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青 朱继平 史本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9-596,共8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山东北部 海岸变迁 海盐生产 人地关系演变
下载PDF
山东北部海盐业起源的历史与考古学探索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慧竹 王青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43-46,53,共5页
根据《世本》、《孟子》等文献记载,夙沙氏和胶鬲是我国最早从事海盐生产的部落,本文经过梳理考证认为,他们应分布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北部沿海。通过相关考古遗存的分析,本文认为,夙沙氏制盐应是在距今5500-5000年前后的大... 根据《世本》、《孟子》等文献记载,夙沙氏和胶鬲是我国最早从事海盐生产的部落,本文经过梳理考证认为,他们应分布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北部沿海。通过相关考古遗存的分析,本文认为,夙沙氏制盐应是在距今5500-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中期或略早,制盐地域应在现今的山东北部寿光至广饶一带。在稍后的距今4300-3900年龙山文化晚期,鲁西北的阳信至滨州一带也兴起海盐生产,由此成为商代胶鬲的远祖。总的看,当时的制盐活动只能在海边进行,制盐技术也比较原始,这是符合其时代特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夙沙氏 胶鬲 山东北部 海盐业起源
下载PDF
山东北部小清河下游2010年盐业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书波 王青 +3 位作者 李慧冬 于成龙 付永敢 徐倩倩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78,共21页
小清河下游是山东北部沿海盐业考古的重点区域。2010年2~4月,山东大学盐业考古队在该区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覆盖式盐业遗址调查,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千米,涵盖广饶县丁庄镇、寿光市羊口镇及东营市广北农场。共新发现和复查单个遗址... 小清河下游是山东北部沿海盐业考古的重点区域。2010年2~4月,山东大学盐业考古队在该区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全覆盖式盐业遗址调查,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千米,涵盖广饶县丁庄镇、寿光市羊口镇及东营市广北农场。共新发现和复查单个遗址点340余个,采集各类遗物标本1600余件,可分为龙山、晚商至西周、东周、汉代以后共四个大的阶段。本文介绍了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业考古 山东北部 全覆盖式调查
原文传递
鲁北—胶东盐业考古调查记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水城 兰玉富 王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4,I0005-I0008,共18页
本文通过对鲁北莱州湾和胶东半岛16个县市和出有盔形器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对盔形器的形态演变、分布区域、使用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遗址和类似器物作了比较分析,确认莱州湾沿海包含大量盔形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 本文通过对鲁北莱州湾和胶东半岛16个县市和出有盔形器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对盔形器的形态演变、分布区域、使用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遗址和类似器物作了比较分析,确认莱州湾沿海包含大量盔形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而盔形器则是制盐的特殊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 莱州湾 胶东 盔形器 盐业考古
原文传递
商周时期鲁北地区海盐业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方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67,共15页
鲁北地区所出盔形器过去被认为是周代"煮海为盐"的器具。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盔形器用于海盐生产和运输至少可追溯到商代晚期。这类器物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可能曾用作量器。鲁北地区的商代考古学文化态势及有关文字资料显示,商... 鲁北地区所出盔形器过去被认为是周代"煮海为盐"的器具。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盔形器用于海盐生产和运输至少可追溯到商代晚期。这类器物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可能曾用作量器。鲁北地区的商代考古学文化态势及有关文字资料显示,商末对人方的战争可能与商王朝谋求控制海盐资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海盐业 鲁北地区 盔形器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山东北部晚商西周煮盐作坊的选址与生产组织 被引量:5
6
作者 付永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1,2,共9页
根据山东北部地区盐业考古专题调查的结果,可揭示煮盐作坊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分布规律,晚商及西周时期作坊在选址时倾向于"央子"与湖沼地貌。进一步探讨晚商及西周时期煮盐作坊的生产组织与社会属性,可以推断此时期的盐业生产... 根据山东北部地区盐业考古专题调查的结果,可揭示煮盐作坊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分布规律,晚商及西周时期作坊在选址时倾向于"央子"与湖沼地貌。进一步探讨晚商及西周时期煮盐作坊的生产组织与社会属性,可以推断此时期的盐业生产属于小规模私营行为的组合体,这使得煮盐作坊的选址严重受限于自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北部 晚商西周时期 煮盐作坊 选址 生产组织
原文传递
论珍珠门文化兴衰与商周鲁北制盐业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文博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共8页
珍珠门文化所对应的是一支以渔盐为业的族群,在晚商文化向鲁北大规模扩展和商王室对海盐生产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兴起,并广泛参与到以商文化为主导的海盐生产当中。其衰亡则与商周易代后,西周王朝重视山西池盐,从而导致鲁北海盐生产衰落的... 珍珠门文化所对应的是一支以渔盐为业的族群,在晚商文化向鲁北大规模扩展和商王室对海盐生产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兴起,并广泛参与到以商文化为主导的海盐生产当中。其衰亡则与商周易代后,西周王朝重视山西池盐,从而导致鲁北海盐生产衰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门文化 鲁北盐业考古 商周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