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of 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in supra subduction zone fore arc regime:Geochemical fingerprints from crust-mantle sections of Naga Hills Ophiolite 被引量:1
1
作者 Anisha Verencar Abhishek Saha +1 位作者 Sohini Ganguly Manikyamba C.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9-41,共23页
The Naga Hills Ophiolite(NHO)belt in the Indo-Myanmar range(IMR)represents a segment of Tethyan oceanic crust and upper mantle that was involved in an eastward convergence and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Bu... The Naga Hills Ophiolite(NHO)belt in the Indo-Myanmar range(IMR)represents a segment of Tethyan oceanic crust and upper mantle that was involved in an eastward convergence and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Burmese Plate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Eocene.Here,we present a detailed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ccount for the mantle and crustal sections of NHO,northeastern India to address(i)the mantle processes and tectonic regimes involved in their genesis and(ii)their coherence in terms of the thermo-tectonic evolution of Tethyan oceanic crust and upper mantle.The NHO suite comprises well preserved crustal and mantle sections discretely exposed at Moki,Ziphu,Molen,Washelo and Lacham areas.The ultramafic-mafic lithologies of NHO are mineralogically composed of variable proportions of olivine,orthopyroxene,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The primary igneous textures for the mantle peridotites have been overprinted by extensive serpentinisation whereas the crustal section rocks reflect crystal cumulation in a magma chamber.Chondrite normalised REE profiles for the cumulate peridotite-olivine gabbro-gabbro assemblage constituting the crustal section of NHO show flat to depleted LREE patterns consistent with their generation from depleted MORB-type precursor melt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while the mantle peridotites depict U-shaped REE patterns marked by relative enrichment of LREE and HREE over MREE.These features collectively imply a dual role of depleted MORB-type and enriched arc-type mantle components for their genesis with imprints of melt-rock and fluid-rock interactions.Tectonically,studied lithologies from NHO correspond to a boninitic to slab-proximal Island Arc Tholeiite affinity thereby conforming to an intraoceanic supra subduction zone(SSZ)fore-arc regime coherent with the subduction initiation process.The geochemical attributes for the crustal and mantle sections of NHO as mirrored by Zr/Hf,Zr/Sm,Nb/Ta,Zr/Nb,Nb/U,Ba/Nb,Ba/Th,Ba/La and Nd/Hf ratios propound a two-stage petrogenetic process:(i)a depleted fore arc basalt(FAB)type tholeiitic melt parental to the crustal lithologies was extracted from the upwelling asthenospheric mantle at SSZ fore-arc extensional regime thereby rendering a refractory residual upper mantle;(ii)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the SSZ fore arc were progressively refertilised by boninitic melts generated in response to subduction initiation and slab-dehydration.The vestiges of 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preserved in NHO represent an accreted intra-oceanic fore arc crust and upper mantle section which records a transitional geodynamic evolution in a SSZ regime marked by subduction initiation,fore arc extension and arc-continent accr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hyan Ocean Naga Hills Ophiolite Suprasubduction Zone Subduction initiation Fore arc extension Mantle refertilisation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飞 黄蔚 +2 位作者 何翔 张克信 骆满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18,共20页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兴蒙造山带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海勒斯台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海勒斯台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海勒斯台花岗斑岩的年龄为463.5±2.0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花岗斑岩具有富硅(75.14%~77.88%)、富碱(6.15%~7.92%)、低钛(0.15%~0.17%)和铝(11.25%~12.61%)、贫钙(0.18%~1.25%)和镁(0.14%~0.3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000Ga/Al值和Zr+Nb+Ce+Y含量较高,属于A2型花岗岩。花岗斑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78~899℃之间,同时具有非常低的Sr和高Yb特征,指示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为减薄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沿着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一线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奥陶世 弧后伸展
下载PDF
苏丹红海州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佐民 李勇 +1 位作者 刘晓阳 吴兴源 《华北地质》 2023年第1期71-79,86,共10页
苏丹红海州位于努比亚地盾,本文在该地厘定出一套新元古代花岗岩,由中粗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713±4Ma,属于泛非造山事件的产物。花岗岩SiO_(2)含量较高,为70.80%~77.83%,A/... 苏丹红海州位于努比亚地盾,本文在该地厘定出一套新元古代花岗岩,由中粗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713±4Ma,属于泛非造山事件的产物。花岗岩SiO_(2)含量较高,为70.80%~77.83%,A/CNK为0.94~1.08,A/NK为1.12~1.44,为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V字形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中等(LREE/HREE=2.46~7.13),δEu为0.30~0.57,负铕异常中等-强烈。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和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P和Ti。花岗岩具有低I_(Sr)比值、亏损ε_(Nd)(t)值和ε_(Hf)(t)值,T_(DM1)与T_(DM2)值较为一致。岩体为A_(2)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阶段弧后拉张环境,因弧后伸展减薄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明显的升温、减压促使新生地壳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海州 努比亚地盾 新元古代 A型花岗岩 新生地壳 弧后拉张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泽南 魏民 +5 位作者 杨建坤 倪克庆 张建珍 申晋青 刘腾飞 葛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9-794,共16页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 阿巴嘎旗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为了确定该碱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该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0.7±2.6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德拉嘎碱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Na_(2)O+K_(2)O含量和较高的Ga/Al、(Na_(2)O+K_(2)O)/CaO值,相对贫CaO、MgO、Sr、Ba、Eu、Ti和P。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性,负铕异常明显(δEu=0.15~0.37)。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环境,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俯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长花岗岩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晚石炭世 弧后伸展环境 内蒙古阿巴嘎旗
下载PDF
西湖凹陷天台斜坡新生代构造差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祁鹏 郭刚 +3 位作者 崔敏 王欣 李峰 李林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5,共9页
天台斜坡位于西湖凹陷西斜坡的南段,经过35年勘探,仅钻探4口井,尚未取得商业油气发现,基础油气地质条件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针对该斜坡构造特征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天台... 天台斜坡位于西湖凹陷西斜坡的南段,经过35年勘探,仅钻探4口井,尚未取得商业油气发现,基础油气地质条件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针对该斜坡构造特征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天台斜坡不同区段的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机制。天台斜坡自北往南依次表现为双向断层控制的北段复杂斜坡、反向断层控制为主的中段复杂缓坡和顺向断层控制为主的南段简单缓坡。天台斜坡构造特征的区段差异性与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从断陷阶段延续到断拗阶段的不均一伸展作用,在其北、中、南段分别控制了不同的断裂发育程度及构造组合样式,并在北段和中段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弧形断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差异 伸展转换 弧形断裂 天台斜坡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伊宁地块早石炭世球泡流纹岩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永军 王祚鹏 +5 位作者 李新光 郭文杰 任朋飞 罗耀清 滕明耀 王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62,共14页
伊宁地块西段中部阿腾套山一带发现的球泡流纹岩,多数产于早石炭世海相无球泡流纹岩夹层中,整体呈层状、互层状,球泡通气孔顺层平行于流纹构造定向分布,推断是海相极浅水环境下的产物,因而具有精细指相意义。该球泡流纹岩与同期A型花岗... 伊宁地块西段中部阿腾套山一带发现的球泡流纹岩,多数产于早石炭世海相无球泡流纹岩夹层中,整体呈层状、互层状,球泡通气孔顺层平行于流纹构造定向分布,推断是海相极浅水环境下的产物,因而具有精细指相意义。该球泡流纹岩与同期A型花岗岩类共生,属碱性岩类,SiO_2含量为69.18%~77.69%,K_2O大于4%,Al_2O_3为11.32%~16.24%,Ga/Al×10~4=2.1~7.8,∑REE=85.22×10^(-6)~348.8×10^(-6),(La/Yb)_N=6.7~14.8,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具明显负异常,稀土配分及大离子元素蛛网图均与A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相同。ε_(Hf)(t)均大于0(+12.5^+15.5),两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大于锆石U-Pb年龄,表明源区可能为早古生代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演化而来。A型球泡流纹岩与同期A型花岗岩类均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是区内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迄今唯一发现的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珍贵实例。为揭示和探讨伊宁地块总体处于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拉张环境,以及东窄西宽之楔形构造形态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泡流纹岩 弧后拉张环境 早石炭世 昭苏阿腾套山 伊宁地块
下载PDF
拉萨地体南缘早石炭世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其对松多特提斯洋开启的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兴源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赵志丹 陈越 贾黎黎 郑建平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16-3730,共15页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 近年来在拉萨地体识别出的二叠纪松多大洋型榴辉岩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本文称之为松多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但由于缺乏相关地质记录,对松多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目前并未进行讨论。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朗县地区片麻状花岗岩类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文2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41±2Ma和355±2Ma,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侵位于早石炭世。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9%~76%)和K2O/Na2O比值(1.04~3.04)为特征。白云母的出现、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04~1.52)和刚玉分子数(>1%),表明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属S型花岗岩。所有样品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Eu、Sr和高场强元素。锆饱和温度主要集中在780~800℃之间(最高可达859℃,平均808℃)。这些早石炭世花岗岩类中发育的闪长质包体、较高的锆饱和温度、低Pb高Ba丰度、小的负锆石εHf(t)值(-7.2^-1.2,平均-4.4),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为高温S型花岗岩,来源于浅部成熟地壳物质的重熔并伴随着明显的幔源物质注入。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的高温(>780℃)低压(<5kbar)性质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伸展背景。结合拉萨地体可能存在的石炭纪早期岩浆弧、泥盆-石炭纪以灰岩和细碎屑岩夹火山岩为特征的沉积地层记录,本文提出朗县片麻状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该弧后伸展区进一步发育可能形成弧后盆地并最终发展成以松多榴辉岩为代表的松多特提斯洋,指示松多特提斯洋的持续时间可能不会超过80Myr(即从340Ma到2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特提斯洋 弧后伸展背景 早石炭世花岗岩类 拉萨地体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与拉张型岛弧背景 被引量:76
8
作者 姜常义 凌锦兰 +5 位作者 周伟 杜玮 王子玺 范亚洲 宋艳芳 宋忠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7-1136,共20页
赋存超大型镍矿床的夏日哈木Ⅰ号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中早古生代岛弧带。锆石U-Pb年龄为439Ma,由分属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辉长-苏长岩相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属岩床状层状岩体。不平衡结晶作用在岩... 赋存超大型镍矿床的夏日哈木Ⅰ号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中早古生代岛弧带。锆石U-Pb年龄为439Ma,由分属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辉长-苏长岩相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属岩床状层状岩体。不平衡结晶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矿物结晶顺序为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褐色普通角闪石。各种岩石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显示了岛弧环境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d、Sr同位素组成均属富集型地幔范畴和EMⅡ型趋势。矿区内的Ⅲ号与Ⅳ号岩体属蛇绿岩套,证明在昆中岛弧带内部存在岩石圈破裂带。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研究表明,东昆中岛弧带属拉张型岛弧带。据此,可以认定拉张型岛弧环境是全球范围内第五种有利于形成镍矿床的构造环境,中古生代是我国第三个镍矿主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日哈木层状岩体 岩浆演化 岩浆源区 拉张型岛弧 岩石圈破裂带 东昆仑
下载PDF
中南祁连西缘肃北三个洼塘地区古生代两类花岗质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罗志文 张志诚 +2 位作者 李建锋 冯志硕 汤文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中南祁连西缘三个洼塘附近花岗质岩石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416.7±4.3Ma(MSWD=0.52)、442.5±4.7Ma(MSWD=0.46... 中南祁连西缘三个洼塘附近花岗质岩石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416.7±4.3Ma(MSWD=0.52)、442.5±4.7Ma(MSWD=0.46)和443.9±1.3Ma(MSWD=0.17),指示本区发生了两期岩浆活动事件。花岗质岩石均表现为过铝质,花岗岩高钾、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EE为122.0×10^-6,δEu为0.05,具明显负铕异常。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多数富钠,高场强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较低,而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相对花岗岩略高,∑REE为133.3×10~~247.6×10^-6,δEu为0.73~1.09,铕异常特征不明显。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可能属于造山活动结束后伸展环境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则可能属于洋壳俯冲环境下引起岛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这一成果对于研究中南祁连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祁连 岩浆活动 拉张环境 岛弧 古生代
下载PDF
滇西大理-剑川地区钾玄质岩浆作用:后碰撞走滑拉伸环境岛弧型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建 李建平 王江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70,共10页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滇西大理-剑川地区分布的富碱斑岩群属钾玄质系列岩石,具体产出于与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伴生的早第三纪拉张盆地中。这套钾玄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轻稀土元素(LREE)和...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滇西大理-剑川地区分布的富碱斑岩群属钾玄质系列岩石,具体产出于与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伴生的早第三纪拉张盆地中。这套钾玄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轻稀土元素(LREE)和一组相容元素(Cr、Ni、V、Sc),具有明显的Nb、Ta、Ti、P负异常,反映了后碰撞岛弧型钾玄岩系特征。钾玄质母岩浆主要源于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岩石 元素地球化学 拉伸盆地 弧型岩浆活动 云南 火山岩 后碰撞岛弧构造环境
下载PDF
弧焊后拖特性自适应控制电流调节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中友 郭胜强 李庆滨 《电焊机》 1996年第3期7-9,共3页
现代下降特性电子弧焊电源设置的后拖特性一般是由电弧电压取样作为参考电压形成的。本文介绍一种采用自适应电流调节器实现后拖特性的工作原理,它的电路简单,避免了弧压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电弧焊 外拖 自适应 调节器 电源 焊接
下载PDF
CNC NON-CONTACT MEASURING SYSTEM FOR FREEFORM SURFACE 被引量:3
12
作者 JuHua Wang Wen Chen Zichen Li Jian Wang Hengkui Institute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Developing CNC measuring method on the base of coordinate machine can makethe best of the hardware resource of CNC system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CAD/CAM/CAT. Based onthe evenly spaced parallel planes scanning,... Developing CNC measuring method on the base of coordinate machine can makethe best of the hardware resource of CNC system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CAD/CAM/CAT. Based onthe evenly spaced parallel planes scanning, a new adaptive digitizing approach for freeform surfacenamely arc length extrapolation is put forward. By this way, the digitizing approach can be addedto the CNC system, while the system's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not 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 engineering Freeform surface digitalization CNC non-contactmeasurement arc extension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西耳子黑云母二长花岗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关庆彬 刘正宏 陈煜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49-250,共2页
中亚造山带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是地质研究的热点课题,对于板块间碰撞拼合的位置延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带基本达到共识,但是碰撞拼合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内蒙古林西地区处于中亚造山带的东南段,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 中亚造山带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是地质研究的热点课题,对于板块间碰撞拼合的位置延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带基本达到共识,但是碰撞拼合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内蒙古林西地区处于中亚造山带的东南段,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理想区域。出露于林西地区的西耳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研究程度低,缺乏系统的高精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地区 A型花岗岩 弧陆碰撞 伸展环境
下载PDF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和地层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根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的主控构造是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消减闭合,其北地区发育弧后张裂盆地,其南的拼合大陆内的古缝合线被该消减造山运动激活而发生陆内造山。内蒙的3个陆内造山的磨拉石盆地均延入蒙古境内,故蒙古东部磨拉石盆地的发育与...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的主控构造是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消减闭合,其北地区发育弧后张裂盆地,其南的拼合大陆内的古缝合线被该消减造山运动激活而发生陆内造山。内蒙的3个陆内造山的磨拉石盆地均延入蒙古境内,故蒙古东部磨拉石盆地的发育与内蒙有相似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概述了各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尽管其岩性和含煤性有明显差别,但因受制于同一个造山作用,沉积记录都以砾岩开始,都为向上变细的序列,且煤层均赋存于地层柱的中部,据此可把盆地演化分为成煤前、成煤和成煤后3个阶段。成煤阶段大煤田的形成受构造(堆积空间)和气候(成煤物质供应)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张裂盆地 磨拉石盆地 含煤地层 盆地演化 早-中侏罗世 蒙古国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任建业 张青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62,共9页
重建了东营凹陷构造演化过程 ,提出在盆地古近纪同裂陷期充填序列中 ,沙三段底界面S6′界面具有构造变格意义 ,过该界面盆地的构造应力场发生了由近南北向拉伸到NW—SE向拉伸的转换。在此基础上重新解析了盆地中央背斜隆起带 ,并指出中... 重建了东营凹陷构造演化过程 ,提出在盆地古近纪同裂陷期充填序列中 ,沙三段底界面S6′界面具有构造变格意义 ,过该界面盆地的构造应力场发生了由近南北向拉伸到NW—SE向拉伸的转换。在此基础上重新解析了盆地中央背斜隆起带 ,并指出中央背斜带是一个复合的构造系统。其东段的辛镇背斜的性质为受控于陈南铲式断层的大型伸展断弯褶皱 ,主要的活动期为Ek—Es下3 时期 ;而其西段为东营—梁家楼—现河弧形生长滑脱断裂系统的组成部分 ,主要形成于Es上3 —Es2 沉积时期。上述认识对于中央背斜隆起带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背斜隆起带 伸展断弯褶皱 弧形生长滑脱断裂系统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黑么花岗质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玉顺 吴玉 +4 位作者 潘家永 王凤岗 姚建 韩文文 钟福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3-998,共16页
黑么岩体是在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地区发现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它主要由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组成。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背景,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和灰白... 黑么岩体是在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地区发现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它主要由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组成。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背景,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分别形成于(822.21±22)Ma(MSWD=3.5)和(822.1±4.4)Ma(MSWD=0.83),属新元古代。二者均具有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属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浆源自高温低压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混入。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在A2型花岗岩和板块碰撞/陆缘弧的区域内。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黑么岩体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由俯冲体制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弧后伸展环境 黑么岩体 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西缘
下载PDF
川西登龙—热加地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7
作者 石和彬 吴光辉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9-32,共4页
对登龙、热加地区晚三叠世三个不同火山旋回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块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义敦岛弧的张性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张性弧 成矿作用 板块构造
下载PDF
佛子岭群逆时针P-T轨迹对大别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根山 石永红 +2 位作者 唐虎 李秋立 侯振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54-3672,共19页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结合部位,构造位置十分关键,是解析两大板块精细耦合过程和探究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事件的重要单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单元,...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结合部位,构造位置十分关键,是解析两大板块精细耦合过程和探究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事件的重要单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单元,因而对其变质演化过程的解析较为薄弱,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次通过对老虎场-龚店地质剖面细致的观测,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精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研究,建立了佛子岭群一个逆时针P-T变质演化型式。研究显示,佛子岭群记录了Ⅰ、Ⅱ、Ⅲ和Ⅳ四个变质阶段,温压变化依次为:(1)T=658~663℃、P=1.08~1.16GPa→(2)T=755~762℃、P=1.21~1.45GPa→(3)T=549~554℃、P=1.08~1.19GPa→(4)P标定=0.3~0.6GPa、T=477~499℃,(1)至(3)为近等压升温和降温过程,(3)至(4)则表现为近等温降压型式。锆石U-Pb定年显示了1484±64Ma^1180±192Ma、995±35Ma^606±14Ma和370±14Ma^331±8Ma三组年龄,前两组代表了碎屑锆石年龄;第三组共计7颗锆石,年龄集中,Th/U比值0.01~0.03,加权平均年龄为344±11Ma,代表了主期变质年龄。结合此次地质剖面结构特征和岩石类型,以及前人白云母40Ar-39Ar的270~255Ma变质年龄,表明佛子岭群记录了两期变质事件,早期为晚古生代的拉张背景下的岛弧根部变质,晚期为晚古生代末的较为快速抬升构造热事件,并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可能为增生和碰撞复合型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子岭群 浅变质 逆时针P-T轨迹 锆石U-PB 岛弧拉张环境
下载PDF
印支地块晚二叠世弧后伸展:来自老挝川圹高原A型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新雨 王世锋 江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75-3690,共16页
印支地块老挝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很少公开报道,基于最近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本文报道了老挝北部川圹高原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古特提斯板块汇聚初期印支地块内部的伸展特性。Nuna花岗... 印支地块老挝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很少公开报道,基于最近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本文报道了老挝北部川圹高原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古特提斯板块汇聚初期印支地块内部的伸展特性。Nuna花岗岩体3个花岗岩样品的U-Pb年龄为258.7±1.9 Ma、259.0±1.7Ma及251.0±0.9Ma。花岗岩富硅(SiO_2平均含量71.94%),富FeOT(2.91%),富碱(Na_2O+K_2O平均含量9.2%,且K_2O含量高于Na_2O),贫镁(Mg O平均含量0.1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和Ti、Ba等元素,以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927℃),显示A型花岗岩的性质特征。花岗岩全岩εNd(t)值和二阶Nd模式年龄分别位于-2.4^-2.1和1.20~1.22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主要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通过与印支地块陆壳增生事件的对比,作者认为Nuna 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与少量幔源底侵形成的新生地壳的混合。Nuna花岗岩微量元素图解投点全部落入板内环境,结合其形成时代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作者认为Nuna花岗岩形成于华南地块向西南俯冲于印支地块之下由于板片回撤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全岩主量元素 稀土元素 钕同位素 弧后伸展环境
下载PDF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新特提斯洋活动陆缘伸展阶段沉积记录
20
作者 刘航宇 石开波 +2 位作者 刘波 宋本彪 刘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3-804,共22页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对比同期新特提斯被动陆缘阿拉伯板块Shu’aiba组,讨论塔克那组沉积演化和活动陆缘沉积特征。塔克那组发育碎屑岩、硅质碎屑-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岩三大类沉积岩十种岩石类型,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是一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沉积层系。塔一段砂岩—混积岩—灰岩岩性变化、沉积构造和生物类型均指示潮间-潮下带潟湖环境;塔二段沉积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期,主要为风暴浪基面之下厚层泥灰岩;塔三段在玛行西剖面首次识别出代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风暴成因生物富集层,往西南在甲绒东剖面相变为浅滩相生屑/鲕粒颗粒灰岩;塔四段沉积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海水逐渐退出盆地,沉积滨岸和泛滥平原环境的泥页岩夹粉砂岩。与阿拉伯板块同期生物种属对比表明,塔克那组沉积期,南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与新特提斯洋沟通性好。活动陆缘伸展背景下,具有基底快速差异沉降、陆源沉积物持续输入的特征,导致纵、横向相变快,混积岩发育,厚壳蛤、Lithocodium-Bacinella等浅海喜净水生物和深水浮游生物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塔克那组 混积岩 风暴沉积 生物富集层 弧后伸展构造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