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ytoplasma of Cleome rutidosperma in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Field
1
作者 Zhaowei LIN Xiaoqing NIU +3 位作者 Shida LONG Qinghua TANG Dejie YANG Weiwei SO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detect and identify the phytoplasma of Cleome rutidosperma in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field in Wenchang City,Hainan Province,China.[Methods]The nested PCR technique was employed...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detect and identify the phytoplasma of Cleome rutidosperma in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field in Wenchang City,Hainan Province,China.[Methods]The nested PCR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amplify the phytoplasma 16S rDNA of C.rutidosperma samples,followed by sequence analysis.Concurrently,this study examined C.rutidosperma in YLD field,collecting symptomatic leaves for phytoplasma detection.[Results]The 16S rDNA sequence of the C.rutidosperma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was found to b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HNWC5 strain associated with areca palm yellows phytoplasma,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phytoplasma as belonging to the 16SrII-A subgroup.Field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C.rutidosperma in areca palm fields,with symptoms of leaf yellows observed in six of these fields.Quantitative PCR(qPCR)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phytoplasma infection in these instances.[Conclusion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equence alignment,and field occurrence data,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between witches'broom disease and YLD.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er may act as an intermediate host for the areca palm yellows phytop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PHYTOPLASMA Cleome rutidosperma IDENTIFICATION Detection
下载PDF
Screening of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for Areca Palm
2
作者 Dejie YANG Yenan WANG +1 位作者 Zhaowei LIN Xiaoqing NIU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dentify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within the culturable bacterial flora of areca palm.[Methods]Culturabl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reca palm using samples obtained from ...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identify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within the culturable bacterial flora of areca palm.[Methods]Culturable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reca palm using samples obtained from both healthy and yellowing disease-affected plants within the same orchard.Strains that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ealthy and affected samples,or that were unique to the healthy samples,were subsequently screened for their growth-promoting effects.[Results]Three bacterial strains demonstrated robust and consistent capacity for auxin production,specifically Paenibacillus,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ach yielding approximately 50μg of IAA per mL of bacterial solution.The strain Alcaligenes faecalis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icacy in siderophore production,achieving 21.15%of active units.Additionally,A.faecalis,Bacillus velezensis,and P.aeruginosa were noted for their potassium-solubilizing capabilities,as evid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distinct potassium-solubilizing zones.[Conclusions]The evalua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may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owth-promoting strains specifically for areca pa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 Auxin production Siderophore production Potassium-solubilizing
下载PDF
海南槟榔种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黄丽云 朱辉 +2 位作者 刘立云 周焕起 刘帆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14-16,13,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槟榔产业快速发展,其种业中存在的种源混杂、良种率低、种苗市场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从源头上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介绍了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种苗生产管理现状和槟榔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 近年来,伴随着槟榔产业快速发展,其种业中存在的种源混杂、良种率低、种苗市场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从源头上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介绍了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种苗生产管理现状和槟榔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旨在为海南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槟榔 种苗 产业 建议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防控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4
作者 何玉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 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省槟榔树极易感染、蔓延迅速、极具毁灭性的头号病害,综合性的物理、化学和生态防控措施仍然难以控制其蔓延。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以土壤-植株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为研究内容,可能赋予槟榔树自身内在的黄化病抑制能力,从而达到防控黄化病的目的。文章对万宁市槟榔园开展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分别配套采集了感染黄化病和未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树根系土、根系和叶片地球化学样品各30套,分析测试了Se、Cu、Pb、Zn、Cd、Hg、As、Cr、Ni、Fe、Mn、B、Mo、Cl、F、I、N、P、K、Ca、Mg、S、Co、Na、Si、Al等元素质量分数。以槟榔树是否感染黄化病为因变量进行二项逻辑回归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介质样品的分类概率模型中,根系土的As元素,根系的As、N、Na元素,叶片的Zn、Hg、S元素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槟榔树相应部位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其感染黄化病的概率越低,联系到含砷农药和药物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控和人体疾病治疗的事实,意谓着提高根系土As等元素质量分数可能提升槟榔树对黄化病的预防和抑制能力,从而为槟榔黄化病防控提供了可能而又简单易行的生态地球化学新途径。但As作为毒害元素,是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控制指标,因此,利用As元素防控槟榔黄化病,应开展针对槟榔树根系土和果实的系统性田间试验研究和评估,严防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树 黄化病 生态地球化学 防控 海南省万宁市
下载PDF
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兆威 孟秀利 +2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areca palm 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当前我国槟榔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建立精准高效的槟榔黄化植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槟榔黄化植原体16SrDNA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AMf/AMr和探针AM-Prode,使用该方法进行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测试,并在其他植物的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阳性样品,健康样品无扩增曲线;在敏感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到1.16×10^(1) copies/μL样本浓度水平,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4185x+43.624,扩增效率为96.12%,相关系数R^(2)=0.9833;在特异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YLD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槟榔、槟榔其他病害病原及其内生菌的基因组对本方法未造成干扰;在重复性测试中,该检测方法对槟榔黄化病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该检测方法可对苦楝黄化病、细圆藤丛枝病及辣椒黄化病等8种植原体病害进行检测,对植原体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利于为槟榔黄化病的精准诊断、病原监测及媒介昆虫的检测等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害检测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和槟榔隐症病毒1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彭春霖 黄丽云 +4 位作者 朱辉 魏红宇 郑馨 赵正武 刘立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72-776,共5页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两种病害的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同时检测AYLP和APV1,即AYLP巢式PCR第一轮结束后,再使用一次多重PCR对两种病原同时进行扩增,最后进行电泳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对多重PCR浓度体系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在一个体系中成功扩增出AYLP和APV1,得到525和311 bp两条特异性大小条带。多重PCR检测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且与单一PCR检测方法比较,多重PCR方法精简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为槟榔黄化病和黄叶病毒病的常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因此,该技术在AYLP和APV1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APV1 多重PCR 新方法
下载PDF
黄化病槟榔园中8种植物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朱安娜 于少帅 +3 位作者 苏莉惠 刘丽 宋薇薇 阎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0-1202,共13页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槟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明确发病槟榔园中植原体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然寄主种类,对于全面揭示该病害循环途径及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不同地区发病槟榔园中表现典型植原体病害症状的植物样品进行调...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槟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明确发病槟榔园中植原体遗传多样性及其自然寄主种类,对于全面揭示该病害循环途径及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不同地区发病槟榔园中表现典型植原体病害症状的植物样品进行调查、采样,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揭示相关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变异规律与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从6个山黄麻丛枝样品中扩增到植原体16S rRNA和secA基因片段,不同样品的2个基因序列均一致,从1个苦楝丛枝样品中扩增到16S rRNA基因片段。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山黄麻植原体与已报道山黄麻丛枝植原体序列相似性为100%,苦楝植原体与已报道苦楝丛枝植原体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黄麻丛枝植原体与16SrⅩⅩⅩⅡ组植原体株系聚于一个进化分支,苦楝丛枝植原体与16SrⅠ组植原体株系聚于一个进化分支;苦楝丛枝植原体与海南已报道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及时清理发病槟榔园中苦楝等植原体自然寄主,消除病源,切断植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槟榔黄化病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槟榔黄化病 自然寄主 分子检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槟榔产业中的病虫害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晓军 唐庆华 +1 位作者 严静 俞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7期246-253,共8页
笔者对中国槟榔生产中的病虫害现状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毁灭性病害槟榔黄化病、红脉穗螟以及其他重要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最后从食品安全、黄化病(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槟榔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 笔者对中国槟榔生产中的病虫害现状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毁灭性病害槟榔黄化病、红脉穗螟以及其他重要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最后从食品安全、黄化病(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槟榔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中国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食品安全 槟榔产业
下载PDF
中国“槟榔黄化病”研究40年——病原、防控措施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庆华 孟秀利 +4 位作者 于少帅 林兆威 牛晓庆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0-1022,共13页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YLD) 槟榔黄化植原体 槟榔隐症病毒1 槟榔黄叶病毒病(ALYVD) 防控明白纸
下载PDF
海南万宁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症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晓庆 林兆威 +3 位作者 杨德洁 孟秀利 唐庆华 宋薇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73-3078,共6页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 为查明海南省万宁市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生情况,2020年9—11月,对该市13个乡镇(区)的黄化槟榔园进行调查、采样,共采集槟榔叶片1454份。利用RT-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APV1检测,并对携带病毒的槟榔叶片症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显示,由APV1引起的槟榔病毒病发生普遍,最低检出率为75%,最高检出率最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APV1的槟榔叶片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万宁市槟榔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长线形病毒 调查 症状识别
下载PDF
海南槟榔致黄关键病害调查及为害特征分析
11
作者 唐庆华 孟秀利 +3 位作者 林兆威 黄山春 覃伟权 宋薇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62-6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槟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槟榔黄化病等引起的“黄化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广大种植户丧失信心,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甄别不同病害,于2018—2020年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槟榔... 近年来,随着槟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槟榔黄化病等引起的“黄化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广大种植户丧失信心,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甄别不同病害,于2018—2020年在万宁、琼海、文昌等市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槟榔病害16种,将其中7种病害(黄化病、隐症病毒病、炭疽病、坏死环斑病毒病、坏死梭斑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根腐病)评价为致黄关键病害,分析了每种病害的病原菌、发生频率、分布范围、为害特征及防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致黄关键病害 分布范围 为害特征 防控
下载PDF
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分布情况及其植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兆威 唐庆华 +5 位作者 孟秀利 宋薇薇 余凤玉 黄山春 牛晓庆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6-2113,共8页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全省采集的槟榔黄化样品进行植原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面积为38300.04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33.27%,主要发生在海南东部、南部及中部市(县),三亚市发生率最高,为77.48%,万宁市发生面积最大,为9734.66 hm^(2),西部市(县)的病理性黄化发生率均低于10%;当前海南省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为32 102.38 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27.89%,全省各市(县)均有槟榔黄化病发生,主要在海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琼海市、定安县、文昌市、屯昌县及琼中县的植原体检出率分别高达100%、100%、100%、98%、95.38%,除临高县、白沙县及东方市外,其余市(县)检出率均高于50%,万宁市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最大,为7909.41 hm^(2),其次为琼海市;每个市(县)槟榔植原体在各树体间的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定安县植原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443.36copies/μL,向周边市(县)递减,除了在海南东北部市(县)的槟榔植原体含量较高外,其他市(县)植原体含量较低。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海南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严重,植原体是造成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主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病理性黄化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调查
下载PDF
槟榔隐症病毒1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兆威 牛晓庆 +3 位作者 唐庆华 宋薇薇 孟秀利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87-3092,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部分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的敏感性达3.0×10^(1)copies/μL级别,是常规RT-PCR敏感性的100倍;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48x+42.957,扩增效率为102%,相关系数R^(2)为0.9992;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他槟榔病原物及内生菌不会对本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文昌等4个市(县)采集的181份疑似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5%、86.95%、89.65%、73.68%,其阳性的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59×10^(7)copies/μL,表明海南部分地区APV1病毒载量较高、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隐症病毒1型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少帅 宋薇薇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66-3072,共7页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 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测的保亭、屯昌、万宁等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的槟榔黄化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各株系16SrDNA与16SrI组植原体同源性为100%。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本研究各槟榔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和日本洋葱黄化、美国翠菊黄化等植原体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的海南万宁、印度、海南三亚的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9.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株系聚于一个分枝,支持率为100%。此外,在发病槟榔叶片、花穗、心叶等组织部位均可检测到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植原体株系的同源性极高,槟榔黄化病很可能会以这些寄主植物作为病原传播载体进行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槟榔黄化病 分子检测 亲缘关系 传播载体
下载PDF
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兆威 宋薇薇 +3 位作者 唐庆华 牛晓庆 王宇航 孟秀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8-72,共5页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传播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槟榔种果、种苗及采摘工具表面进行了植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槟榔种果出苗后,从根、假茎及叶片中均检测出植原体阳性;3个12月龄苗圃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幼苗;使用采摘工具对槟榔黄化病株进行采果后,从金属表面残留的汁液中检测出植原体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植原体可随种果传播,且在植株体内呈系统性分布,带毒种苗调运会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未对采摘工具进行消毒,可能增加槟榔黄化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种苗检测
下载PDF
槟榔苗期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元 陈贯州 +2 位作者 陈书贵 王开勇 张杰 《植物医生》 2020年第2期63-69,共7页
槟榔幼苗健壮程度直接影响槟榔植株前期的生长速度、中后期的果品品质及最终的果实产量.本文综述了槟榔幼苗期发生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白化、日灼、肥害)、侵染性病害(炭疽病、大茎点霉叶斑病、枯萎病)以及虫害(椰圆蚧、基斑毒蛾、斑腿蝗... 槟榔幼苗健壮程度直接影响槟榔植株前期的生长速度、中后期的果品品质及最终的果实产量.本文综述了槟榔幼苗期发生的主要生理性病害(白化、日灼、肥害)、侵染性病害(炭疽病、大茎点霉叶斑病、枯萎病)以及虫害(椰圆蚧、基斑毒蛾、斑腿蝗虫、红蜘蛛、黑刺粉虱)的发生症状、防治方法等.根据槟榔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探索各种病害、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槟榔苗期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苗期病害 苗期虫害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一种可降低PCR假阴性的槟榔潜隐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李梦雨 尹慧祥 +2 位作者 羊彬彬 汪志伟 王健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降低PCR假阴性的槟榔隐症病毒(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检测方法,参考已报告的槟榔引物保守基因,设计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合成3对,APV1引物合成2对,进行PCR扩增筛选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 为建立一种可降低PCR假阴性的槟榔隐症病毒(areca palm velarivirus 1,APV1)检测方法,参考已报告的槟榔引物保守基因,设计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合成3对,APV1引物合成2对,进行PCR扩增筛选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运用双重PCR扩增方法,优化反应参数。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的最适引物浓度比为1:4,内标准物引物终浓度为0.2μmol/L,APV1引物终浓度为0.8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4℃,最适循环次数为30次。灵敏度结果表明,槟榔cDNA浓度稀释到10^(-6)时,仍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特异性结果显示,只有槟榔能检测到内标准物和APV1扩增出的目的条带。利用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对海南省万宁市的40份槟榔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有25份样品感染APV1。本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槟榔潜隐病毒PCR假阴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PCR假阴性 内标准物 槟榔隐症病毒
原文传递
槟榔黄叶病毒1外壳蛋白的互作蛋白筛选
18
作者 邢增宇 赵瑞白 +1 位作者 曹先梅 王洪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12-3921,共10页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致病机理,探究槟榔黄叶病毒1(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1,APLYV 1)病毒与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槟榔叶片为材料,构建槟榔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以APLYV 1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构建... 为明确槟榔黄化病致病机理,探究槟榔黄叶病毒1(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1,APLYV 1)病毒与宿主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槟榔叶片为材料,构建槟榔cDNA酵母双杂交文库,以APLYV 1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构建诱饵载体pGBKT7-CP,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槟榔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槟榔酵母文库,文库容量达1.1×10^(7)以上,重组率为100%,插入片段平均长度>1000 bp。成功构建诱饵载体pGBKT7-CP,通过自激活实验检验,阳性对照在四缺培养基平板上能正常长菌且显蓝,阴性对照和实验组在二缺培养基平板上能正常长菌,在三缺和四缺培养基平板上未长菌,表示构建成功的重组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可用于筛库实验。共筛选出13个阳性克隆,经NCBI网站与槟榔转录组库进行比对,最终得到10个候选槟榔蛋白,包含sHSP(small Heat Shock Protein)与DnaJ蛋白等。选择DnaJ蛋白,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该槟榔基因全长1035 bp,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7.9 kD,等电点pI约为5.05,疏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49.13%)和α-螺旋(25.87%)构成,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内。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PLYV 1蛋白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叶病毒1 酵母文库 蛋白互作 外壳蛋白CP 热休克蛋白
原文传递
槟榔种苗、幼树AYLP及APV1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庆华 林兆威 +4 位作者 孟秀利 黄山春 余凤玉 宋薇薇 覃伟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065-6071,共7页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am, 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海南槟榔生产中最重要的2种病害。为了明确2种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本研究采用Nested PC... 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am, 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海南槟榔生产中最重要的2种病害。为了明确2种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本研究采用Nested PCR和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方法对154份来源于万宁、琼海、屯昌和临高的槟榔种苗及幼树(2~4龄)样品进行了AYLP和APV1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部分种苗以及幼树叶片样品检测到AYLP (幼苗7份,幼树28份)或APV1 (幼苗15份,幼树48份),这表明这部分种苗和幼树已感染槟榔黄化病植原体或槟榔隐症病毒1。部分幼树样品(7份)同时检测到AYLP和APV1,表明该部分幼树被2种病原感染。本研究结果为槟榔黄化病和槟榔黄叶病毒病通过带毒种苗进行传播提供了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槟榔黄化植原体 槟榔黄叶病毒病 槟榔隐症病毒1 种苗检疫
原文传递
PVX介导的槟榔坏死环斑病毒CP蛋白在烟草中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迪 沈文涛 +5 位作者 庹德财 唐庆华 言普 黎小瑛 李娟玲 周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06-3313,共8页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al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ANRSV)是新发现的一种槟榔黄化病致病病毒。本研究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表达载体pgR107,在烟草中表达ANRS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旨在分离纯化该蛋白并开...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al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ANRSV)是新发现的一种槟榔黄化病致病病毒。本研究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表达载体pgR107,在烟草中表达ANRS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旨在分离纯化该蛋白并开展对病毒蛋白的功能研究和利用该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方便纯化,将8肽Strep蛋白标签序列融合到ANRSV-CP编码基因的3’端,利用In-Fusion无缝克隆策略将其克隆到PVX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VX-ANRSV-CP-Strep。采用电转化法将质粒PVX-ANRSV-CP-Strep转入根瘤农杆菌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侵染接种本氏烟,14 d后对收集的16 g表达ANRSV-CP-Strep蛋白、PVX侵染的本生烟草样品进行了蛋白提取,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ANRSV-CP-Strep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序结果显示植物病毒表达载体PVX-ANRSV-CP-Strep构建成功。经Strep-Tactin■XT High Capacity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RSV-CP-Strep重组蛋白可通过PVX载体在烟草中有效表达,其表达量为22μg/g(鲜叶质量)。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该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建立ELISA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al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真核表达 载体构建 蛋白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