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谭金芳 洪坚平 +2 位作者 赵会杰 韩燕来 王宜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62,共7页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明显增加。施钾量在75~150 kg/hm^2能明显地增加冬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出粉率、面粉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不施钾处理相比,不同施钾处理的上述前5项指标分别增加了10.8%~13.5%、2.7%~11.8%、4.3%~13.3%、23.5%~41.2%、26%~34%,且弱化度降低28.6%~31.6%。施钾为150kg/hm^2时能明显促进旱作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进一步提高钾肥用量则导致NR活性降低。在供试施钾量范围内,同一生育期旗叶和子粒中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叶绿素和PSII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同一处理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冬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钾素当季回收率则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施钾75kg/hm^2的钾素当季回收率最高,为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冬小麦 钾肥用量 产量 品质 生理特性 钾肥回收率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3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崔欢虎 王会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西洪洞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丰雨年型条件下,在小麦播种期0-2...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西洪洞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丰雨年型条件下,在小麦播种期0-200cm土壤贮水量玉米茬口高于小麦茬口;在播种至收获阶段,3个覆膜种植模式在0-200cm土层耗水量大于露地条播种植模式,3个覆膜种植模式、露地条播种植模式100-200cm土层耗水量占0-200cm土层耗水量分别为45.33%,22.67%,覆膜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3个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种植模式增产,其中以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增产幅度最大;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可较玉米茬口露地条播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08%。该项研究可为以旱地小麦为主要轮作作物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茬口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深层水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对西北旱地冬小麦地温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兰雪梅 黄彩霞 +6 位作者 李博文 李守蕾 宋雅丽 柴雨葳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4-1092,共9页
为探寻不同覆盖材料下西北旱地冬小麦地温与产量的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冬小麦兰天26号为材料,在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宽幅条播:SM2)、全膜覆土穴播(PM)条件下,以无覆盖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地温的差异及... 为探寻不同覆盖材料下西北旱地冬小麦地温与产量的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冬小麦兰天26号为材料,在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宽幅条播:SM2)、全膜覆土穴播(PM)条件下,以无覆盖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地温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技术可有效平抑气温对小麦的激变,实现了小麦的稳定增产。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降温0.61℃,但在不同生育时期却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苗期至返青期平均增温0.76℃,SM1增温效应低于SM2;返青期以后平均降温1.43℃,SM1降温效应高于SM2;地膜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增温1.01℃。秸秆带状覆盖全生育期各土层总体均表现降温效应,且以降温效应突出的SM1在25cm降幅最大,平均为1.20℃,5cm处最低,为0.55℃;地膜覆盖全生育期各土层均表现增温效应,以5cm处增幅最大,平均为1.14℃,15cm最低,平均为0.84℃。从生育时期和土层看,各处理间地温以越冬期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7.25%-46.6%;土层间以25cm最大,变异系数为5.5%-46.6%。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全天均具有降温效应,降温幅度依次为中午〉傍晚〉早晨,且SM1全天的降温效应均高于SM2;而地膜覆盖全天均具有增温效应;覆盖均可使冬小麦显著增产,秸秆带状覆盖平均增产25.3%,SM2增产率(27.0%)高于SM1(23.0%),地膜覆盖增产30.4%。产量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的增加和粒重的提高,土壤温度指标与产量、产量构成要素间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旱地 冬小麦 秸秆带状覆盖 土壤温度 产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欢虎 张松令 +2 位作者 闫翠萍 靖华 马爱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可增产小麦2137.5~2617.5kg/hm2,增产率高达63.3%~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小麦 土壤库容 库容深度 模拟研究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晋南丘陵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运行规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苗果园 高志强 +2 位作者 尹钧 周乃键 W A Adams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4-650,共7页
研究了晋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麦田常年土壤水分有关的物理特性及不同土层毛管水含量、田间持水量、田间含水量、有效水以及不同水势下的土壤含水量等基本特征 ,并采用等值线图析法分析了丰水年 (6 0 0mm降水 )、少水年 (4 0 0mm)... 研究了晋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麦田常年土壤水分有关的物理特性及不同土层毛管水含量、田间持水量、田间含水量、有效水以及不同水势下的土壤含水量等基本特征 ,并采用等值线图析法分析了丰水年 (6 0 0mm降水 )、少水年 (4 0 0mm)、平水年 (5 0 0mm)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利用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利用量的动态差异 ,得到十分直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麦田 不同年型 土壤水分特性 水分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崔欢虎 张松令 +3 位作者 张鸿杰 徐建兵 郑王义 马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1期10-14,共5页
1994~1996年,在山西浮山以露地条播等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使单株分蘖、次生根、... 1994~1996年,在山西浮山以露地条播等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使单株分蘖、次生根、绿叶数优于对照;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深层水,使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1kg/mm,较好地协调了高产小麦水热规律需求,达到小麦公顷产量4521.0kg。该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水热环境,是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 旱地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旱地分期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渭玲 张冀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53-156,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可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筋...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可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筋含量,分别从15.0%、31.97mL和28.21%增加到16.3%、36.27mL和33.06%;而产量最高是播种前底肥和拔节期两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品质 氮肥 施肥期
下载PDF
郑旱1号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其主要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宏超 任明全 +5 位作者 周阳 赵献林 康明辉 达龙珠 徐向阳 许为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7期3-5,共3页
郑旱1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1994年以来,经多点产量试验、示范,其表现耐旱、抗干热风,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稳定,抗寒、抗病,适应范围广,属冬性、多穗型旱地小麦... 郑旱1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1994年以来,经多点产量试验、示范,其表现耐旱、抗干热风,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稳定,抗寒、抗病,适应范围广,属冬性、多穗型旱地小麦品种;中熟、白粒、半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4.73%,湿面筋33.4%,千粒重43g左右,容重791.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郑旱1号 特性 选择育种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根层蓄水供水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欢虎 张松令 +3 位作者 徐建兵 张鸿杰 郑王义 马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3-7,共5页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的生物学效应、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土壤库容深度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的生物学效应、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土壤库容深度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每亩可增产小麦142.5-174.5kg,增产率高达63.3%-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库容 根层 小麦 旱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丽萍 朱晋云 +1 位作者 柴跃进 李楠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252-1255,共4页
针对深松后地表留下浅沟,播种时容易使播种沟同深松沟重合,不能保证播种深度,及少耕作业易使杂草生长严重等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研究小组在深松机上加上振动平刀,发明了深松平刀除草整地机,将深松与振动... 针对深松后地表留下浅沟,播种时容易使播种沟同深松沟重合,不能保证播种深度,及少耕作业易使杂草生长严重等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研究小组在深松机上加上振动平刀,发明了深松平刀除草整地机,将深松与振动平刀除草整地相组合,实现了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通过3种耕作试验,结果表明,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除草全面彻底,对土壤结构破坏小,保墒效果好,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生产成本;与深松覆盖+旋耕除草整地耕作相比,每公顷可节约成本448元,增产1.8%;与传统方式耕作相比,每公顷节约成本1 045元,增产30.5%,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深松 覆盖 除草 整地 一体化耕作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姚建民 王海存 殷海善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全覆盖穴播试验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地膜覆盖的含水量;渗水地膜在显著提高地温的同时可以降低午时的极端高温;渗水地膜覆盖的冬小麦比常规地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增产15.7%,比不覆盖小麦增产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水地膜 小麦 穴播 全覆盖 旱地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李红霞 张天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1,46,共4页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2.96%、10.76%,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3.35%、21.14%;随深度的加深,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轮作 旱地 全膜覆盖 双垄沟播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酶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琦 李发东 +7 位作者 王国勤 乔云峰 Rashid KULMATOV 彭宇 Sayidjakhon KHASANOV 刘洪光 何新林 杨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0-1820,共11页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干旱区重要的农业大国,由于其独有的气候条件,灌溉是决定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研究其灌溉农业发展历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领域的相关文献,...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干旱区重要的农业大国,由于其独有的气候条件,灌溉是决定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研究其灌溉农业发展历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领域的相关文献,结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数据检索系统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数据,总结灌溉农田面积、人口、主要作物产量及农业产值等数据的变化规律,阐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讨论由农业灌溉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气候干旱少雨,乌兹别克斯坦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阿姆河及锡尔河,下游河道径流量及咸海蓄水量持续下降,暴露河床内大量松散沉积物并导致频繁的沙尘天气。(2)乌兹别克斯坦整体农业灌溉技术较为落后,过度引水使得部分地表径流汇聚在灌区低洼地带,抬升地下水位,最终引发严重的区域土壤盐渍化,故全面推广先进灌排技术,是该国未来灌溉农业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3)农业生产是乌兹别克斯坦重要的经济来源,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研究可为干旱区农业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干旱区 农业 棉花 小麦 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
下载PDF
膜际条播和播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璐 高志强 +4 位作者 孙敏 任爱霞 林文 薛建福 曹碧芸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共7页
[目的]探索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和播量对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群体分蘖数、分蘖速率及其产量的影响,明确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的最佳播量。[方法]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山西省闻喜县旱地麦田进行大田试验,以膜际条播与常规条播为主区,以... [目的]探索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和播量对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群体分蘖数、分蘖速率及其产量的影响,明确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的最佳播量。[方法]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山西省闻喜县旱地麦田进行大田试验,以膜际条播与常规条播为主区,以90 kg·hm^-2(低播量,LB)、105 kg·hm^-2(高播量,HB)两个播量为副区,研究两种播种方式与高低播量对土壤水分、群体分蘖数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膜际条播较常规条播显著提高拔节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提高开花期80~2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提高冬前分蘖速率;提高穗数4%~27%,产量11%~41%,水分利用效率8%~47%;显著提高穗长、可孕小穗、干物质量;显著降低不孕小穗。且膜际条播条件下,播量90 kg·hm^-2较105 kg·hm^-2减少拔节期土壤水分消耗,减少开花期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其中,2014—2015年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提高开花期、成熟期群体分蘖数,显著提高拔节-开花分蘖速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千粒重。此外,膜际条播处理,单位粮食生产的节水量提高10%以上,每消耗1 mm土壤水分产量提高10%以上,且配套播量90 kg·hm^-2单位粮食生产的节水量提高18%以上,消耗1 mm土壤水分增产量提高18%以上。[结论]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有利于提高生育前期上层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深层土壤水分,促进可孕小穗的形成,提高穗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且配套90 kg·hm^-2节水、增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膜际条播 播量 土壤蓄水量 籽粒产量构成 节水增产
下载PDF
“麦/玉/苕+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及养地效果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伟 邓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丘区的棕紫泥旱坡地上,研究了"麦/玉/苕"旱三熟增间大豆的经济效益和土壤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麦/玉/苕"间种大豆结合秸杆还田耕作,在大春粮食增产或不减产基础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养分提高,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增加.认为改进种植模式与发展大豆生产相结合,是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旱坡地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关键词:旱坡地 旱三熟 间种 大豆 效益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下旱地冬小麦生长和土壤水分动态差异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浏 陈玉章 +4 位作者 李瑞 柴雨葳 常磊 柴守玺 程宏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为探究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适合冬小麦种植的覆盖保墒技术,以小麦品种陇中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秸秆带状覆盖方式(秸秆带状4行、秸秆带状5行)、地膜全地面覆盖和无覆盖种植4个处理,以无覆盖种植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不同覆盖方式对... 为探究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适合冬小麦种植的覆盖保墒技术,以小麦品种陇中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秸秆带状覆盖方式(秸秆带状4行、秸秆带状5行)、地膜全地面覆盖和无覆盖种植4个处理,以无覆盖种植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秸秆带状覆盖较CK显著增产28.1%~35.4%,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35.1%~50.8%,表明增加穗数是秸秆带状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具有增墒和降墒的双重效应,在分时期、分土层共72个测定点次中,2种秸秆带状覆盖增墒点次比例分别为61.1%、58.3%,相应降墒点次比例分别为38.9%、41.7%;秸秆带状覆盖的降墒效应在乳熟期表现最为明显,其降墒点次比例平均为81.2%,在其他时期则普遍表现为增墒效应,增墒点次比例平均为64.9%;2种秸秆带状覆盖在各土层的增墒点次均大于或等于50%,且在40 cm以下土层的增墒点次在60%以上,增墒效应更为突出。综上,秸秆带状覆盖方式保墒、增产增效显著,是西北旱地小麦可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技术。本研究为半干旱雨养区冬小麦夏玉米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土壤水分 产量 冬小麦 旱地
下载PDF
运城旱地小麦不同方式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志宁 李可意 +3 位作者 贾康杰 郭武杰 蔡艳霞 张成明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1996~1997年,在运城市峨嵋岭旱源区以露地常规条播为对照,就地膜平铺全覆盖精量穴播和起垄半覆盖精量条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地膜覆盖方式对小麦均有较好的增温和保墒效果,改善了麦苗生态环境,协调了小麦对水热条... 1996~1997年,在运城市峨嵋岭旱源区以露地常规条播为对照,就地膜平铺全覆盖精量穴播和起垄半覆盖精量条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地膜覆盖方式对小麦均有较好的增温和保墒效果,改善了麦苗生态环境,协调了小麦对水热条件的需求,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和灌浆时间,使单株分蘖成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明显优于对照,达到了每亩增产87.3和54.6kg的显著效果。而两种覆盖方式间的效果差异不显著,从而肯定了两种覆盖均不失为旱地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地膜覆盖 栽培 增产
下载PDF
干旱沙区春小麦水肥优化管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党小峰 王新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0,24,共6页
在春小麦大田种植裂区分布正交试验中,通过调控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及施配方式,确定适合于干旱沙漠环境的最佳农田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干旱沙区淤灌沙壤土春小麦农田的最佳水肥施配方案是:... 在春小麦大田种植裂区分布正交试验中,通过调控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及施配方式,确定适合于干旱沙漠环境的最佳农田水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干旱沙区淤灌沙壤土春小麦农田的最佳水肥施配方案是: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水量为5397m3/hm2,底肥施用无机肥总量(N+P2O5+K2O)为272kg/hm2,配施比例为N∶P2O5∶K2O=99∶173∶0(kg/hm2),有机肥14993kg/hm2(其中,有机质∶K2O=4708kg/hm2∶35kg/hm2),2次追施氮肥70kg/hm2。在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为3250kg/hm2,收获指数达到4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1.5g/kg,单位水收获量为0.6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区 春小麦 水肥管理 试验
下载PDF
夏麦在宁夏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敬芳 柳伟祥 周立纬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5-11,共7页
本研究在宁夏干旱、半干旱生态条件下,对夏播小麦(简称夏麦)进行了生态适应性研究。1988—1990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在35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区小麦均可夏播;夏麦品种可从大量春性品种和部分半冬性品种中选... 本研究在宁夏干旱、半干旱生态条件下,对夏播小麦(简称夏麦)进行了生态适应性研究。1988—1990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在35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区小麦均可夏播;夏麦品种可从大量春性品种和部分半冬性品种中选择;在最佳夏麦适宜区正常生态条件下,夏麦可比同类生态条件下的春麦增产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干旱 小麦 夏季 宁夏
下载PDF
土壤剖面结构对渭北旱塬小麦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桂镇 赵先贵 +2 位作者 巢世军 董林林 赵毓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渭北旱塬小麦地的填方区、原状区和挖方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地不同修整区域深0~600cm范围内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0~200cm土壤水分变化较快,在春季,该层土壤含水量挖方区>原状区>填方区;地下210~450cm处,同... 以渭北旱塬小麦地的填方区、原状区和挖方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地不同修整区域深0~600cm范围内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0~200cm土壤水分变化较快,在春季,该层土壤含水量挖方区>原状区>填方区;地下210~450cm处,同季节测定的不同修整区土壤水分差别不大,但该层秋季的土壤水分含量要比春季约高3至4个百分点;地下460cm以下受降水影响较小;在秋季,填方区土壤水分可以恢复到地下450cm。结论,对于旱塬无灌溉区,挖方区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渭北旱塬 小麦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