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艾茎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1
作者 双梦 张冰冰 +1 位作者 王玲 秦会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9-1394,共6页
以艾茎为原材料,以Fe_(3)O_(4)和K_(2)CO_(3)为活化剂制备了磁性艾茎活性炭(MASBA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N,吸附脱附及X-射线扫描仪对MASBAC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炭材料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MA... 以艾茎为原材料,以Fe_(3)O_(4)和K_(2)CO_(3)为活化剂制备了磁性艾茎活性炭(MASBA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N,吸附脱附及X-射线扫描仪对MASBAC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炭材料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MASBAC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ASB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孔洞,多孔状态且有磁性;溶液pH值对MASBAC吸附性能无明显影响,MASBAC投加量16.0mg、亚甲基蓝初始浓度55.0mg·L^(-1)、反应温度25℃时为最佳吸附条件。MASBAC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8)和Langmuir模型(R=0.9918),吸附量为166.83mg·g^(-1)。本研究为处理染料废水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茎 磁性活性炭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益元 黄白红 +2 位作者 黄道平 谢燕湘 沈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643-1644,共2页
目的:研究红、白藜蒿茎叶中钙、镁、铁、锰、铜、锌等6种元素含量及其差异性。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红、白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钙、镁、铁、锰、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为:白藜蒿茎部含量分别为9416... 目的:研究红、白藜蒿茎叶中钙、镁、铁、锰、铜、锌等6种元素含量及其差异性。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红、白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钙、镁、铁、锰、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为:白藜蒿茎部含量分别为9416、2785、139.4、138.3、22.6、146.7 mg/kg,白藜蒿叶部的含量分别为3487、1338、23.3、25.0、7.65、51.7 mg/kg,红藜蒿茎部的含量分别为8230、2068、103.7、140.0、36.2、102.8 mg/kg,红藜蒿叶部的含量分别为5460、2010、55.1、36.0、24.5、90.1 mg/kg。结论:藜蒿中6种元素含量丰富,红、白藜蒿中茎部6种元素含量均大于叶部,红藜蒿与白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元素 测定分析
下载PDF
藜蒿的保鲜贮藏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冬生 康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试验中运用保鲜剂和低温对藜蒿嫩茎保鲜贮藏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藜蒿嫩茎经挑选、清洗和消毒后,用 0.4%山梨酸钾,0.4%氯化钙,0.6%海藻酸钠和0.03%抗氧化剂漫溃披膜处理,再用保鲜薄膜袋包装(200g/袋), 在6℃下可贮藏21d。其可食率可... 试验中运用保鲜剂和低温对藜蒿嫩茎保鲜贮藏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藜蒿嫩茎经挑选、清洗和消毒后,用 0.4%山梨酸钾,0.4%氯化钙,0.6%海藻酸钠和0.03%抗氧化剂漫溃披膜处理,再用保鲜薄膜袋包装(200g/袋), 在6℃下可贮藏21d。其可食率可达93.3%,外观较新鲜,变色不明显,组织较嫩脆,无冷害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 贮藏 保鲜剂 低温 藜蒿嫩茎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盐生植物碱蒿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华 董宽虎 +1 位作者 侯燕平 方志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2-486,共5页
为研究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超微结构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aCl胁迫下碱蒿的叶片和茎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未胁迫的碱蒿叶片及茎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200 mmol.L-1的NaCl胁迫,引起碱蒿超微结构... 为研究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超微结构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aCl胁迫下碱蒿的叶片和茎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未胁迫的碱蒿叶片及茎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200 mmol.L-1的NaCl胁迫,引起碱蒿超微结构的变化,叶片中部分叶绿体结构正常,部分被破坏的叶绿体肿胀变形,类囊体模糊不清;线粒体数增多,嵴减少甚至模糊;液泡中出现内含物,叶肉细胞中出现传递细胞。碱蒿茎中叶绿体与叶片类似,另外,茎中含有较多大的淀粉粒;线粒体数增多;细胞质中有晶体存在;其液泡中有内含物。这些结果表明虽然盐胁迫对植物超微结构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盐生植物碱蒿存在适应盐胁迫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碱蒿 NACL胁迫 叶肉细胞 茎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青蒿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飞飞 廖宇静 贾秀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建立青蒿(Artemisia annua L.)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青蒿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进行青蒿离体快繁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诱导丛... 为建立青蒿(Artemisia annua L.)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青蒿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进行青蒿离体快繁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6-BA 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1/2MS+NAA 0.5 mg/L诱导生根效果最佳,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快繁 带腋芽茎段 培养基
下载PDF
3个藜蒿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 蒋细旺 《长江蔬菜》 2014年第24期17-20,共4页
以藜蒿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各组织培养阶段中激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研究了不同激素使用的必要性及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分别为云南藜蒿MS+6-BA 1.0 mg/L+IAA 0.5 mg/L、楚天藜蒿MS+6-BA 1.5 mg/L+IAA 1.0 mg/... 以藜蒿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各组织培养阶段中激素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研究了不同激素使用的必要性及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分别为云南藜蒿MS+6-BA 1.0 mg/L+IAA 0.5 mg/L、楚天藜蒿MS+6-BA 1.5 mg/L+IAA 1.0 mg/L、香藜一号MS+6-BA 1.5 mg/L+IAA 0.5 mg/L;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分别为云南藜蒿MS+6-BA 1.0 mg/L+NAA 0.1 mg/L,楚天藜蒿、香藜一号MS+6-BA 1.0 mg/L+NAA 0.5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茎段 快速繁殖 激素 浓度筛选
下载PDF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 Ⅲ茎、叶解剖构造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林 林有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2-23,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菊科蒿属植物新鲜样品共128号38种4变种(分别隶属2亚属7组)的茎、叶横切面作比较、分析,叶的类型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前者多为原始类群且多出现在高海拔与高纬度的长日照干旱地区,后者多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菊科蒿属植物新鲜样品共128号38种4变种(分别隶属2亚属7组)的茎、叶横切面作比较、分析,叶的类型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前者多为原始类群且多出现在高海拔与高纬度的长日照干旱地区,后者多为进化或较进化类群且多出现在低海拔与低纬度的短日照湿润地区.茎的结构各组之间差异不大,大多数种类髓发达.其研究结果在分类学和生态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植物 中国 叶结构 茎结构 分类学 生态学
下载PDF
热平衡技术与气孔计法测定沙生植物蒸腾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志山 张小由 +3 位作者 谭会娟 何明珠 郑敬刚 李新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6,共7页
应用热平衡技术和气孔计对沙漠人工植被区的油蒿与柠条的蒸腾速率进行了观测,然后以叶面积作为纯量尺度转换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蒿的蒸腾速率明显高于柠条,受近地面的微气象条件的影响,两种植物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步调高度一致... 应用热平衡技术和气孔计对沙漠人工植被区的油蒿与柠条的蒸腾速率进行了观测,然后以叶面积作为纯量尺度转换后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蒿的蒸腾速率明显高于柠条,受近地面的微气象条件的影响,两种植物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步调高度一致.土壤干旱不但使蒸腾速率峰值提前,而且造成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水分滞后于吸水约2 h.气孔计法测定的蒸腾速率利用多项式拟合后的日变化曲线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多项式积分求得日蒸腾量;然后同热平衡法测定的日蒸腾量比较后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异(P>0.05).从而说明,以叶面积作为纯量,对植物蒸腾从叶片水平到单株水平的尺度转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平衡技术 气孔计法 蒸腾 油蒿 柠条 尺度转换
下载PDF
云南产藜蒿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菲 陈建雯 +2 位作者 田昊 何惠群 曹树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产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挥发油含4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17.17%)、β-崖柏烯(10.8... 目的:分析云南产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挥发油含4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17.17%)、β-崖柏烯(10.84%)、(1S)-(-)-樟脑(9.62%)、檀紫三烯(8.45%)、龙脑(8.37%)、α-蒎烯(4.24%)、β-石竹烯(1.22%)等。藜蒿茎挥发油含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2-氨基苯)吡咯(14.51%)、檀紫三烯(8.16%)、α-蒎烯(6.62%)、β-崖柏烯(3.9%)、β-石竹烯(1.08%)等。结论:云南产藜蒿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藜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藜蒿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月峰 李益珍 +2 位作者 张阿惜 付桂明 万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活性为监测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藜蒿茎活性成分。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藜蒿茎中抑制XOD活性成分提取条件,最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 以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抑制活性为监测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藜蒿茎活性成分。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藜蒿茎中抑制XOD活性成分提取条件,最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对藜蒿茎乙醇提取液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3%,提取温度79℃,液料比34∶1(mL/g),在此条件下得到提取液的XOD活性抑制率为56.4%。鉴定出藜蒿茎乙醇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新绿原酸(5-CQA)、绿原酸(3-CQA)、异绿原酸b(3,4-diCQA)、异绿原酸a(3,5-diCQA)、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diCQA)和异绿原酸c(4,5-diCQ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茎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响应曲面法 成分分析
下载PDF
4种蒿属植物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理邦 许爱理 +2 位作者 佘思玥 张杨青慧 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39,共7页
[目的]研究黄金艾蒿、香蒿、青蒿和艾蒿4种蒿属植物离体再生技术。[方法]以黄金艾蒿、香蒿的茎段和青蒿、艾蒿的花蕾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对4种蒿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阶段的影... [目的]研究黄金艾蒿、香蒿、青蒿和艾蒿4种蒿属植物离体再生技术。[方法]以黄金艾蒿、香蒿的茎段和青蒿、艾蒿的花蕾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对4种蒿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阶段的影响。[结果]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各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黄金艾蒿茎段MS+0.1~0.5mg·L^-1NAA+1.0mg·L^-16-BA,香蒿茎段MS+0.5mg·L^-1NAA+2.0mg·L^-16-BA,青蒿花蕾MS+0.5mg·L^-1NAA+1.0mg·L^-16-BA,艾蒿花蕾MS+0.5mg·L^-1NAA+1.0mg·L^-16-BA。不定芽再生阶段各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黄金艾蒿和香蒿MS+0.1mg·L^-1NAA+3.0mg·L^-16-BA,青蒿和艾蒿MS+0.5mg·L^-1NAA+1.0mg·L^-16-BA。增殖培养阶段各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黄金艾蒿和香蒿MS+0.3mg·L^-1IBA+0.5mg·L^-16-BA,青蒿MS+0.3mg·L^-1IBA+2.0mg·L^-16-BA,艾蒿MS+0.3mg·L^-1IBA+1.0mg·L^-16-BA。生根培养阶段,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黄金艾蒿在IBA质量浓度为0mg·L^-1和活性炭质量浓度为1.0g·L^-1时表现最佳,香蒿在IBA为0.4mg·L^-1和活性炭为0.5g·L^-1时表现最佳,青蒿在IBA为0mg·L^-1和活性炭为0g·L^-1时表现最佳,艾蒿在IBA为0.4mg·L^-1和活性炭为0.5g·L^-1时表现最佳。[结论]各蒿属植物最适离体再生条件和再生效果受基因型差异影响明显,而活性炭对生根培养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植物 茎段 花蕾 再生技术
下载PDF
青蒿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凤 刘丽 +1 位作者 黄锦荣 蔡梅玲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青蒿的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0.1%的升汞在不同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相同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1%的升汞的消毒时间为8 min时污染率明显较高,消毒时间为10 min时会给外植体造成严... 以青蒿的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0.1%的升汞在不同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相同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1%的升汞的消毒时间为8 min时污染率明显较高,消毒时间为10 min时会给外植体造成严重伤害,使其不能继续生长,消毒时间在9 min左右效果最佳。青蒿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mg/L+IBA0.1mg/L,不定芽诱导率高达100%。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1.5mg/L+NAA0.1mg/L,生根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生根数量多且根系粗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消毒 茎段 不定芽 生根
下载PDF
蒌蒿生长动态观察初报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荣 万新建 +1 位作者 陈学军 缪南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4-88,共5页
本文以鄱阳湖蒌蒿为试材,探讨了蒌蒿生长动态、各器官重量比例以及蒌蒿形态特征的变化特点等,初步揭示了蒌蒿地上部和地下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两者相互关系。
关键词 蒌蒿 生长动态 地下茎 发育规律 菊科蒿属
下载PDF
茵陈四苓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刘榕 刘鹏 +4 位作者 马浩轩 徐山凌 罗程予 蒋明玥 郑靖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274-280,共7页
目的探讨茵陈四苓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PF大鼠5只,制备BMSCs;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 目的探讨茵陈四苓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PF大鼠5只,制备BMSCs;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干细胞组、联合组。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制备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的BMSCs悬液、生理盐水注入腹腔和胃部。造模成功后,检测各组生化指标、病理变化、凋亡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茵陈四苓颗粒联合BMSCs可降低血清中的AST、ALT、TBIL,抑制TNF-α、IL-β、IL-6的表达。此外,两者还能降低Cyt-C、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从而减少肝细胞的凋亡。结论茵陈四苓颗粒和BMSCs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肝组织再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茵陈四苓颗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蛋白 炎症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的芦蒿废弃茎叶酚酸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鑫 刘佳琪 +3 位作者 恽辰珂 郭盛 朱永强 张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566-3573,共8页
该研究建立了芦蒿废弃茎叶的UPLC指纹图谱及5个酚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磷酸... 该研究建立了芦蒿废弃茎叶的UPLC指纹图谱及5个酚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进样量2μL。对指纹图谱的数据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确定13批次芦蒿废弃茎叶中的15个共有成分。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计算阿魏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实现了芦蒿废弃茎叶中5个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的建立。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此5个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芦蒿废弃茎叶中的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木质化后的芦蒿废弃物中的酚酸类含量较未木质化显著提升。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的芦蒿废弃茎叶一测多评法能够快速准确、简便经济地用于芦蒿废弃茎叶中5个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芦蒿废弃茎叶的资源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蒿废弃茎叶 酚酸 一测多评法(QAMS) 外标法(ESM) 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荒漠人工植被区柠条和油蒿茎干液流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磊 张志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3-688,共6页
于2008年5—10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观测了沙坡头人工植被区18龄柠条和8龄油蒿的茎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柠条和油蒿液流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作物参考蒸散量(ET0)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 于2008年5—10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观测了沙坡头人工植被区18龄柠条和8龄油蒿的茎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柠条和油蒿液流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作物参考蒸散量(ET0)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和油蒿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柠条液流一般在06:00左右启动,12:00左右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夜间存在液流现象;油蒿液流一般在08:00左右启动,14:00—16:00达到高峰,在夜间没有观测到液流的发生;柠条和油蒿的液流速率和ET0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环境因子对柠条液流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风速;而对油蒿液流量影响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干液流 柠条 油蒿 荒漠人工植被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