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外国建筑理论之再思索——写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德侬 张向炜 戴路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自1980年代以来,外国建筑及其理论的引进,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文章"鸟瞰"了外来建筑理论的引进过程,对外来的建筑理论做了正面观察,也分析了我国建筑对外来理论的一些负面响应,提出建筑理论和创作应当回归生活,并把生活的... 自1980年代以来,外国建筑及其理论的引进,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文章"鸟瞰"了外来建筑理论的引进过程,对外来的建筑理论做了正面观察,也分析了我国建筑对外来理论的一些负面响应,提出建筑理论和创作应当回归生活,并把生活的内含扩展为"世情"、"国情"和"现实"3个层次。论文提出"建筑设计研究院"应当开展"研究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建筑理论 经典现代建筑 风格流派 伪理论 研究型设计
下载PDF
本土化的建筑批评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亚敏 车志远 王绍森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1期76-77,共2页
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批评三位一体,是建筑设计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三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建筑批评学发展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并且影响到了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土建筑批评体系的研究,指出其中不足,进而总结出建立... 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批评三位一体,是建筑设计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三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建筑批评学发展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并且影响到了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土建筑批评体系的研究,指出其中不足,进而总结出建立本土化建筑批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批评学 中国式 基础理论 语言批评
下载PDF
文津阁、文源阁、文澜阁一法多式写仿造园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孟凡玉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7座藏书阁俱仿天一阁建造,文津、文源、文澜三阁园林格局亦与天一阁相似。以史料研究为基础,发现四库三阁园林写仿天一阁造园的同时兼仿米芾宝晋斋的借景机制和赏石意趣。文津、文源、... 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7座藏书阁俱仿天一阁建造,文津、文源、文澜三阁园林格局亦与天一阁相似。以史料研究为基础,发现四库三阁园林写仿天一阁造园的同时兼仿米芾宝晋斋的借景机制和赏石意趣。文津、文源、文澜3阁的建造具有明确的承续关系,因此研究同一范式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造园策略。传统园林特有的掇山理水手法在造园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优势,对其展开的设计学研究可为当代场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历史与理论 写仿 一法多式 天一阁 宝晋斋
下载PDF
新徽派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初探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仁义 秦旭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其精髓已经成为目前众多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传承创新为宗旨,尝试探索新徽派建筑创作方法,引导新徽派建筑创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关键词 新徽派建筑 理论与方法 创作方法
下载PDF
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 被引量:2
5
作者 孟聪龄 高方方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1期1-2,共2页
阐述了后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从建筑语言与审美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状,探寻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
关键词 建筑理论 后现代主义建筑 风格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闽南”建筑创作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立新 张思文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81-85,共5页
应用分形理论解析"新闽南"建筑创作,旨在从创新性的角度提升对"新闽南"建筑创作的纵深认识,从分形建筑的自相似性、尺度层级、分维一致性与文化分形4个层面来阐述"新闽南"建筑的分形创作逻辑,最终总结出... 应用分形理论解析"新闽南"建筑创作,旨在从创新性的角度提升对"新闽南"建筑创作的纵深认识,从分形建筑的自相似性、尺度层级、分维一致性与文化分形4个层面来阐述"新闽南"建筑的分形创作逻辑,最终总结出其中的分形现象,拓展了建筑师对"新闽南"建筑的认知维度与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新闽南"建筑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闽南”建筑 分形理论 地域建筑 建筑创作
下载PDF
徽派建筑词汇英译探究——以安徽省博物院徽州古建筑馆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蕾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1-94,共4页
分析了徽派建筑词汇的语言特色,以安徽省博物院徽州古建筑馆的建筑词汇误译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归纳了徽派建筑词汇的英译原则,提出了一些应对徽派建筑词汇英译的翻译策略,为徽文化的译介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关键词 徽派建筑 目的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园林特征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牮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174-175,184,共3页
结合近代的历史变迁与时代特征,以及公园的服务对象和使用功能、园林建设主体,探讨近代园林的特征,并剖析其内在影响因素,以期为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并为当今园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近代 公园理论 中西合璧 古为今用
下载PDF
因材施评——学习模式测试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轶 《华中建筑》 2017年第7期115-118,共4页
该文阐述了在北方工业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验中,基于大卫·科尔布的学习模式理论引入了学习模式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测试结果;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 该文阐述了在北方工业大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验中,基于大卫·科尔布的学习模式理论引入了学习模式测试,并深入分析了测试结果;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性评价,探索了改变学生单纯依靠设计图纸的成绩来实现自我判断与认知这一现状的方法,为实现"因材施评"的建筑设计教学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模式理论 学习模式测试 建筑设计课程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蝴蝶型旅游度假及其载体的规划设计研究——以利川市苏马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为例
10
作者 万敏 宋庆俐 季茜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期82-88,共7页
通过人类与蝴蝶的行为比较,提出了蝴蝶型旅游度假概念;通过蝴蝶型与候鸟型旅游度假之典型案例对比,归结出蝴蝶型旅游度假之空间"311"、市场"41N"、产品"4X1"的特征;叠合上述特征,界定了蝴蝶型旅游度假的... 通过人类与蝴蝶的行为比较,提出了蝴蝶型旅游度假概念;通过蝴蝶型与候鸟型旅游度假之典型案例对比,归结出蝴蝶型旅游度假之空间"311"、市场"41N"、产品"4X1"的特征;叠合上述特征,界定了蝴蝶型旅游度假的内涵并推衍出其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度假房地产等相关概念属性。结合利川市苏马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发展背景与规划设计阐述,从旅游市场定位、人口规模预测、服务设施配套、山系绿道网络系统4方面解析了其具有蝴蝶型旅游度假特色的规划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联动 蝴蝶型旅游度假 苏马荡 规划设计及其理论
下载PDF
现状与出路——记“建筑论坛”第三次研讨会的“对话”
11
作者 杨永生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8,共6页
“对话”涉及到建筑创作、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工作、建筑教育、建筑评论、建筑科普等方面,实话实说,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在读者中间能够引起共鸣,深入讨论,以期中国建筑界以崭... “对话”涉及到建筑创作、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工作、建筑教育、建筑评论、建筑科普等方面,实话实说,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在读者中间能够引起共鸣,深入讨论,以期中国建筑界以崭新的面貌和丰硕的成果迈入21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创作 建筑理论研究 建筑教育 建筑评论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
12
作者 许方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6,共7页
传统村落民居作为地域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研究其建筑风貌特征,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依托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村落民居的建筑风貌特征展开调研,提取建筑风貌构成要素,进行分类编码和范畴分析,... 传统村落民居作为地域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研究其建筑风貌特征,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章依托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村落民居的建筑风貌特征展开调研,提取建筑风貌构成要素,进行分类编码和范畴分析,进一步构建地域民居建筑风貌特征研究模型。研究发现,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民居的总体布局、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构造、建筑细部装饰等构成了其主要的建筑风貌特征。其中,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则是影响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貌 皖西大别山区 传统村落民居 扎根理论
下载PDF
记忆与遗忘共存:自组织理论视域下当代乡村民居的设计介入研究及其价值诠释
13
作者 谭人殊 邹洲 董津纶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3年第2期303-316,共14页
当代乡村民居的演化与发展具备“自组织”特性,因此适用“自组织理论”的阐释。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当前的一般性介入方式进行评述,厘清“他组织”本质带来的缺憾。其次,借由“自组织理论”中“开放性”“非平衡性”“涨落”“基核... 当代乡村民居的演化与发展具备“自组织”特性,因此适用“自组织理论”的阐释。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当前的一般性介入方式进行评述,厘清“他组织”本质带来的缺憾。其次,借由“自组织理论”中“开放性”“非平衡性”“涨落”“基核”“记忆与遗忘”等相关概念的引入,探讨设计介入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的根本着力点。随后,在此基础上,就当代乡村民居的风貌特征进行形式归纳,划分出“不可逆”“可传续”和“需引导”三个层面的类别。最终,提出“顺势化设计”的导控思路,并选择乡村中的“农村建筑安装施工队”作为路径和媒介,从而在“同等可取”的原则下,以“平权”的方式来完成设计信息的输入。此举不仅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深度理解和响应,同时也激发了乡村建筑审美的“自鸣性”,从根本上提升了当代乡村风貌的美学品质,还在无形中对乡村营建团体的业务升级予以优化和鼓励,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域特征和地方性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乡村民居 自组织理论 设计介入 建筑风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