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戎与狄--西北地区东周戎狄遗存的探索历程与思考
1
作者 肖奕昕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族群,在文献与考古学遗存上都表现出“西戎”与“北狄”的双重特征。21世纪前,“寺洼文化—毛家坪B组遗存”序列与甘宁地区的北方系遗存都被认为是东周西戎,但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21世纪以来,伴随新发现的推进,学... 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族群,在文献与考古学遗存上都表现出“西戎”与“北狄”的双重特征。21世纪前,“寺洼文化—毛家坪B组遗存”序列与甘宁地区的北方系遗存都被认为是东周西戎,但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21世纪以来,伴随新发现的推进,学界针对三种遗存与东周西戎的关系提出多种认识,其中虽有共识,但仍存在关键分歧。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遗存应打破单一分类,充实材料,扩大视野,以多元视角阐释遗存与人群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戎狄 西戎 北方系 毛家坪B 组遗存
下载PDF
淮河流域石山子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鲍颖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处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早于石山子文化,但石山子文化一期遗存承继了顺山集文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出顺山集文化是石山子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由于地缘的原因,石山子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颇为频繁。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石山子文化二期晚段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到了距今5500年左右,淮河中游流域的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乘机南下,占领了原来的石山子文化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石山子文化 遗迹与遗物 考古学文化关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的桂中北部地区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布局研究
3
作者 刘斌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4-19,共6页
地质遗迹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民族地区的两大资源优势,在民族地区开展地质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这两类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论文在对桂中北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利... 地质遗迹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民族地区的两大资源优势,在民族地区开展地质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这两类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论文在对桂中北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指数对二者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两者的耦合程度,构建"5个核心发展区、9个优先发展区、9个鼓励发展区、3个预留发展区"的桂中北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布局体系,提出以地质公园为载体,进行地质遗迹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是对桂中北地区旅游开发思路的创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 空间关系 桂中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