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刘彩娟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晶状体摘出一期或二期植入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3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62眼患者...
目的探讨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晶状体摘出一期或二期植入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3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62眼患者均为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术后随访3~9(5.68±1.29)年,收集患者手术前和末次随访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眼压、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眼内固定位置及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和临床信息。评价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前62眼UCVA(logMAR)为1.55±0.56,术后为0.23±0.15,术后UCVA较术前显著提高(t=18.64,P=0.00)。术后和末次随访UCVA(logMAR)(0.22±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患者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末次随访1眼等效球镜度为-1.25 D(为根据另一眼预留),等效球镜度-1.00~<-0.50 D者10眼,-0.50~+0.50 D者51眼。62眼术前眼压为(14.20±2.20)mmHg(1 kPa=7.5 mmHg),其中12眼于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眼压升高,达28.0~40.3 mmHg(主要原因是黏弹剂眼内残留并继发青光眼,经过降眼压处理后,眼压于3 d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眼压为(13.92±2.10)mm⁃Hg,术前与末次随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90)。术前62眼ECD为(2826.3±489.8)个·mm^(-2),末次随访为(2474.3±397.6)个·mm^(-2),术前和末次随访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0)。一期脱位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摘出联合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41眼ECD平均下降11.25%,二期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1眼ECD平均下降5.23%。术后共5眼ECD减少超过15%,均为开展手术早期的前5例患者。末次随访62眼前房深度为(2.40±0.32)mm,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动态检查及眼前节OCT静态检查人工晶状体周边部和角膜内皮之间均无接触。术后ECD减少超过15%的5眼中,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一侧襻脱位;2眼因虹膜夹夹取的虹膜组织较少进行了再固定手术。再固定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置稳定,再固定后的患者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远期术后视功能,稳定眼压;术中虹膜夹人工晶状体襻必须充分夹取虹膜组织,才能维持其远期稳定性;术后需长期关注人工晶状体位置及角膜内皮变化,防止角膜内皮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
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刘彩娟
陈志敏
机构
河北省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民生科技项目(编号:192777103D)。
文摘
目的探讨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晶状体摘出一期或二期植入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53例62眼作为研究对象,62眼患者均为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术后随访3~9(5.68±1.29)年,收集患者手术前和末次随访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眼压、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眼内固定位置及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和临床信息。评价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前62眼UCVA(logMAR)为1.55±0.56,术后为0.23±0.15,术后UCVA较术前显著提高(t=18.64,P=0.00)。术后和末次随访UCVA(logMAR)(0.22±0.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患者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末次随访1眼等效球镜度为-1.25 D(为根据另一眼预留),等效球镜度-1.00~<-0.50 D者10眼,-0.50~+0.50 D者51眼。62眼术前眼压为(14.20±2.20)mmHg(1 kPa=7.5 mmHg),其中12眼于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眼压升高,达28.0~40.3 mmHg(主要原因是黏弹剂眼内残留并继发青光眼,经过降眼压处理后,眼压于3 d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末次随访眼压为(13.92±2.10)mm⁃Hg,术前与末次随访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90)。术前62眼ECD为(2826.3±489.8)个·mm^(-2),末次随访为(2474.3±397.6)个·mm^(-2),术前和末次随访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0)。一期脱位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摘出联合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41眼ECD平均下降11.25%,二期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1眼ECD平均下降5.23%。术后共5眼ECD减少超过15%,均为开展手术早期的前5例患者。末次随访62眼前房深度为(2.40±0.32)mm,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动态检查及眼前节OCT静态检查人工晶状体周边部和角膜内皮之间均无接触。术后ECD减少超过15%的5眼中,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一侧襻脱位;2眼因虹膜夹夹取的虹膜组织较少进行了再固定手术。再固定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置稳定,再固定后的患者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远期术后视功能,稳定眼压;术中虹膜夹人工晶状体襻必须充分夹取虹膜组织,才能维持其远期稳定性;术后需长期关注人工晶状体位置及角膜内皮变化,防止角膜内皮细胞减少。
关键词
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
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安全性
Keywords
aphakic eyes without sufficient capsule support
anterior chamber iris⁃claw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efficacy
safety
分类号
R776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房型虹膜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刘彩娟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