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odern Construction Ar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1
作者 JIANG Yuanyu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has drive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Focused on the important design method of modern construction art,this study analyzed its c...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has drive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Focused on the important design method of modern construction art,this study analyzed its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and made deep exploration to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dern construction ar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scape spatial planning and layout,spatial design forms,and spatial ornaments.The use of modern construction art concepts could make landscape design more scientific,artistic,and humane,creating higher quality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for audi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modern construction art Construction Art
下载PD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被引量:2
2
作者 LIANG Liang LI J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10期8-10,共3页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post-modernism, basic design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analyzing its influence and comparing domestic and ov...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post-modernism, basic design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analyzing its influence and comparing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post-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study aims at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es on the design of post-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rnISM CONCEP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下载PDF
TOWARDS A FOURTH ECOLOGY: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ith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被引量:1
3
作者 Joo Hwa Bay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10年第4期176-197,共22页
The architect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while creating architecture for people to last,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could solve some problems,but is y... The architect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while creating architecture for people to last,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could solve some problems,but is yet to solve many of the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in human history.Perhaps many of the problems can only be solved with carefu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social intercourse,and economics in relation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s and organizations,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imultaneously.There seemed to be a divide between the way an engineer and an architect think and practice in making a building and a piece of architecture,where the former is highly mathematical,and the latter deals with cultural poetics and a whole range of social and technical issues of which the physics of the environment is but one dimension(Bay and Ong 2006).It may appear natural in this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in many cities that the current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sign(ESD)system,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world,would be readily accepted by the architect in practice and education.Many of the current ESD guidelin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avoidance of a further decay of the earth,thus preventing droughts and floods,etc.,and hope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of the environment for all the“business as usual”social-economic activities.With more world leaders of the developed world agreeing in principle on the need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perhaps a lot more will be don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models for ecologically friendly planning,commerce,industry,and design.There could be a cognitive bias3 of overconfidence and systemic error that the predominantly engineering focus to keep climate change at bay will solve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ility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The current limited concept of“ecological”or the“green”design does contribute to sustainability,but is quite limited and not the whole picture of sustainability.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involves the dynamic and complex balance of environmental(man-made and natural),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from many earlier source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the Third Ecology(Chermayeff and Tzonis 1971)about social ecolog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an-made urban fabric,and recently,the much accepted pervasive framework of 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 Report 1987:Our Common Future,which included more discussions about the interrelatedness with economic equi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Foremost and ultimately it is about promoting and ensuring social quality of living now and sustaining that into the future,for all nations,the rich and the poor,through solving the matrix of social,economic,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issues:1.Belief in science,disenchantment,symbol of failure of modern architecture-Pruitt Igoe;2.An anti-thesis to Pruitt Igoe-Bedok Court;3.The cultural concerns and preparametric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architect;4.Architecture,social science,cultural value,social capital,behavior,and ESD;5.A Fourth Ecology,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by architects,social scientists,and engin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Y sustainability architecturE modern architecture FUNCTIONALISM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sign rating tool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socio-climatic bioclimatic human behavior diversity human potential
下载PDF
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特征的现代建筑设计应用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霖 王蓉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 徽派古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徽州地理和文化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在其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也自成一格,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协调美、“道法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古朴典雅”的整体美的生态美学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可遵循特色地域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传统建筑文化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因地制宜,构建以“和”为美的地形界面;秩序井然,构建以“序”为美的空间界面;情景合一,构建以“情”为美的人文界面,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彰显徽州古民居生态美学的科学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生态美学特征 现代建筑设计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中的“五感”认知与体验研究
5
作者 张玲玲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8-19,25,共3页
人体和建筑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人的感官对外界的感悟,即通常意义上的“五感”。每一种感官在信息获取时均有其明确的作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通常是分别以视、听、味、嗅、触觉作为划分领域。实际上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一定是超出了单一感官... 人体和建筑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人的感官对外界的感悟,即通常意义上的“五感”。每一种感官在信息获取时均有其明确的作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通常是分别以视、听、味、嗅、触觉作为划分领域。实际上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一定是超出了单一感官的体验,而具有多重感官的内在深度。本研究从空间、材料、光影、细节等方面分析建筑设计中“五感”的具体体现,为如何设计出充满生命力与人性关怀的建筑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设计 五感 认知 体验
下载PDF
几何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形式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庆 余翰武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130-132,137,共4页
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发展非常迅速,建筑样式也不再满足于早期的简洁、大气、美观的建筑思想,而是发展成各式各样的从多方面去考虑的建筑样式。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观者对建筑的看法参差不齐。建筑的几何符号造型... 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发展非常迅速,建筑样式也不再满足于早期的简洁、大气、美观的建筑思想,而是发展成各式各样的从多方面去考虑的建筑样式。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观者对建筑的看法参差不齐。建筑的几何符号造型日益成为阐释建筑的主要形式,文章以现代建筑中的几何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建筑案例的分析,思考建筑师对几何符号的运用,以及在相关建筑中表达的人文内涵,总结几何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符号 现代建筑设计 运用形式
下载PDF
浅析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睿 邱明坤 +1 位作者 朱克勤 张茹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基本情况展开分析,得出了现代化建筑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较为普遍,同时人民群众也对此种建筑文化高度关注与认同的结论。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古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之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 本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基本情况展开分析,得出了现代化建筑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较为普遍,同时人民群众也对此种建筑文化高度关注与认同的结论。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古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之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元素 现代建筑 设计
下载PDF
近代本土建筑师王秉忱的炎热地区住宅适宜性设计研究——以武汉小面积住宅实践为例
8
作者 肖文静 赖世贤 《住区》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住宅建设由全面学习苏联转入自由探索阶段,对地方性表现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其中本土建筑师王秉忱对以武汉为代表的炎热地区住宅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聚焦王秉忱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一批武汉小面积住宅,分析其中与...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住宅建设由全面学习苏联转入自由探索阶段,对地方性表现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其中本土建筑师王秉忱对以武汉为代表的炎热地区住宅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聚焦王秉忱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一批武汉小面积住宅,分析其中与炎热气候相适宜的设计特征,试图探寻他在遵循“经济、适用、适当注意美观”的原则下对节能性、地域性和人文主义的思考,体现其在住宅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历史价值,并为当下的住宅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秉忱 炎热地区 住宅设计 武汉小面积住宅 现代建筑
下载PDF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理念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昊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3期13-16,共4页
在工业化背景下设计工业建筑时,要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重视工业建筑空间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同时对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探索,保证... 在工业化背景下设计工业建筑时,要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重视工业建筑空间结构与布局的合理性。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同时对工业建筑设计中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探索,保证工业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希望为后续类似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 节能环保 绿色生态 工业上楼
下载PDF
书籍设计中的现代性品质刍议——以“物感”为核心
10
作者 吴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守正创新,其深耕于传统造物精神,探索现代设计的品质与内涵,以近些年“中国最美书籍”获奖作品来看,中式意蕴的现代性正在生成。基于西方现代语境视角,在功能与理性向度之外,将书籍设计中的质料感官转向至“物感”领域... 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守正创新,其深耕于传统造物精神,探索现代设计的品质与内涵,以近些年“中国最美书籍”获奖作品来看,中式意蕴的现代性正在生成。基于西方现代语境视角,在功能与理性向度之外,将书籍设计中的质料感官转向至“物感”领域,上升到“物美学”高度,并从物感的维度、间性、营造、解放等层面多方位阐述书籍的造物哲学与设计伦理,诠释其现代性生成与当代转化,希冀为当代书籍设计的现代性品质构建提供东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物感 现代性 品质
下载PDF
生活美学中的符号与象征——中国传统建筑脊饰意象源流及其设计创新路径研究
11
作者 徐子涵 刘偲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中国传统脊饰作为体现生活美学的一种视觉意象符号,具有直观的象征性。脊饰造型设计先是模仿吸收自然元素中的客观之“象”,再经过审美感知融汇形成主观“意象”,然后以此作为审美主体创意设计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达。脊饰的审美意象表... 中国传统脊饰作为体现生活美学的一种视觉意象符号,具有直观的象征性。脊饰造型设计先是模仿吸收自然元素中的客观之“象”,再经过审美感知融汇形成主观“意象”,然后以此作为审美主体创意设计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达。脊饰的审美意象表现不仅是对自然物象形态的模仿,而且重在抽象简化、概括提炼,挖掘出自然物态中的审美文化元素,将其提升、转化为一种符号语言,使脊饰成为具有抽象性、象征性和伦理意义的文化符号。这种象征性和抽象性的“意象”设计为脊饰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其超越了物质实用层面,成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从历史脉络、文化内涵、意象解读、造型特点等四个维度解析中国传统建筑脊饰的外在形式构成与内在审美表现,并以文化创意、公共空间环境和虚拟现实设计的视角,将中国传统建筑脊饰中的造型图案等“意象”符号创造性地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可为开启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思维 中国传统建筑脊饰 意象 文化符号 现代设计
下载PDF
融入社会归于自然——乡村振兴下地方高校建筑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探索
12
作者 张雯洁 马力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3期70-77,48,共9页
如何培养专门从事乡建活动的设计师是乡建长治久效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应打破以往传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制定与当代大学生相适宜的培养体系。本文通过采用多阶教学体系、建立多种课堂组织模式、成立多方平台和融入综合素质教育相... 如何培养专门从事乡建活动的设计师是乡建长治久效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应打破以往传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制定与当代大学生相适宜的培养体系。本文通过采用多阶教学体系、建立多种课堂组织模式、成立多方平台和融入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探索出一条培养热爱乡村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乡建设计师的道路,为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建筑艺术设计 跨专业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竺云彪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80-82,共3页
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木塑复合材料(WP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易加工、耐候性好、经济环保的材料,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WPC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综述了其在园林场地铺装、园林设施设计和园林建筑中的应... 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木塑复合材料(WP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易加工、耐候性好、经济环保的材料,在现代园林设计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WPC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综述了其在园林场地铺装、园林设施设计和园林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园林设计建设中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现代园林设计建设 场地铺装 设施设计 园林建筑
下载PDF
绿色建筑视角下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应用研究
14
作者 魏芳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建筑工程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加强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对实现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工程建设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包括水泥、砂石、水、电能等,建筑工程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建筑工程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加强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对实现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工程建设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包括水泥、砂石、水、电能等,建筑工程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建筑工程设计决定了工程施工大体方案,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作用,以绿色建筑视角为出发点,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打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建筑工程。基于此,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并探究绿色建筑视角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 能源 节能环保
下载PDF
智能化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15
作者 胡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98-100,共3页
在智能化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注重技术运用的同时,还融合了人文智慧、自然智慧,实现了人、自然以及技术的有效互动,实现了现代风景园林舒适性的提升。但是,相较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基于智能化理念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复杂性更高,规... 在智能化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注重技术运用的同时,还融合了人文智慧、自然智慧,实现了人、自然以及技术的有效互动,实现了现代风景园林舒适性的提升。但是,相较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基于智能化理念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复杂性更高,规划的内容更为繁琐,两者的差异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设计内容与设计原则,以保证智能化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价值实现。对此,文章将以设计内容与设计原则为出发点,探究智能化理念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框架,此后,再以S园林为例,探究智能化理念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流程,推动智能化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实践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现代风景园林 设计运用
下载PDF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奕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依托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并在展现人文自然、见证时代变迁、发挥国际价值方面有重要作用。当前,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存在观念意识落后、理论根源缺失、监管力...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依托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并在展现人文自然、见证时代变迁、发挥国际价值方面有重要作用。当前,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存在观念意识落后、理论根源缺失、监管力度不足、技术水平不佳等问题,需要采取强化人本观念、加大理论知识储备、保障专业监管、加强技术应用等举措,实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高质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装饰元素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下载PDF
现代住宅设计中传统建筑设计的运用
17
作者 赵文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6期177-179,共3页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现代住宅设计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若要激发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活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住宅设计作品是重点。现代住宅设计在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需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处理好外来设计文化与传...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现代住宅设计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若要激发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活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住宅设计作品是重点。现代住宅设计在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需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处理好外来设计文化与传统设计文化之间的关系,满足人们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基于此,文中以现代住宅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以及传统建设设计特点,探究两者融合应用的必要性,以传统建筑设计元素为载体,加强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设计元素碰撞,提升现代住宅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融合度,凸显现代住宅设计作品的独特性以及传承性,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住宅 住宅设计 传统建筑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18
作者 张晓鹰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4期178-180,共3页
传统建筑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明,独特的建筑元素、形制和空间设计手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建筑文化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机。因此,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 传统建筑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明,独特的建筑元素、形制和空间设计手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建筑文化逐渐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机。因此,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建筑的需求和创新,我们有机会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文中将深入探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贡献思考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现代建筑 设计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探究
19
作者 杜雨薇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10期46-48,共3页
古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古建筑面临功能过时和结构老化的问题。与此同时,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功能性、环保性和科技创新,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满足当代需求。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不仅保护了历史遗产,... 古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古建筑面临功能过时和结构老化的问题。与此同时,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功能性、环保性和科技创新,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满足当代需求。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不仅保护了历史遗产,还能为古建筑赋予新的功能和生命力。这种融合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代需求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融合设计
下载PDF
现代木构屋架的空间利用设计探索
20
作者 许凌子 辛志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41-44,共4页
我们常说的建筑“第五立面”——屋顶作为建筑的顶部围护,不仅能成为建筑外轮廓和整体形象的视觉焦点所在,还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建筑下部主体空间的完整且自由,木构建筑的屋顶由于屋架结构的存在而使内部的空间被切割成... 我们常说的建筑“第五立面”——屋顶作为建筑的顶部围护,不仅能成为建筑外轮廓和整体形象的视觉焦点所在,还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建筑下部主体空间的完整且自由,木构建筑的屋顶由于屋架结构的存在而使内部的空间被切割成多个部分。传统木构屋架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一般无法在其中布置有效空间,而现代木结构能做到更大的跨度、更小的构件截面以及更丰富的搭建方式,使得在其中创造空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建筑师探索新的设计手法以对木构建筑屋顶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扩展进行处理,从而激发新的现代木构屋架设计理念。文章以现代木构屋架的可居性与架构性为研究目标,整理分析现代木构屋架的设计案例并探讨其逻辑,从而引发对木构屋架空间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木构屋架 空间利用 案例分析 空间结构一体化 设备摆放 架构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