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lemma and Reflection of Art Criticism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1
作者 WEI Yulo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2期622-627,共6页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Today’s“Internet plus”concept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economic field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In the cultural field,it still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Today’s“Internet plus”concept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economic field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In the cultural field,it still influences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in a unique way.The free,open,and equal nature of the Internet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broad platform for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and also frees it from the monopoly of a few authorities,entering the artistic life of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a more humane and new attitude.This has played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artistic creation,appreciation,dissemination,and popu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art criticism DIFFICULTIES INTROSPEC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Attitude in Art Criticism
2
作者 Huijing Zhai Wenjuan Zhai 《教育技术与创新》 2023年第3期40-51,共12页
Functional lingui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imension of"implementation,"with research on"instance"and"individuation"being relatively scarce.However,Appraisal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 Functional linguistic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imension of"implementation,"with research on"instance"and"individuation"being relatively scarce.However,Appraisal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realizing"instance"and"individuation".Appraisal Theory,as a type of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ith strong capabilities in both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is heavily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fields such as literature,art,philosophy,news,and law.Overall,research in the arts is deficient.This study employs Appraisal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discourse of art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ttitude system,analyzing 83 art critiques chosen for their semantic meaning of emotion and valuation endowed by the writers in critical language.It performs identification,analysis,and classification on corpus resourc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art criticism and summarize representation and feature of these attitudinal resources used.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attitudinal resources all involve affect,judgment,and appreciation,but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The feature demonstrates that more appreciation than affect and judgement is involved,more positive meaning than negative meaning is conveyed,and an explicit rather than implicit method is used.According to this study,the attitudin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writer,artworks,and the potential reader,and they function well in appraisal by establishing a"resonanc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work and the potential reader within per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aisal Theory art criticism discourse analysi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Visual Art Education
3
作者 Joanna Black Tom Chaput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5期71-85,共15页
Since ChatGPT emerged on November 30,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scussed as a radical force that will change our world. People have become used to AI in which such ubiquitous technologi... Since ChatGPT emerged on November 30,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scussed as a radical force that will change our world. People have become used to AI in which such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as Siri, Google, and Netflix deploy AI algorithms to answer questions, impart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However, many individuals including originators and backers of AI have recently expressed grave concern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will assess what is occurring with AI in Visual Arts Education, outline positives and negative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addressed specifically for teachers working in the field regarding emerging AI usage from kindergarten to grade twelve levels as well as in higher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 a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t Pedagogy ar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igital art Education art art Education critical Literacy
下载PDF
What is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An Exploration of the Critical Debate on Modem Calligra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4
作者 Adriana lezz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3期206-216,共11页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Since the mid-1980s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change and has opened itself to experimentation. Nowadays in China this artistic revolution has sparked a vivid debate among the art critics on three main topics: (1) definition of the phenomenon; (2) analysis of its nature; and (3) classification of the artistic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all these aspects are analysed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em Calligraphy (CMC) contemporary China art critic critical debate modernity contemporary art modem art
下载PDF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5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6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下载PDF
为文艺评论添加“增量”与“变量”——读《文艺评论概要》
7
作者 刘大先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59-63,I0002,共6页
《文艺评论概要》以通识性与专业性结合的读本方式,系统讲述了文艺评论的基本认识框架、完整知识体系、总体发展线索和具体表现风貌。该书体现出整合中有创新、典范里寓实践、补苴罅漏与协商共识相结合的特点,知识性与思想性并重,普及... 《文艺评论概要》以通识性与专业性结合的读本方式,系统讲述了文艺评论的基本认识框架、完整知识体系、总体发展线索和具体表现风貌。该书体现出整合中有创新、典范里寓实践、补苴罅漏与协商共识相结合的特点,知识性与思想性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文艺评论的“存量”之外添加了“增量”和“变量”,实现了面向普通公众的公共知识传递与公共价值确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公共知识 变量
下载PDF
引人进入文艺评论之门——评《文艺评论概要》
8
作者 李修建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64-68,I0002,I0003,共7页
《文艺评论概要》的出版因应时代所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全书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理论问题,以及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方法。编写者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 《文艺评论概要》的出版因应时代所需,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内容科学全面,作者阵容强大。全书介绍了文艺评论的总体理论问题,以及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方法。编写者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评论写作经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质量。二是强烈的历史意识与鲜明的价值立场。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皆纳入历史脉络之中予以解析,所得结论令人信服。三是提供了文艺评论的写作示范。13个文艺门类的评论,依据评论的对象与特征、评论的类型、评论写作及示例三部分展开,示例部分的设置尤为精彩,为读者进行各文艺门类的评论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概要》 历史意识 价值立场 写作示范
下载PDF
The Function of Generalization in Art History:Understanding Art across Traditions
9
作者 大卫.戴维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共12页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 艺术史述说例证着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所称的对绘画的"推论式批评",而巴氏则又可谓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所谓"作为救回的批评"的一个例证,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评估这些述说的充分性。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对阐释设定更为普遍的"科学"限制,让这些述说的阐释性质以及那些要提供跨文化跨历史理解的诉求一致起来。针对格尔兹探讨的阐释的人种志中提出的问题,本文清理了沃尔海姆有关巴克桑德尔的说法,亦即沃氏认为巴氏所述乃"个案内的概括"而非"跨个案的概括"。为此,针对格尔兹所谓的"个案内的概括",本文提出一种"实用主义的"解读。这样的解读目标在于提供一个"可理解的框架",以便确定一套推定的能指的位置;这个框架存在的理由在于能够服务于我们的阐释实践所植根的认知兴趣。本文认为,巴氏对"推论式批评"的辩护应该视为一种类似于"实用主义"方式的辩护方法。为此,本文从启发式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巴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阐释 迈克尔·巴克桑德尔 推论式批评 格尔兹 个案内概括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
10
作者 段吉方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6-54,I0002,共10页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文艺评论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自主建构是其重要呈现方式。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仅仅是话语本身...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文艺评论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自主建构是其重要呈现方式。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仅仅是话语本身的问题,还应该深植于它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过程。从学科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有其独特的思想资源和文化特性,这方面的内容是其“中国”属性的标识;从学术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评论、评析、鉴赏、论说层面,“建构”之所以是“建构”,还需要展现出对当代文艺问题的理论把握的高度、思想表达的厚度、时代观照的深度,最终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评论 话语建构 自主知识体系 方法创新
下载PDF
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元理论思考
11
作者 谭好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17,I0001,共15页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面向现实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实践维度上展开具体理论之思,更需要在面向文艺评论“元理论”问题的思辨维度上展开抽象思想之辨。就后一维度而言,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有大小、主次之分,其中哲学基础、建构路径、文艺观念、标识概念、批评标准等是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建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具体建构路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走“两个结合”的道路,而文艺观念、标识概念和批评标准则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构成,它们既是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或主体内容,也是实践维度上文艺评论话语生产得以生成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话语 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 哲学基础 建构路径 内容构成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根基
12
作者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6-25,I0002,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历史责任、框架特质、美学内涵、人本主体、本体价值,以发挥文艺评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彰显文艺评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美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中华美学 文化使命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思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
13
作者 蒋鹤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11,共4页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跨学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无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还是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或是...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跨学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无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还是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或是高等教育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聚焦在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开展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以英语演讲与英语辩论类课程为例,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和实践基地建设几方面展示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思辨能力 复合型人才 英语演讲辩论
下载PDF
系统观与方法论:网络文艺评论的审美指向和思维展开
14
作者 彭文祥 袁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39-152,共14页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网络文艺创作生产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与此相应,网络文艺评论蓬勃发展。伴随数字文化的范式转换,网络文艺评论需在系统性的审美观照中,突出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比较、“中...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网络文艺创作生产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与此相应,网络文艺评论蓬勃发展。伴随数字文化的范式转换,网络文艺评论需在系统性的审美观照中,突出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比较、“中国”与“西方”的共时性参照、“加强”与“修正”的反身性透视。这三个维度的审美指向和思维展开是网络文艺新实践在文艺评论上的客观反映,也是网络文艺评论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文艺评论 审美现代性 文艺间性 反身性
下载PDF
图像的力量:艺术家、哲学家和理论家的作用
15
作者 阎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斗转星移,理论家和批评家已然将阐释图像力量的权力变成了一种特权,尽管他们并不从事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却能够在资本和体制权力推动下影响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当今天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再也不关注艺术家的生产活动,理论家和批评家甚至也可以不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技巧知识,那么,艺术理论和批评阐释的有效性如何得以建立,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生产 工匠传统 哲学家 理论家和批评家 艺术史和艺术理论
下载PDF
大数据、新文科与后批判——谈数字时代的文学教育
16
作者 唐诗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当前时代,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学教育如何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如何获得新的魅力,这是新兴的“数字人文”学科所要直面的问题。“数字人文”不同于之前的“人文计算”,它要超越以往将数字技术、网络科技视作... 当前时代,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学教育如何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如何获得新的魅力,这是新兴的“数字人文”学科所要直面的问题。“数字人文”不同于之前的“人文计算”,它要超越以往将数字技术、网络科技视作研究工具的一类思路,将人文之道和数字之术真正融合。发展“数字人文”学科,要培育的是既能把握数字时代技术规则、也能反思批判数字时代文化逻辑的人才,这也是新文科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文科 后批判 数字人文
下载PDF
论小资产阶级文艺的论争与批判——从许杰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一文说起
17
作者 杨剑龙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8-135,共18页
1957年8月,叶以群、孔罗荪、姚文元合作撰文《许杰在文艺上政治上的反动道路》,其中叶以群的《许杰的“小资产阶级文艺”之旗》,直接批判许杰1948年发表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开启了以阶级划分作家、以小资产... 1957年8月,叶以群、孔罗荪、姚文元合作撰文《许杰在文艺上政治上的反动道路》,其中叶以群的《许杰的“小资产阶级文艺”之旗》,直接批判许杰1948年发表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开启了以阶级划分作家、以小资产阶级界定作家与创作的先声。在与梁实秋的人性论、“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常常将他们归为小资产阶级文人,成为找不到政治出路动摇者的标签。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被确定了,小资产阶级的自我反省和批判被突出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常常以小资产阶级作为评判作家创作的不足和短处。在历次对于小资产阶级文人和创作的批判针砭过程中,将阶级斗争观念作为衡量作家衡量文学的标准,忽略与抛弃了人性与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将革命与否视作评判作家立场与情感的唯一标准,模糊与消弭文学与革命不同的视阈及文学的特性;将工农兵的立场和情感看作衡量作家和文学的标准,批评或否定了文学表达的多样性与先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杰 《小资产阶级与文艺》 小资产阶级 论争 批判
下载PDF
文艺评论助推创作繁荣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以“长安画派”为例
18
作者 刘艳卿 孙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优秀的文艺评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阐释和思想引领,不仅对受众有导向、提升的作用,而且对艺术创作亦能产生镜鉴、助推的效果。作为文艺评论助推艺术创作繁荣的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杂志所刊文艺评论文章与“长安画派... 优秀的文艺评论通过问题聚焦、理论阐释和思想引领,不仅对受众有导向、提升的作用,而且对艺术创作亦能产生镜鉴、助推的效果。作为文艺评论助推艺术创作繁荣的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杂志所刊文艺评论文章与“长安画派”绘画创作之历史钩沉,引起了新中国画推陈出新问题的激烈论争,触发了美术界关于文艺评论标准的讨论。由此延伸,建党百年以来,客观公正的文艺评论不断修正着文艺创作的发展路线,使得体现现实生活厚度,时代精神锐度和民族风格、中国气派高度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艺术创作 《美术》 长安画派
下载PDF
沃尔特·贝桑特小说批评中的艺术论
19
作者 李巧慧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19世纪末,英美文学界的一个大事件是沃尔特·贝桑特、亨利·詹姆斯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人对小说艺术的争论。尽管贝桑特的小说观一直被忽视,但作为该事件的导火索必然有其不寻常之处。贝桑特的艺术论背离了道... 19世纪末,英美文学界的一个大事件是沃尔特·贝桑特、亨利·詹姆斯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人对小说艺术的争论。尽管贝桑特的小说观一直被忽视,但作为该事件的导火索必然有其不寻常之处。贝桑特的艺术论背离了道德中心论,转向小说内部的规律,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方向,但也因其对艺术和规律等词的认识不够深入而产生一些漏洞。文章聚焦贝桑特小说批评中的艺术论,分析其根源和目的,反思其历史价值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桑特 小说批评 艺术论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20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