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 Guiqing Qiao Huibo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2期1-19,共19页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led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Combining Ma...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led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Combining Marxism with the contemporary reality of China,the CPC has adapted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enriched the theory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since its initiation.In practice,China already achieved the goal of ensuring the people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life and is now striving to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making tremendous progres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hieve the intended goal,China should accelerat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and maintain sustained and s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历史性飞跃
2
作者 高建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发展的成效,既在于其真理性,更在于不同条件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通过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找到了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发展的成效,既在于其真理性,更在于不同条件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通过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找到了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实现形式”的基因密码,给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成就”的“实现形式”,提供了进一步探索“实现形式”的科学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时代不断探索“第二个结合”的“实现形式”,就必须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认知自觉和责任担当,科学把握“结合”的内容和方法,高度重视“结合”的质量和成效,提升推进“结合”的能力和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际运用” “实现形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问题:理论架构及其实践智慧 被引量:9
3
作者 夏莹 崔居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现代化逻辑的理论形态表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逻辑,而政治经济学则通过对市民社会所代表的现代生活的合理化阐释,构筑了西方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表达。借助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将问题聚焦于资本及其内在逻... 现代化逻辑的理论形态表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逻辑,而政治经济学则通过对市民社会所代表的现代生活的合理化阐释,构筑了西方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表达。借助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将问题聚焦于资本及其内在逻辑对现代化进程的二重性意义的分析,即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对物质财富增长的推动作用,与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对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的否定和入侵。马克思围绕资本问题所展开的辩证批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对资本的限定,抽离了其作为生产关系的属性,而只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存在并发挥作用,达成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为后发国家指明了一条全新而又可供借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资本逻辑 现代性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现实社会的永恒启明星——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
4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9-89,共11页
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他立足于现实社会,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矛盾,揭示了现代产业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指出... 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他立足于现实社会,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矛盾,揭示了现代产业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本阶级的独立政党,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20世纪,落后的东方被推到社会革命的前列。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之后实行商品经济、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完整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很快将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俄国人的路,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举跃进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将再创中华文明的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德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理论方面的创新;前者为后者奠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并列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被引量:2
6
作者 孔宪峰 周秀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家文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而儒家文化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引领,一是儒学时代化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引领儒家文化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家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学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不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2,共5页
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观点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 ,决定人们所处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是阶级的划分。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马克思... 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观点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 ,决定人们所处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是阶级的划分。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形成于一百多年前 ,即使列宁的阶级定义的提出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应该看到 ,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并有着一定的时代性。二战以后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人类社会已从当时的工业社会初期进入了向信息化社会即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转变的开端。而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社会 ,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 ,社会阶级结构的状况更具特殊性。所有这些 ,都是经典作家们始料未及的 ,因而也不可能提出适用于当代社会阶级结构分析的具体设想。加之 ,过去我们在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分析时 ,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 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从张岱年的“创造的综合”论到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 被引量:9
8
作者 杜运辉 周德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迄今为止,首先由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张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80年代继续发展为"综合创新"论。经过包括方克立先生在内的诸多学者的阐扬和论证,&q... 迄今为止,首先由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张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80年代继续发展为"综合创新"论。经过包括方克立先生在内的诸多学者的阐扬和论证,"综合创新"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方克立先生高度评价了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赋予其崇高的历史地位,并在2006年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把"综合创新"论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多次强调这个思想应归于张岱年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方克立 综合创新论 “马魂 中体 西用”论 阶段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技术创新研究——评《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黎昔柒 冯毅梅 葛玉海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一书从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解读入手,梳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观,将技术创新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从经济、人文、生态和法治等视角深入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一书从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解读入手,梳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技术创新观,将技术创新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从经济、人文、生态和法治等视角深入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问题。其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扎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技术创新研究;二是持守人本立场拷问技术创新价值取向;三是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关注中国技术创新现实;四是着力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 技术创新 当代社会
下载PDF
论“国家—社会”结构中政党的定位及责任意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宬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5,共7页
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质与气派的新鲜经验。随着中国政党的介入与定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调整与范式转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优良排序和相互增权的发展... 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质与气派的新鲜经验。随着中国政党的介入与定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调整与范式转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优良排序和相互增权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政党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实现治理再造,实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市民社会 政党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的学术反思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晓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9,共7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是在否定苏联模式和体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下载PDF
从“汔可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意蕴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贵清 陈炳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09-117,共9页
“小康”一词具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特别能引起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由理论... “小康”一词具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特别能引起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回顾小康概念的历史演变,分析和研究小康概念的当代意蕴,对于认识小康和小康社会概念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 小康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儒家社会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燕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共4页
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儒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主旨,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看,儒家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既存在本质区别,也有密切联系。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用"儒家社会主义"... 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儒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主旨,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看,儒家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既存在本质区别,也有密切联系。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用"儒家社会主义"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舆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儒家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儒家社会主义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仲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2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这个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85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这个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85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载PDF
论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智 吴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1-65,共5页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零星传入中国到具体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包括对传播主体的筛选、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甄别,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容的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选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 选择 现实依据 历史 特点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时代精神的确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志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纽带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强调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纽带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强调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妇女动员与乡村社会变革——兼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妇女运动时并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领导中国妇女走上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解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妇女运动时并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领导中国妇女走上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解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力第一次触及到了乡村社会,不仅改变了底层妇女的命运,也加速了乡村社会封建秩序的瓦解,同时也使广大妇女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乡村社会变革 妇女解放
下载PDF
“马学为魂”如何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看“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合法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然 《学术探索》 2018年第4期8-15,共8页
对"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并不意味着对构成"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前提进行追问,唯有对"‘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可能"的追问,才真... 对"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并不意味着对构成"马魂、中体、西用"说的前提进行追问,唯有对"‘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可能"的追问,才真正构成了对该学说的前提性反思,因而是对该学说合法性的追问。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中,"马学为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当中所固有的批判性、时代性、人类性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特征所决定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重要特征进行揭示,不仅较深入地回答了上述前提性问题,还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彻底批判文化保守主义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以及彰显马学之魂、融会中西之学、实现综合创新的理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魂 中体 西用”说 “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 综合创新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想人格之不同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8-50,共3页
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想人格的标准、"人"的内涵的理解、实现途径和方法和行为评价标准的比较,期于对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 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想人格的标准、"人"的内涵的理解、实现途径和方法和行为评价标准的比较,期于对发展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推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有所启示,构建一种为当代社会群体所需要的、普遍认同的、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理想人格 和谐社会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舒眉 崔中华 《桂海论丛》 200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立足中国内部、结合中国民主革命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视角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发展前途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中共制定新的革命政策和策略,形成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民族意识、浓郁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干之 新民主主义 中国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