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silicon in steels on galvanized coatings 被引量:3
1
作者 Chunshan CHE Jintang LU Gang KONG Qiaoyu X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8-145,共8页
In this article, five kinds of silicon-containing steel sheets have been electrodeposited, and then immersed in a pure molten zinc bath at 450℃ for various periods of time. The result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 In this article, five kinds of silicon-containing steel sheets have been electrodeposited, and then immersed in a pure molten zinc bath at 450℃ for various periods of time. The result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 that the coating of the sample (0.09 wt pct Si) with iron-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eliminates the reactive zones which are found in the coating without iron-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The galvanized sample (0.28 wt pct Si) with iron-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exhibits a compact and coherent coating. The coating of the sample (0.37 wt pct Si) with the iron-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experiences a transition from a compact and coherent coating to a reactive one. Th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EDS) results reveal that for the galvanized samples with iron-electrodeposited pretreatment, excessive silicon accumulat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due to the low solubility of silicon in the Г, after the iron layer is depleted by the increasing growth of the Fe-Zn intermetallics.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substrate/Г interface toward the substrate, silicon-enriched α-Fe peels off from the substrate and breaks into the particles. The particles move toward the δ layer through the Г layer because silicon-enriched α-Fe cannot be absorbed in the F layer. When the particles reach the δ/Г interface, they are dissolved in the δ laver, making the F laver thin or even van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coating INTERMETALLICS steel ELECTRODEPOSITION iron
下载PDF
HVOF喷涂Fe-Cr基涂层中非晶与纳米晶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玉萍 林萍华 +2 位作者 王泽华 谢国治 张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采用多元Fe基合金(含Cr、Si、Mn、B等)作为喷涂粉末,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厚度约200μm的Fe-Cr基涂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涂层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涂层由于熔融和... 采用多元Fe基合金(含Cr、Si、Mn、B等)作为喷涂粉末,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厚度约200μm的Fe-Cr基涂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涂层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涂层由于熔融和半熔化状态的液滴的连续堆积而成层状,由Fe基非晶、纳米晶及硼化物组成,纳米晶尺寸约为10-30nm。DSC分析表明非晶的晶化温度约为605℃。非晶的形成是由于喷涂液滴快的冷却速度及合适的粉末成分;非晶由于后续熔融液滴的堆积对前涂层产生退火效应,以非均匀形核的方式分别在非晶内部和非晶与硼化物的界面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基合金 非晶/纳米晶 热力学 HVof喷涂
下载PDF
激光合金化强化2Cr13叶片表面组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占琪 付宇明 +1 位作者 谢印凯 郑丽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4-492,518,共10页
2Cr13不锈钢常被用作汽轮机叶片、风机叶片、透平机叶片等部件的原材料,由于其服役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常常受到沙粒、炉尘颗粒等硬质相颗粒的冲蚀,表面易出现疲劳失效。针对此问题,采用Fe-Cr-Ni铁基粉末,依托激光合金化技术在2Cr13不... 2Cr13不锈钢常被用作汽轮机叶片、风机叶片、透平机叶片等部件的原材料,由于其服役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常常受到沙粒、炉尘颗粒等硬质相颗粒的冲蚀,表面易出现疲劳失效。针对此问题,采用Fe-Cr-Ni铁基粉末,依托激光合金化技术在2Cr13不锈钢表面制备铁基涂层,并尝试在Fe-Cr-Ni粉末中添加WC陶瓷硬质相,以期进一步提高试样的抗冲蚀性能。利用XRD物相检测、EDS元素分析、显微硬度对比、摩擦磨损、抗冲蚀等实验手段对合金化试样展开了微观组织和表面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e-Cr-Ni涂层中主要物相由Fe-Ni固溶体、Fe-Cr固溶体、Ni-Cr-Fe元合金组成,Fe-Cr-Ni涂层显微硬度最大值可达530HV0.5,摩擦系数约为0.15,相对耐磨性为0.44;添加WC硬质相后涂层中晶体明显细化,涂层中新生成了碳化物Cr_(23)C_(6),并检测有WC硬质相的存在,硬度值最大值提高到590HV0.5,摩擦系数降低到0.13,相对耐磨性提高到0.62;Fe-Cr-Ni试样抗冲蚀能力较基材有所增强,添加WC硬质相后试样的抗冲蚀能力进一步提高,失重量呈近似直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3不锈钢 激光合金化 铁基涂层 WC陶瓷硬质相
下载PDF
硅溶胶粒径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崔赵鹏 李跃华 +3 位作者 滕仁昊 王现辉 戴磊 王岭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50-53,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硅溶胶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使用至少一种粒径硅溶胶的绝缘涂液及涂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使用小粒径硅溶胶的涂液更稳定,并且能提升涂层与底层的结合程度,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小的铁损;使用大粒径...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硅溶胶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使用至少一种粒径硅溶胶的绝缘涂液及涂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使用小粒径硅溶胶的涂液更稳定,并且能提升涂层与底层的结合程度,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小的铁损;使用大粒径硅溶胶能提升涂液的润湿性能,并能有效提升涂层光泽度,使涂层更容易结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还能略微提升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绝缘涂层 硅溶胶 粒径 耐腐蚀性能 铁损
下载PDF
钢铁表面氧化锆转化膜的电化学性能及成膜机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进 濮文虹 +1 位作者 杨昌柱 米德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1,共5页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表面膜技术,采用浸渍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一定耐蚀性能的氧化锆转化膜。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转化液主剂Zr4+浓度和pH值对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成膜条件;采用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 为发展环境友好型表面膜技术,采用浸渍法在45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一定耐蚀性能的氧化锆转化膜。用极化曲线研究了转化液主剂Zr4+浓度和pH值对膜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成膜条件;采用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开路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转化膜的形貌、化学成分、成膜过程电位特性以及成膜过程不同阶段的阻抗谱特性;初步探讨了钢铁表面氧化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结果表明:35℃成膜5 min,最优的Zr4+浓度及pH值分别为0.16 g/L和4;NO3-浓度对成膜过程的影响有限;转化膜主要由Zr,Fe,O组成,为纳米颗粒组成的无定形膜;成膜过程类似于碱性阴极成膜,可以分为基体酸蚀活化、膜快速生长、膜减速生长、膜动态稳定以及膜溶解5个阶段;成膜时间在300 s左右,锆系转化膜耐蚀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转化膜 钢铁 成膜机理 电化学 耐蚀性
下载PDF
防氧化脱碳涂料对钢铁材料热处理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虹燕 白力静 +1 位作者 梁戈 李均明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33-36,共4页
分别研究了硅酸盐防氧化脱碳涂料对45#钢和40Cr钢热处理时的保护效果。1 100℃下保温时间对钢样氧化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无涂料保护的钢样的氧化失重率迅速增大,但有涂料保护的钢样其氧化失重率变化不大。钢样经1 ... 分别研究了硅酸盐防氧化脱碳涂料对45#钢和40Cr钢热处理时的保护效果。1 100℃下保温时间对钢样氧化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无涂料保护的钢样的氧化失重率迅速增大,但有涂料保护的钢样其氧化失重率变化不大。钢样经1 100℃×2 h热处理后油淬的金相照片显示,45#钢的氧化脱碳程度比40Cr钢更严重,而有涂料保护的钢样其氧化脱碳作用明显减少。经过860℃×4 h与1 100℃×4 h热处理后淬火脱落的涂层其截面SEM形貌显示,涂层的内侧出现较厚的致密层,并呈明显的烧结状态,由能谱分析可知,它应为基体上的氧化膜或氧化膜与涂层成分的反应产物。初步探讨了涂料的防护原理,指出涂层不能避免钢样氧化,而轻微氧化形成的氧化膜能与涂层成分反应形成复杂的氧化物,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氧化脱碳涂料 钢铁 热处理 防护原理
下载PDF
涂刷型带锈磷化液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郭良生 黄霓裳 熊信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26-28,共3页
研制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涂刷型带锈磷化液。这种磷化液对漆膜无破坏作用、不损伤基体金属,操作安全可靠,已被国内三十多个单位使用,其效果良好。
关键词 电镀 磷化液 带锈 涂刷型
下载PDF
常温快速磷化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爱珍 张学昌 +1 位作者 武丰龙 张贵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1-42,共2页
讨论了钢铁常温快速磷化成膜机理 ,以及常温磷化液的成分及其含量、酸度、温度及磷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试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常温快速磷化钝化液及其处理工艺。该工艺不仅节能、效率高 ,且磷化膜附着力和... 讨论了钢铁常温快速磷化成膜机理 ,以及常温磷化液的成分及其含量、酸度、温度及磷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试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常温快速磷化钝化液及其处理工艺。该工艺不仅节能、效率高 ,且磷化膜附着力和耐蚀性好 ,膜层与漆膜的结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磷化 钢铁材料 磷化液
下载PDF
钢铁件表面黑色转化膜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荣强 喻奇 黄美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对钢铁零件表面黑色转化膜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论述。并重点对常温发黑、氧化发黑、磷化发黑的成膜机理、膜层性能特点及应用情况作了说明。对述及的几种发黑技术的特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钢铁 发黑技术 转化膜 氧化
下载PDF
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耐蚀性及其对应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洁 郭瑞光 +3 位作者 牛林清 唐长斌 郭洪涛 雷勇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7,7,共5页
为了弄清晶体颗粒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以不同工艺在Q195冷轧板表面制备了氟铁酸钾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采用能谱仪测试其成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及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耐蚀性,采用百格法测试... 为了弄清晶体颗粒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以不同工艺在Q195冷轧板表面制备了氟铁酸钾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采用能谱仪测试其成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及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耐蚀性,采用百格法测试其附着力;讨论了各工艺条件对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及其对应性,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结构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存在对应关系;氟铁酸钾转化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125 g/L KF,20 g/L(NH4)2S2O8,100 mL/L H2O2,85 mL/L HNO3,50℃,90 min;该工艺下,钢铁表面生成了晶体颗粒状氟铁酸钾转化膜,膜层由F,K,Fe,O等元素组成,膜层颗粒粗大、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耐蚀性较好,耐中性盐雾时间达85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铁酸盐转化膜 晶体颗粒 Q195冷轧板 形貌 结构 耐蚀性
下载PDF
稳恒磁场对循环镀液电沉积铁-硅复合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琼 钟云波 +1 位作者 伍玉娇 路坊海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95-1300,共6页
以镀铁溶液为基础,采用不同硅质量分数的Fe-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在施加稳恒磁场和镀液循环的条件下,以无取向低硅钢薄带为基材复合电沉积Fe-Si镀层,考察了颗粒硅含量、磁场强度和电流密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质量分数的影响。随... 以镀铁溶液为基础,采用不同硅质量分数的Fe-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在施加稳恒磁场和镀液循环的条件下,以无取向低硅钢薄带为基材复合电沉积Fe-Si镀层,考察了颗粒硅含量、磁场强度和电流密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质量分数的影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采用Fe-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所得Fe-Si复合镀层的硅含量显著升高,而采用纯Si颗粒作为第二相所得Fe-Si复合镀层的硅含量升高得较平缓。当镀液中Fe-50%Si颗粒为20g/L时,在平均电流密度2A/dm^2下电沉积所得镀层的硅质量分数可达18.87%。另外,采用Fe-30%Si合金颗粒作为第二相时所得Fe-Si复合镀层表面的颗粒具有定向排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钢 镀铁 镀液循环 铁-硅合金颗粒 复合镀层 磁场 形貌
下载PDF
降低取向硅钢板坯烧损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熊星云 崔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4-68,共5页
研究和分析降低取向硅钢烧损和提高一次修炉周期板坯加热量措施后,开发了MgOCr2O3系取向硅钢板坯加热用保护涂料。使用该涂料无需清理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利用硅钢氧化铁皮与涂层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防烧损保护膜。... 研究和分析降低取向硅钢烧损和提高一次修炉周期板坯加热量措施后,开发了MgOCr2O3系取向硅钢板坯加热用保护涂料。使用该涂料无需清理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利用硅钢氧化铁皮与涂层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防烧损保护膜。仅在板坯上和侧面涂覆涂料就获得氧化烧损降低67%、一次修炉周期板坯加热量增加80%的效果,并改善了加热质量,提高成品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氧化 烧损 钢板 热轧
下载PDF
钢铁材料含氟聚合物协合涂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洪庆 吕基成 +1 位作者 吴厚昌 方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28,共3页
为了解决钢铁材料的耐磨自润滑问题,研究了钢铁材料化学镀镍协合含氟聚合物涂层技术。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钢铁表面制备化学镀镍层,然后进行扩孔处理,并引入功能性氟聚合物,通过真空精密热处理改性,最终形成协合涂层。涂层... 为了解决钢铁材料的耐磨自润滑问题,研究了钢铁材料化学镀镍协合含氟聚合物涂层技术。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钢铁表面制备化学镀镍层,然后进行扩孔处理,并引入功能性氟聚合物,通过真空精密热处理改性,最终形成协合涂层。涂层显微维氏硬度HV(0.5N):680~850,动摩擦因数小于0.15,具有干膜润滑性能,耐5%中性盐雾试验500h,综合性能优异。采用SEM、x-ray能谱分析等对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探讨了协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材料 化学镀镍 氟聚合物协合涂层 真空精密热处理
下载PDF
高摩尔比水性硅酸钾富锌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军 张洲 刘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以氢氧化钾、硅溶胶和锌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了一种高摩尔比的水性无机富锌涂料。 试验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优良的附着力、硬度、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热性能,是一种用途广 泛、经济实用的绿色涂料。
关键词 水性硅酸钾富锌涂料 氢氧化钾 硅溶胶 锌粉 制备
下载PDF
保温时间对锌铁合金镀层热冲压钢开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磊 董标 +4 位作者 晋家春 肖洋洋 彭梦都 周世龙 顾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119,共3页
通过表面镀锌铁合金的22MnB5基板在热冲压前炉内保温时间的变化,研究了热冲压后的镀层和基体裂纹形貌及镀层相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保温时间对锌铁合金镀层热成形钢微观结构和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扩展到基体的裂纹... 通过表面镀锌铁合金的22MnB5基板在热冲压前炉内保温时间的变化,研究了热冲压后的镀层和基体裂纹形貌及镀层相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保温时间对锌铁合金镀层热成形钢微观结构和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扩展到基体的裂纹长度变短,保温360 s时无裂纹扩展到基体;镀层主要由Zn含量较高的Γ-Fe3Zn10和Fe含量较高的α-Fe(Zn)组成;随保温时间的增加,部分Γ相转化为α-Fe(Zn)相,镀层中α-Fe(Zn)固溶相的比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铁合金镀层 热成形钢 保温时间 开裂
下载PDF
电脉冲沉积铝化物微晶涂层的高温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静 何业东 +1 位作者 王俊 孙宝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振动式电脉冲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沉积厚度达100μm的铝化物微晶涂层,并研究涂层的高温腐蚀行为。采用振动式电脉冲沉积技术沉积涂层时,铝电极与工件瞬时接触放电,可以达到很高的温度,从而形成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采用自行设计的振动式电脉冲沉积装置在Q235钢表面沉积厚度达100μm的铝化物微晶涂层,并研究涂层的高温腐蚀行为。采用振动式电脉冲沉积技术沉积涂层时,铝电极与工件瞬时接触放电,可以达到很高的温度,从而形成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而且涂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涂层冷却速度很快,由此获得微晶结构涂层;流动的氩气可有效地保护涂层的质量。将沉积铝化物微晶涂层的Q235钢分别在600℃空气中氧化200h和600℃99.98%SO2气氛中硫化50h,然后进行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铝化物微晶涂层后Q235钢的抗氧化和硫化性能均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化物涂层 Q235钢 电脉冲沉积 微晶化涂层 高温腐蚀
下载PDF
钢铁表面磷化膜的染黑工艺优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拉俊 马盼 +1 位作者 邓博 王娟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0-41,61,共3页
为了提高钢铁件的防锈性能和装饰效果,以聚乙烯醇和黑色染料组成染色液对45钢磷化膜染黑色,优化了染色工艺,并分析了磷化膜染黑色的原理。结果表明:利用聚乙烯醇溶液的粘结性可提高染色液中黑色颗粒与磷化膜孔隙的结合力,从而提高... 为了提高钢铁件的防锈性能和装饰效果,以聚乙烯醇和黑色染料组成染色液对45钢磷化膜染黑色,优化了染色工艺,并分析了磷化膜染黑色的原理。结果表明:利用聚乙烯醇溶液的粘结性可提高染色液中黑色颗粒与磷化膜孔隙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染色效果;聚乙烯醇基础液浓度为0.5%,黑色染料添加量为50g/L,25~35℃,浸泡10min,可使钢铁表面附着一层黑度均匀的磷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膜染色 45钢 聚乙烯醇 黑色染料 黑度
下载PDF
Ni-Fe/Ni-P-W双层合金镀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凤姣 王晓强 +1 位作者 赵汝山 鞠辉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5-7,共3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上制备了Ni–Fe/Ni–P–W双层合金镀层。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分别测定了镀层的化学成分及相结构,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双层合金镀层具有较强的显微硬度,在5%(质量分数)NaCl...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上制备了Ni–Fe/Ni–P–W双层合金镀层。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分别测定了镀层的化学成分及相结构,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双层合金镀层具有较强的显微硬度,在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具有比Ni–P–W合金镀层更优异的耐蚀性能。因此,该双层合金镀层可用作防腐耐磨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 镍—磷-钨 双层合金镀层 电沉积 显微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离心力场中TiC/FeNiCr复合材料涂层的原位反应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文君 祝伟丽 +1 位作者 段辉平 张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以Fe2 O3 ,Cr2 O3 ,CrO3 ,NiO ,Al,Ti粉和C粉为原料 ,在离心力场中在碳钢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TiC FeNiCr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照相、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涂层... 以Fe2 O3 ,Cr2 O3 ,CrO3 ,NiO ,Al,Ti粉和C粉为原料 ,在离心力场中在碳钢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TiC FeNiCr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照相、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涂层和碳钢基体能形成冶金结合 .涂层由FeNiCr奥氏体和其中弥散分布的TiC硬质相组成 .TiC颗粒晶粒尺寸小于 3μm ,形状呈多边形或花瓣状 .涂层显微硬度约为Hv 5 0 0~Hv 80 0 ,TiC含量增加 ,涂层的显微硬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法 复合材料 碳化钛 燃烧合成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析出Ni-Fe-Ti-B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选用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在45#钢基体表面得到了激光熔覆原位析出的Ni-Fe-Ti-B复合材料涂层.涂层中的粘结金属基体为γ-(Ni,Fe)和Nihcp,原位弥散析出相为呈现出颗粒状、细条状等分布的稳定相TiB2、Ni4B3及亚稳定相Ni2B、(Fe,N... 选用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在45#钢基体表面得到了激光熔覆原位析出的Ni-Fe-Ti-B复合材料涂层.涂层中的粘结金属基体为γ-(Ni,Fe)和Nihcp,原位弥散析出相为呈现出颗粒状、细条状等分布的稳定相TiB2、Ni4B3及亚稳定相Ni2B、(Fe,Ni)3B型化合物.前两者已经细化成为纳米晶,而后两者晶粒度相对较粗.γ-(Ni,Fe)是稳定的Ni、Fe固溶体,而Nihcp形成于基体金属内部的堆垛层错作用;原位析出相产生于激光熔覆过程中涂层表面发生的原位燃烧反应或合金系快速凝固过程中的低熔点共晶作用.在基体与析出相的界面上存在高密度位错堆积,从而引起基体金属亚结构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析出 结构研究 涂层组织 复合材料涂层 基体金属 45^#钢 低熔点共晶 析出相 工艺参数 金属基体 基体表面 TiB2 Ni2B 堆垛层错 凝固过程 燃烧反应 涂层表面 稳定相 颗粒状 纳米晶 化合物 晶粒度 固溶体 高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