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Mode for Computer Majors
1
作者 Zichen X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mode in computer applied talent training.A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proposed to promo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mode in computer applied talent training.A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kills,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By analyzing the key lin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raining mod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personnel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下载PDF
Nanotechnology in Refractory Patent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SHI Wei ZHENG Kai +2 位作者 GAO Zhichun ZHOU Wen ZHONG Weibing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16年第3期36-41,共6页
Nano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ghtech in the 21 st century.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refractory industry is fruitful. It has created many advanced products,and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pat... Nano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ghtech in the 21 st century.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refractory industry is fruitful. It has created many advanced products,and produced a large amount of patents.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nanotechnology in refractory patent applications to find ou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It will help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learn the state of global patent applications in refractory industry,promote their technologies,and create better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ECHNOLOGY REFRACTORY patent appli-cations
下载PDF
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主体功能及主要应用结构体系探讨
3
作者 谢崇宝 白静 +2 位作者 张武雄 夏康平 黄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45,151,共6页
基于对物理灌区的现代化和模拟灌区的数字化认知,分析总结了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应着力完成的“灌区识别”“立体感知”“精准控制”“信息交互”“管理调度”等“五大主体功能”结构体系;基于智慧水利建设和灌区高效运管需求,高效地模... 基于对物理灌区的现代化和模拟灌区的数字化认知,分析总结了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应着力完成的“灌区识别”“立体感知”“精准控制”“信息交互”“管理调度”等“五大主体功能”结构体系;基于智慧水利建设和灌区高效运管需求,高效地模拟渠系水流,系统梳理了以“节点流量过程”为输入和输出的灌区概化图,研究提出了现代化数字灌区建设主要业务应用结构体系,即构建以“数据库”为载体,“数学模型”为支撑,基于“灌区一张图”基础之上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泵站管理、农业节水与供用水管理、经济管理、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等“九大业务应用”为交互的的整体架构,以期有效提升灌溉供水服务的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现代化 数字灌区 现代化数字灌区 主体功能结构体系 主要应用结构体系
下载PDF
基于“1+2+N”的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4
作者 韩冰 吴昊 +2 位作者 孙金香 周静宜 张德彪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指导不充分、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基于“1+2+N”培养模式,即以大学生科技创新... 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指导不充分、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基于“1+2+N”培养模式,即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为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竞赛为两个抓手,通过组建科技社团、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作用等N项措施,探讨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C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各类成果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应用型工科 创新创业能力
下载PDF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5
作者 李敏 戴国华 高武霖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670-674,728,共6页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已成为中医药领域新兴的、先进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模型。为更好地应用DUCG为中医临床提供诊断推理与决策支持,在归纳总结DUCG中医药领域研究与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DUCG在中医诊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已成为中医药领域新兴的、先进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模型。为更好地应用DUCG为中医临床提供诊断推理与决策支持,在归纳总结DUCG中医药领域研究与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DUCG在中医诊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医术语规范统一和中医药知识库质量问题、推理算法和模型建造的方法选择与设计问题、DUCG中医诊断模型的平台化和产品化问题等,并据此展开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提出应深挖DUCG的技术内涵,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选择精准、高效的推理建模方法,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思想、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加强DUCG协同研究平台及产品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人工智能 应用方法 辅助诊疗
下载PDF
多元智能视角下地方高校“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探究
6
作者 张玉叶 吴继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以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程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以项目目标为驱动力,实践基地平台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为学生创新活动提... 以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工程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以项目目标为驱动力,实践基地平台的实验设备、实验项目等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机会,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下,通过创新社团的形式组织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创新。“实践基地+创新社团”工程教育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协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实践基地 创新社团 工程教育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的定位、特征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佛朝晖 兰小云 +1 位作者 许应楠 张艳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应立足区域、立足校本,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和区域政策咨询以及技术与文化传播等。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 “科教融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应立足区域、立足校本,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和区域政策咨询以及技术与文化传播等。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研究形式,具有实践性、融合性和交叉性等特征。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需要从平台、团队、项目、反哺教学和评价体系等角度着力,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职业院校科教融汇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科研 科教融汇 协同育人 技术培训 融创性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8
作者 孙晨晨 朱超 +1 位作者 董晓婷 冯立顺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第二课堂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文章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强调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文体活动... 第二课堂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文章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强调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探究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提升第二课堂的立德树人作用,为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创新育人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
9
作者 刘迪 梁运江 +2 位作者 宗成文 李文海 金诗娜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章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为依托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日常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项目运行模式、科研项目运行模式等... 文章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为依托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日常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项目运行模式、科研项目运行模式等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提升,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联合实验室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刍议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新范式
10
作者 王骏飞 谭平 王冠中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更好地培养优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需要与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沟通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范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分提升高等院校新工科的建设质量。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校企进行充分合作,从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上来分析... 为了更好地培养优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需要与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沟通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范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充分提升高等院校新工科的建设质量。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校企进行充分合作,从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上来分析当前新工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将培养人才的效率保持在一个较为良好的效率之上,以此满足当前社会对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为基础,从全方面多角度来探索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方式方法,为高校奠定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校企协同 应用型创新人才
下载PDF
审核评估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纪晓娜 邹广玉 +2 位作者 郭瑞 田曦 韩冰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专创融合和学科交叉,推动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审核评估考察本科生的四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专创融合和学科交叉,推动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审核评估考察本科生的四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对应从四个层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双创基本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竞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双创素质内化。因审核评估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并以创新创业教育巩固审核评估的成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专创融合人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审核性评估 创新创业教育 专创融合
下载PDF
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12
作者 王颖 田建丽 +2 位作者 封桂英 张荣 徐萌泽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其应用效果。方法:系统设计以“三条挖掘路径、六种目标精神”为主线的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在2020级185名护理本科生中展开实施,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将2020级护生的理论、实...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其应用效果。方法:系统设计以“三条挖掘路径、六种目标精神”为主线的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在2020级185名护理本科生中展开实施,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将2020级护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与2019级护生进行比较。结果:2020级护生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2019级护生(P<0.01);70%以上的护生认可该教学设计,并表示六种目标精神有所提升。结论:在外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思政素养,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实践课程 课程思政 应用效果 思政素养
下载PDF
应用物理学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李金华 张烨 房文汇 《科教文汇》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下,如何结合高校特色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目前全国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长春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从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大背景下,如何结合高校特色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目前全国高校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长春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从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构建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学与创新创业融合的特色,实现应用导向、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理工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物理学 创新创业教育 特色教育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构建
14
作者 安建业 韩莉莉 卢志义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设统计专业,学者们对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地支撑统计人才培养,需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育人模式,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基于此,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统计专业教育特点和数字化社会职业需求,提出本科统计人才培养“1341”模式。该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核心,聚焦于培养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价值、知识、能力”三个维度革新三大课程构造体系,以“四种融合”联通四个教学情境,并以“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旨在解决本科统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本科统计专业 “1341”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创新型应用人才 闭环系统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选择
15
作者 王洪才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3,共9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面对世界新科技发展形势做出的根本选择,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高校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选择。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新质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面对世界新科技发展形势做出的根本选择,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高校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选择。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代表,绿色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特征。高校只有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牢固地占据知识中心的位置,为此高校必须找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破点,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科技、人才、教育的连接点正好适合担当这一重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鼓励技术发明创新,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如此就要求高校改变“唯论文”的评价体系,带动大学自我革命,实现知识生产模式的转移,否则就无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科研 评价体系变革
下载PDF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宁继鸣 冯迎霜 周汶霏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94-123,128,共31页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进展(2018—2023)和文科创新发展海外研究动态(1980—2023)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历时分析与重点解读。展望未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应融入时代,发出新文科建设的中国之声;以世界为参照,建构文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学派;以强国建设为目标,加快文科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创新发展 理论研究 海外动态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的优化策略
17
作者 韩福丽 高文智 王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壮大,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网络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前景,发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课程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壮大,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网络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前景,发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课程体系落后、缺乏高水平师资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立足于时代背景的以数字经济完善创新创业顶层设计、为课程体系注入数字活力、用数字资源打造专业师资队伍等应对措施。以此,助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打破发展桎梏,促进其步入发展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 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光电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学研训赛”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李未 周琦 +2 位作者 彭璇 翟文超 陈小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50-153,共4页
针对工科高校光电信息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普遍存在的“工科偏理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构建具有特色的光电信息类专业理实融通、学... 针对工科高校光电信息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普遍存在的“工科偏理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构建具有特色的光电信息类专业理实融通、学研对接、训赛结合的“学研训赛”实践育人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凝练出“一体系、三层次、六结合”理论课程体系,造就一支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且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队伍。该成果为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光电信息类应用型人才提供经验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结合 训赛融通 协同育人 应用型人才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下的虚拟仿真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9
作者 毛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169-172,共4页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全面创新能力的根本方法,因此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解决本校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关于实验过程创新能力提升慢的问题。围绕现阶段本校电气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意...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全面创新能力的根本方法,因此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解决本校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关于实验过程创新能力提升慢的问题。围绕现阶段本校电气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意义,开展虚拟仿真软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电力系统仿真应用软件的辅助应用。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方式,能大幅提升电气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新工科提出的应用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能力 虚拟仿真 应用人才
下载PDF
高效聚磷酸镁肥料的研制及应用
20
作者 谭宏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研究高效聚磷酸镁制备,对合成反应所需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采用聚磷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研究方法采用磷酸溶液放入装有电动搅拌器的聚合反应釜中,聚合5~6h,反应结束产物降至常温,控制物料的pH值为1.5~3.0;然后... 研究高效聚磷酸镁制备,对合成反应所需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采用聚磷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研究方法采用磷酸溶液放入装有电动搅拌器的聚合反应釜中,聚合5~6h,反应结束产物降至常温,控制物料的pH值为1.5~3.0;然后加入碱性含镁化合物粉末进行混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混合反应,混合后物料的化学计量摩尔比为n(MgO):n(P_(2)O_(5))=0.7~1.0:1.0,混合后物料的pH值控制在6.0~7.0之间;加入丁二酸双二乙氨基乙醇酯柠檬酸盐混匀,即为所需的高效聚磷酸镁肥料。农田蔬菜的应用结果指出:高效聚磷酸镁的有效性提高一倍以上,肥料质量稳定、控释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聚磷酸镁 制备 丁二酸双二乙氨基乙醇酯柠檬酸盐 农田应用 磷镁的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