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二级6-8模超高压大腔体内置加热元件的设计与温度标定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晓芳 贺端威 +5 位作者 王福龙 张剑 李拥军 房雷鸣 雷力 寇自力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二级6-8模大腔体静高压装置的内置加热元件的设计与温度标定。此加热组装结构简单,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并有效地解决了国外基于两面顶压机构架下的二级6-8模内加热组装中热电偶在施加压力时... 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二级6-8模大腔体静高压装置的内置加热元件的设计与温度标定。此加热组装结构简单,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并有效地解决了国外基于两面顶压机构架下的二级6-8模内加热组装中热电偶在施加压力时易断的问题。以低成本的碳管为加热元件,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加热方式,用双铂铑(Pt6%Rh-Pt30%Rt)B型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并根据实验过程中加热功率与腔内实际温度的关系,对不同压力下腔体内的温度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此加热系统的油压达到40 MPa(腔体压力约10 GPa)时,温度可以达到1 700℃以上;在油压为30 MPa、样品室温度为1 000℃时,保温时间可达2 h,甚至更长;实验中获得样品的直径可达3 mm,高度可达7 mm,实现了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大样品的制备,满足了实验对产生高温超高压条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链式六面顶压机 6-8模球分割大腔体高压装置 加热元件 温度标定
下载PDF
飞机装配中衬套挤压扩口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明慧 《航空工程进展》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飞机的装配过程中,零件孔与衬套的安装多采用挤压扩口工艺,掌握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对保证零件衬套安装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飞机装配过程中衬套挤压扩口工艺的分析,分别从设计和制造角度诠释挤压扩口工艺的目的和达... 在飞机的装配过程中,零件孔与衬套的安装多采用挤压扩口工艺,掌握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对保证零件衬套安装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飞机装配过程中衬套挤压扩口工艺的分析,分别从设计和制造角度诠释挤压扩口工艺的目的和达标状态,阐述挤压扩口的工作原理以及工艺加工方法的选取,从零件的疲劳强度到零件所有表面的强化处理,详细分析影响挤压扩口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解决衬套安装时的超差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论证了零件使用冷缩法安装衬套后,采用挤压扩口工艺可以增加衬套与零件之间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能力,使衬套和孔的整体配合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扩口 冷缩配合 型砧挤压
下载PDF
基于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二级6-8型大腔体静高压装置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福龙 贺端威 +6 位作者 房雷鸣 陈晓芳 李拥军 张伟 张剑 寇自力 彭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29-5434,共6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二级6-8型大腔体静高压装置.该装置是以国产DS6×800T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为构架,在其六面体压腔中直接放入二级6-8模(球分割)增压装置以产生10GPa以上的压力,还实验了不同规格的预密封边和不同密度的叶蜡石对压力产... 报道了一种新型二级6-8型大腔体静高压装置.该装置是以国产DS6×800T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为构架,在其六面体压腔中直接放入二级6-8模(球分割)增压装置以产生10GPa以上的压力,还实验了不同规格的预密封边和不同密度的叶蜡石对压力产生效率的影响,在室温下用BiⅠ-Ⅱ(2.55GPa),Ⅲ-Ⅴ(7.7 GPa)和SnⅠ-Ⅱ(9.4GPa)在高压下的相变对14/8(8面体传压介质边长/8面体压腔边长)规格压腔进行了压力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加载压力(油压)约为3×10^6N(-42 MPa)的情况下产生约10GPa的压力,样品尺寸可以达到3—4m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链式六面顶压机 6-8型球分割大腔体静高压装置 压力标定
原文传递
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在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震旦 杨宏 +5 位作者 崔明 邢加迪 马逸远 张成海 张楠 苏向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连续行腹腔镜辅助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OrVilTM)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连续行腹腔镜辅助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OrVilTM行消化道重建46例(OrVilTM组),应用传统荷包钳包埋圆形吻合器钉砧头行消化道重建26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开胸率、近端切缘癌残留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OrVilTM组患者近端切缘长度为(2.5~1.5)cm,明显长于传统组(1.6~1.1)cm(P〈O.01);OrViFM组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近端切缘癌残留率2.2%(1/46),无术中开胸者,而传统组则分别为23.1%(6/26)和15.4%(4/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Siewert11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应用OrVilTM行消化道重建,既安全可行,又可降低开胸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Ⅱ型 腹腔镜 经口置入钉砧头系统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弧形砧砧型参数对车轴锻件拔长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谭波 易幼平 何海林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以不同砧型的弧形砧为研究对象,利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车轴锻件的拔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砧型的弧形砧对拔长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弧形砧的圆弧半径R减小、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θ增大,拔长效率增加,所需的... 以不同砧型的弧形砧为研究对象,利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对车轴锻件的拔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砧型的弧形砧对拔长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弧形砧的圆弧半径R减小、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θ增大,拔长效率增加,所需的最大锻造力也增大。相同工况下,使用带预成形段型弧形砧比使用普通弧形砧对设备的吨位要求更低,且能保持较高的拔长效率,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砧 砧型 拔长 有限元模拟 车轴
原文传递
浅谈V型砧与平砧在不锈钢锻造过程中的应用
6
作者 韩凤军 李涛 +1 位作者 王显华 唐亮 《物理测试》 CAS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马氏体不锈钢2Cr13和0Cr17Ni4Cu4Nb为例,对比了采用平砧与V型砧两种砧型所锻造钢材的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对比了锻造不同塑性的品种时的生产效率;并说明了锻造电渣圆锭及八角锭更适宜的砧型。后续生产如何选择砧型可以... 以马氏体不锈钢2Cr13和0Cr17Ni4Cu4Nb为例,对比了采用平砧与V型砧两种砧型所锻造钢材的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同时对比了锻造不同塑性的品种时的生产效率;并说明了锻造电渣圆锭及八角锭更适宜的砧型。后续生产如何选择砧型可以此作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 平砧 V型砧 电渣锭 八角锭 生产效率
原文传递
六面顶低温超高压烧结制备SiC–Al_2O_3–Y_2O_3陶瓷
7
作者 铁健 柳馨 铁生年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46,共6页
以微纳米SiC为原料,采用六面顶压机在1 250℃、4.5 GPa、无烧结助剂、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烧结SiC陶瓷,优化出最佳保温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添加量Al_2O_3、Y_2O_3(0~15%,质量分数)烧结助剂超高压烧结SiC陶瓷。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 以微纳米SiC为原料,采用六面顶压机在1 250℃、4.5 GPa、无烧结助剂、不同保温时间条件下烧结SiC陶瓷,优化出最佳保温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添加量Al_2O_3、Y_2O_3(0~15%,质量分数)烧结助剂超高压烧结SiC陶瓷。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显微硬度及密度测试对SiC高压烧结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同时添加Al_2O_3和Y_2O_3为有效低温烧结助剂,在低温超高压烧结条件下,掺杂不同比例烧结助剂的SiC陶瓷产生的新相为Al_2Y_4O_9。其中,添加7.5%Al_2O_3、7.5%Y_2O_3,经1 250℃、4.5 GPa保温保压6 min超高压烧结条件下,样品相对密度达99.9%,显微硬度可达到HV9.80 2 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面顶技术 超高压烧结 氧化铝 氧化钇 微纳米碳化硅
原文传递
H13锻棒异常内裂的质量分析
8
作者 于彬 郭保善 +2 位作者 李昭澎 赵虎 姜方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158,共4页
利用具有保护气氛的抽锭式电渣炉生产Φ600 mm H13钢锭并锻造成Φ240 mm的圆棒,锻造后锯切发现锻棒内部出现纵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宏微观检测及酸洗检测等手段对该锻棒内部裂纹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对原始电渣锭材料进... 利用具有保护气氛的抽锭式电渣炉生产Φ600 mm H13钢锭并锻造成Φ240 mm的圆棒,锻造后锯切发现锻棒内部出现纵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宏微观检测及酸洗检测等手段对该锻棒内部裂纹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对原始电渣锭材料进行复查。结果表明:H13锻棒化学成分符合要求,无原材料冶金缺陷;裂纹内部无异物,裂纹附近无脱碳层,裂纹呈沿晶断裂特征,周边组织为均匀的球化珠光体。分析内部中心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平砧锻造H13锻棒时,锻棒心部拉应力过大,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锻棒 锻造 内部裂纹 砧型 质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