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qua-ammonia pretreatment of corn stover for enhancing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Ruplal Choudhary Arosha L.Umagiliyage John Hadd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Aqua-ammonia pretreatment of corn stover was provided in a 1.2 L high pressure reactor with two ammonia:biomass ratios of 1:1(w/w)and 2:1(w/w);at three temperatures:60℃,90℃and 120℃,and two treatment time:5 min and ... Aqua-ammonia pretreatment of corn stover was provided in a 1.2 L high pressure reactor with two ammonia:biomass ratios of 1:1(w/w)and 2:1(w/w);at three temperatures:60℃,90℃and 120℃,and two treatment time:5 min and 30 min.Pretreatment with water was used as control.The pretreated samples were saccharified to fermentable sugars by commercial enzymes ACCELERASE 1500(cellulase)and ACCELERASE XC(xylanases).For ammonia:biomass ratio of 1:1,the yield of total fermentable sugar was 87%at 90℃for 30 min treatment.In case of ammonia:biomass ratio of 2:1,fermentable sugar yield increased four fold of that of control.Maximum fermentable sugar yield of 99%was obtained for 2:1 ammonia:biomass ratio,90℃,and 30 min treatment tim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very promising for improving fermentable sugar yield from corn stover using smaller amount of ammonia than the ammonia fiber explosion and other pretreatments such as strong acid or alkali pretreatments.However,further optimization is required for reducing pretreatmen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ammonia pretreatment corn stover fermentable sugar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BIOMASS
原文传递
氨状态对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颗粒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建平 范天博 +2 位作者 王健 李雪 刘云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4-319,共6页
氨法是制备氢氧化镁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氨进入反应体系状态不同分为氨水法和氨气法两种工艺。为了确定氨水与氨气对氢氧化镁颗粒性质的影响,以氯化镁为原料,分别以氨水和氨气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 氨法是制备氢氧化镁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氨进入反应体系状态不同分为氨水法和氨气法两种工艺。为了确定氨水与氨气对氢氧化镁颗粒性质的影响,以氯化镁为原料,分别以氨水和氨气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沉淀剂制备的氢氧化镁颗粒晶型均随沉淀反应温度的升高趋向完整,颗粒的分散性也随温度的升高得到改善;当反应温度达到75℃以上时,氨气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呈四方块状(六面体结构),颗粒的规则程度和分散性优于氨水法产品;氨水浓度对氨水法制备的氢氧化镁颗粒粒度及形貌也有较大影响,随氨水浓度的升高,产品粒度及分散性趋向于氨气法产品。本文研究可为氢氧化镁制备中氨法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颗粒性质 氨水 氨气
下载PDF
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体积总传质系数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忠利 赵行健 +3 位作者 刘伯潭 刘春江 陈涛 袁希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2-1107,共6页
目前,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化学溶剂吸收法工艺为基础的燃烧后脱碳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已进入工业规模实验的技术路线。而氨水作为一种新的吸收剂受到广泛关注。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ae)作为表征,对... 目前,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化学溶剂吸收法工艺为基础的燃烧后脱碳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已进入工业规模实验的技术路线。而氨水作为一种新的吸收剂受到广泛关注。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ae)作为表征,对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气速、CO2分压、液速和氨水浓度对KGa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工况条件下,KGae随液速和氨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CO2分压的增大有所减小,气速对KGae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对今后填料塔的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二氧化碳 吸收 规整填料 体积总传质系数
下载PDF
氨法脱碳系统再生能耗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秦锋 王淑娟 +1 位作者 HALLVARD F.Svendsen 陈昌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3-1240,共8页
氨水溶液能够实现较高的CO2脱除率,具备较大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够脱除烟气中SOx和NOx等酸性气体,近年来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CO2吸收剂。普遍认为氨法再生过程的反应热能耗可降至26.88kJ.(molCO2)-1,远低于MEA能耗85kJ.(molCO2)-1。文... 氨水溶液能够实现较高的CO2脱除率,具备较大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够脱除烟气中SOx和NOx等酸性气体,近年来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CO2吸收剂。普遍认为氨法再生过程的反应热能耗可降至26.88kJ.(molCO2)-1,远低于MEA能耗85kJ.(molCO2)-1。文中对比大量文献中的再生能耗数据,分析了其数据可靠性,理论计算和量热计实验测量低温下(35℃)氨水吸收CO2吸收热为60~70kJ.(molCO2)-1,并且随着CO2负载量增大无明显变化;高温下(80℃)初始吸收热热值约为60kJ.(molCO2)-1,随着CO2负载量增大而增大至120kJ.(molCO2)-1,然后再次减小至80kJ.(molCO2)-1。碳酸铵溶液吸收CO2过程吸收热测量实验也证实了氨水吸收CO2过程无法实现26.88kJ.(molCO2)-1低热值。和其他醇胺溶液吸收热热值相比,氨水溶液在降低能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碳 二氧化碳 再生能耗 吸收热
下载PDF
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的评定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杜荣熙 张磊 张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68,共5页
通过测定碱度、静态腐蚀挂片试验、绘制中和滴定曲线及静态腐蚀试验等手段,对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进行了评定,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可控制蒸馏塔顶HCl-H_2S-H_2O系统的pH值为6.0~7.5,减轻腐蚀。... 通过测定碱度、静态腐蚀挂片试验、绘制中和滴定曲线及静态腐蚀试验等手段,对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进行了评定,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可控制蒸馏塔顶HCl-H_2S-H_2O系统的pH值为6.0~7.5,减轻腐蚀。当ZH101WT有机胺中和剂加剂量为20μg/g时,初馏塔顶、常压塔顶、减压塔顶冷凝水中铁流失量分别降至1.19, 1.46,1.44μg/g。应用于蒸馏装置后,可以使各塔顶冷凝水中铁流失量减少约28%~54%,并减少了乳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剂 氨水 碱度 缓蚀剂 腐蚀率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小砖 柳建华 +2 位作者 张良 张慧晨 刘旗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氨水吸收式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制冷技术。文中研究了国内外在系统整机方面的最新研发成果,分析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分别从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吸收器内气液传热传质的强化方法和途径、气液界面Marangoni效应和流体形态对传... 氨水吸收式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制冷技术。文中研究了国内外在系统整机方面的最新研发成果,分析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分别从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吸收器内气液传热传质的强化方法和途径、气液界面Marangoni效应和流体形态对传质影响这四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国内外高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吸收式制冷 吸收器 传热传质
下载PDF
利用低位能的氨水吸收式制冷(AAR)系统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垲 兰国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2-345,共4页
介绍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化过程 ,利用VisualBasic集成编译环境 ,采用OOP(面向对象编程 )技术 ,编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 ,实现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计算的图形化、可视化 ,用户可以在良好的界面和操作演... 介绍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化过程 ,利用VisualBasic集成编译环境 ,采用OOP(面向对象编程 )技术 ,编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 ,实现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计算的图形化、可视化 ,用户可以在良好的界面和操作演示帮助的引导下完成流程选择、参数计算、设备计算等操作。对多种状态参数组合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计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软件 软件开发 程序设计 VB 氨水 吸收式制冷
下载PDF
基于横纹管氨水溶液垂直管外降膜吸收性能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砖 柳建华 +2 位作者 张良 王欢 刘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针对三根不同尺寸规格的横纹管,通过实验研究提高其吸收效率,选择吸收性能最优的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差和管内冷却水流速的增大,溶液吸收氨气的量增加,管外溶液传质系数增大。当管外氨水溶液喷淋密度从小变大时,光滑管和横纹管的... 针对三根不同尺寸规格的横纹管,通过实验研究提高其吸收效率,选择吸收性能最优的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差和管内冷却水流速的增大,溶液吸收氨气的量增加,管外溶液传质系数增大。当管外氨水溶液喷淋密度从小变大时,光滑管和横纹管的传质系数均先增加后减小,过程中出现了最大值。该系列实验的结果表明横纹管比相同工况的光滑管有更高的强化传热和传质能力,当溶液喷淋密度为479.6kg/(m.h)时,横纹管比光滑管的传质系数增大了97.8%。三组实验中均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横纹管的传质系数随凹槽尺寸变化而改变,2号横纹管表现出更强的吸收氨气能力。该管凹槽宽度与横纹管外径的比值为0.0814。通过对凹槽内溶液流动模型分析,比较了溶液通过凹槽时掺混和涡流的流动形态,得出了不同尺寸规格横纹管吸收性能差异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降膜 吸收 横纹管 传质系数
下载PDF
横纹管氨水降膜吸收温度场与浓度场计算与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砖 柳建华 +2 位作者 张良 王欢 刘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4,共6页
根据降膜吸收传质双膜模型,分析了氨气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传递机理。建立了氨气降膜吸收过程能量、质量守恒方程组,使方程组离散化,然后利用Gauss-Seidel迭代法求解。得到了光滑管和横纹管降膜吸收氨水... 根据降膜吸收传质双膜模型,分析了氨气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传递机理。建立了氨气降膜吸收过程能量、质量守恒方程组,使方程组离散化,然后利用Gauss-Seidel迭代法求解。得到了光滑管和横纹管降膜吸收氨水溶液氨质量分数沿降膜管高度的变化曲线。并绘出了横纹管降膜吸收过程氨水溶液和冷却水模拟计算温度随降膜管无量纲高度的变化曲线。横纹管相比光滑管在相同工况下有较强的降膜吸收性能,吸收能力在冬夏季节分别提高了118.5%和167.7%。实验结果表明,2号横纹管氨水溶液与冷却水沿降膜管高度的模拟计算温度与测量温度在溶液降膜吸收过程中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降膜吸收 温度场 质量分数 横纹管
下载PDF
浓氨介质中石膏转化制硫酸钾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红 刘代俊 +2 位作者 杨林军 张允湘 钟本和 《化肥工业》 CAS 2001年第6期15-18,共4页
实验研究了浓氨介质中石膏与氯化钾直接转化制硫酸钾过程中初始氨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及石膏过量比等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对该工艺参数的影响作了动力学分析。适宜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0~ 5... 实验研究了浓氨介质中石膏与氯化钾直接转化制硫酸钾过程中初始氨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及石膏过量比等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对该工艺参数的影响作了动力学分析。适宜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0~ 5℃ ,初始氨浓度 30 %~ 36 % ,氨水与石膏质量比约 9∶1,KCl与石膏质量比 1.1∶1。在此条件下 ,CaO转化率接近 90 % ,产品纯度高于 70 % ,粗产品可采用结晶法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转化 氨水 硫酸钾 工艺条件 浓氨介质 钾肥
下载PDF
横纹管氨水降膜吸收强化性能与传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砖 温小萍 +2 位作者 盛伟 张安超 柳建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3-78,共6页
建立了氨水溶液竖直降膜层流和湍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出降膜溶液氨气吸收速率的理论公式。该公式指明可以通过提高氨水溶液喷淋密度和氨水溶液的氨气溶解度来提高氨气吸收速率。当2#横纹管管外氨水溶液喷淋密度从615kg·m-1·h-1... 建立了氨水溶液竖直降膜层流和湍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出降膜溶液氨气吸收速率的理论公式。该公式指明可以通过提高氨水溶液喷淋密度和氨水溶液的氨气溶解度来提高氨气吸收速率。当2#横纹管管外氨水溶液喷淋密度从615kg·m-1·h-1增加到3191kg·m-1·h-1,氨气吸收速率提高了220%。在冬季保持吸收段吸收压力为0.15MPa,当氨水溶液平均温度从25℃提高到34℃,则氨气吸收速率下降了130%。在夏季维持吸收段吸收压力为0.25MPa,当氨水溶液平均温度从35℃增加到50℃,氨气吸收速率相比下降了86%。影响横纹管降膜吸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凹槽尺寸的综合影响因子即e2/pd。以该影响因子和管外溶液降膜Reynolds数作为自变量,建立了管外氨水溶液Sherwood数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吸收 扩散 传质
下载PDF
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垲 董俊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4-55,共2页
讨论了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间压力与系统热力系数的关系 ,给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热力系数与中间压力的关系曲线 ;通过与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比较 ,得出了可以以罗茨鼓风机作为增压器的结论。
关键词 增压吸收 热力系数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下载PDF
钾霞石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骥 马鸿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使用氨水调节pH值,正硅酸乙酯-硝酸铝-硝酸钾-乙醇溶胶在5~12min内快速形成凝胶,最佳胶凝条件为:H2O/TEOS=25,EtOH/TEOS=4,pH≈9。干凝胶在862℃晶化热处理3h制备得到纳米级钾霞石粉体。合成钾霞石粉体一次粒子粒径约50nm,团... 使用氨水调节pH值,正硅酸乙酯-硝酸铝-硝酸钾-乙醇溶胶在5~12min内快速形成凝胶,最佳胶凝条件为:H2O/TEOS=25,EtOH/TEOS=4,pH≈9。干凝胶在862℃晶化热处理3h制备得到纳米级钾霞石粉体。合成钾霞石粉体一次粒子粒径约50nm,团聚后的二次粒子粒径5~20μm,平均孔径11.2nm,孔径呈双峰分布,属于中孔材料,可用作催化剂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霞石 溶胶-凝胶法 快速胶凝 氨水
下载PDF
硫化矿的浸金研究——氰化物和氨水的混合液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景仁 孙小林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26-28,共3页
本文用氰化物和氨水混合液对硫化矿中金的浸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氰化物浓度、石灰加入量、氨水浓度、温度、浸取时间、固液比和矿石粒度等因素对浸金率的影响,得到适合该硫化矿的浸金条件。
关键词 硫化矿 氰化物 氨水 湿法冶炼
下载PDF
利用氨水对液体烟幕残留物自净化的方法
15
作者 金良安 傅建国 +2 位作者 陈淑花 张明虎 白雪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305,共3页
针对军事上大量使用的液体烟幕的残留物所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 ,研究了利用氨水的自净化法。探讨了自净化的机理和氨水的不同浓度、不同用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该方法简单、高效 ,既可保持烟幕本身的功用特性 ,又可解决其残留物的严重污... 针对军事上大量使用的液体烟幕的残留物所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 ,研究了利用氨水的自净化法。探讨了自净化的机理和氨水的不同浓度、不同用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该方法简单、高效 ,既可保持烟幕本身的功用特性 ,又可解决其残留物的严重污染问题 ,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 ,也是在军事运用中强调环保的一种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液体烟幕 自净化 环境污染 军事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停炉保养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静华 马方磊 《发电设备》 2011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着重介绍了GE公司S109FA SS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在不同停役持续时间采用的保养方式,针对各种工况,提出了保养方式的改进意见,并对余热锅炉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炉底加热 氨水碱化 充氮保养
下载PDF
“氨水”还是“氢氧化铵”?
17
作者 徐书荣 陈幼平 潘静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第4期53-55,共3页
本文总结了氨水与氢氧化铵的表述在国内外现行化学教材、专业词典、国家标准、化学化工相关文献中体例不统一的现状,认为最新修订的化学试剂氨水国家标准对氨水性状的描述过于简单,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一致,而且国内外对氨水和氢氧化铵... 本文总结了氨水与氢氧化铵的表述在国内外现行化学教材、专业词典、国家标准、化学化工相关文献中体例不统一的现状,认为最新修订的化学试剂氨水国家标准对氨水性状的描述过于简单,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一致,而且国内外对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英文用词有多种,通过检索英文用词很难统一两者的中文表述。文章对如何规范"氨水"和"氢氧化铵"的表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氢氧化铵 表述 规范
下载PDF
Cu、Zn前体性质对完全液相法制Cu-Zn-Al催化剂结构及CO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丽娜 吕晓东 +2 位作者 崔荣基 樊金串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以氨水为铜、锌盐的络合剂,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Cu-Zn-Al催化剂,采用XRD、H_2程序升温还原、N_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采用浆态床反应器评价催化剂的CO加氢性能,考察Cu、Zn前体性质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 以氨水为铜、锌盐的络合剂,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Cu-Zn-Al催化剂,采用XRD、H_2程序升温还原、N_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采用浆态床反应器评价催化剂的CO加氢性能,考察Cu、Zn前体性质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u(NH3)_4^(2+)或(和)Zn(NH3)2+4前体形式制备Cu-Zn-Al催化剂,Cu晶粒尺寸由45.9nm减小到了34.4nm,同时抑制Cu氧化物的还原;表面Cu含量(摩尔分数)由0.73%提高到了2.18%,Al含量(摩尔分数)由11.62%提高到了20.46%,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和酸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改变了产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液相法 铜锌铝催化剂 CO加氢 前体 氨水
下载PDF
酸法合成拟薄水铝石的研究与表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淑琴 庞新梅 +1 位作者 段长艳 索继栓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61,共4页
研究了以硫酸铝为原料合成拟薄水铝石的酸法工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化学分析、XRD、IR对所制备的拟薄水铝石与目前工业使用的山东拟薄水铝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法合成的拟薄水铝石具有氧化铝含量高、比表面积大、杂质少的特点,但结... 研究了以硫酸铝为原料合成拟薄水铝石的酸法工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化学分析、XRD、IR对所制备的拟薄水铝石与目前工业使用的山东拟薄水铝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酸法合成的拟薄水铝石具有氧化铝含量高、比表面积大、杂质少的特点,但结晶度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合成 拟薄水铝石 研究 表征 硫酸铝 氨水
下载PDF
液化气脱硫醇装置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学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5-27,共3页
采用氨水洗涤液化气中硫化氢与含硫污水汽提组合工艺对 30 0kt/a液化气脱硫醇装置的预碱洗单元进行技术改造。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该组合工艺能够选择性地脱除硫化氢 ,而且硫化氢的脱除率达到 10 0 % ,含硫废氨液经再生回收 ,不产生废渣 ... 采用氨水洗涤液化气中硫化氢与含硫污水汽提组合工艺对 30 0kt/a液化气脱硫醇装置的预碱洗单元进行技术改造。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该组合工艺能够选择性地脱除硫化氢 ,而且硫化氢的脱除率达到 10 0 % ,含硫废氨液经再生回收 ,不产生废渣 ,从而消除了原预碱洗工艺所产生废碱渣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气 硫化氢 脱除 氨水 汽提 回收 技术改造 脱硫醇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