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ual optimization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BAO Chao FANG Chuanglin CHEN F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87-98,共12页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unbalanced. We constructed a System Dynamic Model for mutu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ir interaction.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Heihe River Basin where the shar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mong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human living is optimized. Results show that, by mutual optimization,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fit in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an be harmonized. Mutual benefits of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can be reached, and a sustainable ecology-production-living system can be obtained. This study gives a new insight and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mutual optimization System Dynamic Model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Hydrological and water cycle processes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CHEN Yaning LI Baofu +2 位作者 FAN Yuting SUN Congjian FANG Gongh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61-179,共19页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sis eco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cycle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NC,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including air water vapor resources, runoff, and glacial meltwater)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and anticipated future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although the runoff in most inland rivers in the ARNC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oth the glaciated area and glacial ice reserves have been reduced in the mountains;(2) snow melt and glacier mel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ARNC, especially in the Kunlun and Tianshan mountains;(3)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of the ARNC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being the reduction in forest area and the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iver basins; and(4)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water resources, ecology and economy will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ight also help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climate change RIVER runoff BASEFLOW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land RIVER bas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乔晓英 王文科 +2 位作者 姜桂华 赵顺阳 乔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盆地 地下水 生态功能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区绿洲演化警戒线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海锋 王忠静 +2 位作者 雷志栋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1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宜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将导致流域内绿洲重心逐渐从下游向中游、上游迁移。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1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宜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将导致流域内绿洲重心逐渐从下游向中游、上游迁移。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演化历史的实证分析,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禀赋两方面因素,本文提出了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演化的生态警戒线和生态警戒区间,并对中游主导型流域的绿洲演化模式进行了评价。应用生态警戒线及生态警戒区间,将绿洲系统稳定性状况作为流域是否超载的评价标准,本文量化计算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3 000m3的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干旱内陆河流域 绿洲 可持续发展 生态警戒线 承载能力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评价——以新疆台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李菊燕 于波 韩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4,219,共8页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同时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台兰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和环境问题,构建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同时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台兰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和环境问题,构建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38个评估因子组成;通过分级量化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评判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水资源因素对台兰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次之,影响最小的是自然因素。水资源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状况。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证明层次分析方法在评价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状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 生态环境需水评价 台兰河流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及影响模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王晓燕 王雪平 王旭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5,61,共7页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并结合道路等级和长度计算流域内城乡聚落体系间最短时间距离来分析城乡聚落体系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据此分析石羊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及影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 城乡聚落体系 空间结构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与协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57
7
作者 潘竟虎 李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0-289,共10页
为了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该文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地区嘉峪关-酒泉地区为研究区,对其2000年和2010年食物供给、碳储存、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定量测算。利用相关分析法和空间热点制图等方法,... 为了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该文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地区嘉峪关-酒泉地区为研究区,对其2000年和2010年食物供给、碳储存、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定量测算。利用相关分析法和空间热点制图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从县域尺度和区域尺度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识别了某种服务的物质量或价值量极高的热点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位面积食物供给的高值区分布在中东部的肃州区及嘉峪关市,碳储存表现为东部及南部较高的分布格局;土壤保持在2000年和2010年变化不大,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值由2000年的0.40 mm/(m2·a)提高到2010年的0.99 mm/(m2·a)。县域尺度上,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大多为协同关系,其中食物-碳和水源-碳之间的协同程度较高;区域尺度上,食物供给和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值均未超过各自平均值的0类服务区和只有1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值超过其所对应平均值的1类服务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8.50%和25.20%。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地貌 遥感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嘉酒地区 干旱内陆河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 被引量:19
8
作者 曲耀光 马世敏 曲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干旱地区的内陆河发源于山区,在山前平原地区受干旱气候、地质地貌结构和岩性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大数量转化的特点。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地区河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和分... 干旱地区的内陆河发源于山区,在山前平原地区受干旱气候、地质地貌结构和岩性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大数量转化的特点。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地区河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模拟与计算相结合,兼有预测性质的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在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域最大可能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可利用量,都远比现状实际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利用量小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过度,每年超采地下水1.2×108m3,与当地水文地质部门计算结果非常一致,效果较好。另外,模型预测结果还表明,对于处在完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的,类似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内陆河流域来说,可用水资源的开发已达到极限,再采用传统的提高地表渠系利用率的方法,已不可能增加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发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将破坏流域已建有的地下水开采和供水系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栋元 金彦兆 +1 位作者 李元红 胡想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89,共6页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模式 三条红线 生态环境 集成管理
下载PDF
基于胡杨年轮的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重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洪华 李卫红 孙慧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采用树木年轮技术重建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历史变化动态过程,以期弥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数据资料的不足,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埋深重建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以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胡杨为对象,于2015年9月在... 【目的】采用树木年轮技术重建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历史变化动态过程,以期弥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数据资料的不足,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埋深重建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以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胡杨为对象,于2015年9月在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共钻取胡杨年轮样芯58个,经Cofecha交叉定年程序和Arstan软件,选用48个样芯建立胡杨年轮宽度年表。采用滑动t-检验、M-K趋势检验、累积曲线分析胡杨轮宽指数和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采用频率分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轮宽指数与气温、降水量、径流和地下水埋深关系。【结果】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的胡杨树龄为40~80年,超过60年的树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腐现象,未发现100年以上木质部保存完好的胡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表突变时间分别为1957,1967,1975和2000年;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对胡杨年轮宽影响并不显著;采用胡杨年轮宽度重建了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近83年来的地下水埋深历史变化,其重建结果与区域水文记录基本一致。【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轮的形成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不显著;胡杨年轮可作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的一个新生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代学 胡杨 地下水埋深 历史重建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铭江 蔡建元 +2 位作者 董新光 姜卉芳 王志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4,共7页
过去,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主要偏重于山区水文,注重山区来水及径流分析,而很少涉及灌区问题和生态问题,对绿洲水文和荒漠水文的研究十分缺乏。以新疆为例,通过对干旱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水文机理的分析研究,从径流形成、水资源... 过去,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主要偏重于山区水文,注重山区来水及径流分析,而很少涉及灌区问题和生态问题,对绿洲水文和荒漠水文的研究十分缺乏。以新疆为例,通过对干旱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水文机理的分析研究,从径流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即从全流域水文循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山区水文、绿洲水文、荒漠生态水文为三大构成要素的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系统的新概念,并基于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文问题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一步拓宽了水文问题的研究领域,对水文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内陆河流域 山区水文 绿洲水文 荒漠生态水文 新疆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裸土蒸发强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冈 王文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7-1332,共6页
鉴于包气带蒸发的水分是从地表散失,故查明裸土蒸发规律对研究包气带水分蒸发、潜水蒸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明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裸土蒸发强度规律,通过开展裸土含水率观测、包气带负压观测等野外原位试验,结合气象资料,对包气带... 鉴于包气带蒸发的水分是从地表散失,故查明裸土蒸发规律对研究包气带水分蒸发、潜水蒸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明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裸土蒸发强度规律,通过开展裸土含水率观测、包气带负压观测等野外原位试验,结合气象资料,对包气带剖面流场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裸土蒸发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依据包气带水分在垂向上迁移的不同状态,将裸土区包气带剖面划分为水分向上传输带和水分向下迁移带2个带;西北内陆干旱盆地裸土包气带极限蒸发深度为1.2m;受外界蒸发能力和包气带向上输水能力交替控制作用,盆地内裸土蒸发出现在4月下半月至9月下半月,其中4月下半月至5月裸土蒸发强度最大,平均蒸发强度达0.56mm/d;裸土蒸发强度平均仅占水面蒸发强度的3.5%,最大达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土 蒸发强度 总水势 包气带 干旱内陆盆地
下载PDF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竟虎 董晓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2-66,72,共6页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空间数据 干旱区 甘州区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宁理科 刘海隆 包安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6-270,304,共6页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特点,结合该区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研究现状,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相应的定量评估方法。以塔里木河盆地30个县市为例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开展...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特点,结合该区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研究现状,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相应的定量评估方法。以塔里木河盆地30个县市为例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开展了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各县域供、需水脆弱性差异较大,有90%的县域需、供水脆弱性指数比大于1,存在较为明显的供需矛盾;有80%的县域存在脆弱性问题,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研究表明,该方法和指标体系能很好地反映研究区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现状,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脆弱性指数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分析——以新疆自治区台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魏恒 寇思勇 彭冬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 从干旱区台兰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类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定量模型,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生态环境的规模。计算结果表明,台兰河平原区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146×108m3,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372×108m3,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3×108m3,分别占台兰河平原区水资源总量(8.121×108m3)的51.05%,29.21%和36.73%。在不考虑河流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台兰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1.440×108m3。在考虑输沙需水量的情况下,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平均为2.604×108m3。明确了在确定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时,必须考虑研究区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目标,从而在不同区域和用水部门间进行调配,并针对流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状况和对应生态系统类型确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环境需水 台兰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潘竟虎 石培基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基于1996 ̄2004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对酒泉市及市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酒泉市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 基于1996 ̄2004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地理模型,对酒泉市及市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酒泉市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集中度则恰好相反;②各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园地分布最不均衡,未利用地分布相对均衡;在时间尺度上,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趋向分散;③近8年来土地利用总体程度下降,信息熵减少,土地利用趋于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计量地理模型 空间结构 酒泉市 干旱内陆河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彭茹燕 刘连友 张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2-498,共7页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人工渠、水库、居民地、农耕区等人为景观的出现及增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这说明人类活动虽不是区域内景观格局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它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力度与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人类活动 景观格局 新疆 和田河中游地区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探究——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东 郑凤娟 +1 位作者 窦慧亮 王小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特征,在Matlab软件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农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及政策是...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特征,在Matlab软件背景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农业化水平、社会经济及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持续性地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而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 人文驱动因素 干旱内陆河流域 酒泉市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蓝永超 康尔泗 +2 位作者 张济世 胡兴林 陈仁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 ,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前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目前黑河流域... 长期以来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不足 ,诱发了上下游之间、经济用水与生态和环境之间等一系列用水矛盾发生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及前期研究成果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特征、利用现状及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目前黑河流域水资源已呈现出严重不足 ,并且由此引起了流域内许多地方尤其是下游额济纳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急剧恶化 .究其原因 ,固然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等先天不利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 .因此 ,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制约条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开发利用 内陆干旱区 黑河流域 天然水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资源量
下载PDF
中国干旱内陆流域水体N、P负荷特征与动态变化——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1 位作者 钱鞠 常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研究区域 ,通过 11年在不同河流断面的长期监测和区域内各类水体如地下水、泉水、水库和河流的空间选点取样分析 ,研究了干旱内陆流域水体N、P等植物营养元素的负荷与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浅层地下水与河水中NO... 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研究区域 ,通过 11年在不同河流断面的长期监测和区域内各类水体如地下水、泉水、水库和河流的空间选点取样分析 ,研究了干旱内陆流域水体N、P等植物营养元素的负荷与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浅层地下水与河水中NO3 N含量普遍较高 ,含量超过 1.1mg/L ,大部分平原水库水中NH4 N含量超过 0 .3mg/L ;河水与浅层地下水TP、NH4 N与NO3 N含量均呈现沿流域从出山口至下游的显著递增变化 ,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随时间递增趋势 ,其中NH4 N含量在河流出山口及下游断面平均年增加幅度分别为 0 .11mg/L和 0 .114mg/L ;流域水体N、P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黑河流域春季及春夏之交的枯水期大部分河段NH4 N、NO3 N和TP等要素含量为全年最高并出现水质超标污染。控制干旱内陆流域水域尤其是枯水期的N、P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流域 硝酸盐氮 总磷 分布特征 动态变化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