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 被引量:121
1
作者 杜修力 韩强 +3 位作者 李忠献 李立云 陈少峰 赵建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0-1279,共10页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强震区桥梁震害调查,总结了此次地震中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在地震中破坏形态和特点,初步揭示此次地震造成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的破坏原因和特点,为灾区地震损伤桥梁的抗震加固和重新建造桥梁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强震区桥梁震害调查,总结了此次地震中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在地震中破坏形态和特点,初步揭示此次地震造成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的破坏原因和特点,为灾区地震损伤桥梁的抗震加固和重新建造桥梁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初步分析了震害原因和应从中吸起的一些教训,为今后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桥梁震害 桥梁抗震 山区公路桥梁 调查
下载PDF
常时微动测试在汶川地震甘肃灾区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志坚 车爱兰 +2 位作者 王兰民 陈龙珠 刑爱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调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和次生地质灾害特点并研究其破坏机理,本文开展了对甘肃灾区部分典型场地和房屋的常时微动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震害程度房屋的常时微动测试结果与其实际破坏情况有... 为了调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和次生地质灾害特点并研究其破坏机理,本文开展了对甘肃灾区部分典型场地和房屋的常时微动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震害程度房屋的常时微动测试结果与其实际破坏情况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震害考察 房屋结构 常时微动测试 甘肃灾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小军 于爱勤 +2 位作者 甘朋霞 李敏 刘浪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52-362,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城区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看到仍然有一些砌体结构建筑震害较轻,处于轻微或中等破坏,甚至基本完好状态。这些震害现象展示了山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柔底层结构 极震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灾区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宇翔 袁志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陕西造成的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结合陕西灾区地震地质构造与区域环境背景,研究了陕西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和汶川地震在宝鸡市陈仓区和西安市市区形成的烈度异常破坏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防震减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灾区 震害特征 对策分析 陕西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云南灾区震害特征及地震烈度 被引量:4
5
作者 施伟华 谢英情 +1 位作者 张彦琪 陈坤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25-529,共5页
介绍了汶川MS8.0地震云南灾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特点。通过现场考察,分析了云南灾区各种建(构)筑物的破坏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地震烈度评定的方法和结果,并总结了云南灾区的震害特点,对恢复重建和规划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汶川8.0地震 云南灾区 震害特征 地震烈度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一)——灾损类型、灾损评估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建中 束晨阳 +1 位作者 邓武功 陈战是 《中国园林》 2008年第9期5-12,共8页
准确评估风景名胜区(简称风景区)的灾损情况,是做好风景区灾后重建计划和有效指导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首先确定了受灾风景区的研究范围与概况,然后从灾损类型、灾损程度、灾损空间特征等方面对受灾风景区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分析把... 准确评估风景名胜区(简称风景区)的灾损情况,是做好风景区灾后重建计划和有效指导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首先确定了受灾风景区的研究范围与概况,然后从灾损类型、灾损程度、灾损空间特征等方面对受灾风景区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分析把握,进而对受灾风景区从经济损失、受灾分类、受灾分级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最后分析其受灾原因,为合理制定灾后重建各项计划和技术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汶川地震 风景名胜区 灾损评估 灾损分析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土地损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倪忠云 何政伟 +3 位作者 赵银兵 王乐 高慧 蔡柯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8-200,283,共3页
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土地损毁,土地损毁研究可间接揭示地震破坏模式。结合灾区多源信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取灾区地震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格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检测土地损毁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损毁土地沿地震... 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土地损毁,土地损毁研究可间接揭示地震破坏模式。结合灾区多源信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取灾区地震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格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检测土地损毁类型及其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损毁土地沿地震带大致呈现椭圆分布形态,且与断层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坡度5°~35°的地貌过渡带内集中损毁土地的71.23%;海拔1 000~2 000 m的损毁土地约占总损毁土地面积的31.89%,损毁土地类型多样;海拔2 000~3 000 m的损毁土地约占总数的34.59%,损毁土地类型单一。结果表明损毁土地空间格局与地震地表破坏机制吻合,损毁土地信息可作为地震之后生态环境评价、恢复和重建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损毁 极重灾区 “3S”技术 汶川地震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261例不同灾情地区伤员伤情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晓辉 胡海 +1 位作者 高永莉 曹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4·20芦山地震重灾区与轻灾区伤员的伤情特点,为优化震后医疗资源调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震后1周内、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地震伤员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重灾区与轻灾区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受伤部位...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4·20芦山地震重灾区与轻灾区伤员的伤情特点,为优化震后医疗资源调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震后1周内、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地震伤员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重灾区与轻灾区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受伤部位、受伤类型。结果重灾区与轻灾区伤员伤情严重程度及受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重灾区伤员中,骨折伤员比例少于轻灾区(50%和69%,P=0.020),软组织伤比例大于轻灾区(22%和10%,P=0.005)。结论在震后灾区医疗资源配置上,绝大部分医疗资源的需求比例在重灾区与轻灾区无差异,仅需在有关骨折伤与软组织伤的个别医疗资源调配比例方面稍作调整,但仍以骨科医疗资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重灾区 轻灾区 伤情严重程度 受伤部位 受伤类型 医疗资源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历史古迹受损应急评估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勇 覃建雄 肖晓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鉴于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及历史古迹受损评价方法的缺失,对灾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开了应急评估。评估结论显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程度及分布特征受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富集程度及其与地震带空间关系控制。为保护地... 鉴于汶川地震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及历史古迹受损评价方法的缺失,对灾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开了应急评估。评估结论显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程度及分布特征受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富集程度及其与地震带空间关系控制。为保护地震受损历史古迹,提出了实施灾后历史古迹普查、积极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分级保护体系等五项对策。研究结论有利于补充震后旅游恢复重建研究的不足,使城建恢复重建规划能够有效实施,为灾后旅游恢复重建和高烈度山区文物古迹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古迹 受损应急评估 地震重灾区 汶川地震
下载PDF
从5.12地震后什邡、都江堰村镇房屋受损调查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浪 黄青松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根据5.12汶川地震后什邡、都江堰市322栋村镇房屋的受损程度调查结果,分析了村镇房屋主要的损伤现状及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针对灾区村镇房屋的修复重建现状,提出了提高村镇房屋的抗震能力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村镇房屋 汶川地震 灾害 调查
下载PDF
汶川地区震后沿线公路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兵 狄海波 +1 位作者 杨飞雄 王骑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震区周围泥石流的发生频度和强度等情况的调查研究,获得了2010到2019年8月,S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G213线映秀至汶川公路在遭遇暴雨诱发泥石流条件下的灾害损毁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汶川震区因暴雨诱发泥石流灾害对公...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震区周围泥石流的发生频度和强度等情况的调查研究,获得了2010到2019年8月,S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G213线映秀至汶川公路在遭遇暴雨诱发泥石流条件下的灾害损毁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了汶川震区因暴雨诱发泥石流灾害对公路造成的损毁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处治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地质灾害 汶川震区 道路损毁 灾害防治
下载PDF
汶川震区泥石流拦挡坝损坏模式分析
12
作者 林乐华 张友谊 钟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7-95,共9页
拦挡坝是泥石流治理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对汶川震区66条泥石流沟、206座拦挡坝的调查分析表明:拦挡坝有掏蚀破坏、渗透侵蚀破坏及大块石冲击破坏3种损坏模式;拦挡坝损坏与泥石流性质、规模、坝体材料、库容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拦挡坝是泥石流治理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对汶川震区66条泥石流沟、206座拦挡坝的调查分析表明:拦挡坝有掏蚀破坏、渗透侵蚀破坏及大块石冲击破坏3种损坏模式;拦挡坝损坏与泥石流性质、规模、坝体材料、库容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损坏部位中坝基及护坦易受泥石流侵蚀、掏蚀破坏且具普遍性。鉴于坝下护坦的易损性,通过ABAQUS对翻坝泥石流冲击护坦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含大块石的浆体冲刷对护坦产生较大应力,冲刷后护坦前缘易产生冲刷坑,发生溯源侵蚀,造成拦挡坝掏蚀、侵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损坏模式 汶川震区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玉娟 刘邵权 +1 位作者 刘斌涛 刘淑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9,共6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木桶短板效应"原理,确定以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反映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从耕地粮食的人口承载力和耕地经济收入的人口承载力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综合确定人口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在2010年之前的恢复重建阶段,为153.5~159万人,恢复重建阶段基本上不用考虑大规模移民;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而言,为158.5~164万人,总体上雅安市的资源环境能够满足其震后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需求,但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向市域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大、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强的雨城区、名山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重灾区 雅安市 资源环境 承载力 耕地资源
原文传递
山区强震灾害的环境效应分析
14
作者 苏生瑞 成良霞 +1 位作者 李松 张宁博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6-41,共6页
结合2010年8月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调查结果,将山区环境系统分为山区自然环境、山区社会环境和山区生态环境3个子环境系统,同时对强震造成的不同子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效应、社会环境的震损效... 结合2010年8月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调查结果,将山区环境系统分为山区自然环境、山区社会环境和山区生态环境3个子环境系统,同时对强震造成的不同子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效应、社会环境的震损效应和诱发效应,以及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这些灾害效应均十分巨大,并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相互影响,或同时发生,或前后相继,共同对灾区环境造成破坏。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强震改变后的山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强震 山区环境 破坏效应 震损效应 诱发效应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