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dTRA、常规TRA穿刺置管在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1
作者 夏仙之 张施明 +1 位作者 吴映红 王颖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9-2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常规桡动脉入路(TRA)穿刺置管在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的受检者49例,随机分为d TRA 24例、TRA组25例,d TRA受检者采用经d TRA... 目的对比观察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常规桡动脉入路(TRA)穿刺置管在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的受检者49例,随机分为d TRA 24例、TRA组25例,d TRA受检者采用经d 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TRA组采用经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术中累计放射总量、造影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术后食指血氧饱和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住院患者满意度等手术相关资料,以及术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皮肤溃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 TRA组受检者穿刺置管时间、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TRA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压迫止血时间均低于TRA组(P均<0.05)。两组受检者均未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穿刺点出血、右手及前臂张力性血肿、桡神经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皮肤溃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与经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相比,经d TRA穿刺置管进行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术后疼痛减轻、压迫止血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冠脉和脑血管“一站式”造影检查的常规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动脉穿刺置管术 动脉穿刺置管入路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9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方玉强 杨成明 +2 位作者 曾春雨 王旭开 王红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全脑血管造影术 5F共用型造影管
下载PDF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主肺动脉干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李继武 陈鹏 杨鹏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594-1596,1600,共4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标测方法及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肺动脉造影证实起源于MSPA的PVCs/VT患者12例(MSPA组)以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前间...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标测方法及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肺动脉造影证实起源于MSPA的PVCs/VT患者12例(MSPA组)以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前间隔起源的PVCs/VT患者59例(RVOT组),均采用单导管常规标测技术进行标测、消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随访MSPA组患者的疗效。结果MSPA组患者体表心电图具有下壁导联R波振幅高以及胸前导联移形较早(多位于V2~V3)的特点,其有效靶点高电压(8V)可起搏心室,并与自发PVCs/VT的QRS波形12导联完全相同,有效靶点心室电位较PVCs/VT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3.91±3.69)ms,10例可记录到远场A、V波,6例可记录到融合或分离的尖峰或碎裂电位。所有消融治疗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MSPA的PVCs/VT并非罕见.单导管标测及消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主肺动脉干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单导管技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时J型导丝经股动脉入路输送JL导管的改良应用
4
作者 钟文 任继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175cm0.035inchJ型导引钢丝(J型导丝)在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时经股动脉入路输送6F左Jud-kins导管(JL导管)头端到达主动脉根部的改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43例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方法(21例)与改良方法(22例)... 目的:探讨175cm0.035inchJ型导引钢丝(J型导丝)在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时经股动脉入路输送6F左Jud-kins导管(JL导管)头端到达主动脉根部的改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43例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方法(21例)与改良方法(22例)操作J型导丝与JL导管,记录导管头端从主动脉弓到抵达主动脉根部的X线透视时间,观察每例造影中左主干夹层及造影后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良方法成功率(100%)远高于常规方法(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改良方法成功者X线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方法成功者,而栓塞性并发症并未增加。结论:在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患者,J型导丝经股动脉入路输送JL导管的改良方法值得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常规方法不易成功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5cm0.035inch J型导丝 左Judkins导管 主动脉弓严重成角畸形 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导管反折技术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建宁 吴炯仁 +1 位作者 叶汉根 张龙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桡动脉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选择通过桡动脉路径利用指引导管反折技术顺向进入颈部血管的方法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治疗的患者33例,男性30例,年龄5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桡动脉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选择通过桡动脉路径利用指引导管反折技术顺向进入颈部血管的方法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及治疗的患者33例,男性30例,年龄53~85(68.8±6.2)岁,高血脂症患者30例。探讨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3例患者成功经桡动脉路径完成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16例,均完成靶血管支架置入17枚,支架长度16~40(33.8±8.7) mm;支架直径3.5~9.0(7.4±1.9)mm;其中6例患者术中出现暂时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短暂性血压下降,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无不良后果,未出现继发脑梗死、桡动脉闭塞等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患者能即刻行走自如。结论:经桡动脉利用指引导管在主动脉窦部反折顺向行颈部血管检查、治疗是方便、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指引导管反折技术 颈动脉造影 颈部动脉支架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房室旁道2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阴彦龙 程秀翠 +6 位作者 姚明凯 刘永平 杨敏清 张爽 尹培彦 巩煜晓 路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建立方法,评价该途径用于左侧房室旁道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桡动脉直径大于2.5 mm的26例A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7F动脉鞘,用一冠脉BMW导丝做路标把7F消融导管送至左心室二尖瓣...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建立方法,评价该途径用于左侧房室旁道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桡动脉直径大于2.5 mm的26例A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7F动脉鞘,用一冠脉BMW导丝做路标把7F消融导管送至左心室二尖瓣环标测和消融;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两个6F动脉鞘并插入冠状窦和右心室电极导管,用于心房和心室局部记录和刺激。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出现桡动脉痉挛,均改为股动脉途径成功,余24例均成功地经桡动脉途径完成了射频消融术,平均随访(6±1.6)个月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桡动脉途径配合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可安全有效地消融左侧房室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勃 江洪 +9 位作者 鲁志兵 张美春 胡笑容 杨波 黄鹤 吴钢 万军 刘华芬 王晓红 黄从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室刺激或同时插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房刺激,将其结果与另外2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射频消融的ILVT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20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平均放电(6.04-2.1)s终止心动过速。A组的消融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3.7±9.2)min和(10.7±1.9)min,明显短于B组(64.6±11.1)min和(14.7±2.5)min(P〈0.05)。两组患者放电次数、消融能量和放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患者均无穿刺部位并发症,平均随访(8.9±5.2)个月无复发,穿刺手臂活动正常。B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ILVT可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途径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低浓度肝素液3种给药方式在动脉置管维护中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徐晓梅 王秀华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B08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液的不同给药方式在维护动脉置管,保持置管管路通畅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自控电子输注泵输注;B组为对照1组,采用微泵...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液的不同给药方式在维护动脉置管,保持置管管路通畅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采用自控电子输注泵输注;B组为对照1组,采用微泵泵入;C组为对照2组,采用间断推注注入。比较3组给药方式在动脉置管维护中管路通畅的情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护理工作量的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在动脉管路通畅、凝血功能2个方面的差异不明显,而A组、B组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减轻,且A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3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维持动脉管路的通畅效果相近,但A组和B组能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且A组优于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置管 低浓度肝素液 给药方式 护理工作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