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平原西部地下水砷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雅妮 李海青 +3 位作者 文新月 谢文龙 张俊文 赵志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7,共9页
干旱内陆盆地高砷含量的地下水威胁着当地饮用水安全,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厘清这类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河套平原西部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As等部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结果表... 干旱内陆盆地高砷含量的地下水威胁着当地饮用水安全,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厘清这类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河套平原西部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As等部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结果表明,地下水样的As的质量浓度为1.5~155μg/L(均值为36.7μg/L),超半数样品超过10μg/L,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浅层含水层。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离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蒸发浓缩作用导致地下水富集Na+和Cl-,但对As的富集影响不显著;在偏碱性环境中因解吸附作用产生的As进入地下水,对As的富集有一定贡献;负载As的铁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和沉积物中的As(V)还原性解吸附是地下水中As富集的主要原因;强还原环境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硫代砷可能会促使As在地下水中高度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平原 地下水 砷(As) 氧化还原环境
下载PDF
江汉平原砷中毒病区地下水砷形态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邓娅敏 王焰新 +7 位作者 李慧娟 李红梅 郭伟 段艳华 董创举 甘义群 刘乃静 丁旭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6-1886,共11页
查明地下水中砷的时间变异性规律及机理是高砷地下水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也是防控地下水砷污染的根本.选择在雨季前后对浅层潜水和孔隙承压水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表明地下水砷含量和形态与地下水位波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雨季开始后随着... 查明地下水中砷的时间变异性规律及机理是高砷地下水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也是防控地下水砷污染的根本.选择在雨季前后对浅层潜水和孔隙承压水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表明地下水砷含量和形态与地下水位波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雨季开始后随着地下水位抬升,地下水还原环境增强,As(Ⅴ)和Asp转化成As(Ⅲ),颗粒态铁大幅降低,导致水中溶解的砷和铁大幅增加,地下水砷含量在雨季达到最高且As(Ⅲ)所占比例达到90%;雨季结束后随着水位逐渐降低,地下水中As(Ⅲ)所占比例和溶解的砷含量下降.农业活动对浅层潜水砷形态季节性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孔隙承压水的砷形态分布变化较浅层潜水幅度大,其变化与水位波动存在滞后效应.自然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改变了含水层的氧化还原环境,补给水源与地下水之间的混合过程带来新的物质输入促进地下水系统中砷的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季节性变化 水位波动 氧化还原 江汉平原 地下水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土著微生物参与下河套平原地下水中砷的还原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会 王焰新 +1 位作者 谢先军 段萌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4-598,共5页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活动对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利用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中分离出的土著微生物(YH002)进行了微宇宙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中加入的葡萄糖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微生物大量繁殖,分泌的有机酸使溶液的pH...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活动对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利用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中分离出的土著微生物(YH002)进行了微宇宙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中加入的葡萄糖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微生物大量繁殖,分泌的有机酸使溶液的pH值降低.在缺氧条件下,溶液中的OD值最高达到了0.189,pH值最低为6.22;在有氧条件下,OD值最高达到了0.286,pH值最低为6.04.溶液中As(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74μg/L,占总砷质量浓度的11.2%,在加入微生物和葡萄糖后,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As(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8μg/L和310μg/L,占总砷质量浓度的42%和47%.微宇宙实验说明地下水中的土著微生物能将As(V)还原成As(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地球化学 氧化还原 地下水 河套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