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g-TiO_2 composite powder prepared by arc plasma method 被引量:4
1
作者 潘银成 邹建新 +1 位作者 曾小勤 丁文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834-3839,共6页
Mg-based Mg-TiO2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arc plasma evaporation of the Mg+5%TiO2 mixture followed by passivation in air. ICP, XRD and SEM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phase component... Mg-based Mg-TiO2 composite powder was prepared by arc plasma evaporation of the Mg+5%TiO2 mixture followed by passivation in air. ICP, XRD and SEM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phase component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powder. The hydroge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and PCT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PCT measurements, the hydrogenation enthalpy and entropy changes of the composite powder are calculated to be-71.5 kJ/mol and-130.1 J/(K·mol),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hydrogenation activation energy is determined to be 77.2 kJ/ m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iO2 added into Mg by arc plasma method can act as a catalyst to improve the hydrogen sorption kinetic properties of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Mg TIO2 hydrogen storage arc plasma method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_3Al intermetallic nanopowder by hydrogen arc plasma method (HP)
2
作者 尹衍生 董丽华 范春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3期43-47,共5页
Nanostructured Fe3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by using hydrogen arc plasma method(HP).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 Fe3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DSC-TG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 Nanostructured Fe3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by using hydrogen arc plasma method(HP).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 Fe3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DSC-TG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have ordered B2 structure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of the as synthesized is about 45nm. The B2 structure changes to highly ordered DO3 structure after annealing in vaccum at 480℃. The temperature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5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intermetallic HYDROGEN arc plasma method phase structur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DC Non-Transferred Arc Plasma Torch Operating Unde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ditions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晶 李要建 +1 位作者 徐永香 盛宏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In this work, a magnetic fluid dynamics (MH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in a DC non-transferred arc plasma torch unde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ditions. The el... In this work, a magnetic fluid dynamics (MH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in a DC non-transferred arc plasma torch unde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ditions. The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the torch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upled iterative calculation about the electromagnetic equations described in a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format and the modified fluid dynamics equations. The fluid-solid coupled calcul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guarantee the continuity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and heat transf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lectrodes and fluid. The predicted location of the anodic arc root attachment and the arc voltage of the torch are consistent with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Through a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ass flow rates and electric current on the torch outlet parameters, the total thermal efficiency, thermal loss of each part, and the laws of the variation of outlet parameters with the variation of mass flow rates and electric current was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operation under a laminar condition with a limited area of the anode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to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ing arc plasma torch MHD arc root fluid-solid coupled method
下载PDF
Synthesis of Fullerene by Pyrolysis of Acetylenein Thermal HF-Plasma
4
作者 朱燕娟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Carbon soot containing fullerene was continuously produced in volume by pyrolyzing acetylene in thermal HF-Plasm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soot and C60 were analyzed by th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V... Carbon soot containing fullerene was continuously produced in volume by pyrolyzing acetylene in thermal HF-Plasm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soot and C60 were analyzed by th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V/visible, 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the carbon soot with size of about 25 nm are amorphous carbon, graphite and fullerene. The fullerene yield in carbon soot is about 2.5 g·h^-1. Compared with the graphite arc discharge method, the acetylene thermal plasma method is a preferential one for synthesis of fuller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ENE thermal plasma method FULLERENE arc discharge methed
下载PDF
能量配比对6 mm 7A52铝合金板材VPPA-MIG复合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甘世明 张佳欣 +2 位作者 包晓艳 韩永全 孙振邦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1-466,共6页
VPPA-MIG复合焊接的热源由VPPA和MIG两种电弧热源混合而成,该焊接方法集合了MIG焊接效率高、参数区间宽以及VPPA焊接能量集中、穿透深度大等优点,能够实现不同厚度铝合金板材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焊接。在铝合金板材VPPA-MIG复合焊接过程中,... VPPA-MIG复合焊接的热源由VPPA和MIG两种电弧热源混合而成,该焊接方法集合了MIG焊接效率高、参数区间宽以及VPPA焊接能量集中、穿透深度大等优点,能够实现不同厚度铝合金板材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焊接。在铝合金板材VPPA-MIG复合焊接过程中,VPPA与MIG两种电弧不同能量配比会影响焊后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以6 mm厚7A52铝合金板材为试验材料,设置VPPA电弧能量配比不同的焊接参数进行VPPA-MIG复合焊接试验,焊后采用钻孔法测试并分析了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及峰值大小。结果表明,复合焊接接头的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出现拉应力,母材区出现压应力。在复合焊接热源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残余应力峰值随VPPA电弧能量配比的增加而增大,且当VPPA电弧能量配比从35%增大至40%时,可以获得成形效果良好的复合焊缝,横向残余应力峰值不超过73 MPa,纵向残余应力峰值不超过232 MPa,不会出现过大的残余应力峰值。与单MIG焊接相比,VPPA-MIG复合焊的残余应力峰值比单MIG焊大,而高应力区要比单MIG焊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配比 变极性等离子弧-熔化极气体保护复合焊接 残余应力 铝合金 钻孔法
下载PDF
金刚石涂层游动芯头制备及其在铜管生产中的应用
6
作者 崔玉明 王勇 +2 位作者 李国华 姜龙 董旺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2,共7页
通过沉积方式和旋转装置设计,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在硬质合金游动芯头表面均匀沉积金刚石涂层,并利用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仪和压痕法对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形貌、质量均匀性和膜–基附着力等进行测试分析。结... 通过沉积方式和旋转装置设计,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在硬质合金游动芯头表面均匀沉积金刚石涂层,并利用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仪和压痕法对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形貌、质量均匀性和膜–基附着力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涂层抛光后的表面平均粗糙度S_(a)为76.4 nm,金刚石涂层脱落位置到压痕中心的平均距离为287.9μm,且各位置的金刚石涂层厚度均匀性和质量均较好。将制备的金刚石涂层游动芯头应用于高精度精密铜管生产线中,与硬质合金游动芯头对比,其在降低劳动强度、保证铜管一致性和延长芯头使用寿命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 游动芯头 金刚石涂层
下载PDF
5A分子筛负载纳米镍铈粒子在气相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克正 张志琨 +1 位作者 崔作林 杨大智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将纳米镍铈粒子负载到5A分子筛上制成负载型催化剂,用气相苯加氢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并通过SEM和XRD技术检测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纳米金属粒子的分散及晶相变化情况.与非负载型纳米镍铈粒子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催化... 将纳米镍铈粒子负载到5A分子筛上制成负载型催化剂,用气相苯加氢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并通过SEM和XRD技术检测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纳米金属粒子的分散及晶相变化情况.与非负载型纳米镍铈粒子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催化活性与纳米镍铈粒子的储氢特性及表面层中铈镍合金的存在有关.负载型催化剂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负载型催化剂 铈镍合金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以锰矿为原料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锰的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杜芳林 崔作林 +1 位作者 张志琨 陈诵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36-739,共4页
以锰矿为原料,用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锰粉体。用TEM、XRD及原子吸收分析纳米锰粉体的结构和组成,用机械方法将纳米锰负载到Al2O3载体表面上,制成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纳米锰 电弧等离子体法 锰矿 纳米材料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非贵金属催化剂上CO的氧化行为Ⅱ.纳米铜的制备、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杜芳林 崔作林 +1 位作者 张志琨 陈诵英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素铈的存在能提高铜的催化活性,纳米铜在催化过程中将转变为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下载PDF
纳米镍铈/三氧化铝催化剂的表征及加氢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博合金 徐菁利 孙彦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法制备了具有储氢特性的纳米镍铈粒子,并制备出纳米NiCe/Al_2O_3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纳米NiCe粒子为类球状多面体.Ce物种存在于粒子表面层中;纳米NiCe/Al_2O_3粒子呈壳型...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法制备了具有储氢特性的纳米镍铈粒子,并制备出纳米NiCe/Al_2O_3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纳米NiCe粒子为类球状多面体.Ce物种存在于粒子表面层中;纳米NiCe/Al_2O_3粒子呈壳型蜂窝状结构,粘附在载体氧化铝表面;纳米NiCe与载体氧化铝作用较弱.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反应中,纳米NiCe/Al_2O_3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铈粒子 氢电弧等离子体法 裂解汽油一段加氢 表征
下载PDF
电刷镀(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福国 黄昊 +3 位作者 王飞 郭道远 吕波 董星龙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在氢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中蒸发块体Ti金属制备TiN单晶纳米颗粒,以此纳米颗粒为添加粒子,利用电刷镀方法制备出(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对纳米颗粒及其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在氢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中蒸发块体Ti金属制备TiN单晶纳米颗粒,以此纳米颗粒为添加粒子,利用电刷镀方法制备出(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对纳米颗粒及其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并测试了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N纳米颗粒具有立方晶体结构,(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较普通Ni-P合金镀层提高近3倍,耐磨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纳米颗粒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复合电刷镀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分散剂对超细镍粉分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黎瑛 张振忠 +1 位作者 赵芳霞 寿奉良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通过测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Zeta电位,选取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12H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六偏磷酸钠(SHM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司班-85(Span-85)作为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六种分散剂在不同超声时间和不... 通过测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Zeta电位,选取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12H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六偏磷酸钠(SHM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司班-85(Span-85)作为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六种分散剂在不同超声时间和不同分散剂浓度下,对超细镍粉的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浓度的提高,粉体分散效果呈现先变好后变差趋势;推荐超细镍粉的最佳分散工艺为:添加质量分数3%的六偏磷酸钠进行分散,超声时间为2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超细镍粉 ZETA电位 分散性能
下载PDF
自由电弧法与等离子电弧法制备超细粉末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丽达 竺培显 +1 位作者 陈敬超 周生刚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5-1088,共4页
采用自由电弧法和等离子电弧法分别制备超细SnO2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AX)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等离子电弧法制备出的粉末粒度较小,粒子均匀,大部分为球形,且杂质少;而... 采用自由电弧法和等离子电弧法分别制备超细SnO2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AX)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等离子电弧法制备出的粉末粒度较小,粒子均匀,大部分为球形,且杂质少;而自由电弧法制备的粉末粒度较大,且含有大量的C杂质。通过对粉末的形核长大机制进行分析讨论,发现温度、温度梯度、饱和度是形核长大的重要影响因素。等离子电弧法容易获得较高的温度及温度梯度,有助于粉末的形核长大,获得较高的形核率,易制得超细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电弧法 等离子电弧法 超细粉末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镍铈催化剂的表征及其选择性催化加氢活性(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广敏 吕仁庆 唐博合金 《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90-93,共4页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具有储氢性能的镍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比表征了氧化铝负载的纳米镍铈催化剂和工业用负载镍催化剂,并以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研... 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具有储氢性能的镍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比表征了氧化铝负载的纳米镍铈催化剂和工业用负载镍催化剂,并以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它们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镍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储氢性能与催化剂表面的镍铈合金有关,负载性纳米镍铈催化剂的优良选择性与其特殊的制备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铈 氢电弧等离子体法 裂解汽油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基于标准温度法的电弧高温区自动判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凡 李元锋 +1 位作者 陈树君 李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0-376,共7页
在电弧等离子体的光谱诊断中,标准温度法测温原理与目前先进的图像传感技术相结合,通过特征谱图像完成电弧全场温度信息采集,因其良好的时、空分辨率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弧温度测量。但是谱线的发射系数与等离子体温度不是单调变化关系,传... 在电弧等离子体的光谱诊断中,标准温度法测温原理与目前先进的图像传感技术相结合,通过特征谱图像完成电弧全场温度信息采集,因其良好的时、空分辨率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弧温度测量。但是谱线的发射系数与等离子体温度不是单调变化关系,传统标准温度法选取一条ArⅠ谱线完成对电弧等离子体的测量,在电弧内部的高温电离区域产生谱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需要人为判定电弧不同位置所处的温度区间才能完成温度的计算,整个过程无法通过软件自主完成。针对此问题,根据电弧等离子体的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探索一种基于双特征谱线的标准温度法测温原理,通过融合电弧在外层低温区域聚集的Ar原子发出的ArⅠ谱线发射系数场,和在高温区域的Ar一次电离离子所发出的ArⅡ特征谱线发射系数场,将达到ArⅠ谱线标准温度的位置处的ArⅡ谱线发射系数作为电弧不同温度区域的判定依据,完成电弧等离子体高温区域的自动判别,继而应用ArⅠ谱线发射系数与温度对应关系在电弧高、低温区域分别计算电弧温度,消除单一的ArⅠ谱线发射系数场暗区给计算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一种镜前分幅采集系统,其中分光镜将弧光等能量分成两束,利用两组反射镜和窄带滤光片建立起两路光学通道,使CMOS在一次曝光中完成两组电弧特征谱图像的采集,并且两幅图像的采集时刻、焦距、光圈等拍摄参数完全一致,达到良好的时间、空间一致性,从而减小谱线融合时误差的输出,满足了原位获取两组电弧特征谱图像的需求;为验证测量系统可行性以及后期的电弧图像提取,以黑白棋盘为标靶,用Harris算子对系统采集的图像进行扫描,根据角点坐标证明系统所采集的两幅图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据此将两幅图像做归一化处理,以便后期的电弧特征谱图像的提取;通过假设所测电弧等离子具有轴对称属性,以CMOS所采集的特征谱图像亮度信息作为电弧发射系数场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依据,经过中值滤波降噪后,利用ML-EM迭代重建算法求解电弧的三维发射系数分布。实验中,选择受自吸收效应影响较小的ArⅠ696.5nm谱线和ArⅡ480.6nm谱线为测量目标,并且在696.5nm谱线的光通路中加入OD0.4的中性减光片,使两幅特征谱图像的最高亮度值保持一致。选取150A焊接等离子弧为测量对象,经ML-EM法三维还原后,将两条谱线发射系数场等像素融合,在ArⅠ谱线发射系数达到最大值的像素点位置处,ArⅡ谱线发射系数达到εrp,判定ArⅡ谱线发射系数大于εrp的像素点位置为电弧高温区域,其余位置为低温区域,最终在不同温度区域自动完成焊接等离子弧的温度计算。实验结果表明696.5nm谱线和480.6nm谱线发射系数场融合后可以自动识别电弧高温区域,继而完成电弧等离子体的自动测量,为电弧温度实时监测的实现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电弧等离子体 标准温度法 电弧温度场
下载PDF
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Mg-Ni储氢合金粉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建新 孙海全 曾小勤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采用 Mg 粉、Ni 粉混合,经球磨、烧结等不同工艺制备电弧阳极材料,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 Mg-Ni 储氢合金超细粉。用 XRD、TEM、ICP 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相组成、形貌、成分等。物相分析显示,Mg 粉、Ni 粉混合烧结后基本都... 采用 Mg 粉、Ni 粉混合,经球磨、烧结等不同工艺制备电弧阳极材料,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 Mg-Ni 储氢合金超细粉。用 XRD、TEM、ICP 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相组成、形貌、成分等。物相分析显示,Mg 粉、Ni 粉混合烧结后基本都转化为 Mg2 Ni 相;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后,Mg 相增加,同时生成了 MgNi2相,证明在电弧作用时母相 Mg2 Ni 发生了分解生成 Mg 和Ni 相,Mg 与 Ni 再反应生成 Mg2 Ni 和 MgNi2。成分分析显示,烧结形成 Mg2 Ni 后再经电弧作用更利于 Ni 的析出。TEM 结果显示:Mg 颗粒形貌近似六方形,颗粒大小为100~600 nm;Mg2 Ni 颗粒附着在 Mg 大颗粒的表面,大小在10~50 nm 之间。纳米Mg2 Ni 颗粒附着在超细 Mg 粉上的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改善 Mg 的吸放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MG-NI合金 电弧等离子体法 超细粉
下载PDF
铝纳米复合电极脱/嵌锂离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亚楠 薛方红 +3 位作者 黄昊 刘春静 甘小荣 董星龙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1年第9期688-691,共4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制备出球状Al纳米粒子,对其进行了XRD、TEM以及脱/嵌锂离子循环性能的表征。Al粒子大小约为100 nm,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不到1 nm的非晶氧化物。将Al纳米粒子与导电剂、黏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负极极片,在...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制备出球状Al纳米粒子,对其进行了XRD、TEM以及脱/嵌锂离子循环性能的表征。Al粒子大小约为100 nm,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不到1 nm的非晶氧化物。将Al纳米粒子与导电剂、黏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负极极片,在手套箱中组装成电池。将电池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试验,由首次充放电曲线及前10次循环性能曲线发现,电流密度最小的Al电极首次放电容量最大,为951.9 mAh/g,首次容量损失也最大,其循环稳定性能也相应变差;而电流密度最大的Al电极首次放电容量为879.7 mAh/g,其循环稳定性能最佳。首次放电结束后,对电极材料重新表征,发现只出现了AlLi、Al2Li3两种化合物,这与测试所得的放电容量大小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铝纳米粒子 铝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氢电弧法制备氮化钛纳米粒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现平 张志焜 崔作林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32-34,共3页
以金属钛为原料,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TiN颗粒。通过TEM观测表明,所制备的氮化钛纳米粒子均为立方体,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EDS、XRD检测表明,氮化钛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纯度。TG-DSC分析表明,氮化钛纳米粒子热稳定性好。并对气... 以金属钛为原料,采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TiN颗粒。通过TEM观测表明,所制备的氮化钛纳米粒子均为立方体,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EDS、XRD检测表明,氮化钛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纯度。TG-DSC分析表明,氮化钛纳米粒子热稳定性好。并对气氛压强对粒子粒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钛 氢电弧等离子体法 制备
下载PDF
基于光谱诊断的氩-氮P-TIG焊引弧的动态电弧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笑 李芳 +1 位作者 华学明 张柯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92-3697,共6页
焊接电弧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直接决定了焊接接头的成形形貌,分析双组分保护气体的脉冲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P-TIG)动态电弧物理特性,为深入开展混合气体保护焊的焊缝成形物理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氩-氮混合气体保护焊电弧具有高热特性... 焊接电弧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直接决定了焊接接头的成形形貌,分析双组分保护气体的脉冲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P-TIG)动态电弧物理特性,为深入开展混合气体保护焊的焊缝成形物理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氩-氮混合气体保护焊电弧具有高热特性可以增加熔深,但在焊接前混合均匀的保护气体,引弧后气体浓度会重新分布,使电弧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的实时动态变化特点变得复杂。光谱诊断是电弧等离子体物理特性测量的最重要手段,但对双组分气体保护的P-TIG焊电弧特性的研究仍需深入进行,特别是对于易引起缺陷的起弧过程,其动态物理特性亟需深入分析。针对氩-氮混合气体P-TIG焊的引弧过程,以P-TIG焊产生的氩-氮双组分电弧等离子体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窄带滤光片与CCD相结合的高速摄影实验系统采集双组分电弧等离子的动态光谱信息,获取特征谱ArⅠ794.8 nm和NⅠ904.6 nm的P-TIG焊电弧光谱强度动态分布;提出利用双元素双组分标准温度法计算P-TIG焊引弧过程中距离钨极下方1,2,3和4 mm位置处电弧等离子体的动态温度及浓度,定量分析80%Ar+20%N 2保护的P-TIG焊从引弧至电弧稳定过程的电弧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实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80%Ar+20%N 2保护的P-TIG焊电弧强度、电弧温度及浓度的变化均与脉冲电流的变化同步,焊接电流在3 ms内达到稳定状态,而电弧等离子体的强度、温度及浓度需要更长时间达到平衡状态。从起弧到电弧等离子稳定燃烧的过程中,基值期间和峰值期间的电弧等离子体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由于阴极的热传导及电流密度的变化,使得电弧等离子体轴向位置的峰值温度及基值温度均出现迅速升高再缓慢降低的现象;由于粒子间碰撞及摩擦力的影响,使得电弧等离子体的峰值及基值期间氩的浓度均呈迅速减小再缓慢增加的趋势,且氩的浓度均低于焊前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测量 电弧等离子体 标准温度法 氩-氮双组分
下载PDF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法合成立方相氮化铬纳米粉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龙海 崔启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1-414,共4页
采用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通过金属铬和氮气的直接反应合成了粒度小于10nm的纯立方相氮化铬(CrN)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氮气压下形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氮气压... 采用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方法,通过金属铬和氮气的直接反应合成了粒度小于10nm的纯立方相氮化铬(CrN)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氮气压下形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氮气压和氨气的加入对形成立方相CrN纳米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低的N2气压(5~20kPa)有利于金属Cr向立方CrN的转化,可以使更多的氮原子结合到金属Cr的格子中去;活性氮源(氨气)的加入降低了金属Cr的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氮化法 氮化铬 纳米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