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ationale for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
作者 David S. Schade Barry Ramo +2 位作者 S. Scott Obenshain Ron Schrader R. Philip Eato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9年第7期489-510,共22页
The Problem: We have previously suggested that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necessary becaus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has been increasing for the last 50 years... The Problem: We have previously suggested that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necessary becaus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has been increasing for the last 50 years and has now reached epidemic status. Since the year 2000, approximately 600,000 heart attacks and ASCVD related deaths have occurred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the U.S., more than all cancers combined. The financial costs are staggering, amounting to 555 billion dollars per year in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Outlook for an improvement in these statistics is not encouraging as the U.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become more obese and to develop diabetes. The Question: Why is ASCVD continuing to be a major challenge to healthcare providers when the pathogenesis is known and inexpensive preventative treatment is available? The reasons are multiple and complex. First, present financial reimbursement policies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reward treatment of a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instead of preventing the disease. Second, professional guidelines and treatment goals are often too complex,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and time-consuming to be useful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Third, no specific follow-up of patients at risk for ASCVD is recommended when the risk assessment changes. Fourth, many expensive cardiovascular diagnostic tests are utilized without meeting appropriate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 Fifth,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without first proving the presence of disease results in poor adherence to therapy. The Solu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ationale for a new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ASCVD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It is based upon preventing ASCVD by identifying all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ith subclinical disease before an ASCVD event occurs. It recommends that all adults be screened for ASCVD on or before the age of 50 using a non-invasive atherosclerosis specific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heart scan.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treating all calcium positive individuals to reverse their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plaqu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a low cholesterol diet, rosuvastatin 10 mg/day, and ezetimibe 10 mg/day. The therapeutic goal is 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below 50 mg/dl to ensure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For individuals who have a zero calcium score, a repeat scan in 3 to 5 years is recommended. This new approach can easily be integrated into ongoing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ASCVD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cost of ASCVD have reached unacceptable levels. Reducing this disease to a rare condition will require the efforts of many individuals to organize, educate, and facilitate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all individuals with subclinical ASCVD. Once identified, aggressive therapy is required to reverse their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order to prevent heart attacks and atherosclerotic strokes. If successful, within 5 years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ASCVD can be identified and if treated appropriately, reduce the prevalence and cost of ASCVD by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ng ascvd
下载PDF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天香丹通过GRP78/NLRP3信号通路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夏夏 白银雪 +3 位作者 吴丹丹 孙龙飞 任珊 安冬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55-1960,共6页
目的:基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天香丹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天香丹组,每组11只,给予高脂... 目的:基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天香丹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天香丹组,每组11只,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另取1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于造模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干预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法察胸主动脉病理特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活性氧(R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P)检测胸主动脉中GRP78和NLRP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存活6只。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香丹组IL-1β、IL-18、ROS表达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GRP78、NLR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天香丹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小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GRP78/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小体活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天香丹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NOD样受体蛋白3 实验研究
下载PDF
ASCVD患者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苗苗 张杰 李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 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 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最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P〈0.001)。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CI:1.046~1.845)、1.476(95%CI:1.165~1.870)、2.026(95%CI: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CI:1.003~2.067)、1.611(95%CI:1.198~2.166)、2.206(95%CI:1.634~2.978)。结论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下载PDF
汇集队列风险方程与China-PAR模型在体检人群ASCVD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水华 朱建军 +4 位作者 王文 黄大岗 喻莲 王学华 黄小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比较汇集队列风险方程(PCE)和China-PAR模型在体检人群ASCVD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行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成年人848例,采用PCE和China-PAR评估ASCVD发病风险,探... 目的比较汇集队列风险方程(PCE)和China-PAR模型在体检人群ASCVD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行健康体检的40岁以上成年人848例,采用PCE和China-PAR评估ASCVD发病风险,探讨PCE和China-PAR在ASCVD发生风险预测中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结果PCE和China-PAR预测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概率分别为(5.4±2.4)%和(4.5±2.0)%,PCE预测结果高于China-PAR(P<0.05),按年龄段、性别和居住地分层比较,PCE预测结果也高于China-PAR;不管是PCE还是China-PAR,男性ASCVD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年龄越大风险概率越高(P<0.05)。PCE预测10年ASCVD发生风险为高危者192例(22.6%),China-PAR预测10年ASCVD发生风险为低危者507例(59.8%),中危326例(38.4%),高危15例(1.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E和China-PAR预测的ASCVD发生风险概率有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P<0.05)。PCE和China-PAR预测风险等级有一定关联性,列联系数r为0.200,kappa=0.152。结论PCE可能会高估中国人ASCVD发病风险,China-PAR可能更适合中国人,但需要大样本人群队列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汇集队列风险方程 China-PAR模型 体检
下载PDF
贝前列腺素钠片对老年ASC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冰 丁东新 +3 位作者 沈琪 林振丹 缪以颖 蔡文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与联用组,每组各35例。单用组患者...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与联用组,每组各35例。单用组患者仅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用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前列腺素钠片,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血脂水平、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清TG、TC、LDL-C、ET-1和vW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用组患者SBP、TG、LDL-C、vWF和ET-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用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baPWV明显降低(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片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ASCVD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在治疗老年ASCVD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贝前列腺素钠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娄奇 王红 +1 位作者 刘广忠(综述) 李为民(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脂蛋白a[Lp(a)]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即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高Lp(a)水平仍然会增加ASCVD的风... 脂蛋白a[Lp(a)]水平的升高是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即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高Lp(a)水平仍然会增加ASCVD的风险。该文从Lp(a)及其致病机制、Lp(a)水平与ASCVD的关系、高Lp(a)血症的治疗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病共管视角下的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尤俊方 苏海燕 张卿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3年第4期357-362,共6页
动脉硬化(AS)是指动脉系统老化并伴结构改变,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类以AS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的总称,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医体质学说从体质角度探讨特定体质人群罹患某种... 动脉硬化(AS)是指动脉系统老化并伴结构改变,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类以AS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的总称,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医体质学说从体质角度探讨特定体质人群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即体质可能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近年来ASCVD与中医体质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而导致ASCVD发生发展的疾病因素众多,且多与ASCVD并存。鉴于此,文章从多病共管视角下探讨ASCVD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中医体质
下载PDF
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才信 马志强 +3 位作者 马云珊 黄本林 胡爱萍 王霖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索血清测量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索血清测量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671例及同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人群3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进一步将ASCVD组分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n=339)和冠心病组(n=332)。采用酶法定量测定血清RLP-C(measured RLP-C,RLP-Cm),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索RLP-Cm筛查该地区ASCVD的切点,并对比分析RLP-Cm,估算的RLP-C(estimated RLP-C,RLP-C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筛查中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ASCVD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和血总胆红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08,z=-0.951,-0.798,-1.158,均P>0.05);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6,84.568,53.301,72.443,-7.456,z=-5.485,4.878,-2.81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SCVD组RLP-Cm升高[10.3(6.4,15.5)mg/dl vs 9.2(6.8,11.9)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00,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人群相比,外周动脉硬化患者血清RLP-Cm浓度[9.9(5.9,15.9)mg/dl]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6,P=0.057),冠心病患者RLP-Cm水平升高[10.7(6.6,15.4)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5,P=0.001),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之间的RLP-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4,P=0.416)。RLP-Cm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cut-off值为11.75mg/dl,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8%,76.6%。RLP-Cm诊断冠心病的最佳cut-off值为12.70mg/dl,AUC为0.711(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4%和76%。RLP-Cm的诊断效能仅次于HDL-C,高于RLP-Ce,LDL-C,TC和TG。结论定量测定RLP-C在筛查ASCVD患者中的诊断效能优于估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肺适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川 吴晓月 +3 位作者 赵威 陶立元 刘萍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其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准确测定心肺适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 2peak),并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0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低危组250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1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9~28个月)。在随访期内共51例患者出现ASCVD事件,其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治疗者33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血运重建者18例。出现ASCVD事件的患者作为ASCVD组(n=51),其余患者作为非ASCVD组(n=455)。ASCVD组VO 2peak[16.3(3.6)mL/(kg·min)vs.19.1(3.2)mL/(kg·min),P<0.001]显著低于非ASCVD组。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VO 2peak[OR 0.893(95%CI:0.831~0.959),P=0.002]及ASCVD危险分层[OR 1.428(95%CI:1.028~1.878),P=0.031]与ASCVD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VO 2peak每升高1 mL/(kg·min),AS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1%。依据患者VO 2peak的三分位数[14.4 mL/(kg·min),23.0 mL/(kg·min)]将患者分为低、中、高VO 2peak,分别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和中、低危的患者中,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中水平VO 2peak[OR 0.210(95%CI:0.054~0.814),P=0.024]及高水平VO 2peak[OR 0.146(95%CI:0.025~0.870),P=0.035]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均显著下降,但在ASCVD中低危患者中未发现VO 2peak升高对ASCVD事件发生的显著影响。结论:高心肺适能可显著降低ASCVD高危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危险分层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适能
下载PDF
特殊人群的他汀类药物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爽 李碧澄 +1 位作者 王妍 田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66,共6页
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调脂的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但其相关副作用,如引起他汀类相关肌病、肝损伤、新发2型糖尿病、增加肾损伤等,曾经一度使他汀类药物的... 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调脂的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但其相关副作用,如引起他汀类相关肌病、肝损伤、新发2型糖尿病、增加肾损伤等,曾经一度使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陷入低谷,尤其是在特殊人群,如女性、老年、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加有待商榷,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在上述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他汀类药物 特殊人群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分布及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降脂达标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彦 桑学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12-414,423,共4页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ASCVD患者的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356例,检... 目的分析漳州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ASCVD患者的降脂达标效果。方法选择到漳州市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356例,检测其血脂[三酸甘油(triacylglycem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分析血脂分布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79,10 mg睡前顿服一次)及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187,20 mg睡前顿服一次),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浓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结果漳州地区ASCVD患者治疗前TG为(1.66±0.95)mmol/L,TC为(5.76±0.68)mmol/L,LDL-C为(3.52±0.54)mmol/L,HDL-C为(1.23±0.42)mmol/L。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TC、LDL-C浓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LDL-C 1.8 mmol/L为降脂目标值,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降幅36%,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降幅为42.3%,两组达标率为38%和53%。结论漳州地区ASCVD患者的血脂处于较高水平;小剂量及常规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LDL-C浓度,但达标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阿托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达标
下载PDF
他汀在7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明 董晓雯 洪华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他汀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药物,它在ASCVD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肯定,但是对老年人是否进行一级预防尚有争议,特别是对于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他汀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还不充分,此外,衰弱、多病共存、多... 他汀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药物,它在ASCVD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肯定,但是对老年人是否进行一级预防尚有争议,特别是对于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他汀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还不充分,此外,衰弱、多病共存、多重用药、预期寿命有限等特点可能增加他汀不良反应的风险,启动他汀进行一级预防应谨慎。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老年人群他汀一级预防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指南进行综述,从“风险-获益”平衡的角度探讨他汀在75岁及以上老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现状,强调在充分评估获益风险比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决策,制定他汀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下载PDF
广西巴马与湖南石门献浆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状况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容 王宗奎 +6 位作者 张巍 刘凤娟 叶生亮 杜晞 曹海军 马莉 李长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了解长寿地区献浆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11月1 027名长寿地区(广西巴马)及1 816名非长寿地区(湖南石门)献浆者,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了解长寿地区献浆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11月1 027名长寿地区(广西巴马)及1 816名非长寿地区(湖南石门)献浆者,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果糖胺(FUN),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长寿区组相比,长寿区组TG、TC及FUN水平降低(1.41±0.96 vs 2.31±1.28, 3.89±0.92 vs 4.04±0.82, 176.65±26.60 vs 200.33±34.19;均P<0.05),HDLC、LDLC、Apo-A1及Apo-B水平升高(1.11±0.32 vs 0.96±0.25, 2.53±0.70 vs 2.29±0.56, 1.56±0.28 vs 1.23±0.18, 0.80±0.27 vs 0.72±0.19;均P<0.05);长寿区组高TG(12.07%vs 40.01%)、低HDLC(24.63%vs 43.90%)、低Apo-A1(1.66%vs 22.56%)及高FUN(0.58%vs 2.48%)检出率较低,高LDLC(2.73%vs 0.28%)及高Apo-B(4.09%vs 0.22%)检出率较高(P<0.05)。长寿区献浆人群TC、HDLC、LDLC、Apo-A1及Apo-B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存在差异(P<0.05)且与年龄正相关;性别及民族差异对TC、HDLC、LDLC、Apo-A1及Apo-B水平影响较大;血型对各指标水平影响较小。结论长寿地区(广西巴马)献浆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水平与非长寿地区(湖南石门)均有一定差异,且长寿地区(广西巴马)献浆者的年龄、民族、性别及血型对以上指标水平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地区 献浆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指标
下载PDF
非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衍秋 丛洪良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9期16-18,共3页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血脂代谢异常的问题。近年非他汀调脂药物取得的新进展为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强调非他汀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长沙县黄兴镇中老年人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野 邓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2期163-163,166,共2页
目的:探讨长沙县黄兴镇>40岁中老年人群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病率及年龄、性别分布特点。方法:在长沙县黄兴镇选取研究对象,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岁中老年人群进行ASCV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SCVD的患病率... 目的:探讨长沙县黄兴镇>40岁中老年人群居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病率及年龄、性别分布特点。方法:在长沙县黄兴镇选取研究对象,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岁中老年人群进行ASCV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SCVD的患病率9.36%;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其中高血压、吸烟史老年人的发生率男性要高于女性(P<0.01)。结论:长沙市黄兴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程度居中,除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外,女性在该地区差异显著,需要加大针对女性居民心血管预防调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性别
下载PDF
2种风险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胜男 李宁 申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6-973,共8页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关注并监测AS风险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体现。通过连续监测AS相关危险因素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早期改变AS危险因素,以改善CKD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CKD患者的CVD病死率。纳入多因素分析的Framingham风险预测模型及国人10年ASCVD风险预测模型能综合评估、预测AS风险,其在普通人群中的使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证实,而在CKD人群的适用性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分析2种风险预测模型对CKD人群AS风险的预测价值,寻找预测CKD患者AS风险的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CKD患者146例及健康对照者14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评估AS患病情况。采集受试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Framingham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及ASCVD评分以预测AS风险。比较CKD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及AS阳性率,并将FRS及ASCVD评分检出的AS阳性率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的AS阳性率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及真实性、可靠性及收益的综合比较。结果:CKD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FRS、ASCVD评分及颈动脉超声检查3种方法检出的CKD患者AS阳性率分别为43.84%、53.42%及46.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3种方法检出的CKD患者A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FRS与ASCVD评分检出的AS阳性率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47,P<0.001),FRS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的AS阳性率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447,P<0.001),ASCVD评分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的AS阳性率具有一致性(Kappa值=0.373,P<0.001)。FRS和ASCVD评分对预测CKD患者AS风险的灵敏度分别为67.65%和73.53%,特异度分别为76.92%和64.10%。FRS、ASCVD评分并联使用的灵敏度为91.44%、特异度为49.31%,串联使用的灵敏度为49.74%、特异度为91.71%。结论:2种风险预测模型检出的CKD患者AS阳性率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无明显差异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符合率,对预测CKD患者的AS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或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Framingham风险预测模型 国人ascvd风险预测模型 颈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血脂领域热点荟萃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禹辰 张大庆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66-469,共4页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概念得到统一,包括冠心病(CHD)、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新近各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共同提出了管理胆固醇防治ASCVD的核心理念。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认同...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概念得到统一,包括冠心病(CHD)、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新近各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共同提出了管理胆固醇防治ASCVD的核心理念。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认同。本文综述了近年血脂领域在遗传学、循证医学及药物研发中的重要进展,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管理胆固醇的策略。他汀类药物仍是管理胆固醇的基石,但非他汀类药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降脂治疗是未来全面管理胆固醇、降低ASCVD风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 遗传学 循证医学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培 郭元琨 +2 位作者 张杰 谢建 崔静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120例预约检查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化分组,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120例预约检查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化分组,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护理指导、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包括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多项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24h是否出现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进行记录、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共13例,总体发生率为22.41%,其中,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分别为2例、8例和3例,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45%、13.79%和5.17%。观察组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共5例,总体发生率为8.06%,其中,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分别为1例、3例和1例,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61%、4.84%和1.61%。观察组患者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9,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核医学科 预见性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能量代谢控制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文洪 熊燕 +1 位作者 范曲 刘辉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共14页
p38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大量研究显示p38在能量代谢中具有广泛的作用。p38参与脂肪组织、骨骼肌、胰岛细胞和肝脏等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这些组织、器官都是控制能量代谢的主要组织与器官。在白色脂肪组织,p38对脂... p38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大量研究显示p38在能量代谢中具有广泛的作用。p38参与脂肪组织、骨骼肌、胰岛细胞和肝脏等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这些组织、器官都是控制能量代谢的主要组织与器官。在白色脂肪组织,p38对脂肪细胞分化和葡萄糖摄取的重要作用是一致公认的,尽管p38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至今尚未定论;在棕色脂肪组织,p38对解偶联蛋白-1基因转录起促进作用。在骨骼肌,虽然p38对葡萄糖摄取的作用仍有争议,但p38对骨骼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线粒体生成的重要作用是非常肯定的。在胰岛细胞,p38似乎与细胞凋亡有关;p38还可能控制胰岛素原基因转录,但对胰岛素分泌无明显作用。在肝脏,p38在肝脏的糖、脂代谢中起核心作用,一方面,p38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合成,增加肝脏糖异生,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p38通过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在肝脏的氧化代谢,从而抑制脂肪在肝脏的贮存;另外,p38还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和胆汁代谢对胆固醇代谢起关键作用。p38不仅参与心肌细胞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也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肥胖 糖尿病 凋亡 脂肪细胞 解偶联蛋白-1 骨骼肌 葡萄糖摄取 葡萄糖转运体-4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信号 糖异生 磷酸丙酮酸羧化酶 葡萄糖-6-磷酸酶 动脉粥样硬化样心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