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ice Yield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被引量:3
1
作者 FENG De-hua1,JIANG Yue-lin1,YANG Tai-ming2,CHEN Jin-hua2 1.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2.Anhui Meteorologic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Hefei 230031,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3期73-76,80,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ice yield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Metho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10 stations i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ice yield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Metho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10 stations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during 1965-2009 and the yield data of Anhui single-season middle rice during 1967-2006 were selected.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 of summer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and the intensity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previous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index of rice,Changfeng County where was the typical rice planting zone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was as the representation,and the yield damage loss rate risk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in Changfeng was analyz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yield data.[Result] Th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th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frequently happened.The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presented 'N' shape trend from west to east.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Huainan and Bengbu where were in the middl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was more and was less in Huoqiu and Shouxian where were near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Anhui.The occurrence time mainly focused from the middle and last dekads of July to the first dekad of August after the plum rain.At this time,it was the booting,heading and flowering periods of single-season middle rice,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rice yield was obvious.The damage loss rate of single-season middle rice yield in Changfeng County along Huaihe River continued to increase as the increasing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duration.But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decreased.The intensity grade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disaster loss rate which happened frequently concentrated mainly in levels I and II.The longer the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duration in the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 of rice was,the bigger the damage loss rate was.But the corresponding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as small,and vice versa.[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asses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disaster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RICE Disaster loss rate area along huaihe river China
下载PDF
淮河流域典型农田区气溶胶散射特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
2
作者 凌新锋 侯灿 +2 位作者 杨元建 黄勇 倪婷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利用2019年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质量浓度及相关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农田区域的气溶胶散射特征及其成因,为该区域气溶胶污染辐射强迫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定量观测证据。研究表明:该地... 利用2019年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气溶胶散射系数、气溶胶质量浓度及相关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农田区域的气溶胶散射特征及其成因,为该区域气溶胶污染辐射强迫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定量观测证据。研究表明:该地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三个波长(450、525、635 nm)气溶胶日平均散射系数分别为329.8±180.0、270.2±153.7、214.4±128.4 Mm^(-1),并且散射系数日变化与天气要素和大气层结日变化规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冬季日振幅远小于其他三季;?ngstr?m指数年平均值为1.32,后向散射比年平均值为0.15,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年平均值为4.83 m^(2)/g,表明淮河流域农田区域的气溶胶以细颗粒为主;气溶胶散射系数大小主要受偏西风调控,散射系数与能见度具有高度的负相关幂函数关系;污染日的气溶胶散射系数远大于清洁日,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能力,污染程度高,大气的散射作用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气溶胶 散射系数 质量浓度 典型农田区
下载PDF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与重塑——基于蒙洼蓄洪区的实地考察
3
作者 张彪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中呈现居民迁建意愿与政策执行相悖的对立现象,清晰认识蓄洪区居民迁建过程的这种矛盾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分析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发现空间失衡是影响这种独立矛盾的主要因素。物理空... 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中呈现居民迁建意愿与政策执行相悖的对立现象,清晰认识蓄洪区居民迁建过程的这种矛盾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分析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的过程,发现空间失衡是影响这种独立矛盾的主要因素。物理空间变化的不适应、社会空间的结构破坏与心理空间的路径依赖造成居民迁建的空间失衡。应当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引导迁建居民参与互联网活动,在网络空间中开展社会交往与空间互动,重塑新的空间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居民迁建 空间失衡 空间重塑 蓄洪区
下载PDF
安徽省行蓄洪区启用与极端气候耦合可视化研究
4
作者 黄英琳 范小露 +3 位作者 张新毅 陶苏珍 胡琪 杨紫琪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本文指出为应对淮河洪水频发问题,国家建立行蓄洪区防洪工程,合理启用行蓄洪区是保障沿岸地区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研究政府是否合理运用行蓄洪区,本文以淮河流域安徽段行蓄洪区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对其历史启用情况可视化,并以城东... 本文指出为应对淮河洪水频发问题,国家建立行蓄洪区防洪工程,合理启用行蓄洪区是保障沿岸地区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研究政府是否合理运用行蓄洪区,本文以淮河流域安徽段行蓄洪区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对其历史启用情况可视化,并以城东湖、城西湖、濛洼3处蓄洪区为例,对蓄洪区启用与极端降水两个子系统进行了耦合。耦合结果显示:两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度总体水平高,表明政府在极端降水下对行蓄洪区的调控较为合理,对洪涝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洪水 行蓄洪区 极端气候 耦合度
下载PDF
复杂河网地区气候-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付晓花 董增川 +2 位作者 韩锐 王盼 程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69,共8页
以淮河流域中下游结合部的洪泽湖周边滞洪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紧耦合技术,将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基于松耦合技术,将气候模型与水文模型、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了流域、河网、蓄滞洪区和湖泊复杂系统气候水文水动... 以淮河流域中下游结合部的洪泽湖周边滞洪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紧耦合技术,将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基于松耦合技术,将气候模型与水文模型、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了流域、河网、蓄滞洪区和湖泊复杂系统气候水文水动力单向耦合,并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复杂河网地区水流演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气候-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洪水演进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和适应性;气候变化导致未来淮河流域洪水量级增加,加大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洪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型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耦合技术 复杂河网地区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明渠调水工程流量切换条件下的渠池水力响应特性分析
6
作者 白佳琦 张召 +3 位作者 陈铭瑞 薛萍 雷晓辉 桑国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159,共7页
大型跨流域明渠调水工程中各类输水元件相互连接,其过流特性各异,且在输水过程中各元件相互扰动,导致沿线水情复杂多变,开展渠池水力响应特性分析对维持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以安全调控为导向,分析安... 大型跨流域明渠调水工程中各类输水元件相互连接,其过流特性各异,且在输水过程中各元件相互扰动,导致沿线水情复杂多变,开展渠池水力响应特性分析对维持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以安全调控为导向,分析安全调控时间可行域。即为避免水位超限现象的发生,计算调控后不超渠池水位上下限的建筑物最早调控时间与最晚调控时间,并以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上下游渠池为例开展实例研究。研究过程中,因渠段选取原因,最早调控时间为0h,故对最晚调控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当上游初始流量与下游水位保持不变时,最晚调控时间随目标流量、流量变化量增大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②上游初始流量相同流量变化量不同时,最晚调控时间随下游水位增大而逐渐减小,且流量变化量越大最晚调控时间减小趋势越平缓;③最晚调控时间与流量变化量的相关性最强,与上游初始流量相关性较差。最后基于安全调控时间可行域计算结果,构建了最晚调控时间快速生成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安全调控时间可行域 水力学模型 非恒定流计算
下载PDF
沿淮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耐渍性评价与鉴定
7
作者 王荣圆 陈娟 +3 位作者 闫素辉 周永进 吴文革 李文阳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浆期 渍水胁迫 耐渍系数 隶属函数 沿淮地区
下载PDF
史前文明时期淮河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初探
8
作者 魏国彬 张国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农伐斧遂后,中国政治中心由陕甘牧区东移至淮河农区,东西方再次联姻强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共主“炎帝”。在华夏文明源起过程中,淮河流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明 淮河流域 交往交流交融 迁徙 战争 联姻
下载PDF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汤懋苍 高晓清 +2 位作者 柳艳香 郭维栋 王钟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9,共9页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 ,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 ,受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 1 954和 1 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强热脉冲存在准半年韵律的事实。将它与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大涡”自组织现象作了初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水 强地震 地球系统演变 长江 黄河 地热涡
下载PDF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杨世琦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地域界定 流域面积 文献资料 遥感资料 实地考察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被引量:51
11
作者 郭庆法 高新学 +4 位作者 刘强 刘铁山 张成华 董瑞 叶金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区 玉米育种 创新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耐水湿树种的聚类分析及布局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镇华 康忠铭 +2 位作者 於凤安 吴诗华 刘秀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1992年4至5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前一年遭受特大水灾的8个县市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所调查各县市的树种在受淹1一2月、水淹1一2m和受淹部位达到树干部的存活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别归入极耐水湿、较耐水湿、微... 1992年4至5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前一年遭受特大水灾的8个县市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所调查各县市的树种在受淹1一2月、水淹1一2m和受淹部位达到树干部的存活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别归入极耐水湿、较耐水湿、微耐水湿和不耐水湿4个等级。本文最后对治淮绿化工程耐水湿树种的选择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树种 耐水湿性能 选择
下载PDF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旱灾 北方地区 黄淮海区域 南方地区 防旱措施
下载PDF
多尺度干旱指数在江淮流域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蔡晓军 茅海祥 王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8-989,共12页
利用1960-2010年江淮流域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分别计算了江淮流域的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以及CI指数,经与江淮流域干旱记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月尺度的Z指数... 利用1960-2010年江淮流域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分别计算了江淮流域的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对湿润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以及CI指数,经与江淮流域干旱记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月尺度的Z指数在5种干旱指数中应用效果最好,符合率达70%以上;在时间域上,月尺度的Z指数仅在春季吻合率稍差,其余月份均在70%以上;月尺度的SPI指数在冬季吻合率较差,其余月份同Z指数总体相当;MI指数效果最差;日尺度的CI指数应用效果存在时空差异,在河南最好,在山东最差,夏季效果最好,春季、冬季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干旱指数 比对分析 适应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风险影响评估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志勇 刘志雨 +2 位作者 肖恒 尹志杰 张亚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 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 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 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范围0.2-1.7℃。不同模式对降水预估差异较大,但有超过70%的模式预估降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3.4%-4.1%。未来气候情景下,王家坝断面洪水总体呈增加趋势,2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平均增幅19%,洪水频率将增大,蒙洼蓄滞洪区启用可能更加频繁,启用的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 预估
下载PDF
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堆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奇 宋传中 +4 位作者 崔王 王化可 张妍 王荻 曹宗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源区 中更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
下载PDF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夏冬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荆山湖行洪区 洪水演进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下载PDF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枢纽布置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九大 虞邦义 +1 位作者 王久晟 西汝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7-50,共4页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枢纽建筑物种类多,调度运用复杂。通过枢纽整体、建筑物单体和断面等系列水力模型,对老建筑物的利用、新建筑物的数量、选型及其规模、各建筑物的连接、上下引河的布置等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枢纽整体布置优化方...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枢纽建筑物种类多,调度运用复杂。通过枢纽整体、建筑物单体和断面等系列水力模型,对老建筑物的利用、新建筑物的数量、选型及其规模、各建筑物的连接、上下引河的布置等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枢纽整体布置优化方案。实际运行表明,调整优化后的枢纽布置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行蓄洪区 调整 枢纽布置 水力模型 优化布置 淮河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仓生 金菊良 +1 位作者 丁峰 李舒宝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系统研究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征,对降雨过程和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暴雨特性是梅雨时间长,梅雨量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淮河干支流洪水过程... 为系统研究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征,对降雨过程和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暴雨特性是梅雨时间长,梅雨量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淮河干支流洪水过程和淮河干流洪水特征值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洪水特性是水位高、流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干支流洪水并发,洪水组合恶劣。虽然淮河干流经过了大规模的治理,2007年洪水期间沿淮启用了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但淮河中游仍然持续高水位,润河集至汪集段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表明淮河流域洪水灾害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调度沿淮行蓄洪区、如何协调淮河与洪泽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该流域的洪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管理 暴雨洪水 特性分析 淮河流域 安徽
下载PDF
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冯德花 蒋跃林 +1 位作者 杨太明 陈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680-9682,9716,共4页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沿淮10个站1965~2009年气象资料和1967~2006年安徽一季中稻产量资料,分析沿淮夏季高温天气发生特征和高温热害强度;在前人提出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的基础上,以沿淮...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沿淮10个站1965~2009年气象资料和1967~2006年安徽一季中稻产量资料,分析沿淮夏季高温天气发生特征和高温热害强度;在前人提出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的基础上,以沿淮地区水稻典型种植区域长丰县为代表,结合历史产量资料对长丰高温热害产量灾损率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沿淮高温天气发生频繁,高温热害自西向东呈"N"字形走向,位于沿淮中部的淮南、蚌埠高温天气发生频次较多,与皖南山区毗邻的霍邱、寿县较少,发生时段多集中于梅雨过后的7月中下旬~8月上旬,此时正值一季中稻孕穗抽穗开花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沿淮长丰县一季中稻产量随着高温热害持续时间的增加灾损率不断加大,但其发生概率减小,高温热害灾损率频发的强度等级主要集中在I级和Ⅱ级。水稻生殖生长阶段高温热害持续时间越长,灾害损失率越大,但其相应发生的概率较小,反之亦然。[结论]该研究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害 分布特征 水稻 灾损率 沿淮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