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nd INA Bacteriaon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in Young Fruit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Jian-min , MENG Qing-rui, PENG Wei-xiu, WANG Xue-dong , ZHANG Yuan-hui , SUN Fu-zai, ZHAO Ting-chang and LI Shao-hua(College of Forestry ,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 P. R. China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eademy of Argricultural Sciences , Beijing 100094 , P. R. China 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P. 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344-1349,共6页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NA bacteria on the change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young fruit from two apricot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Low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otential activity(Fv/Fo) ,conversion 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NA bacteria on the change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young fruit from two apricot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Low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otential activity(Fv/Fo)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rimary light energy (Fv/Fm)of PS Ⅱ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inyoung fruit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Low temperature enhance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decreasing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The presence of ice nucleating active (INA) bacteria in-tensified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raised the injury temperature threshold from - 4℃ to - 2 - - 3℃.INA bacteria can be a factor to induce frost susceptibility of apricot fruit. The amount of damaged PS Ⅱ activi-ty center was related to apricot fruit size and culti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icot YOUNG fruit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PS activity center qP qN Cold resis-tance Ice nucleating active bactetia
下载PDF
Analysi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in Fruit of Apricot Cultivar Jinkaite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2
作者 Xiaomin XUE Xueping HAN Jinzhe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fruit of apricot cultivar Jinkaite were analyzed in green ripe period,commercial ripe period and full ripe period by static headspac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h...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in fruit of apricot cultivar Jinkaite were analyzed in green ripe period,commercial ripe period and full ripe period by static headspac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46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detected in Jinkaite apricot fruit.The main aromatic components included esters,alcohols,hydrocarbons and aldehydes.The aromatic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fruit developmental periods.Specifically,31,32 and 24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detected in green ripe period,commercial ripe period and full ripe period,respectively.The contents of esters were the highest at the 3 developmental stages with the percentages of 61.14%,70.02%and 61.48%,respectively.Hexyl acetate,ethyl hexanoate,hexyl 2-methyl propionate and 1-hexanol were characteristic aromatic components in fruit of apricot Jinkaite,and their aroma values in full ripe period were 448.50,29.86,7.85 and 3.5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icot fruit development Aromatic component GC-MS
下载PDF
Impacts of Exogenous Calcium and Calcium Inhibitor on Fruit Cracking of Apricot
3
作者 Tiezheng LIU Jingtao WANG +2 位作者 Xuehua LI Yali FU Xiangmin SU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44-45,48,共3页
Calcium nitrate and EGTA( calcium inhibitor) were sprayed on Dafeng Apricot during young fruit peri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lcium( Ca) spraying during young fruit period increased Ca and VCcontents in the fruit,i... Calcium nitrate and EGTA( calcium inhibitor) were sprayed on Dafeng Apricot during young fruit peri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lcium( Ca) spraying during young fruit period increased Ca and VCcontents in the fruit,improved SOD and POD activities,and declined K content,K/Ca and the occurrence of fruit cracking. When spraying calcium inhibitor during young fruit period,it aggravated fruit cr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李属 EGTA 邮政部门 硝酸盐 喷洒 草皮
下载PDF
Efficacy of Ceranock Attract and Kill System as a Control Method of Mediterranean Fruit Fly, Ceratitis capitata in Apricot Orchards in Central Iraq
4
作者 Mohammed Zaidan Khalaf Hussain Fadhil Alrubeai Shakir Al-zaid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9期732-736,共5页
关键词 地中海实蝇 控制程序 杏品种 果园 系统 功效 伊拉克 压井
下载PDF
动态称重式果品分选机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刘佳 杨莉玲 +2 位作者 马文强 祝兆帅 沈晓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目的:解决中国鲜果人工分选准确率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方法:基于果品质量分类法研制一款新型动态称重式果品分选机,该机具基于高精度称重单元采集的果品质量,然后经信号处理模块和PLC协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目的:解决中国鲜果人工分选准确率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方法:基于果品质量分类法研制一款新型动态称重式果品分选机,该机具基于高精度称重单元采集的果品质量,然后经信号处理模块和PLC协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起弹器,根据水果质量实现果品的分级。该机具可连续实现果品(直径≤126 mm)的上料、称重、分选作业。结果:当分选效率分别为18327,14400,10473个/h时,分选准确率平均值分别为95.31%,96.12%,97.13%,损伤率分别为1.09%,1.11%,1.15%;水果分选速度显著影响分选的准确率,对果品损伤率影响不明显。结论:该新型动态称重式果品分选机能够在保持分选准确率>95%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果品分选的效率且对果品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分选 动态称重 连续作业 杏子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青梅果实芳香族特征香气的形成分析
7
作者 郝亚冬 刘敏欣 李景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9-385,共7页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芳香族特征香气成分,结合特异性氨基酸等前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过程中芳香族特征香气差异明显,成熟中期(花后80~100 d)香气物质代谢最为活跃,氨基酸含量最低。青梅中特征香气物质累积变化表明,芳香族香气物质来源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苯甲醛与苯乙醛合成途径存在竞争关系,且苯甲醛为通过非β氧化途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特征香气 芳香族 香气前体物质 氨基酸
下载PDF
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王贝贝 王欢 +3 位作者 牛希跃 石亚芳 王斌 许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3,127,共5页
以小白杏为主要原料制备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的发酵工艺,并考察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小白杏200g、西瓜50g、番茄50g、黄瓜50g、苹果... 以小白杏为主要原料制备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的发酵工艺,并考察小白杏复合果蔬酵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小白杏200g、西瓜50g、番茄50g、黄瓜50g、苹果50g和纯净水400mL制备的混合液总质量为基准,最佳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10%、菌接种量0.1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37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酵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1.9%±2.13%、还原力为0.3±0.12,酵素的色泽淡黄透亮、酸甜适中,具有浓郁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杏 复合果蔬酵素 发酵工艺 抗氧化活性 感官评分
下载PDF
甜仁杏优株果实性状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吕丽霞 王秀荣 +6 位作者 王维 王毅敏 贾庆冰 宋嘉太 金颖璐 刘晓婕 闫文静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38个甜仁杏优株的单果重、单核重、出核率、单仁重、核壳厚度、出仁率、核长度、核宽度、核形指数、单株果核产量1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8时,38个甜仁杏优株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为大果类... 对38个甜仁杏优株的单果重、单核重、出核率、单仁重、核壳厚度、出仁率、核长度、核宽度、核形指数、单株果核产量1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8时,38个甜仁杏优株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为大果类型,但出核率和核形指数的平均值最低;第Ⅱ类单果重、单核重的平均值较大,但出核率和出仁率平均值较小,单株果核产量平均值较低;第Ⅲ类各项指标平均值较为居中,但出仁率平均值最低;第Ⅳ类各项指标平均值较为居中,且出仁率相对较高;第Ⅴ类出核率、出仁率、核形指数均最大,但其他各项指标均最小。单核重、单仁重均与核壳厚度、核长度、核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出核率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出仁率与核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核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果核产量与核长度、核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949%,在得分排名前10名的优株中,果仁味道同时被评为优级的分别为13-32(一)、09-10(四)、16-46(一)、10-46(一)、10-03(二)、01-04(一),综合出仁率和果肉厚度考虑13-32(一)、09-10(四)、16-46(一)、10-46(一)将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点备选优株,进入新品种选育的下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仁杏 果实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钾对杏叶片光合同化物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端 刘志琨 +3 位作者 景晨娟 陈雪峰 李亚囡 武晓红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明钾对杏叶片光合及其同化物的影响,为杏钾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冀早红杏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用K_(2)O浓度分别为0(CK)、0.5%(T_(1))、1.0%(T_(2))、1.5%(T_(3))、2.0%(T_(4))的钾溶液涂抹果实周围叶片,分... 【目的】探明钾对杏叶片光合及其同化物的影响,为杏钾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冀早红杏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用K_(2)O浓度分别为0(CK)、0.5%(T_(1))、1.0%(T_(2))、1.5%(T_(3))、2.0%(T_(4))的钾溶液涂抹果实周围叶片,分析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山梨醇、蔗糖、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6PDH)、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不同浓度钾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山梨醇含量、蔗糖含量、S6PDH和SPS活性,且以T_(3)处理各指标值最大,分别为CK的1.59倍、1.20倍、2.25倍、2.24倍、1.23倍、7.08倍、3.34倍和2.04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钾肥对杏果实大小无显著影响,但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显著,其中,T_(3)处理的SSC较CK增加1.67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增加0.11百分点,效果最显著。【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以1.5%K_(2)O浓度处理效果最佳,有利于提高杏叶片的光合性能,促进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光合同化物 光合作用 果实
下载PDF
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对杏李裂果率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罗莎莎 王如月 +5 位作者 甄紫怡 吴嘉龙 徐业勇 巴合提牙儿·克热木 孙雅丽 虎海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2,共8页
以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品种味帝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试验,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对果实裂果率与品质的影响。其中,灌溉时间设为转色期、始熟期、成熟期;灌溉量(以小区计)分设为80 m3和120 m3。在果实成熟后,检测裂... 以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品种味帝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试验,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对果实裂果率与品质的影响。其中,灌溉时间设为转色期、始熟期、成熟期;灌溉量(以小区计)分设为80 m3和120 m3。在果实成熟后,检测裂果率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钙含量、钾含量、纤维素含量、果胶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转色期灌水80 m3的处理的裂果率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皮、果肉钙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P<0.05)负相关。基于测定的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以转色期灌水80 m3处理的杏李果实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李 灌溉时间 灌溉量 裂果率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调控作用
12
作者 张亚琳 王慧慧 +5 位作者 芦玉佳 任新雅 张昱 马海娟 张文娜 朱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影响,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50,100,200μmol/L)在0.05 MPa条件下减压处理2 min,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在温度(0±1)℃,相...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影响,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50,100,200μmol/L)在0.05 MPa条件下减压处理2 min,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在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损伤接种交链格孢菌于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多酚氧化酶(PPO)、肉桂醇脱氢酶(CAD)活力及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降低了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上升。在贮藏42 d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组(50,100,200μmol/L)的病斑直径分别为8.41,7.20,8.01 mm,比对照组病斑直径低5.68%,19.32%,9.45%(P<0.05),接种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0.00%,21.11%,12.22%(P<0.05),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抑制杏果实交链格孢菌生长效果最佳。褪黑素处理可提高杏果实PAL、C4H、4CL、PPO、CAD酶活力,促进杏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积累。贮藏结束时,褪黑素处理组PAL、C4H、4CL、PPO、CAD酶活力分别为400.75,0.95,0.48,0.52,0.61 U,比对照组高15.18%,41.04%,18.51%,15.63%,65.04%(P<0.05),褪黑素组的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0倍,1.22倍,1.30倍(P<0.05)。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调控苯丙烷代谢,增强杏果实采后对黑斑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抗病性 苯丙烷代谢
下载PDF
新疆不同品种杏果实采后的品质变化及贮藏性评价
13
作者 杨域宁 康洁 +4 位作者 易明玥 王清扬 罗峻渲 王伟 李学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 目的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个指标。结果在贮藏末期,“小红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Vc含量、相对电导率、腐烂率均与初始值相比差异显著;“和田明星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TA均与初始值相比变化较小。“小红杏”的呼吸峰值比其余峰值高15.07%~37.17%,而“和田明星杏”的峰值比其余峰值低22.62%~40.42%,低于其他峰值。库车小白杏叶绿素下降最慢,伊利吊干杏下降最快。贮藏期间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78.936%,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和田明星杏”的贮藏性优于其他品种。文中研究可为新疆杏果实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不同品种 采后 主成分分析 品质变化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杏果实发酵杏果酒品质分析
14
作者 蒋艺轩 冯作山 +4 位作者 白羽嘉 方心 苏比努尔·色提瓦尔 陈之华 王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对新疆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发酵的杏果酒理化性质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经酶解后的原果胶、果胶含量及酒精发酵后果酒中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pH值、色度、色调、甲醇含量均有明显变化。青熟期... 对新疆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发酵的杏果酒理化性质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实经酶解后的原果胶、果胶含量及酒精发酵后果酒中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pH值、色度、色调、甲醇含量均有明显变化。青熟期杏果实经酶解后原果胶含量0.82%、可溶性果胶含量0.27%,发酵后杏果酒甲醇含量271.796 mg/L、酒精度10.57%vol、总酸含量13.6 g/L,酒体颜色呈黄褐色且口感伴有清爽的酸涩。完熟期杏果实经酶解后含原果胶1.04%、可溶性果胶0.55%,发酵后杏果酒甲醇含量为157.69 mg/L、酒精度为12.09%vol、总酸含量为11.98 g/L,酒体口感较为丰富,颜色呈浅金黄色,杏果实风味十足并具有典型性。因此,选择完熟期杏果实酿造的杏果酒有利于发酵过程控制和改善赛买提杏果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买提杏果酒 成熟度 果酒品质 全汁发酵 甲醇
下载PDF
仁用杏果脯加工工艺研究
15
作者 武士科 李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90-93,共4页
为更好地提高仁用杏果肉利用率,本试验选用仁用杏‘超仁’果肉为果脯加工原材料,研究仁用杏明矾溶液浓度、糖煮时间、柠檬酸溶液浓度和烘烤时间(60℃)对果脯加工的影响,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仁用杏果脯在试验条件下的最... 为更好地提高仁用杏果肉利用率,本试验选用仁用杏‘超仁’果肉为果脯加工原材料,研究仁用杏明矾溶液浓度、糖煮时间、柠檬酸溶液浓度和烘烤时间(60℃)对果脯加工的影响,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仁用杏果脯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糖煮时间10 min,在60℃下烘烤7 h,加入0.30%明矾溶液进行硬化处理,加入0.4%柠檬酸溶液浓度保持酸甜度为该试验条件下仁用杏果脯加工最佳工艺。该工艺下所得仁用杏果脯产品酸甜可口,口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果脯 正交试验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秋平 张玉萍 +5 位作者 马小雪 刘威生 刘宁 徐铭 刘硕 张玉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 【目的】探究杏果核与种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筛选特异种质,为仁用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5份杏种质资源为材料,连续2 a(年)调查了果核与种仁17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61%~36.88%,杏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果核破裂力的变异系数最大,核木质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出仁率性状与仁侧径、单仁质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核厚度、破裂力和硬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划分为4个综合因子,两年的累计贡献率均达到81%以上,第1主成分包括果核或种仁的纵径、横径以及质量等性状,代表了核/仁大小性状;第2主成分代表了果核形状;第3和4主成分分别代表了果核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基于树形聚类图,当遗传距离为15时,将本研究的杏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分别由绿萼山杏和露仁普通杏组成;大多数大扁杏种质聚类在Ⅲ类群;第Ⅳ类群由薄核且出仁率高的普通杏组成;当遗传距离为10时,第Ⅴ类群被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群,这些亚群中均由山杏种质和普通杏种质混合组成。【结论】杏果核与种仁的数量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增加种仁侧径有利于提高仁用杏的出仁率;筛选出6份优异种质和21份特异种质材料,可以作为仁用杏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果核 种仁 数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杏新品种‘美华’制干研究
17
作者 苑克俊 牛庆霖 +1 位作者 秦志华 王培久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美华’杏是适宜制干的品种,短时间蒸汽处理对制干是有利的。‘美华’杏短时间蒸汽处理自然晒干比不处理自然晒干可明显减少果实损失,短时间蒸汽处理后60℃烘干比短时间蒸汽处理后自然晒干显著缩短制干时间,短时间蒸汽处理后60℃烘干... ‘美华’杏是适宜制干的品种,短时间蒸汽处理对制干是有利的。‘美华’杏短时间蒸汽处理自然晒干比不处理自然晒干可明显减少果实损失,短时间蒸汽处理后60℃烘干比短时间蒸汽处理后自然晒干显著缩短制干时间,短时间蒸汽处理后60℃烘干是‘美华’杏适宜的制干方法。与一般采用的熏硫预处理可能残留硫相比,短时间蒸汽处理方法无杏干残留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制干 方法
下载PDF
青梅果实成熟期间特征性主香成分的积累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敏欣 刘畅 +3 位作者 王鹰翔 杨丽丽 李方坤 李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4-351,共8页
以四川省大邑县大青梅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确定其特征性主香,结合香气前体和气候因子关联分析,探究主香成分在成熟期间的积累规律。结果显示,丁酸乙酯、β-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 以四川省大邑县大青梅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确定其特征性主香,结合香气前体和气候因子关联分析,探究主香成分在成熟期间的积累规律。结果显示,丁酸乙酯、β-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和壬醛是四川大邑地区大青梅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C_(6)、C_(9)类化合物是其特征性主香成分,C_(6)类香气物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前体的相关性较高,且C_(6)和C_(9)类香气物质合成存在正相关。气候显著影响果实成熟期间的香气积累,果实成熟前期降水量是C_(6)类物质含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影响结合态己烯醇类物质的积累;成熟后期气温对己醇、己酸等游离态物质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青梅精深加工中风味、品质分析,探究气候因素对青梅及其产品的影响,为风味检测实现原料、加工产品的产区判别,积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香气 果实成熟 香气前体物质 气候
下载PDF
模拟冷链处理下不同储藏温度对杏果实贮藏期细胞膜脂过氧化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巩多蕊 杨莉玲 +5 位作者 韩江 杨忠强 刘佳 文钰 朱占江 崔宽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98-2207,共10页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_(1))、4~6℃(CK_(2))、近冰温(...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_(1))、4~6℃(CK_(2))、近冰温(-1.1~-1.6℃)条件下,振动处理8 h后,贮藏期间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近冰温(-1.1~-1.6℃)运输处理的杏果实较(1~2℃、4~6℃)冷链运输处理的杏果实有效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积累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增加,及杏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杏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下降。【结论】近冰温冷链运输有效减缓了杏果实细胞膜脂的氧化损伤及衰老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冷链运输 近冰温贮藏 品质 细胞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20
作者 王珂 姚婷 +2 位作者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