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osteoporosis on cementless hip arthroplasty: A short-term clinical analysis 被引量:4
1
作者 LOU Xian-feng LI Yu-hong LIN Xiang-j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emoral osteoporosis on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s ofcementless hip arthroplasty and to evaluate the femoral metaphyseal bone mi...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emoral osteoporosis on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s ofcementless hip arthroplasty and to evaluate the femoral metaphyseal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or femoral osteoporosis in order to guide prosthesis choice and rehabilitation. Methods: We performed 127 total arthroplasty operations between June 1999 to February 2003 and investigated 49 cementless hip replacements with the Metalcancellous cementless Lubeck Ⅱ system being used in all hips. There were twenty men and twenty-nine women whose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was 60 years (range, 52-81 yea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steoporosis or norm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emoral metaphyseal BMD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30 months (range, 8-52 months). We evaluated all of the patients from a clinical standpoint with use of a standard-terminology questionnaire with respect to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s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Hip pain status and functional ability we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reatment efficacy. Results: Harris hip scor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femoral osteoporosi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cemented hip arthroplasty were lower (P=0.004, P=0.03) while the incidence of thigh pain was higher (P=0.03) than the patients with non-osteoporosis. Conclusion: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pain,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in function experienced by the patients in osteoporosis group, supports the case that cementless arthroplasty is not a better choice for those patients and that we had better select prosthesis based on the femoral metaphyseal 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less hip arthroplasty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Curative effect
下载PDF
骨水泥与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步态对比分析
2
作者 邢宝瑞 侯秀秀 +1 位作者 李运美 韩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骨水泥与生物型半髋假体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的步态变化,探讨两种假体植入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髋部创伤科半髋...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骨水泥与生物型半髋假体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的步态变化,探讨两种假体植入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髋部创伤科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共60例;后外侧入路骨水泥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手术(30例),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手术(30例)。采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每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行走时步长、步速、步频、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改良髋关节(MHH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在术后3、6个月检测结果较术后1个月改善明显(P<0.05)。术后1、3个月时,骨水泥假体组患者的行走时步长、步频、步速、髋关节外展活动度检测结果优于生物型假体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与生物型假体组术后1、3、6个月的改良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3、6个月的MHHS评分均比术后1个月的评分要明显提升(P<0.05)。结论两种假体都可使骨质疏松老年股骨颈骨折获得明显的步态改善,但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可以早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骨质疏松 老年人 骨水泥假体 生物型假体
下载PDF
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
3
作者 温宾梅 管春华 刘继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80-2382,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CT (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Harris评分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Harris评分≥8... 目的:探讨定量CT (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Harris评分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Harris评分≥80分) 71例,B组(Harris评分<80分) 37例。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水平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股骨假体周围BMD进行检测,计算骨量变化率并分析Harris评分与骨量变化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R1较B组低,R7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5.317,P<0.05)。A组患者骨量升高率R1、R6较B组低;骨量降低率R2、R3、R4、R5、R7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209、548.430;t=498.126、502.064、506.196、597.025、860.134,P<0.05);骨量变化率中R1与Harris评分呈负相关,R7与Harri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1、0.483,P<0.05)。结论: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程度越低,疗效就越好。监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BMD变化程度,有助于对其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术 骨密度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英文)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鹏 刘文和 +7 位作者 颜林淋 郭志文 唐新文 胡伟文 曹锡文 王福剑 李杨 陈家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429-8436,共8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探...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手术 内固定 老年 综合治疗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裕民 李欣 +1 位作者 王敬强 郭术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2-494,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周围的骨质丢失及假体松动的防治方法。方法:将39例进行骨水泥型Ⅰ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2例,术后每日服用10mg阿仑膦酸钠+钙剂(50mg),对照组17例,术后服用50mg钙剂。随访12个月...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周围的骨质丢失及假体松动的防治方法。方法:将39例进行骨水泥型Ⅰ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2例,术后每日服用10mg阿仑膦酸钠+钙剂(50mg),对照组17例,术后服用50mg钙剂。随访12个月,测定假体周围骨矿密度(BMD)。结果:观察组在相同随访时间里,假体周围相同区域BMD降低不明显或升高。在股骨近端(prROI),对照组的BMD平均降低(21.2±5.2)%,而观察组平均升高(4.2±2.6)%,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995,P<0.05),在随访期末2组间全假体周围(totROI)平均BMD改变,对照组下降(12.1±6.2)%,而观察组升高(2.6±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413,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明显降低骨水泥型Ⅰ期全髋置换术后骨质丢失,改善骨骼对假体的支撑作用,可能会预防或延缓假体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松动 疾病预防 骨质丢失 骨矿密度 阿仑膦酸钠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雷 刘庆宽 +3 位作者 张元民 王秀美 孔颖 段国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13-4017,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关节置换 Harris评 骨质疏松 活动范围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源 王静成 胡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2637-2642,共6页
背景: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量增加,而75岁以上患者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大争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增加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减少翻修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7... 背景: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量增加,而75岁以上患者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大争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增加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减少翻修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75岁以上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二者间优劣,试图寻找更加准确的手术适应证。方法:纳入171例全髋(观察组)和半髋(对照组)关节置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12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后并发症、置换后住院日、置换后1周、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方面来比较二者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经过3-39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二者在置换前基础疾病、平均年龄、置换后住院日、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1周Harris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假体置入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效果优于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较好的短期疗效,使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3个月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提示即使高龄患者,只要做好充分置换前准备工作,仍建议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复方中药强骨饮强化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随机对照半年评定 被引量:8
8
作者 菅志飞 孙维 曹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286-6290,共5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碎补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止痛的功能,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强骨饮对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都给予择期髋关节置换,置入美国史赛克公司的人工股骨头后使用骨水泥固定。置换后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方中药强骨饮口服,药物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感染、假体松动的情况发生。观察组的置换后下床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后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用药后观察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置换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9%,P<0.05)。提示强骨饮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能起到抗骨吸收和抑制过高的骨转换的作用,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置入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强骨饮 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密度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振江 强晓军 刘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位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例(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位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例(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安放组),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髋臼解剖位重建的Crowe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解剖位安放组)20例(28髋)作为对照。高位安放组男6例(8髋),女40例(50髋);年龄40~70(54.3±7.6)岁。解剖位安放组男4例(5髋),女16例(23髋);年龄42~68(53.0±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步态、Trendelanburg征及下肢长度差,影像学测量结果,假体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高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75.1±13.3) min,出血量为(108.4±47.1) ml;解剖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107.7±17.1) min,出血量(210.0±58.6) ml;高位安放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解剖位安放组。术后2年随访时高位安放组HHS评分为92.3±3.7,解剖位安放组Harris评分为91.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下肢长度高位安放组(3.8±2.1) mm,解剖位安放组(3.5±1.6)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位安放组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31.6±7.8) mm,解剖位安放组(19.3±7.4) mm,解剖位安放组小于高位安放组;水平距离高位安放组(30.1±7.7) mm与解剖位安放组(29.4±7.5)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外展肌效力不足导致的跛行或Trendelanburg征阳性。结论: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臼杯适当高位并内移安放术后短期随访患者功能好、假体生存率高,因此臼杯高位安放是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疾病 发育性 髋臼 髋假体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毅中 庄华烽 +4 位作者 蔡思清 林金矿 姚学东 潘源城 俞海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0期3178-3183,共6页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3者23例,髓腔闪烁指数为3-4.7者33例,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3组。随着年龄增高,股骨颈骨密度降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股骨颈 股骨近端 年龄因素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英飞 王涛 张平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57-5562,共6页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依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分析各类型骨折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与并发症,明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实际应用中常会有几种方式结合运用,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髋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骨折 骨密度 骨质丢失 内固定 异体皮质骨板 环抱器 锁定钢板 植骨 翻修 并发症
下载PDF
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万龙 缪晓刚 +3 位作者 塔依尔江.举来提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THA组和汉族THA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3个月正位腰...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差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THA组和汉族THA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3个月正位腰椎和健侧髋部的BMD。结果维族THA组患者术后3个月腰椎下降6.9%,健侧髋部下降4.1%;汉族THA组患者术后3个月腰椎下降5.2%,健侧髋部下降2.7%。维族THA组患者的腰椎、检测髋部骨量丢失均高于汉族THA组患者(P<0.05)。结论 THA后维族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骨量丢失速度快于汉族女性骨质疏松THA患者。THA术后应针对不同民族给予个性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下载PDF
成人双侧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置换合适假体是最好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晓亮 吴亮 +6 位作者 吴国锋 周剑 王锟 张建伟 周立平 龚宗明 唐振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408-6412,共5页
背景: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股骨头完全脱位,下肢明显短缩,髋臼及股骨上段发育严重不良、甚至畸形,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其治疗策略的报道。目的:探索成人双侧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0年1月... 背景: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股骨头完全脱位,下肢明显短缩,髋臼及股骨上段发育严重不良、甚至畸形,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其治疗策略的报道。目的:探索成人双侧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2例成人双侧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47岁,平均33.5岁。骨牵引两三周后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于真臼位置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复位困难者行转子下截骨,对于前倾角>40°的患者,行转子下旋转截骨矫正前倾角。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满意,步态正常,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下肢延长2.5-4.8 cm,平均3.1 cm。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患者平均随访3.5年,无骨折、脱位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出现。置换后患者Harris评分达86.3分。说明通过于真臼位置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矫正前倾角、重建外展肌力、选择合适假体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双侧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髋脱位 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 骨性关节炎 人工关节 全髋置换 HARRIS评分
下载PDF
全髋置换是否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旺 何荣丽 +5 位作者 白晓亮 安明 张谦 马文海 宋兴建 孙俊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背景: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于恢复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置换后跛行,降低假体磨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全髋置换的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 背景: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于恢复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置换后跛行,降低假体磨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全髋置换的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采用组配式假体(S-R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及采用普通假体(Corail)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测量,对两组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和偏心距重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无感染、骨折、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在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组与未重建组置换前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偏心距重建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0.05)。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大于未重建患者(P<0.05)。X射线随访: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956,P<0.05),39髋(98%)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与未得到重建患者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未得到重建者,组配式假体偏心距重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之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楼险峰 胡霄 林向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以期对其影响作出临床评价。方法对99例(99髋)术前有股骨干骺段骨密度测定值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假体和非骨水泥假体在... 目的探讨股骨骨质疏松对骨水泥、非骨水泥髋假体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以期对其影响作出临床评价。方法对99例(99髋)术前有股骨干骺段骨密度测定值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平均30个月的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假体和非骨水泥假体在治疗正常骨密度患者和骨质疏松患者上的近期疗效的差别,采用Harris评分、大腿处疼痛、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股骨骨质疏松患者,如选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比骨水泥组低(P<0.05),而大腿处疼痛率却比骨水泥组高(P<0.05);与其在股骨正常骨密度患者上的治疗效果比较,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也较低(P<0.05),大腿处疼痛率较高(P<0.05)。结论在治疗有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时,采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的近期疗效降低,较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组差,大腿处疼痛率也明显增高。所以,对骨质疏松的患者,以选用骨水泥假体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骨密度降低是女性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非骨水泥髋臼杯移位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嘉 邓江 +1 位作者 韩小松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低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或低骨密度组(-3.5≤T≤-1)。骨密度组正常10例,年龄55~64岁;低骨密度组24例,年龄58~72岁。两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植入非骨水泥陶瓷对陶瓷髋关节假体(Depuy美国),内衬系统均为Pinnacle杯。术中髋臼杯保持外展角45°、前倾角15°,基于立体影像测量分析(RSA)追踪术后3、6、12和24个月髋臼杯位移情况。结果: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在臼杯位移的R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骨密度组较正常骨密度组在术后前3个月内,臼杯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主要发生在X轴(95%置信区间0.01~0.31,P=0.006)和Y轴(95%置信区间0.20~0.39,P=0.003)。最初的旋转发生在单独的Z轴(95%置信区间-0.26~0.81,P=0.006)。结论:女性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非骨水泥杯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股骨侧假体下沉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拥 孙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2-1815,共4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下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唑来膦酸对改善髋关节置换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及骨密度具有良好的作用,推测其可减少假体下沉。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下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下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唑来膦酸对改善髋关节置换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及骨密度具有良好的作用,推测其可减少假体下沉。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下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1周接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照组2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未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髋关节置换后1年,通过X射线片测量股骨假体下沉距离,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患者置换后1年的股骨假体下沉距离少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1年的股骨假体周围平均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置换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用药3 d内,试验组有8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及大量饮水后症状缓解;(4)提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减少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丢失,提高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全髋关节置换 唑来膦酸 髋部骨折 股骨假体 骨密度 假体下沉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维海 孙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分析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分析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Harris评分与感兴趣区域1(ROI 1)、ROI 7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ROI 1、ROI 2、ROI 3、ROI 5、ROI 6和ROI 7骨密度水平降低(P<0.05);手术前后ROI 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升高(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降低,可能与骨破坏有关,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稳定性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陶瓷对陶瓷的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兴 王正飞 +4 位作者 薛峰 盛晓文 陈兵乾 钱宇峰 俞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289-2296,共8页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小于55岁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例(20髋),女31例(33髋),平均年龄45岁,随访时间平均20(12-42)个月。置换前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随访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松动采用Kawamura及Engh标准,骨溶解采用Engh标准,异位骨化依据Brooker法评价。结果与结论: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8.10±26.33)分,置换后为(91.10±19.78)分。置换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其中,1例因髋臼陶瓷内衬碎裂翻修。可见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置换 陶瓷 摩擦界面 关节成形术 髋假体 医学植入物 假体材料 人工关节假体
下载PDF
骨质疏松引起股骨颈 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的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大卫 祖罡 +2 位作者 孙长乐 王辉 陈亿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引起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即刻稳定性和假体选择。方法对112例(112髋)髋部骨质疏松引起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经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与疼痛测定及髋关节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还...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引起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即刻稳定性和假体选择。方法对112例(112髋)髋部骨质疏松引起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经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与疼痛测定及髋关节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还进行了骨密度检测,采用Ham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病例采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的临床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非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其界面的稳定性仍然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