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1
1
作者 LI Gang-zhi ZHAO Jin-jie +2 位作者 MA Ronga LI Lan-lan ZHAO Jing-hao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9年第1期13-21,共9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Methods:The data ...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Methods:The data of 87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gioplasty group(n=45,intravascular angioplasty)and bypass grafting group(n=42,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he success rate,hemodynamics of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nerve conduction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elocity,VAS score,late target vessel lumen loss(LLL),patency rate,restenosis rate,ankle brachial index(ABI)and clinical adverse event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gioplasty group and bypass group(P>0.05).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the hemodynamics of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lower limb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reoperative group(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ABI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LL,patency rate and restenosi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such as death or amputation occurr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have the sam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which are saf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y
原文传递
下半身充气保温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洁 卢轶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41-46,共6页
目的:探究下半身充气保温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于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23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保温措... 目的:探究下半身充气保温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于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23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保温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24例)。对照组在常规手术室单纯保温措施基础上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覆盖上半身,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单纯保温措施基础上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覆盖下半身。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核心体温,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情况,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野消毒后、开胸后、开胸1 h后、吻合血管前、吻合血管后与手术结束核心体温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肤色红润与皮温温热比例更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4 h内寒战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min、24 h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半身充气保温对维持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稳定有一定帮助,能加快术后末梢循环恢复,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半身充气保温 围手术期体温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在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耀中 肖志斌 +2 位作者 张雅娉 郭建中 张永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三维重建细化评估在选择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ST-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0例手术患者。使用术前胸部CT进行胸骨、心脏及升主动脉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数据,进行术前评估,将适合行MIST-OPCAB患者分为:A组(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90例)、B组(拟行但未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组,62例)和C组(常规切口组,48例)。分析各组患者胸骨后近端吻合空间的参数,包括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等数据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等。结果A组的术前心功能Ⅲ级占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3.3%比8.1%比10.4%,P<0.05),陈旧性心梗病人占比少于其他两组(2.2%比21.0%比31.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其他两组(66.1%比56.9%比62.9%,P<0.05),欧洲评分Ⅱ风险低于其他两组(5.3比7.2比7.9,P<0.05)。胸部CT三维重建参数显示,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32.8 mm和26.6 mm,P<0.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瓣口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C组(70.6 mm和58.2 mm,P<0.05)。A组术中的胸骨下段小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15.6 h比21.3 h比20.7 h)和住院时间(12.1 d比15.1 d比18.2 d)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胸部CT细化评估有助于指导术中选择MIST-OPCAB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部CT三维重建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代洪娜 张宾 史洪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57-59,67,共4页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每组91例。比较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P<0.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8%(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ASO-LE均安全、有效,但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疾病程度及合并症等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踝肱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下肢缺血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小斌 侯晓彤 +7 位作者 陈忠 王晓娜 杨峰 何楠 邢家林 刘丹 张腾飞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对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18例完成ECMO脱机并顺利出院(43.9%),另23例患者病情危重,在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或脱机后循环衰竭死亡(56.1%),全体患者发生重度下肢缺血者18例(43.9%)。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显著的下肢缺血表现(11.1%),但在ECMO脱机拔管后缺血情况均得以恢复(100%)。围手术期死亡的23例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循环衰竭时间长且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16例患者出现了重度下肢缺血表现(69.6%),其中2例(12.5%)ECMO脱机者在动脉插管拔除后末梢血运得到改善,但因脱机后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后发生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应优先评估、积极干预双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旨在优化ECMO插管方式的选择。经股动脉插管ECMO建立后,应严密监测肢体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从而降低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CMO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膜肺氧合 股动脉 下肢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筠 孙立中 杨宝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至 2 0 0 2年对 4 9例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病人行动脉重建术 ,解剖性旁路术 4 1例 ,解剖外旁路术 8例。结果 :术后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肢体溃疡愈合或截肢平...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至 2 0 0 2年对 4 9例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病人行动脉重建术 ,解剖性旁路术 4 1例 ,解剖外旁路术 8例。结果 :术后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肢体溃疡愈合或截肢平面降低 ,有效率 87 8%。本组中有 6例病人术后 2~ 3个月行截肢术 ,其中 5例伴有糖尿病。结论 :应提高临床医师对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的认识 ,早期诊断 ,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 诊断 手术治疗 动脉重建术 解剖性旁路术 解剖外旁路术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危重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东 屈正 +5 位作者 杜娜青 张兆光 卿恩明 徐屹 王义军 于建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总结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 R)治疗心功能低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  10 3例行 TML R的冠心病患者 ,根据 TML R术前心功能情况和是否做过 CABG,分为 ... 目的 总结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 R)治疗心功能低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  10 3例行 TML R的冠心病患者 ,根据 TML R术前心功能情况和是否做过 CABG,分为 3组。心功能低下组 :11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4 0 ;二次手术组 :9例 ,CABG术后行 TML R;对照组 :83例 ,L VEF正常。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行 TML R。术中采用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证实营造透壁性孔道。观察术后早期患者临床情况 ,随访心绞痛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心功能低下组和二次手术组术后心功能低下、心肌梗死、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3组患者术后心绞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 .0 5 ) ,L VEF较术前增高 (P<0 .0 5 )。 结论  TML R治疗心功能低下和 CABG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降低心功能低下和 CABG后患者的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危重患者 冠心病 心功能低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肺栓塞的影像诊断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星 张洪 +1 位作者 徐乃勋 杨雅朋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诊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肺栓塞(PE)的价值,并揭示PE发生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我院行CABG且术后临床怀疑PE... 目的探讨应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诊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肺栓塞(PE)的价值,并揭示PE发生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我院行CABG且术后临床怀疑PE而分别行CTPA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7例病人资料。CTPA采用横断面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行图像后处理,并记录栓塞的部位、个数及形态。下肢深静脉采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并记录栓子的部位和数量。采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对PE的发生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TPA共检出肺动脉栓塞15例,PE发生率为40.54%,其中单侧13例、双侧2例,单发7例、多发8例,大面积PE 4例,其中1例死亡。15例PE中有9例表现为肺动脉完全充盈缺损,6例呈中心型充盈缺损。CTPA显示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主肺动脉及亚段动脉的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6%、34.44%、13.33%和4.44%。15例PE病人经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深静脉血栓12例,血栓部位均位于腘静脉及以下水平,其中单侧8例,双侧6例;单发6例,多发8例。非体外循环CABG后PE病人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0.00%,PE的发生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TPA检查能够明确诊断PE,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明确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追溯和提示栓子来源,综合运用两种技术对于非体外循环CABG后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PE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冠状动脉搭桥术 CT血管成像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麻在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LEAOD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德峰 阎妮 +2 位作者 吴涛 张丽荣 蔡晓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了解该种麻醉方式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82例,男71例,女11...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了解该种麻醉方式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82例,男71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41例。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结果 A、B两组术后第1h、2h的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而组间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及芬太尼用药量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而B组有4例(9.8%)患者出现拔管困难,被送入重症监测病房(ICU),1周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2.4%)。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较有效地应用于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且可避免因全麻气管插管导致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老年患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在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志斌 张雅娉 +5 位作者 郭建中 李殿坤 李莹莹 张婷婷 杨正汉 张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使用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ST-OPCAB)的近端吻合空间,完成多支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MIST-O... 目的使用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ST-OPCAB)的近端吻合空间,完成多支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MIST-OPCAB的2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术前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的相关测量参数以及术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合行胸骨下段小切口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研究对象分组:(1)小切口组(即A组),112例MIST-OPCAB手术患者;(2)常规切口组,138例常规切口OPCAB患者。常规切口组再分为B组(CT参数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其它条件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和C组(CT参数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比较三组患者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观察桥血管分布及手术结果。结果小切口组112例,常规切口组138例,小切口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切口组(66. 1±5. 5%vs. 63. 9±5. 8%,P <0. 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距离明显大于C组[(32. 6±15. 8) mm和(26. 9±16. 5)mm,P <0. 05];小切口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旁路移植2~4支,平均(2. 8±0. 6)支;近端1个吻合口108例,2个吻合口4例。远端靶血管分别吻合至前降支(LAD) 112例、后降支(PDA) 91例、钝缘支(OM) 56例及中间支(IR) 20例,对角支(Dx) 35例。使用左侧乳内动脉(LIMA) 111例,桡动脉(RA) 89例,大隐静脉(SVG) 10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19±22,(5,85)]h,重症监护室时间[60±20,(12,145)]h。结论升主动脉近端CT三维重建参数能够准确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且远端靶血管血运重建临床效果满意。MIST与传统全程胸骨切口相比的优点是保存了部分胸廓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近端升主动脉 CT三维重建 完全再血管化
下载PDF
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德峰 杨林 +2 位作者 吴涛 阎妮 蔡晓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76例。予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随机均分为两组:尼卡地平复...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76例。予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随机均分为两组: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之MAP、HR、SpO2及BIS值的变化。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药量。并在术前一天及术后第一天由本院同一心理医师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术毕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5),芬太尼用药量A组低于B组(P<0.05);MMSE评分B组术后值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1d有14例发生POCD,发病率36.8%,而A组术后1d有5例发生POCD,发病率13.2%,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各时间点BIS值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移植术 循环功能 老年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下肢消毒架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金凤 杨娟 +1 位作者 孔丽芸 钟帅琳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下肢消毒架的设计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照术中双下肢消毒支撑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消毒架支撑)与参考组(专人抬起双下肢后),各25例。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下肢消毒架的设计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照术中双下肢消毒支撑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消毒架支撑)与参考组(专人抬起双下肢后),各25例。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患者舒适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双下肢消毒架认可度评分、双下肢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消毒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双下肢感染发生率各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下肢消毒架在术中使用能够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手术野消毒彻底性及患者舒适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术 双下肢 消毒架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探讨
13
作者 耿希刚 Jorge Carcia +3 位作者 Robert Gilbert 许锁春 郑建杰 董安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0例 ,2例左前外侧小切口 ,1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7例胸骨正中切口。搭桥支数 1~ 4支 ,平均 ( 2 3± 1 3)支 ,均应用左侧乳内动脉搭于...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0例 ,2例左前外侧小切口 ,1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7例胸骨正中切口。搭桥支数 1~ 4支 ,平均 ( 2 3± 1 3)支 ,均应用左侧乳内动脉搭于左前降支。结果  1 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费用下降。 2例出现并发症 ,经治疗痊愈。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安全 ,但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 ,需要特殊设备 ,且应具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技术 非体外循环 胸骨正中切口 胸左前外侧小切口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下载PDF
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在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瑞广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在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以此期间该院收治的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共方便选择72例,将其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对照组、试验组,各36例... 目的分析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在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以此期间该院收治的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共方便选择72例,将其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对照组、试验组,各36例,前者给予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者应用动脉腔内治疗技术,比较治疗成功率、通畅率、踝肱指数(AB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成功率、术后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4.45%、80.00%,与对照组91.67%、82.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0.084,P>0.05);两组治疗前ABI、MNCV、SNC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78%,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结论在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动脉腔内治疗技术均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后者安全性更高,但二者均存在再狭窄风险,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旁路移植术 动脉腔内治疗技术 踝肱指数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95例治疗
15
作者 尹智明 余朝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9-30,8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血管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95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共95例,其中...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血管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95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共95例,其中,急性动脉栓塞患者52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3例,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9.5%(85/95),无效率为10.5%(10/95),截肢率为1.1%(1/95),死亡1例,死亡率为1.1%(1/9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情急,症状较重,并且进展迅速,对患者肢体及生命产生很大的威胁,其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动脉搭桥术及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置管溶栓 取栓术 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罗珠嘉 陈玉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6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14(8.31±2.36)d。... 目的分析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6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14(8.31±2.36)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为选择下肢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下肢肌力不足、疼痛、APACHEⅡ评分高、有腰部或下肢疾病史、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取血管桥肢体切口水疱、肢体肿胀(P<0.05,P<0.01)。结论上述8项是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较晚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干预,使之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下床活动 血管桥 下肢肌力 疼痛 应激性高血糖 肢体肿胀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报告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定雄 丁延虹 +5 位作者 黄方炯 王延震 甘义荣 李炯 苟永久 何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875-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176;,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骨旁小切口 左乳内动脉 心脏杂交手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松 胡延伟 +7 位作者 张磊 张峰 贺新奇 彭军路 何兆鹏 郑丽华 杨立新 杨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以血管成形组为基准组进行匹配,共67例匹配成功。分析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以时间因素为作用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ABI均高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Rutherford分级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旁路移植组(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相当,但腔内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肢体挽救率 踝肱指数 Rutherford分级
下载PDF
下肢缺血动脉重建后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绪舜 景在平 +1 位作者 赵志青 包俊敏 《南京部队医药》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缺血动脉重建后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8例(92条下肢)急、慢性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 动脉重建术79条下肢,PTA4条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9条下肢,小腿中段增粗0.8~3.7cm,平均1.8cm;大腿中段增粗... 目的 探讨下肢缺血动脉重建后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8例(92条下肢)急、慢性缺血病例的治疗经验。结果 动脉重建术79条下肢,PTA4条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9条下肢,小腿中段增粗0.8~3.7cm,平均1.8cm;大腿中段增粗1.9~5.6cm,平均增粗3.3cm。超过4cm有7例,其中5例作筋膜室切开。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结论 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累及多器官的综合征,其损伤程度与术前缺血程度呈正相关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在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作用;全身动脉硬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动脉旁路术 再灌注损伤 筋膜室综合征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不同抬高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娟 谢家湘 邵永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3-26,5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抬高角度对冠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冠脉搭桥术后下肢取血管患者12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取血管下肢抬高20°组40例、抬高30°组40例、抬高40°组40例(最终完成研究38例)。观察比较三组术后... 目的观察不同抬高角度对冠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冠脉搭桥术后下肢取血管患者12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取血管下肢抬高20°组40例、抬高30°组40例、抬高40°组40例(最终完成研究38例)。观察比较三组术后第2~5天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冠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不同抬高角度,不同时间点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0°组肿胀程度最轻,30°组舒适度评分最高,疼痛评分最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组并发症最少。结论冠脉搭桥术患者取血管下肢抬高30°组患者虽然取血管下肢肿胀程度较下肢抬高40°组患者重,但是在三组中舒适度评分最高、疼痛评分最低、并发症最少,综合考虑到患者舒适度以及临床效果,冠脉搭桥患者取血管下肢抬高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取血管下肢 抬高角度 下肢肿胀 舒适度 疼痛 并发症 体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