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Neolignan Glycoside from Pedicularis armata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ShahYUAN ZhanXinZHANG XueGAO ZhongJianJI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81-782,共2页
A new neolignan glycoside named armaosi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Pedicularis armata Maxim.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methods. Antibacterial assay showed that it has m... A new neolignan glycoside named armaosi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Pedicularis armata Maxim.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methods. Antibacterial assay showed that it has moderately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Eschec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cularis armata SCROPHULARIACEAE neolignan glycoside armaosid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从蓝萤叶甲分离出的大型微粒子孢子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沈中元 黄可威 徐莉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从蓝萤叶甲分离收集到的大型微粒于孢子(简称蓝叶虫微粒子),感染寄生家蚕后能引起胚种传染,但初次感染后引起的胚种传染率很低,对次代蚕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小,混育感染可使下一代蚕儿大部分被感染。经过两次继代传染以后,其... 从蓝萤叶甲分离收集到的大型微粒于孢子(简称蓝叶虫微粒子),感染寄生家蚕后能引起胚种传染,但初次感染后引起的胚种传染率很低,对次代蚕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小,混育感染可使下一代蚕儿大部分被感染。经过两次继代传染以后,其胚种传染率大大地提高,从而使下一代蚕儿因直接的胚种传染或间接的混育传染全部在蚕期发微粒子病而死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叶虫微粒子 家蚕 胚种传染 病害
下载PDF
虎刺楤木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方乍浦 雷江凌 曾宪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期74-80,共7页
从虎刺楤木[Aralia arm ata (Wall.) Seem .]根皮中分离到11个成分,根据理化及光谱性质,鉴定其中7个为皂甙,即去葡萄糖竹节参皂甙Ⅳa(AT-Ⅰ)、竹节参皂甙Ⅳa(AT-Ⅱ)、姜状三七甙R1(A... 从虎刺楤木[Aralia arm ata (Wall.) Seem .]根皮中分离到11个成分,根据理化及光谱性质,鉴定其中7个为皂甙,即去葡萄糖竹节参皂甙Ⅳa(AT-Ⅰ)、竹节参皂甙Ⅳa(AT-Ⅱ)、姜状三七甙R1(AT-Ⅲ)、人参皂甙R0(AT-Ⅳ)、Ad-Ⅲ[(AT-Ⅴ)后称黄毛楤木皂甙]、虎刺楤木皂甙(AT-Ⅵ)和楤木皂甙A(AT-Ⅶ),其余4个成分则为二十八羧酸(AT-Ⅷ)、谷甾醇(AT-Ⅸ)、谷甾醇与豆甾醇的混合物(AT-Ⅹ)及齐墩果酸(AT-Ⅺ)。以上成分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刺忽木 皂甙 虎刺忽木皂甙 化学成分 五加科
下载PDF
桑蓝叶虫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新 钟勇玉 +2 位作者 肖乃康 李玉平 薛三勋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 ,对春伐桑园中的桑蓝叶虫的空间分布型、分布图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 :桑蓝叶虫的空间分布型 80 %符合负二项分布 ,70 %符合Neyman分布 ,不符合Poisson分布 ;空间分布图式为聚集型。序贯抽样方程为 :T1(q) =3q + 4.5 5 4... 通过田间调查 ,对春伐桑园中的桑蓝叶虫的空间分布型、分布图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 :桑蓝叶虫的空间分布型 80 %符合负二项分布 ,70 %符合Neyman分布 ,不符合Poisson分布 ;空间分布图式为聚集型。序贯抽样方程为 :T1(q) =3q + 4.5 5 41q ,T2 (q) =3q - 4 5 5 41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蓝叶虫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桑树害虫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鹰不扑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蒙毅 钟一雄 +1 位作者 范卫锋 黄维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鹰不扑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5.4%,RSD=0.67%(n=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鹰不扑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5.4%,RSD=0.67%(n=6),线性范围为0.059~0.59μg,r=0.999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鹰不扑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不扑 齐墩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枣叶呷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6
作者 陈贻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39,共2页
枣叶呷Fleutiauxiaarmat(Baly)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在浙江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关键词 枣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害虫 枣树
下载PDF
桑蓝萤叶甲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寿国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5-69,共5页
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尼龙纱笼、玻璃缸饲养等方法,对桑蓝萤叶甲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诸暨地区桑蓝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蛹期,3月—5月下旬为成虫期,4月—6月下旬为卵期,5月—9月下旬为幼虫生长... 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尼龙纱笼、玻璃缸饲养等方法,对桑蓝萤叶甲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诸暨地区桑蓝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蛹期,3月—5月下旬为成虫期,4月—6月下旬为卵期,5月—9月下旬为幼虫生长活动期,10月以后为越冬幼虫休眠期。各虫态发生不整齐。幼虫经3个龄期老熟,钻入深土层筑土室越冬,并化蛹其中。成虫喜食嫩叶,具有假死习性;在原桑地分散产卵,完成生活史。在稀植、管理粗放的桑园中,一般虫口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蓝萤叶甲 生物学
下载PDF
两种植物来源壮药鹰不扑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赵湘培 张恂 +2 位作者 滕红丽 黎丽 朱丹 《中国药物评价》 202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物来源壮药鹰不扑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为民族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鹰不扑两种植物来源药材水提物、醇提物,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 ... 目的:比较两种植物来源壮药鹰不扑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为民族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鹰不扑两种植物来源药材水提物、醇提物,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 50)、最大给药量,连续观察14 d,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表现,记录累计死亡数。结果:两种植物来源鹰不扑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虎刺楤木>黄毛楤木;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醇提物>水提物。虎刺楤木水提物、醇提物LD 50值分别为99.0和57.4 g·kg^-1,95%的可信限为66.2~148.0 g·kg^-1、49.6~66.4 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用量的254.8倍和192.1倍。黄毛楤木水提物和醇提物无法推出LD 50,最大给药量试验结果经计算均为100 g·kg^-1。主要毒性症状是腹泻、怠动、毛色不华。结论:鹰不扑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且其不同植物来源药材毒性差别较大。来源于虎刺楤木的药材急性毒性高于来源于黄毛楤木的药材,提示在临床使用中应根据药材来源确定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虎刺楤木 黄毛楤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