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scular Loops and Neuro-Otologic Symptoms: Is There Any Corre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Amaya Roldán-Fidalgo Antonio Rodríguez-Valiente +3 位作者 Francisco Martín González Mayte Pinilla Almudena Trinidad Beatriz Brea álvare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13年第6期245-247,共3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scular loops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otologic symptoms.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ze...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scular loops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otologic symptoms.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zed the magnetic resonances imaging (MRI) of 91 patients attended in the ENT department since April to June 2013, in order to correlate radiological findings with otologic symptoms. Results: Vascular loops were seen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of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symptoms;however an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the eighth nerve displayed on MRI and the presence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 tinnitus.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vertigo and vascular loops.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vascular loops in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may be an incidental finding in MRIs of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symptoms. 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tinnitus or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that is unexplained by other clinical pathologies, these ma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existence of vascular loops which compress the eighth cranial nerve or contact the bone wall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Further studies involving a larger number of patients are requir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symptoms and vascular lo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LOOP Arterial LOOP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TINNITUS DEAFNESS VERTIGO
下载PDF
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处理及面听神经保护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凌 陈立华 +5 位作者 凌锋 刘运生 张明宇 霍雷 徐立新 秦天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内肿瘤的处理方法,并对显微解剖保留面神经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进行讨论,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49例,术前行CT内耳道薄...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内肿瘤的处理方法,并对显微解剖保留面神经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进行讨论,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49例,术前行CT内耳道薄层扫描,术中行面神经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对听神经瘤内听道处理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4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7.8%,出院时功能保留35例(H—B分级,Ⅰ~Ⅱ级)。解剖未能保留6例,其中2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肿瘤全切45例,全切除率为91.8%;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内听道内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并结合术中监测,对肿瘤全切除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内听道 面神经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15例成年国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MRI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图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卉 孟庆玲 +5 位作者 柏亚 朱有余 张嫒媛 胡玉婷 庞刚 吴连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研究成年国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图像,观测内耳主要结构磁 共振成像(MRI)的正常解剖测量值,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5名健康 志愿者,使用GE signal1.5T超导型... 目的 研究成年国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图像,观测内耳主要结构磁 共振成像(MRI)的正常解剖测量值,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5名健康 志愿者,使用GE signal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环行耳颞部线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FSE T2W1)(水成像) 及脂肪抑制技术,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原始扫描图像行MIP三维重建,多角度旋转对内耳主要结构进行解 剖学观测。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IP三维重建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膜迷路及内 耳道的解剖结构,其中3个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蜗管及内耳道呈高信号。测量结果内耳主要结构均无显著的 侧别差异。 结论 临床MIP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内耳膜迷路及内耳道的结构,为成年国人内耳主要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内耳道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MRI) 最大密度投影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及神经内镜解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振海 秦尚振 +3 位作者 李俊 龚杰 徐国政 姚国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国人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为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个新鲜国人头颅标本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通过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观察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测量内耳门后下缘到乙... 目的研究国人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为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个新鲜国人头颅标本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通过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观察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测量内耳门后下缘到乙状窦后缘中点和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结果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听神经位于其后下,小脑前下动脉在内耳门处形成动脉袢,发出1~3条内听动脉.内耳门后下缘到乙状窦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32.15±1.76)mm,右侧为(33.34±1.57)mm;内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2.51±2.15)mm,右侧为(13.26±2.44)mm.结论熟悉内耳门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有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为听神经瘤手术中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门 显微解剖 神经内镜解剖 乙状窦后入路手术
下载PDF
对头颅轴位薄层CT扫描内听道形态的再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元芳 陈金城 +1 位作者 钟兴 刘文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 加深对内听道 (IAM)轴位薄层CT形态的认识 ,以提高听神经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复习 37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CT和 /或MRI资料。观察 41例无内听道病变的轴位薄层 (≤ 2mm)CT内听道的连续层面图像。 1具颅骨标本作验证。结... 目的 加深对内听道 (IAM)轴位薄层CT形态的认识 ,以提高听神经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复习 37例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CT和 /或MRI资料。观察 41例无内听道病变的轴位薄层 (≤ 2mm)CT内听道的连续层面图像。 1具颅骨标本作验证。结果 薄层CT可显示轻微的内听道骨壁破坏。轴位薄层 (2mm)CT两个层面上可显示内听道。上部层面外半规管显示清楚 ,内听道多呈底尖口宽的喇叭形 ;其下部层面内听道几乎为平行状 ,其底部呈圆弧形。结论 CT观察内听道轻微骨质破坏必须使用连续薄层扫描并注意窗口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形态学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内听动脉MRI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田素景 张勋 +1 位作者 杨国庆 张宏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突发性聋患者内听动脉的管径大小,为探讨突聋的病因提供参考。方法对突聋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序列包括弥散成像(DWI)、内耳水成像(3D-FIES-TA)和血管成像(MRA),记录并比较两组对象面、听神... 目的了解突发性聋患者内听动脉的管径大小,为探讨突聋的病因提供参考。方法对突聋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序列包括弥散成像(DWI)、内耳水成像(3D-FIES-TA)和血管成像(MRA),记录并比较两组对象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结果突聋组患侧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值为0.77±0.12mm,健侧为0.94±0.10mm,对照组优势侧(自身对照内听动脉直径较大侧)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值为0.93±0.10mm,非优势侧(内听动脉直径较小侧)为0.89±0.10mm,突聋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两侧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突聋组健侧与对照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突聋患者患侧的内听动脉直径较健侧及正常对照组小。结论突聋患者患耳的内听动脉内径均较健侧或正常人小,可能内耳供血障碍与突发性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内听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内听动脉的显微应用解剖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峻 刘仁忠 +2 位作者 蔡强 舒凯 曾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IAA)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2具甲醛固定和3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在模拟手术条件下用各角度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观测内... 目的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IAA)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2具甲醛固定和3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在模拟手术条件下用各角度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观测内听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方向、毗邻关系和常见变异。结果所有标本均于双侧观察到内听动脉(100%),其中单干17侧(56.7%,17/30),双干9侧(30%,9/30),3干4侧(13.3%,4/30);其起始部的管径0.12~0.28mm,平均0.22±0.04mm;长度7.12~14.82mm,平均10.18±2.63mm。30侧中4侧内听动脉(13.3%,4/30)从基底动脉下段发出;26侧(86.7%,26/30)起自小脑前下动脉,其中17侧(65.4%,17/26)发起于小脑前下动脉袢顶附近,9侧(34.6%,9/26)由突入内耳道内的小脑前下动脉发出。所有标本的内听动脉发出后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进入内听道,22侧(73.3%,22/30)位于神经束前下,8侧(26.7%,8/30)位于神经束上方和后方,15例标本(100%)IAA在内听道末端均恒定分为前庭动脉、前庭蜗动脉和耳蜗动脉;通过内镜才能看清神经束腹侧的血管。结论内听动脉多位于面听神经前下方,手术显微镜无法直接窥及,联合应用手术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可观测内听动脉颅内段几乎所有行程和毗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 神经内镜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内听动脉痉挛对听力的影响及局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蕴 吴皓 +4 位作者 陈向平 王文昊 贾欢 向明亮 沈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痉挛造成的耳蜗缺血对听功能的影响及局部使用血管扩张剂对听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30耳)大白兔暴露面听神经血管复合体后,分为局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组(实验组1,10耳)、局部注射罂粟碱后再放置去氧肾上腺素组(实验...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痉挛造成的耳蜗缺血对听功能的影响及局部使用血管扩张剂对听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30耳)大白兔暴露面听神经血管复合体后,分为局部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组(实验组1,10耳)、局部注射罂粟碱后再放置去氧肾上腺素组(实验组2,10耳)和局部放置生理盐水组(对照组,10耳),分别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观察三组兔听功能的变化。结果在面听神经血管复合体局部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组可造成内听动脉明显痉挛,听觉功能明显下降(P<0.05);局部使用罂粟碱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听觉功能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内听动脉痉挛可使听觉功能明显下降,局部使用罂粟碱可预防血管痉挛,对动物听力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 缺血 罂粟碱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下载PDF
兔内听动脉阻断与听觉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皓 朱明 +2 位作者 陈向平 施俊 沈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32-634,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内听动脉阻断与术后听力改变的关系及术中听觉监控的方法。方法 实验兔乙状窦后进路暴露小脑桥脑角,下压小脑暴露内听道及第Ⅷ神经复合体,分辨出内听动脉,予阻断不同时间,分别行蜗神经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畸变产物... 目的 探讨实验性内听动脉阻断与术后听力改变的关系及术中听觉监控的方法。方法 实验兔乙状窦后进路暴露小脑桥脑角,下压小脑暴露内听道及第Ⅷ神经复合体,分辨出内听动脉,予阻断不同时间,分别行蜗神经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记录(DPOAE)。结果 对照组DCAP N1波潜伏期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 s和30 s组在压迫开始后3 min,DCAP N1波潜伏期值均恢复为初始值。内耳血供阻断1 min组在压迫开始后3 h,DCAP N1波潜伏期值未恢复为初始值。假手术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 s、30 s对DPOAE 幅值无影响,内耳血供阻断1 min使得DPOAE幅值下降。结论 兔内耳血供阻断1 min可能造成兔听觉不可逆损伤。DCAP、DPOAE能有效、持续地监控内耳血供阻断,是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实用的听觉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动脉阻断 听觉 蜗神经 直接复合动作电位 听力
下载PDF
内听道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刘丽旭 鲍遇海 吴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 目的评价内听道后壁磨除对于处理前庭神经鞘瘤内听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内听道入路连续显微手术治疗的103例前庭神经鞘瘤。结果术后CT显示部分内听道后壁磨除组从内听道底平均内听道后壁缩短至4.6mm±1.0mm(n=48);55例内听道后壁广泛磨除组,内听道后壁平均残留1.9mm±0.5mm(从内听道底起)。迷路的解剖位置位于S-F线外侧者52例,位于S-F线上者23例,位于S-F线内侧者28例。术后没有出现与手术有关的永久性并发症,死亡率为0%。结论显微内听道(IAM)后壁磨除在前庭神经鞘瘤切除过程中可提供更好的外科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 面神经功能 内听道
下载PDF
以上半规管为标记内耳道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合新 许庚 +1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为颅中窝进路内耳道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24具(48侧),首先寻找弓状隆起并磨出上半规管蓝线,进一步测量其与内耳道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上半规管拱峰到内耳道后壁的投影距离为(6.18±0.25)... 目的:为颅中窝进路内耳道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24具(48侧),首先寻找弓状隆起并磨出上半规管蓝线,进一步测量其与内耳道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上半规管拱峰到内耳道后壁的投影距离为(6.18±0.25)mm(5.11~7.23 mm),距前壁的投影距离为(13.23±0.47)mm(11.2~14.21 mm).上半规管拱峰与内听后壁的直线距离为(7.03±0.26)mm(6.01~7.85 mm),距前壁为(14.44±0.76)mm(12.03~15.77 mm).结论:本文测量数值,对临床上进行颅中窝进路的内耳道定位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中窝进路 上半规管 内耳道手术
下载PDF
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5 位作者 石松生 王锐 陈建屏 倪天瑞 梁日生 张国良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的重要结构关系,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3具(26侧)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颞骨岩部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内耳道内侧缘、棘孔、蝶岩沟、弓... 目的研究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的重要结构关系,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3具(26侧)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颞骨岩部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内耳道内侧缘、棘孔、蝶岩沟、弓状隆起和耳蜗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经棘孔后缘垂直于蝶岩沟的交点与膝状神经节连线位于Glasscock三角中棘孔和弓状隆起连线的内侧,构成新的三角位于Glasscock三角内侧,准确定位岩骨内颈内动脉,能避开鼓膜张肌和咽鼓管;岩浅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通过它可以定位岩部颈内动脉、耳蜗和膝状神经节;根据弓状隆起的走行定位内听道长轴。结论经棘孔后缘垂直于蝶岩沟的交点、岩浅大神经和弓状隆起为标志定位岩骨内重要结构为手术提供了安全保证;中颅底锁孔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和并发症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处理骑跨颅中、后窝的岩斜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手术入路 颈内动脉 耳蜗 内听道
下载PDF
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可真 王言飞 +2 位作者 郑春玲 曹新亚 魏予凤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方法:分析24例患者年龄、性别及所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结果: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内听动脉闭塞发病明...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与发病机理。方法:分析24例患者年龄、性别及所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结果: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内听动脉闭塞发病明显增加。结论:一锥龉┭蛔闶悄谔霰杖酆险鞯闹饕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闭塞 临床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20例
14
作者 刘式威 吕霞 +2 位作者 刘静 崔艳艳 丰寒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眩晕Ⅳ号联合西药治疗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20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眩晕Ⅳ号联合西药治疗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前列地尔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20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眩晕Ⅳ号,每日两次口服。14 d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眩晕Ⅳ号联合西药治疗内耳动脉硬化所致眩晕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内耳动脉硬化 眩晕症 治疗
下载PDF
前庭神经瘤
15
作者 王正敏 迟放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前庭神经瘤。方法经迷路或经颅入路至内听道。内听道是可发现前庭神经和确认肿瘤的源起处。术中脑神经监控可防止手术对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损伤。结果有23例术中诊断为前庭神经瘤。术后2~8年随访示仅有一例肿瘤复发。... 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前庭神经瘤。方法经迷路或经颅入路至内听道。内听道是可发现前庭神经和确认肿瘤的源起处。术中脑神经监控可防止手术对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损伤。结果有23例术中诊断为前庭神经瘤。术后2~8年随访示仅有一例肿瘤复发。面神经功能和听觉维持正常分别达70%和80%(经颅入路)。结论前庭神经瘤可为手术诊断或功能性摘除,按肿瘤大小选择迷路入路或经颅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 神经鞘瘤 内听道 脑神经监控
下载PDF
内听动脉、上级动脉直径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涵 党存曙 +2 位作者 彭金红 王鸿莉 董苗苗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659-1661,1666,共4页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上级动脉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突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听力正常健康志愿者78例为正常组,收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听动脉(IAA)...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上级动脉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突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听力正常健康志愿者78例为正常组,收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听动脉(IAA)、小脑前下动脉(AICA)、基底动脉(BA)直径。比较突聋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预后期间IAA、AICA、BA及血清CHO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组IAA、AICA、BA直径高于试验组,CHO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同时间点IAA、AICA、BA及CK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突聋患者间IAA、BA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A、AICA及BA直径扩大,血脂水平降低,预后较好,可以为突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基底动脉 突发性耳聋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磨除内听道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玉峰 郭庚 +1 位作者 万大海 郝解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磨除内听道的方法及其对面神经保护和手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53例,其中27例术中磨除内听道(磨除组),26例术中未磨除内听道(未磨除组)。术后随访1年,按House-Brackman...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磨除内听道的方法及其对面神经保护和手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53例,其中27例术中磨除内听道(磨除组),26例术中未磨除内听道(未磨除组)。术后随访1年,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磨除组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未磨除组全切除16例(61.5%),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5例;磨除组全切除率明显高于未磨除组(P〈0.05)。磨除组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5.2%,23/27;H-B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未磨除组(57.7%,10/26;P〈0.05)。结论 术中充分磨开内听道后壁,对听神经瘤全切除、面神经功能保护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内听道 面神经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颅中凹进路内耳道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硕 邹宁生 邱治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87-89,126,共4页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拱峰的关系、上半规管拱峰至内耳道后壁的距离、内耳道上壁至岩上窦的距离,内耳道内上方骨突率,并提出不同手术应采取不同的标志对内耳道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管裂孔 内耳道 上半规管
下载PDF
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联合用药治疗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辉 李鹏飞 +1 位作者 贾沛哲 任爱兵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6期270-273,共4页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同时静滴奥扎格雷钠;对照组65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同时静滴奥扎格雷钠;对照组65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 丁苯酞 奥扎格雷钠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内听道动脉图象计算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耀云 孙建和 +4 位作者 王沛英 刘达根 姜泗长 田晓玲 郁贤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观察了71例,141耳正常人不同年龄组的内听道不同外径的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图象计算机分析.根据图象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血管管腔面积与截面积的比值,血管最大径和最小径,内径与外径的比值,随年龄增长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而外膜... 观察了71例,141耳正常人不同年龄组的内听道不同外径的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图象计算机分析.根据图象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血管管腔面积与截面积的比值,血管最大径和最小径,内径与外径的比值,随年龄增长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而外膜面积与截面积的比值侧相反,随年龄增长比值增加.神经滋养血管管腔变小,管壁增厚要比迷路动脉、耳蜗固有动脉变性早而且变化显著,甚至造成血管腔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动脉 图象分析技术 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