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褐土区冬小麦养分平衡施肥参数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君 孙克刚 +4 位作者 白由路 杨俐苹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3-1122,共10页
【目的】利用养分平衡法原理,研究各养分平衡施肥参数,建立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我国北方褐土区冬小麦的施肥与生产。【方法】通过对多年多点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的分... 【目的】利用养分平衡法原理,研究各养分平衡施肥参数,建立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我国北方褐土区冬小麦的施肥与生产。【方法】通过对多年多点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养分平衡施肥参数,主要研究土壤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对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冬小麦每百千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忽略其变化将其定为常数,即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3 kg、1.2 kg和2.8 kg。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幂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对数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结论】由于养分平衡模型的作物推荐施肥量是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计算的,在利用该模型进行施肥推荐时,研究的关键点应该是如何准确确定模型中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参数,以便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北方褐土区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肥力测定为基础,具有氮、磷和钾全定量特性的小麦测土推荐施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平衡法 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冬油菜施钾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洋洋 鲁剑巍 +4 位作者 邹娟 王筝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共5页
通过总结2004/2005~2006/2007年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10个省(市)的72个田间试验数据,以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了长江流域施钾增产效果及钾肥利用率,以期为油菜进一步增产提... 通过总结2004/2005~2006/2007年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10个省(市)的72个田间试验数据,以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了长江流域施钾增产效果及钾肥利用率,以期为油菜进一步增产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施钾效果显著,与对照不施钾处理相比,施用钾肥油菜籽平均增产量为349 kg hm-2,平均增产率为19.8%,其中增产率小于5%的试验数占总数的20.8%,另外,油菜籽增产率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升高而明显下降;施钾处理油菜地上部钾素积累量比不施钾处理显著增加38.1%;钾肥的平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1.1、2.9、8.5 kg·kg-1和46.7%.综合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及硼肥基础上增施钾肥能够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及钾素的累积,从而增加油菜籽产量,且根据基础地力及油菜对钾的需求规律而合理施肥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油菜 增产率 钾肥农学效率 钾肥偏生产力 钾肥生理利用率 钾肥表观利用率
下载PDF
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生泉 李德荣 +3 位作者 韩建国 刘富渊 张泽宏 王赟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2-517,共6页
本文研究了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Nevski)肥料利用率、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旨在提高种子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春季总施氮量为200 kg/hm2N的条件下,返青期和抽穗初期分次施肥(1:... 本文研究了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Nevski)肥料利用率、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旨在提高种子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春季总施氮量为200 kg/hm2N的条件下,返青期和抽穗初期分次施肥(1:1),种子产量达到2761.8 kg/hm2,较春季不施肥处理、返青期和抽穗期一次施肥分别增产117%、113%和61%;与返青期施氮肥相比,抽穗初期施氮肥表现出小穗数/生殖枝和小花数/小穗增加,而生殖枝数/m2和种子数/小穗略有减少;而返青期和抽穗初期分施氮肥可以发挥两个时期的施氮肥效应,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高;返青期与抽穗初期分施氮肥处理的种子生产氮素利用效率与返青期一次施肥的效果相当,但其氮肥表观回收率更高,抽穗初期一次施肥处理的干物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率,以及氮肥表观回收率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氮肥 种子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肥回收率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168
4
作者 于飞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有所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34.8%、29.1%,农学效率分别为12.7、9.2、11.1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较2001—2005年统计结果提高6.8百分点,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35%)。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相关性均可以用幂指数方程拟合,且拟合效果均较好,水稻R2=0.8489,小麦R2=0.6575,玉米R2=0.7917,偏生产力是现阶段评价氮肥料效应的适宜指标。综合考虑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要求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认为180~240kghm“的施氮量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较适宜的施氮量范围。这与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推荐施氮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粮食作物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追肥方式对玉米中玉15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牛斌 刘社平 王激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44-1847,共4页
利用玉米中玉15为研究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与N0(不施氮肥)地上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施氮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氮素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分布和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 利用玉米中玉15为研究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与N0(不施氮肥)地上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施氮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氮素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的分布和不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大喇叭口期是玉米最高需肥时期,在这个时期追肥可以使玉米产量获得显著提高。通过中玉15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变化曲线可以求得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55.2kg·hm-2,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中玉15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呈降低的趋势,因此优化氮肥施用量才能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中玉15 产量 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两个杂交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利 余延丰 +7 位作者 游艾青 范先鹏 熊桂云 费震江 刘凯 陈志军 丁亨虎 李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4-1837,共4页
以湖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两个水稻品种培两优986和培两优3076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中氮和较高氮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结果表明,在中氮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都相对较高,达27%;而在较高氮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都比较... 以湖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两个水稻品种培两优986和培两优3076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中氮和较高氮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结果表明,在中氮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都相对较高,达27%;而在较高氮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都比较低;在两个供氮水平之间氮肥农学效率培两优986没有差异,而培两优3076则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两优3076 培两优986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下载PDF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玉霞 周芳 +2 位作者 李雪芳 李娜 王林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0-1028,共9页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氮硫配施 冬小麦 氮素 硫素 积累量 转运 表观回收率 生理效率
下载PDF
江汉平原棉花氮肥合理运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冬碧 吴茂前 +4 位作者 熊桂云 范先鹏 张富林 夏颖 余延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58-5761,5764,共5页
为了提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氮肥的合理运筹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棉花氮肥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施氮次数,并探讨了气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等各种因素,普通尿素4... 为了提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氮肥的合理运筹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棉花氮肥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施氮次数,并探讨了气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等各种因素,普通尿素4次施氮和缓控释氮肥2次施氮都是较好的氮肥运筹方式。在氮肥施用的时间上宜采用“应变式”方式,雨后施氮,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发挥肥效,避免施氮肥后3~5d内出现大的降雨.施肥后如遏长时间干旱需及时灌溉。必要时还可根据棉花预期产量水平的变化调整施氮总量,并通过调整后期追氮量来实现,从而实现氮肥高效利用与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经济效益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素残留 氮肥合理运筹技术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效益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茂前 刘冬碧 +3 位作者 熊桂云 余延丰 范先鹏 张富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99-6002,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综合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等各种因素,...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综合考虑棉花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等各种因素,得到氮肥最佳施用时期为40%基肥+15%苗肥+15%花蕾肥+30%花铃肥,此时子棉产量为5 038 kg/hm2,比对照不施氮增产79.5%、增收15 622元/hm2,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为52.9%;在施氮量不变的条件下,将施氮次数减少为2次,对棉花的产量和收益影响不显著,但棉株吸氮量和氮肥当季表观利用率随施氮次数的减少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产量 经济效益 氮肥施用时期 氮肥表观利用率
下载PDF
筒栽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民 李见云 +2 位作者 侯彦林 介晓磊 谭金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试验研究筒栽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结果表明 ,相同灌水量和灌溉次数、施等N量下 ,与施用普通尿素(F1)相比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 ,N素表观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 %~ 10 % (I1)和 13%~ 2 6 ... 试验研究筒栽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结果表明 ,相同灌水量和灌溉次数、施等N量下 ,与施用普通尿素(F1)相比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 ,N素表观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 %~ 10 % (I1)和 13%~ 2 6 % (I2 ) ,对冬小麦扎根深度和总根重显著影响为F1<F2 <F3 处理 ,相同灌水量下各处理总耗水量差异较小 ,而水分利用效率为F1<F2 <F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筒栽 控释氮肥 增产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表观利用效率
下载PDF
CO_2浓度、氮和土壤水分对春小麦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伏生 康绍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3-958,共6页
试验设 2种CO2 浓度水平 (35 0和 70 0 μmol/mol) ,2种土壤水分处理 (湿润、干旱 )和 5种氮肥施用水平(0、5 0、10 0、15 0和 2 0 0mg/kg土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降低春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 ,但增加氮、磷、钾利用效率。氮肥表... 试验设 2种CO2 浓度水平 (35 0和 70 0 μmol/mol) ,2种土壤水分处理 (湿润、干旱 )和 5种氮肥施用水平(0、5 0、10 0、15 0和 2 0 0mg/kg土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降低春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 ,但增加氮、磷、钾利用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钾利用效率会因土壤水分不足而降低 ,而磷利用效率则因水分不足而增加 ,氮、钾利用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此外 ,春小麦氮利用效率与根冠比率呈直线关系 ,而与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土壤水分 春小麦 养分利用效率 氮化表观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产量及土壤中NO_3^--N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丽娟 冯建萍 +2 位作者 曲继松 郭文忠 陈艳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 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设施芹菜 NO3--N残留 氮肥表观利用率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自制缓释氮肥释放特征及其肥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庆兵 邢尚军 +4 位作者 刘春生 杜振宇 刘方春 段春华 冯志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265-268,共4页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氮肥分别仅为15.28%和11.58%;以玉米为供试作物,两种自制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2)效果最佳,较普通氮肥增产13.62%,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 表观利用率 肥效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and Split Application Ratio on Nitrogen Use and Soil Nitrogen Balance in Cotton Fields 被引量:10
14
作者 LI Pengcheng DONG Helin +6 位作者 LIU Aizhong LIU Jingran SUN Miao LI Yabing LIU Shaodong ZHAO Xinhua MAO Shuchu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69-777,共9页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is one of the three largest cotto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cotton fields of Anyang,China from 2013 to 201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N) applicatio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is one of the three largest cotto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cotton fields of Anyang,China from 2013 to 201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N) application rate and the ratio between basal and topdressing N fertilizer on N balance in a soil-plant system,N use efficiency,and cotton yield.Five N application rates as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with the same split application ratio.Half of the N(50% basal fertilizer) was applied at pre-planting and the other half(50% topdressing fertilizer)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These treatments were:zero N(N0,control),90 kg N ha^(-1)(N90(5/5)),180 kg N ha^(-1)(N180(5/5)),270 kg N ha^(-1)(N270(5/5),a reduced N rate),and 360 kg N ha^(-1)(N360(5/5),a conventional N rate).Additional 2 split application ratios as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with the same N rate of 270 kg N ha^(-1).The split application ratios between basal N and topdressing N were 30%:70%(N270(3/7)) and 70%:30%(N270(7/3)).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oil NH_4-N content in the 0–60 cm layer and NO3-N content in the 0–20 cm lay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N rate at the squaring and boll-opening stages and then decreased to lower leve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and harvest stages.Soil NO_3-N content in the 20–60 cm layer after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opdressing N rate.Soil apparent N surplus vari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while the soil apparent N surplus over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exhibit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at N rates over 180 kg ha^(-1).Seed cotton yield of N270(3/7) was the highest of all treatments.Plant N uptake,N agronomic efficiency,and apparent N recovery efficiency of N270(3/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270(5/5) and N270(7/3) in both growing seasons.These suggest bo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cotton produc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could be created,by appropriately reducing total N application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topdressing to basal N fertilizer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arent N recovery efficiency crop yield N AGRONOMIC efficiency N fertilizer plant growth soil apparent N SURPLUS
原文传递
腐植酸尿素新型生产工艺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林海涛 江丽华 +2 位作者 刘兆辉 陈广思 张玉凤 《腐植酸》 2010年第4期9-16,共8页
阐述了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干法反应生产腐植酸尿素及新型造粒工艺,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在不加水或其他助剂的条件下,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中直接进行络合反应,以干法制取腐植酸尿素。该工艺具有络合率高、含氮... 阐述了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干法反应生产腐植酸尿素及新型造粒工艺,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在不加水或其他助剂的条件下,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中直接进行络合反应,以干法制取腐植酸尿素。该工艺具有络合率高、含氮量高的优点;腐植酸尿素特殊造粒工艺,解决了腐植酸尿素造粒和烘干的难题,并可做到连续投料、出料,实现连续生产;产品外观圆润,具有光泽,整套工艺设计简捷,设备造价低。在蔬菜、果树和粮食等作物上的大量田间试验表明:与施用等氮量尿素相比,腐植酸尿素可使冬小麦增产8.1%~13.2%,夏玉米增产9.1%~15.7%,棉花增产6.2%~17.5%,蔬菜增产15.7%~29.7%,果树增产10.7%~14.2%。氮肥利用率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尿素 生产工艺 新型反应器 干法反应 应用效果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