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 arbo de la vero
1
作者 Eric Coffinet 《世界》 2000年第Z5期10-10,共1页
La Dia Patro havas du filojn: la pli maljuna estas nigra kaj la alia estas blanka. Iam la Dia Patro decidas instrui la veron al siaj du filoj. Li do skribas cion en du samaj libroj kaj donas po unu libro al siaj filoj... La Dia Patro havas du filojn: la pli maljuna estas nigra kaj la alia estas blanka. Iam la Dia Patro decidas instrui la veron al siaj du filoj. Li do skribas cion en du samaj libroj kaj donas po unu libro al siaj filoj dirante: "Karaj filoj miaj, zorge studu tiun libron, car en gi estas mia tuta scio." La du filoj goje revenas hejmen por legi la libron, sed dum la vojago la nigra fi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arbo de la vero
原文传递
气象因素与两种虫媒传染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曲波 黄德生 +2 位作者 郭海强 关鹏 周宝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斑疹伤寒和乙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tlab6.5软件构建乙脑和... 目的探讨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斑疹伤寒和乙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tlab6.5软件构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蒸发量和最高温度呈正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呈负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还与最低温度呈负相关(P=0.062)。BP神经网络模型的回代结果显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拟合模型平均误差率(MER)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7.44%和98.09%及29.00%和65.3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994年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分别为80.00%和120.86%,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温度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拟合和预测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虫媒传染病 反馈神经网络
下载PDF
湖北省宜昌市1997-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小兵 徐勇 +4 位作者 彭磊 贺圆圆 魏巍 刘军 严薇荣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乙脑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例162例,死...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乙脑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例162例,死亡11例,宜昌市各地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407/10万。高发人群为0~10岁年龄组的儿童和学生,高发时间为7-9月。结论宜昌市1997-2006年乙脑发病率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工作,普及健康防病知识,在乙脑高发期灭蚊防蚊,避免乙脑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分析 虫媒传染病
下载PDF
1997-2006年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小兵 徐勇 +4 位作者 彭磊 贺圆圆 魏巍 刘军 严薇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 目的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结论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分析 人兽共患传染病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广州市虫媒传染病发病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纯 郑红英 +3 位作者 张周斌 王大虎 李铁钢 王鸣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12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气压、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虫媒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广州市2011-2014年虫媒传染病发病数据和同期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气压、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虫媒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广州市2011-2014年虫媒传染病发病数据和同期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温与登革热(RR=1.013)、恙虫病(RR=1.013)发病呈正相关,与流行性出血热(RR=0.998)发病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登革热(RR=0.916)发病呈负相关;降水量与登革热(RR=0.998)发病呈负相关;平均风速与登革热(RR=0.951)发病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登革热(RR=1.006)、恙虫病(RR=1.002)发病呈正相关;而各气象因素对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影响均较小。日平均气温达到27.7℃时,登革热滞后0 d RR值最大为5.95;日平均气温为28.0℃时,恙虫病滞后5 d RR值最大为4.20;日平均气温为15.2℃时,流行性出血热滞后10 d RR值最大为1.00。结论气象因素会影响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其中气温、气压是影响多数虫媒传染病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传染病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
原文传递
虫媒病及其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玺 姜鹏 +4 位作者 刘若丹 张紫芳 王黎 崔晶 王中全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虫媒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逐步增加。温度的上升不仅改变了虫媒的地理分布、增加了虫媒的繁殖速度与侵袭力,还缩短了病原体的外潜伏期,使得虫媒病疫情的暴发概率不断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本文就虫媒病的...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虫媒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逐步增加。温度的上升不仅改变了虫媒的地理分布、增加了虫媒的繁殖速度与侵袭力,还缩短了病原体的外潜伏期,使得虫媒病疫情的暴发概率不断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本文就虫媒病的特征及其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 病原生物学 教学 全球气候变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虫媒病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华 吴晓东 +2 位作者 陈义平 王淑娟 王志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5期4989-4991,共3页
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和林业、人居、工业、水资源、社会、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虫媒病的分布范围造成影响。近年来,虫媒病的高发病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一些虫媒媒介传... 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和林业、人居、工业、水资源、社会、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虫媒病的分布范围造成影响。近年来,虫媒病的高发病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一些虫媒媒介传染病的扩散、病原、媒介的分布、虫媒的生命周期造成影响和机制。为制定良好的公共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这些虫媒病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虫媒病 传播 生态学 裂谷热
原文传递
陇南地震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与应急防控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绪明 施耀勇 +1 位作者 刘增加 第五进学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震后病媒生物物种调查和危害风险评估,确定防控重点对象和措施,预防地震后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结果蚊和蝇为当地病媒生物防控的重点对象,采取... 目的通过对震后病媒生物物种调查和危害风险评估,确定防控重点对象和措施,预防地震后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结果蚊和蝇为当地病媒生物防控的重点对象,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后,监测点蚊平均密度由160只/人工.小时下降到1~3只/人工.小时,蝇平均密度从原来的68.3只/m2下降到0~2只/m2,环境卫生得到明显地改善,蚊蝇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监测救援人员未发现腹泻患者和虫媒病感染者,当地灾民腹泻病症罹患率略有升高,但腹泻病例维持在较低水平,虫媒传染病与震前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以个人与集体防护为主,物理控制与药物杀灭为辅,酌情环境治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地震灾区 病媒生物 危害评估 虫媒传染病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原文传递
1996-2010年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光红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 流行病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流行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东 刘春燕 陈淑君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05年1月-2011年6月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05年1月-2011年6月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迁西县2005年1月~2011年6月通过网络直报报告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包括狂犬病(2例)、肾综合症出血热(25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5例)、斑疹伤寒(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疟疾(1例)6种传染病共42例病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1/10万,病死率4.76%。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防治宣传教育不足等因素是影响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发病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开展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监测、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带毒情况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监测的同时应加强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