后3、6、12个月采用频域OCT仪中RPE高级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患眼黄斑区RPE萎缩面积,采用加强深度扫描OCT(EDI-OCT)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对比分析IVR前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评估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与IVR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IVR后患眼视力较IVR前均明显改善,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视力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1,P〈0.001)。患眼IVR注射前平均脉络膜厚度值为(264.55±100.95)μm,IVR后3、6、12个月分别为(247.42±105.46)、(246.81± 99.85)和(253.97±101.15)μm,注射前后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IVR前与IVR后各时间点平均RPE萎缩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6,P=0.951)。患眼RPE萎缩面积减小值与脉络膜厚度降低值呈微弱负相关(r=-0.185),注射次数〉6次组和注射次数≤6次组患眼的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间分别呈微弱正相关和负相关(r=0.297、-0.32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8、0.282、0.103)。随访12个月,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与IVR次数均呈微弱的线性相关(rs =-0.266、0.34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0)。结论IVR可使AMD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萎缩变薄,但未发现引起明显的RPE萎缩。多次IVR并不加速RPE或脉络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玻璃体注射 眼部色素上皮 脉络膜厚度/药物作用 光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对比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 被引量:53
11
作者 赵静 苏春霞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表《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指南》,系统介绍和讨论不良反应...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表《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指南》,系统介绍和讨论不良反应的管理流程。随着国产免疫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保障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显得刻不容缓,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于2019年4月推出首部《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本解读将简要介绍CSCO指南的内容,并对比其与NCCN指南的差异,以期为不良反应的管理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疗法管理 中国 诊疗准则 指南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其辐射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燎原 徐映东 +4 位作者 耿勇志 许玉杰 刘克良 马祥瑞 刘芬菊 《科技通报》 1993年第5期342-346,共5页
应用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的Panning法或亲和层析分纯 CD_4^+、CD_8^+、B细胞和非CD_4^+细胞,也应用PHA、ConA、PWM和LPS分别激活淋巴细胞,然后用~3H-TdR按入、集落形成及羟基磷灰石方法,探讨了各亚群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及其辐射效... 应用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的Panning法或亲和层析分纯 CD_4^+、CD_8^+、B细胞和非CD_4^+细胞,也应用PHA、ConA、PWM和LPS分别激活淋巴细胞,然后用~3H-TdR按入、集落形成及羟基磷灰石方法,探讨了各亚群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及其辐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WM能激活CD_4^+、非CD_4^+和B细胞,PWM细胞能诱导LPS细胞转化,其中一种细胞受照即失去协同作用,PWM细胞受照影响更严重.ConA能激活CD_4^+和CD_8^+细胞,两者均可抑制LPS细胞转化,并能互相增强抑制效应,受照后消失.辐射敏感性比较:ConA细胞和PHA细胞大于PWM细胞,PWM细胞大于LPS细胞,CD_8^+细胞和B细胞大于CD_4^+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辐射效应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瀛海 李岩 +2 位作者 李会强 张静楷 姚智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IgG型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三个浓度的抗体组及两个浓度的药物组,以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DR患者血清IgG型AEC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同时加入中药黄芪注射液,利用对TNF-α高度敏感的WEHI 164.13细胞建立了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 thio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测定各组AECA作用HUVEC后产生的TNF-α对细胞的杀伤情况,并检测黄芪对HUVEC的保护作用。结果加有黄芪的实验组中TNF-α的生成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高浓度黄芪组低于低浓度黄芪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注射液对于DR患者血清IgG型AECA作用后引起的体外培养内皮细胞TNF-α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效学 内皮细胞/药物作用 抗内皮细胞抗体 四甲基偶氮盐法/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作用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对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璇 郑慧媛 +3 位作者 赵凌宇 吴志新 崔媛媛 王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对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取4月龄(120±15d)正常孕妇引产胎儿的大脑皮质组织分离细胞,用无血清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对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取4月龄(120±15d)正常孕妇引产胎儿的大脑皮质组织分离细胞,用无血清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鉴定。第5天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NNA,继续培养24h后,用Griess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加入不同浓度L-NNA24h后,培养液中一氧化氮量随L-NNA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TT法显示经L-NNA作用后的神经干细胞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L-NNA对培养状态下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药物作用 硝基精氨酸/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培养 细胞计数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下载PDF
TLR2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浪 郑艳华 梁伟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12只SPF级SD大鼠作为供体,体质量均为180~220 g.采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方法在Wistar大鼠右眼实施穿透角膜移植术,制备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分为单纯模型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TLR2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于术后0、2、4、6、8d球结膜下注射TLR2单克隆抗体15 μg/30μl,单纯模型组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程度、透明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参照Holland等的评分标准对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9天、第15天收集各组3只大鼠角膜组织,另取3只正常Wistar大鼠眼球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取6只大鼠用于生存分析观察.结果 术后1~4 d,裂隙灯显微镜下2个组角膜均轻度水肿,术后9~14d,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植片布满新生血管,可见植片水肿、混浊,而TLR2单克隆抗体组大鼠植片至术后第15天开始混浊.术后5、9、15d,单纯模型组大鼠RI评分均明显高于TLR2单克隆抗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3、4.954、13.506,均P<0.05);TLR2单克隆抗体组角膜植存活时间为15.5d,95%可信区间(CI)为14.9~16.1,单纯模型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5d,95% CI为8.7~10.3,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728,P=0.001).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基质层水肿明显,角膜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管腔形成,而在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仅见少量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能减轻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单克隆抗体/用法和用量 穿透角膜移植/病理 植片排斥/病理 植片存活 /药物作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育浩 吴清和 +3 位作者 韩坚 刘倩娴 辛达愉 梁旻若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20-223,247,共4页
本文探讨了五子衍宗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子衍宗丸对正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酸性非特异性脂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P>0.05),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抗体功能亦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正常小鼠及免疫... 本文探讨了五子衍宗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子衍宗丸对正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酸性非特异性脂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P>0.05),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抗体功能亦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正常小鼠及免疫受抑小鼠的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激活增强作用(P<0.01),对免疫受抑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酸性非特异性脂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减少有防治作用(P<0.01),对免疫受抑小鼠脾细胞产生抗体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果提示,五子衍宗丸对正常小鼠的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对免疫受抑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丸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补肾丸 药理学 肾虚 中医药疗法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雷公藤单体对SLE患者淋巴细胞体外分泌IgG和抗双链DNA抗体的影响(二)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金华 吴厚生 秦万章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用DNA抗原诱导SLE患者的PBMC分泌抗dsDNA抗体的模型,研究了中药雷公藤治疗SLE的作用机理,发现雷公藤单体能强烈地抑制患者细胞分泌特异性(anti-dsDNA)和非特异性抗体(IgG),且大于甲基强的松... 本文用DNA抗原诱导SLE患者的PBMC分泌抗dsDNA抗体的模型,研究了中药雷公藤治疗SLE的作用机理,发现雷公藤单体能强烈地抑制患者细胞分泌特异性(anti-dsDNA)和非特异性抗体(IgG),且大于甲基强的松龙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药理学 系统性 红斑狼疮
下载PDF
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毛乾国 骆抗先 +2 位作者 张明霞 刘定立 候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NA)的发生率、阳性率,并分析影响NA产生的因素.方法对18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时间6~37个月(中位数10.0月)... 目的观察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NA)的发生率、阳性率,并分析影响NA产生的因素.方法对18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时间6~37个月(中位数10.0月),自治疗第3个月起至治疗结束以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每1~3个月检测血清NA.结果181例中61例产生NA,发生率33.7%.不同治疗时段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8.051,P=0.000),阳性率与治疗时段正相关(r=0.855,P<0.001).男性发生率(39.1%)高于女性(20.8%)(χ2=5.622,P<0.0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治疗时段诸因素中仅性别人选回归方程,提示男性较易发生NA.结论不同治疗时段NA发生率相同,阳性率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抗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循证诊断与治疗的个案分析
19
作者 杨立川 肖艰 +4 位作者 李孜 苏白海 冀玲 刘先蓉 樊均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狼疮样综合征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的血管炎合并甲亢在临床中十分罕见。为了找出这三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 ,提出临床问题 ,从PubMed(196 6~ 2 0 0 3年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 狼疮样综合征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的血管炎合并甲亢在临床中十分罕见。为了找出这三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 ,提出临床问题 ,从PubMed(196 6~ 2 0 0 3年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 (1978~ 2 0 0 3年 )、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 (1974~ 2 0 0 3年 )查找相关信息。结果发现抗甲状腺药物的副反应是对该病例的最好解释 ,并据此采取了相应治疗措施 ,使患者病情获得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 狼疮样综合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下载PDF
抗体滴度可作为鸡毒支原体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
20
作者 牟建青 杨军 +2 位作者 李新华 黄兵 宋敏训 《家禽科学》 2006年第10期8-9,共2页
以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作为供试药物,通过鸡毒支原体人工感染鸡群的治疗试验,对其药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鸡毒支原体敏感性高的泰乐菌素治疗组鸡群的抗体阳性率,特别是抗体滴度明显比低敏的强力霉素... 以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作为供试药物,通过鸡毒支原体人工感染鸡群的治疗试验,对其药效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鸡毒支原体敏感性高的泰乐菌素治疗组鸡群的抗体阳性率,特别是抗体滴度明显比低敏的强力霉素组低,且抗体滴度的高低与鸡群炎症变化率呈正相关。数据表明,抗体滴度可作为鸡毒支原体药物疗效的又一种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药物疗效 抗体滴度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