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大叙事主题下的展览意义建构——“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的内容策划 被引量:1
1
作者 庞雅妮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聚焦古国时代早期和晚期各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及其兴衰,探讨这一时期玉礼器如何助推和强化神权、军权和王权的文明起源发展模式。通过凝练展览主题、梳理展览叙事重点、“重新脉络化”展品,“玉韫·九州”展策展团队完成了展览故事文本的构建,实现了在明确的主题思想统领下,以清晰的故事线和逻辑结构铺陈展览叙事,以展品及展品丰富生动的物载信息为支撑的内容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系列展览 “玉韫·九州”展 展览内容策划
下载PDF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勤文 杨若晨 +2 位作者 韩壮丽 蔡路武 陈善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F0002,共7页
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分都... 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分都是透闪石质软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玉质鉴定 曾侯乙墓 湖北
下载PDF
玉石及中国古代玉器的PIXE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朱武 承焕生 干福熹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3-838,共6页
本文用外束PIXE技术分析了中国古代玉器和玉石的主量、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外束PIXE技术在判定古代玉器的玉料来源和区别不同产地玉石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国古代玉器 微量元素 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
下载PDF
江西靖安东周墓出土玉器的玉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勤文 曹妙聪 +2 位作者 樊昌生 狄敬如 张素新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26,共7页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玉质研究 东周墓 江西靖安
下载PDF
江西南昌交大明墓出土部分金玉器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勤文 樊昌生 曹妙聪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本文运用宝石学和物理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肉眼和宝石显微镜观察、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贵金属含量检测仪等大型仪器测试,对江西南昌市新建县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内发掘出土的一件玉圭、两组玉组佩、五枚金... 本文运用宝石学和物理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肉眼和宝石显微镜观察、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贵金属含量检测仪等大型仪器测试,对江西南昌市新建县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内发掘出土的一件玉圭、两组玉组佩、五枚金镶宝玉石戒指和一枚金钗的材质成分作了科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玉器的玉质成分是软玉,戒指的戒面有绿松石、蓝宝石和尖晶石,金钗的黄金含量为96.75%,而戒指金托的黄金含量仅为78.24%。从而提高了出土金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宝石 金钗 材质 明代墓葬 江西省
下载PDF
安徽凌家滩出土古玉器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勤文 张敬国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8-21,共4页
将安徽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碎片的全岩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软玉、辽宁岫岩软玉等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该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软玉 ,其化学成分特征与和田白玉和青白玉相当。据此推测 ,该鸡骨白古玉器的原石可能为白玉和淡绿灰色玉... 将安徽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碎片的全岩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软玉、辽宁岫岩软玉等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该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软玉 ,其化学成分特征与和田白玉和青白玉相当。据此推测 ,该鸡骨白古玉器的原石可能为白玉和淡绿灰色玉。该软玉的成因类型属镁质大理岩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白古玉器 软玉 化学成分 凌家滩 安徽省
下载PDF
红山古玉孔洞内首次发现球粒状铁质矿物
7
作者 尹继才 刘卫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5-619,共5页
本文通过对红山古玉孔洞内球粒状磁铁矿、针铁矿、赤铁矿和金属铁等铁质成分的研究,并与宇宙尘和古生代海洋沉积形成的鲕状赤铁矿进行对比,论证了磁铁矿等铁质矿物球粒的成因。运用这一研究成果,可作为识别红山古玉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红山古玉 球粒状铁质矿物 成因对比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仿古玉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笑蓉 郭守国 +1 位作者 张尉 薛蕾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由热处理法可制得软玉的仿古效果,为古玉的科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使用拉曼光谱对三组不同颜色的软玉原料及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的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法得到的仿古玉样品的拉曼谱图同未经热处理的软玉原料的拉... 由热处理法可制得软玉的仿古效果,为古玉的科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使用拉曼光谱对三组不同颜色的软玉原料及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的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法得到的仿古玉样品的拉曼谱图同未经热处理的软玉原料的拉曼谱图相比在位移上有显著差异。未经热处理的软玉原料在252~395cm^(-1)拉曼位移带的数个谱峰在经热处理得到的仿古玉的谱图中会集中显示为324~327cm^(-1)和389~395cm^(-1)处的两个拉曼峰,在666~668cm^(-1)和1019~1027cm^(-1)处的谱峰会稍向低频方向漂移至662~665cm^(-1)和1007~1010cm^(-1), 510~526cm^(-1)处的拉曼峰会变钝,926cm^(-1)处的谱峰几乎消失,而1304~1310cm^(-1)处的拉曼峰则是经热处理法得到的仿古玉才具有的。因此,1304~1310cm^(-1)处的拉曼峰可作为鉴别经热处理法得到的仿古玉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古玉 软玉 热处理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出土玉器的玉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闵梦羽 黄凤春 +2 位作者 罗泽敏 陈春 朱勤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于2010年底被发现,出土玉石器三百余件。本文研究对象是出自M1、M3、M27、M28、M65号墓的29件出土玉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微损)测试方法对该批样品进行了研究。肉...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东北部,于2010年底被发现,出土玉石器三百余件。本文研究对象是出自M1、M3、M27、M28、M65号墓的29件出土玉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微损)测试方法对该批样品进行了研究。肉眼观察结合基础宝石学测试表明,29件颜色和受沁程度不同的出土玉器样品中,27件为软玉,另2件需通过大型仪器测试鉴别。大型仪器测试以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为主,对29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玉器材质的定性分析,27件出土玉器样品显示了典型的透闪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另2件中样品M28-63-FJ-1显示了典型的蛇纹石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及样品M111∶48-50在262、405、699cm-1处显示了典型的白云母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6件出土软玉样品的化学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SiO2,其质量分数分别在13.55%~14.30%,23.78%~26.02%和56.98%~58.94%之间,属于软玉的理论范围。根据微量元素中Fe的质量分数计算6件软玉样品的主要矿物种类,其中样品M65∶WH-BLACK的R*值为0.834,主要矿物组成为阳起石,其余5件样品R*值均大于0.9,为透闪石质软玉,6件样品皆产于白云石化大理岩型软玉矿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受沁部位的侵蚀坑以及软玉的纤维交织状结构。大型仪器可以相对准确地分析玉器的材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弥补了肉眼观察和基础宝石学测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西周 无损测试 湖北随州
下载PDF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1太子墓出土玉器玉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鲍怡 朱勤文 +2 位作者 王治国 李清丽 杨爱民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18,共11页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 000余件(套)珍贵文物。本研究对象是出自M2011太子墓的380余件精美玉(石)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 000余件(套)珍贵文物。本研究对象是出自M2011太子墓的380余件精美玉(石)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1(太子墓)出土玉(石)器的玉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不同程度受沁的26件出土玉(石)器中23件为软玉,3件为细砂岩。严重受沁会影响出土玉(石)器的材质鉴别,用强透射光观察受沁玉器玉质,部分能够看到沁色的深度,反映出本来的颜色和质地。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土玉器的材质与结构特征及成分的变化,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玉质鉴定 虢国墓 周代
下载PDF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2墓玉器材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鲍怡 朱勤文 +4 位作者 辛军民 张菁华 王治国 李清丽 杨爱民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出自M2012梁姬墓的59件(组)精美玉器的是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宝玉石学和岩...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出自M2012梁姬墓的59件(组)精美玉器的是我们这次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2(梁姬墓)出土玉器的材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受沁程度多样的59件(组)出土玉器中,56件(组)为软玉,1件为蛇纹石,M2012:95串饰含有绿松石、孔雀石和煤精,M2012:124左手腕饰含绿松石和玛瑙。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土玉器的材质,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提高鉴定的精度和科学性。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材质 虢国墓 西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