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青藏结合部泉盐产销的历史变迁——以青海囊谦多伦多盐场为中心
1
作者 范杨文灿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6-75,共10页
在藏区长期存在一种遵循习惯法的食盐产销制度,维持着区域内部的稳定发展,多伦多泉盐当属此类。历史上对青海南缘多伦多泉盐产销活动记载十分稀少,当地泉盐开发利用情况鲜为人知。不过,基于有限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仍大致可以推断:在... 在藏区长期存在一种遵循习惯法的食盐产销制度,维持着区域内部的稳定发展,多伦多泉盐当属此类。历史上对青海南缘多伦多泉盐产销活动记载十分稀少,当地泉盐开发利用情况鲜为人知。不过,基于有限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仍大致可以推断:在川青藏结合部,以西羌为主体的族群或较早掌握周边泉盐资源,农牧两大生产部类间经济活动长期存在;受交换需求驱动,形成泉盐贸易圈。近代以来,在盐利驱使下,地方政权围绕多伦多泉盐归属、盐税收缴等不断博弈,国家控制力向青海南沿延伸力度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食盐国家专营制度确立。这一跨越数千年历史过程的梳理考察,呈现了区域社会的互动关系和经济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青藏结合部 多伦多盐场 泉盐 囊谦 历史变迁
下载PDF
滇川藏毗连地区区域功能定位与多向度研究价值——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灿松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调解我国生态平衡区和能源储备的区域功能;该区域由于藏缅语族族群的迁徙频繁和聚合紧密、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地域文化多元性的复合并存、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性突出,清代以来中央王朝就逐渐重视该区域的整体治理等使得这里整体性研究价值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滇川藏毗连地区 中间地带 区域研究价值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滇藏川交接地乡村反贫困优化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智生 吴映梅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交接地 手工技艺创新 乡村反贫困
下载PDF
生态共同体视阈下“天人合一”再解读——兼论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甘娜 张倩 段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59,135,共8页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个体自身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和”文化契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生态保护精神的积极引导下,川...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个体自身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和”文化契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生态保护精神的积极引导下,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两山论”,实现绿色发展。本文系统梳理“天人合一”的内容含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探究“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共同体、乡村振兴的学理性前提,并对生态共同体视阈下的“天人合一”观念、精神和实践再解读。目前,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存在返贫风险系数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足的建设困境。基于此,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集聚地区高效治理发展合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共同体 天人合一 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
下载PDF
历史联系与新发展格局下的川藏滇青交界区域合作
6
作者 李青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6,共7页
研究所指的藏滇青交界区域包括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市和林芝市、云南迪庆州和怒江州、青海玉树州。因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历史上,在川藏滇青交界区域形成了羌藏彝走廊、茶马古道等多条民族走廊、经济走廊和文化走廊,... 研究所指的藏滇青交界区域包括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市和林芝市、云南迪庆州和怒江州、青海玉树州。因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历史上,在川藏滇青交界区域形成了羌藏彝走廊、茶马古道等多条民族走廊、经济走廊和文化走廊,产生了以进出藏为主的商品与文化联系,区域内部具有复杂的多元性和同质性。新中国成立后,川藏滇青交界区以交通改善为先导,以人员和商品往来为内容,进一步密切了区域内部及其腹地资源与市场的联系,保持和延续了其内聚力。"十四五"时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在川藏高速、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布局都将改善,应借此进一步挖掘川藏滇青交界区域战略合作的价值,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的基础支撑,深化优势产业领域合作,建立发展合作的空间格局,完善开放合作机制,促进川藏滇青交界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更具战略地位和竞争力的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滇青交界区域 发展合作 经济区
下载PDF
川滇藏交界重力场变化及强震危险背景
7
作者 祝意青 隗寿春 +1 位作者 赵云峰 刘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17-219,共3页
1引言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M_(S) 6.4地震(25.67°N,99.87°E),震源深度8 km;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M_(S) 7.4地震(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2次地震均处于南北地震带,发震时间相差仅... 1引言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M_(S) 6.4地震(25.67°N,99.87°E),震源深度8 km;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M_(S) 7.4地震(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2次地震均处于南北地震带,发震时间相差仅4 h16 min,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藏交界地区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强震危险背景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川藏交界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邹礼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5,共6页
滇川藏交界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该区域的产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 滇川藏交界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该区域的产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助力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滇川藏交界区 旅游产业 现实境遇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嬗变及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智生 李灿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审视二者关系变动的特殊影响及其历史作用,可辨析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相互缠联的传统关系,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在国家治边、基层僧俗力量博弈、藏区资源分配等多界面相互交织中因循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乡村社会 共生关系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智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7,149,共10页
明代中后期,崛起于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强势进入滇藏川毗连藏区,并对这个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经营和治理,其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在具体梳理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的各项历史事迹基础上,重点从"多派扶持、以教治教"的宗教政策、藏区乡村... 明代中后期,崛起于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强势进入滇藏川毗连藏区,并对这个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经营和治理,其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在具体梳理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的各项历史事迹基础上,重点从"多派扶持、以教治教"的宗教政策、藏区乡村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和控制、大规模移民安置与民族间交错共生地理格局的构建、大力促进藏区经济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对其藏区治理策略进行了梳理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氏土司 滇藏川毗连藏区 治理策略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山泉 章文波 +1 位作者 于湘伟 宋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3-876,共14页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 根据本文提出的更为严格的地震数据筛选方法——横向分区地震均值筛选法,选取了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地震台网的224个固定台站和49个流动台站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记录的48,177个地震、372,483条初至P波绝对到时数据以及2,413,407条精度较高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上地壳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四川盆地上地壳10 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松潘—甘孜地块、滇中地块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2)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着边界断裂分布,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深度范围内,震源主要位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交界区域且偏向高速异常体一侧;(3)震源分布研究推测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东南侧可能存在一条倾向北西、倾角约为40°的北东向走向的隐伏断裂,且为芦山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4)川滇地区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可能反映了中下地壳弱物质流的存在,中下地壳物质流不是广泛分布在川滇地区,而是沿着川滇块体东部有限的通道向南流动.中下地壳流可能是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南方向流出,在雅安一带遇到坚硬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物质向北东方向流动,而另一部分物质转向南沿着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分布,并继续向南沿着小江断裂带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川滇地区 三维P波速度结构 中下地壳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