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7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rainfall of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s by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mechanics and Shields stress
1
作者 MA Chao ZHU Yongtai +3 位作者 LU Lu DU Cui LYU Liqun DONG Ji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160-1173,共14页
The critical rainfall of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s is utmost importance for local early hazard forecasting.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rainfall of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s through comparisons... The critical rainfall of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s is utmost importance for local early hazard forecasting.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rainfall of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s through comparisons between slope gradients and three key factors,including topographic contributing area,dimensionless discharge,and Shields stress.The rainfall amount was estimated by utilizing in-situ rainfall records and a slope-dependent Shields stress model was created.The created model can predict critical Shields stress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other two models.Furthermore,a new dimensionless discharge equa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discharge-gradient datasets.The new equation,along with factors such as contributing area above bed failure sites,channel width,and mean diameter of debris flow deposits,predicts a smaller rainfall amount than the in-situ measured records.Although the slope-dependent Shields stress model performs well and the estimated rainfall amount is lower than the in-situ records,the sediment initiation in the experiments falls within sheet flow regime due to a large Shields stress.Therefore,further sediment initiation experiments at a steeper slope range are expected in the future to ensure tha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belongs to mass failure regime characterized by a low level of Shields stress.Finally,a more accurate hazard forecast on the runoff-initiated debris flow holds promise when the corresponding critical slope-dependent dimensionless discharge of no motion,fluvial sediment transport,mass flow regime,and sheet flow regime a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Shields stress Contributing area-slope gradient Rainfall back estimation
下载PDF
玛西斜坡区风城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流体识别
2
作者 毛锐 白雨 +1 位作者 王盼 黄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构建含油性敏感因子,再利用氯元素相对产额与总孔隙度比值构建含盐度敏感因子,将含油性敏感因子与含盐度敏感因子交会形成流体识别图版。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流体识别图版可以对储集层流体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试油选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西斜坡区 风城组 致密储集层 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 岩性扫描测井 流体识别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3
作者 何舢 韩少杰 +3 位作者 王丹彤 张扬 付玉 陈祥伟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坡耕地 生态建设与保护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砒砂岩区坡面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4
作者 马郡粒 杨振奇 +3 位作者 郭建英 张铁钢 王普 马培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目的]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于砒砂岩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十大孔兑罕台川流域的合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区2016—2021年降雨产流产沙监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等,... [目的]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于砒砂岩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十大孔兑罕台川流域的合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该区2016—2021年降雨产流产沙监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等,开展连续性动态监测研究,进而揭示砒砂岩区坡面产流产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动态变化关系。[结果](1)次降雨按历时、雨强和雨量可分为3类,包括A类(历时短、雨量集中、高强度),B类(雨量较多、历时较短、中强度),C类(历时长、小雨强、雨量分散),C类导致水土流失能力最弱;(2)A,B类降雨产流产沙,排列顺序为乔木林地<灌草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作物地<裸地;C类降雨产流,排列顺序为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草地<人工草地<农作物地<裸地,产沙,排列顺序为人工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草地<农作物地<裸地,且相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排序为C<B<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深或土壤流失量对雨型响应的坡度效应略有差异,主要存在于裸地、农作物地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结论]砒砂岩区坡面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态恢复,应考虑雨型和坡度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复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坡面产流产沙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库水下岸坡稳定形态预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高德彬 张昊 +3 位作者 马学通 李同录 李常虎 李启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黄土地区水库塌岸预测仍以卡丘金法等经验图解法为主,此类方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对岸坡剖面形态的准确描述。为了提高黄土地区水库塌岸宽度预测的准确性,选取渭北黄土台塬区选择典型水库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河道岸坡形态与蓄水后岸... 黄土地区水库塌岸预测仍以卡丘金法等经验图解法为主,此类方法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对岸坡剖面形态的准确描述。为了提高黄土地区水库塌岸宽度预测的准确性,选取渭北黄土台塬区选择典型水库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河道岸坡形态与蓄水后岸坡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库岸坡塌岸稳定后,水上岸坡呈直立状,高度可达30 m以上,水下岸坡呈曲线形,受水深和岸坡高度共同影响,塌落物可能露出水面。在此基础上基于对数螺线方程建立了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模型,并与经典图解法所用直线型岸坡进行对比,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螺线方程进行水下岸坡形态预测时堆积体积误差为4.50%~39.70%,均值为12.64%,而直线型岸坡的预测误差为25.75%~124.69%,均值为75.69%。即采用对数螺线方程可以更好的测水下岸坡形态及水下堆积量。相关研究成果对黄土台塬区水库塌岸预测方法的改进,以及黄河流域的渭北黄土台塬区的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黄土台塬 塌岸预测 水下岸坡稳定形态 对数螺线方程 塌岸特征
下载PDF
径流深和侵蚀量与集水面积、坡度及降雨量关系研究
6
作者 黄俊 金平伟 姜学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2,共8页
[目的]分析径流深、侵蚀量与集水面积、坡度等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为土壤侵蚀物理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不同下垫面措施野外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实测资料,构建了年降雨径流深、侵蚀量多参数非线性估算模型。[结果]降雨产... [目的]分析径流深、侵蚀量与集水面积、坡度等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为土壤侵蚀物理模型构建及参数率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不同下垫面措施野外径流小区天然降雨实测资料,构建了年降雨径流深、侵蚀量多参数非线性估算模型。[结果]降雨产流阈值随集水面积、坡度呈先减后增、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年径流深(Y_(1))和年土壤流失量(Y_(2))随面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Y_(1)随坡度呈先减小后迅速增加变化趋势,Y_(2)随坡度呈持续递增变化规律;Y_(1)和Y_(2)随年降雨量持续增加。当坡面面积为130 m^(2)时,Y_(1)和Y_(2)均达最大值;当坡度为13.5°时,Y_(1)达最小值。Y_(1)多参数非线性回归估算模型精度较好,70%数据点相对误差分布在±30%内。[结论]集水面积、坡度和年降雨量三者交互作用对年降雨径流深和侵蚀量影响作用最大;对于年降雨径流深和侵蚀量而言,均存在临界集水面积和临界坡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面积 坡度 径流深 土壤流失量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凸起区、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
7
作者 米立军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朱文奇 吴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渤海 浅层油气藏 凸起区 斜坡—洼陷区 成藏模式 “倒漏斗”型
下载PDF
边坡监测与治理技术在高寒矿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聪聪 王佟 +4 位作者 赵欣 李飞 蔺楠 江晓光 王伟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边坡治理是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青海木里矿区聚乎更区为例,针对高寒矿区露天煤矿的边坡问题识别、监测和治理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遥感、物探、钻探及地表测量等手段研究了矿区内不稳定边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 边坡治理是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青海木里矿区聚乎更区为例,针对高寒矿区露天煤矿的边坡问题识别、监测和治理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遥感、物探、钻探及地表测量等手段研究了矿区内不稳定边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以遥感技术为核心,辅以常规的地表监测、地质调查、物探及钻探等手段的“天空地时”一体化不稳定边坡探查监测体系,确定矿区内不稳定边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为矿山修复治理针对性开展边坡治理提供依据;采用高危渣山降高减载和边坡减坡治理技术,对边坡台阶进行清坡处理,消除浮石和崩塌等灾害,对渣山削坡卸载,使采坑边坡和渣山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并以聚乎更4号井南渣山为例,根据高密度电法探测和钻探验证,识别出了常年冻土上限和渣土层与原采坑基岩界线两个滑移面,确定后缘载荷过大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采取“后缘降高减载+边坡减坡+水系连通+综合监测”的治理方案,治理后既消除了对边坡前缘的载荷,又为后期植被复绿提供了稳定的立地条件。多期次动态监测表明边坡后缘已趋于稳定;边坡监测及治理技术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中得到广泛使用,治理后的渣山边坡坡度控制均小于26°,有效消除了不稳定边坡对修复治理的影响,保障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不稳定边坡 边坡监测 高寒矿区 露天矿山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种植制度的坡地水土流失特征
9
作者 顾朝军 黄立文 +1 位作者 冉玲玲 龙翼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剖析农业种植制度对库区水土流失的季节性影响,有助于深刻认识库区农业区域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基于2018—2021年共4年期间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自有粮油作物、蔬菜作物、柑橘果园、灌草撂荒4种种植制度小区的水土流... 剖析农业种植制度对库区水土流失的季节性影响,有助于深刻认识库区农业区域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基于2018—2021年共4年期间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自有粮油作物、蔬菜作物、柑橘果园、灌草撂荒4种种植制度小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库区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4%~75.8%,年内中雨发生频率最高,占73.63%,大雨次之,占19.78%,暴雨频率最低,占6.59%。4种种植制度小区中,柑橘果园的平均径流深、土壤侵蚀强度都最大,表明柑橘果园是该区域重要的水土流失源地。蔬菜作物和粮油作物是库区坡耕地的主要农作物,地块耕作频繁,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但不同种植制度下的作物生长周期、田间管理措施存在明显差异,对植被覆盖度、土壤紧实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发生和土壤侵蚀过程。因此,对于三峡库区侵蚀性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和不同种植制度田间耕作管理、植被覆盖的季节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以有效保护农业土壤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种植制度 坡耕地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边坡加固的冲孔灌注桩基质量多法融合检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陈振宇 卢云平 +2 位作者 刘辉标 郑雄志 邱光星 《粘接》 CAS 2024年第5期173-176,共4页
地灾区域的边坡塌陷问题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该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形成较大负面影响。针对地灾区域边坡塌陷加固作业工程中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某地灾区域边坡塌陷加固作业工作为例,对该类型工程中开展... 地灾区域的边坡塌陷问题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该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形成较大负面影响。针对地灾区域边坡塌陷加固作业工程中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某地灾区域边坡塌陷加固作业工作为例,对该类型工程中开展冲孔灌注桩施工的桩基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检测方法,将采用低应变法、超声波透射法和钻芯法等相互结合的检测方法可以更为精准地发现桩基结构完整性描述,超声波-低应变联合法具有检测效率适中、破坏性小、检测精度理想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灾区域 边坡塌陷加固作业 冲孔灌注桩基 质量检测
下载PDF
金属矿露天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曹亚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金属矿露天开采中,边坡稳定性影响到开采安全系数,直接会造成开采工作停滞,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问题,危及到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某地金属矿山为依据,该矿区处于上覆岩层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表层黄土节理发育,... 金属矿露天开采中,边坡稳定性影响到开采安全系数,直接会造成开采工作停滞,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问题,危及到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某地金属矿山为依据,该矿区处于上覆岩层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表层黄土节理发育,很容易形成裂缝甚至出现滑坡地质灾害,并且区域内地质层大部分是砾岩、砂砾岩两种组成,加上自然降水影响,边坡稳定性持续下降,导致边坡软化程度增强,造成不稳定情况频繁出现。现阶段整个矿区处于剥采阶段,在采掘工作加快推进中,没有开展施工作业的区域越来越多,受到风化影响程度愈发严重,亟需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边坡加固方式,以此实现边坡稳定系数提升,保障采矿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露天采区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西北寒旱区高速公路4种边坡防护形式植被恢复效果
12
作者 李云鹏 李宏均 +2 位作者 姚嘉林 陶双成 杨洪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合理采用边坡防护形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植被恢复效果。针对寒旱区环境和地质地貌特点,选取三维网植草、蜂巢格室,撒播植草和生态袋植草等4种公路边坡防护形式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测量土壤性质变化及植物生长情况探究... 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时,合理采用边坡防护形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植被恢复效果。针对寒旱区环境和地质地貌特点,选取三维网植草、蜂巢格室,撒播植草和生态袋植草等4种公路边坡防护形式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测量土壤性质变化及植物生长情况探究不同防护形式对土壤环境营造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防护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保证了植物生长,但植被恢复效果存在差异。蜂巢格室能够较好的改善土壤条件进而保障植物生长,其次为三维网植草,植被恢复效果较差的为撒播植草和生态袋防护形式。对于寒旱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宜采用蜂巢格室的防护形式,而对于有坡面稳定需求的边坡宜采用生态袋防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防护 植被恢复 寒旱区 高速公路
下载PDF
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三穗县为例
13
作者 张宗祥 蒋向东 +4 位作者 柯龙跃 郑娇 尚荣 陈柄龙 祖正远 《贵州地质》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解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的基本特征,文章以贵州三穗县为例,在该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服务”成果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作图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风险斜坡的基本类型,详细分析了风险斜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总结了风险... 为了解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的基本特征,文章以贵州三穗县为例,在该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服务”成果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作图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风险斜坡的基本类型,详细分析了风险斜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总结了风险斜坡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黔东-湘西”浅变质岩分布区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防灾减灾预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区 风险斜坡 影响因素 三穗县 贵州省
下载PDF
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仿真研究
14
作者 李清栋 叶家全 许健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3-1284,共12页
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的科学防护,对于确保民用航空导航空间信号质量、保障航空器进近阶段运行安全、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概念的演进,对民用航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民用航空公... 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的科学防护,对于确保民用航空导航空间信号质量、保障航空器进近阶段运行安全、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概念的演进,对民用航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第I卷要求的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的划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特大型航空器A380-800为例,对特定运行类别的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进行了研究,以期作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第I卷关于下滑信标保护区相关数据的补充和实际工程论证的示例。给出了针对特定机场实际运行进行下滑信标场地保护的典型研究方法以及下滑信标运行保护区的保护建议,为机场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着陆系统 下滑信标 场地保护区 运行保护区 临界区 敏感区
下载PDF
山区既有线降雨预警曲面研究
15
作者 刘振宇 赵有明 +3 位作者 张新冈 马鹏 李泰灃 张千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对某山区既有线路基边坡溜坍风险点的地形特征以及降雨特征展开调研,得到该线路路堑边坡典型参数;基于提高多种致灾降雨类型条件下的预警成功率现实要求,提出以有效累积降雨量、时激发降雨量、降雨历时作为降雨预警空间建立降雨预警曲面... 对某山区既有线路基边坡溜坍风险点的地形特征以及降雨特征展开调研,得到该线路路堑边坡典型参数;基于提高多种致灾降雨类型条件下的预警成功率现实要求,提出以有效累积降雨量、时激发降雨量、降雨历时作为降雨预警空间建立降雨预警曲面;运用2012—2019年降雨数据统计分析确定了适用于该线路溜坍病害的降雨预警曲面参数,对比分析了相同区段内降雨预警曲面与传统I‐D降雨预警曲线的预警效果,并采用2020年降雨数据对该降雨预警曲面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降雨预警曲面可对山区既有铁路溜坍病害进行有效预警,预警成功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降雨 浅层溜坍 降雨预警曲面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地区)电分相缓坡设置方案研究
16
作者 王希元 张光源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解决川中浅丘地形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地区)时电分相合理设置的难题,本文以成达万铁路引入资阳西站为例,针对电分相涉及上下游多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分步研究、多维度综合比选、多工况行车验证”的研究方法,对电分相缓坡设置方案... 为解决川中浅丘地形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地区)时电分相合理设置的难题,本文以成达万铁路引入资阳西站为例,针对电分相涉及上下游多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分步研究、多维度综合比选、多工况行车验证”的研究方法,对电分相缓坡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得到了满足功能需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新线合场引入车站时,通常由同一相电源对车场内多线供电,末端分区所(电分相)应尽量靠近车站,减小牵引负荷;(2)分相区反向断电标边界里程=车站最外侧信号机里程-(一离去区段长度+三接近区段长度)-0.2 km-0.5 km;(3)列车限速40 km/h通过六跨短分相的最大上坡度为5‰;(4)川中浅丘地形下,分区所选址不作为控制电分相设置的主要因素;(5)枢纽(地区)内,电分相设置应统筹考虑规划线路的引入,避免规划线路实施时对既有铁路相关工程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枢纽(地区) 电分相 缓坡 多因素
下载PDF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17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护坡技术比较研究
18
作者 李昂 秦钏芮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易造成边坡生态退化,影响周边景观,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为探究因工程扰动而导致的植被破坏和生长基质缺失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生态护坡技术来改善建设后河道或边坡等植被退化区域的环境,阐述了工程扰动植被退化区生...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易造成边坡生态退化,影响周边景观,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为探究因工程扰动而导致的植被破坏和生长基质缺失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生态护坡技术来改善建设后河道或边坡等植被退化区域的环境,阐述了工程扰动植被退化区生态护坡的概念、机理、原则及其发展情况,并从植物生长基质特性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现有生态护坡技术:人工植草护坡技术、骨架植草护坡技术、喷播植草护坡技术(包括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植草护坡和植被混凝土喷播护坡)、植生袋护坡技术、框格梁植生袋护坡技术等。结果表明:现有生态护坡技术兼具边坡维稳和景观美学效益,但仍存在局限性和挑战,需将生态护坡技术与植被生长基质特性需求相结合,以实现生态修复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扰动区 边坡治理 生态护坡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边坡形变监测及分析
19
作者 毕自航 李素敏 +1 位作者 袁利伟 蔺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水库水位变化频繁,改变了库岸边坡原有的稳定性,易诱发边坡失稳破坏,从而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及周边居民区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掌握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过程中库区边坡的形变情况,通过SBAS-InSAR技术对该区域2020... 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水库水位变化频繁,改变了库岸边坡原有的稳定性,易诱发边坡失稳破坏,从而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及周边居民区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掌握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过程中库区边坡的形变情况,通过SBAS-InSAR技术对该区域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间的升降轨哨兵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研究区的地表形变特征;结合库水位变化情况、SAR数据反演出的边坡土壤含水量后向散射系数,对识别出的5处不稳定区域的形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升降轨InSAR可准确识别出库岸边坡的形变情况,研究区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92 mm/a;库岸边坡的形变趋势与库水位及土壤含水量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水库蓄水是致使边坡体加速沉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边坡 形变监测 土壤含水量后向散射系数 滑坡识别 INSAR 升降轨 乌东德水电站
下载PDF
三峡库区滑坡工程加固和生态护坡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欣然 张桂荣 +1 位作者 林程 谭瑞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三峡库区干、支流跨度极广,受地层岩性、岸坡结构、库水波动及强降雨的影响,库区频发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结合三峡库区滑坡的分布规律,分析了降雨和库水波动两种主要外因作用下不同工程地质类型滑坡的变形响应特征及失稳机理,总结介... 三峡库区干、支流跨度极广,受地层岩性、岸坡结构、库水波动及强降雨的影响,库区频发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结合三峡库区滑坡的分布规律,分析了降雨和库水波动两种主要外因作用下不同工程地质类型滑坡的变形响应特征及失稳机理,总结介绍了三峡库区滑坡灾害治理所采用的抗滑桩支护、挡土墙支护、锚杆(索)加固3种主要工程措施的支护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以及生态护坡技术的加固机理及其在三峡库区的研究试验和推广使用。研究认为:目前三峡库区滑坡治理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一般较少考虑滑坡防治的生态效应,今后的研究可针对三峡库区降雨型滑坡特点,更深入地探索库水波动、强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生态-结构复合护坡体系的联合加固机理及设计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治理 生态护坡 工程措施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