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技术特征与设计风格研究
1
作者 李依婷 苏淼 +1 位作者 鲁佳亮 陈百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1,共9页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外销丝绸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设计人员从原料、丝线加工、组织结构、织造经密、投梭、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入手,推动外销丝绸产品技术与资销需求相适应,并在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交流碰撞下,从纹样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多方面实现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的平衡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销丝绸 工艺技术 纹样设计 市场需求 中西方文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技术的文化景观遗产空间模式识别研究——以内蒙古锡拉木伦庙为例
2
作者 赵泽雨 张华 郭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各类遗产景观的空间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空间模式识别方法缺乏科学的参量体系,导致相关保护手段的无力及景观特征的消失。本研究从遗产景观保护的视角出发,以内蒙古锡拉木... 各类遗产景观的空间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空间模式识别方法缺乏科学的参量体系,导致相关保护手段的无力及景观特征的消失。本研究从遗产景观保护的视角出发,以内蒙古锡拉木伦庙为具体研究对象,利用点云技术进行测绘、构建三维模型,通过现代的数字化手段对遗产景观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构形、视觉特征和要素组成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而全面梳理锡拉木伦庙的景观风貌与核心特征。本研究成果能够支撑遗产景观空间特征定量化研究,有助于探明遗产景观特征的本质和核心价值,为解读传统景观的营建思想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技术 文化景观遗产 空间模式 模式识别 锡拉木伦庙
下载PDF
黎锦纹样在产品装饰中的创意表达与实践研究
3
作者 陈园园 徐晓玲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文章对黎族的服饰及黎锦纹样进行梳理,阐述了黎锦织造工艺特点,并总结了黎锦纹样在五个方言区的运用。将黎族纹样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文创装饰产品,对实现黎族织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黎锦 纹样 工艺 文创产品
下载PDF
基于苗绣纹样的苗药形态三维数字设计研究
4
作者 周鑫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苗绣纹样与苗药植物结合的数字化再造设计的方法和效果。通过对苗绣纹样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苗药植物的特点和价值,笔者尝试将苗绣纹样与苗药植物相结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动态展示,实现苗绣纹样的数字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苗绣纹样与苗药植物结合的数字化再造设计的方法和效果。通过对苗绣纹样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苗药植物的特点和价值,笔者尝试将苗绣纹样与苗药植物相结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动态展示,实现苗绣纹样的数字化再造,推动传统苗绣纹样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绣纹样 苗药植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艺术转译
5
作者 杨雨荷 洪小越 刘冠 《色彩》 2024年第4期92-94,共3页
汉代装饰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家具设计、虚拟展厅、交互式游戏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 汉代装饰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汉代装饰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家具设计、虚拟展厅、交互式游戏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诠释。通过综合运用木材染色技术、数控雕刻、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本研究成功地将汉代装饰纹样的色彩和形式特征融入现代设计实践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装饰纹样 现代设计应用 木材染色技术 虚拟展厅 交互式游戏 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化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和田地区博物馆文物特色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再生设计
6
作者 王晴 李娟 韩沈平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9期22-24,共3页
基于弘扬与传承和田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及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纹样之目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设计实验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了将和田博物馆珍藏的自然形态、抽象形态及几何形态纹样融入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文章... 基于弘扬与传承和田地区深厚文化底蕴及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纹样之目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设计实验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了将和田博物馆珍藏的自然形态、抽象形态及几何形态纹样融入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文章不仅提取了这些纹样的核心元素,还通过创新设计手法,如线描的细腻勾勒与色彩的巧妙浅化,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以刺绣纹样卡套为例,成功展示了如何将古老的美学理念与现代实用功能无缝结合,创造出既具文化深度又不失时尚感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转化思路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现代文创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创意与活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文物 纹样再生 创新设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高校文体建筑拓展性与复合设计探究——以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文体综合馆项目为例
7
作者 徐倖 《福建建筑》 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
新时代的高校文体综合馆,承载着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呈现出专业性、复杂性,具有空间敏感性。以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文体综合馆项目的设计为研究案例,通过“独立运营、使用复合、活力荟萃、灵活多变、公共舒适、环境友好”六个... 新时代的高校文体综合馆,承载着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呈现出专业性、复杂性,具有空间敏感性。以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文体综合馆项目的设计为研究案例,通过“独立运营、使用复合、活力荟萃、灵活多变、公共舒适、环境友好”六个设计理念,整合建筑功能,拓展建筑多重使用功能空间,探索高校文体建筑的适应性、拓展性及使用功能的复合化设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体建筑 福建理工大学文体综合馆 建筑功能拓展性 复合化设计模式 建景融合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纯厚 魏小岚 +5 位作者 王学锋 颉晓勇 胡维安 陆琴燕 刘璐 徐娇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05-108,共4页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循环水池塘养殖 养殖模式 技术 趋势
下载PDF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基本政策路径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国东 傅才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塑造文化行业发展基本形态的决定性力量。科技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塑造文化行业发展基本形态的决定性力量。科技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同样产生巨大的作用。在厘清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模式的同时,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价值和工具价值,进一步明确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科技创新路径,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基本模式 政策路径
下载PDF
穿洞史前遗址(1981年发掘)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本文记述了穿洞史前文化遗址首次系统发掘和对其初步研究成果.它第一次公布了遗址含文化遗物的地层剖面和在同一文化遗址内存在两种文化类型的实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穿洞史前文化遗址在史前学中的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 本文记述了穿洞史前文化遗址首次系统发掘和对其初步研究成果.它第一次公布了遗址含文化遗物的地层剖面和在同一文化遗址内存在两种文化类型的实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对穿洞史前文化遗址在史前学中的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穿洞遗址在史前考古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较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洞 史前遗址 石制品 骨器 用火遗迹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器物纹样关联性传承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燕 王立婷 +1 位作者 王伟伟 岳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247,共9页
目的为解决纹样创新对原文物文化内涵继承性的问题,从文物内涵与设计对象关联性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解决传统文物与设计因子之间关联性的设计方法。探析传统器物纹样提取与再设计的应用研究思路。方法首先以文物风格意象为基础,明确风格... 目的为解决纹样创新对原文物文化内涵继承性的问题,从文物内涵与设计对象关联性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解决传统文物与设计因子之间关联性的设计方法。探析传统器物纹样提取与再设计的应用研究思路。方法首先以文物风格意象为基础,明确风格意象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参考序列。依据CGM(Conceptual Generative Model)模型对设计因子进行转化,构建出一级基元、二级基元、子图案的层次表达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设计因子与文物之间进行关联性分析,利用Matlab计算出各个设计因子与原文物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排序对各个设计因子进行重要性分析,从而得到一批既符合现代审美又继承传统文物特色的设计因子。最后,根据图案气质将其应用在适合的产品载体上。结果以清康熙斗彩璎珞纹贲巴壶为例,验证了设计因子与文物之间的关联性。结论实现了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纹样 灰关联分析 传承 图形演变 文化创意设计
下载PDF
马铃薯-花生/棉花高效模式效益及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克芝 杨平华 +3 位作者 李美娥 李金华 熊保平 吴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2-1833,共2页
马铃薯-花生/棉花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棉田作物产量高、效益好,值得推广。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介绍了该模式的种植方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棉田 马铃薯-花生/棉花模式 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建军 崔笑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9,共10页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诸国等多种文化元素基础上发展而成,但福建省是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现大部分为日本冲绳县,少部分归属日本鹿儿岛县)交流往来的窗口。研究认为,琉球红型最早的工艺技术更多来自于中国福建,其与中国印花布在工艺技术上的交流、整合趋向与脉络,进一步证实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传承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印花布 蓝印花布 琉球红型 蓝型 印染工艺 文化特征 纹样色彩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客家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梦 《设计》 2020年第24期96-99,共4页
以历史学、心理学、艺术学为研究背景,为推动客家服饰文化传承,丰富现代服装设计思路,探索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现代服装设计发展共融的空间。采取文献概括与实物考证、理论推演与设计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概括客家服饰纹样的发展的基础... 以历史学、心理学、艺术学为研究背景,为推动客家服饰文化传承,丰富现代服装设计思路,探索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现代服装设计发展共融的空间。采取文献概括与实物考证、理论推演与设计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概括客家服饰纹样的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家服饰植物、人物、物品等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创新设计实践提出客家服饰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和原则。研究表明,客家服饰纹样是推动客家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备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条件,为客家文化传承及现代服装创新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纹样 艺术特征 装饰工艺 文化传承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郑连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9-41,59,共4页
和服是日本的国服。人们往往以为和服源于日本,是日本本土服饰,有着其本身完整的产生、发展体系。其实,和服从面料的形成、款式的产生、纹样的演变及色彩的配置到配饰的选用都与中国服饰,尤其是唐代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服是中日服饰... 和服是日本的国服。人们往往以为和服源于日本,是日本本土服饰,有着其本身完整的产生、发展体系。其实,和服从面料的形成、款式的产生、纹样的演变及色彩的配置到配饰的选用都与中国服饰,尤其是唐代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服是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交流 中国 日本 和服 纺织技术 款式 纹样 色彩
下载PDF
德国工程师协会对教育的参与——基于工业技术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兆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7,共9页
德国工程师协会是工业技术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行动者,它的发展历程以技术知识传播和技术规则制订为行动导向,以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主要特色。通过分析工程师协会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可以看出,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德国... 德国工程师协会是工业技术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行动者,它的发展历程以技术知识传播和技术规则制订为行动导向,以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主要特色。通过分析工程师协会在教育领域的活动,可以看出,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德国工程师协会自建立起就在各个层面深度参与了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宏观政策制定方面,它发挥了政策先导和决策咨询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工程师协会对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工程教育的壮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文化 技术教育 科技协会 行动者格局 教育参与
下载PDF
从人工物的进化过程看技术发展的文化模式
17
作者 王德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从历时态观点对冰雪建筑的实例考察证实 ,人工物不仅是技术文化模式的载体 ,而且也是人工自然的细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 ,技术发展的文化模式经历了自然技术阶段、自发技术阶段。
关键词 人工物 文化模式 技术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中一个实证性的文化支点——从怀特能量文化的局限性,看材料文化的演进形式
18
作者 王德伟 《北方论丛》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怀特的能量文化说在揭示文明演进机制中,不如小尺度的人工材料替换机制来的精细。材料文化说可以解释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文化演化机理。人工材料的演进与人类运用知识(文化符号)和能量,逐步打开物质结合能使其发生丰富人工物的种...  怀特的能量文化说在揭示文明演进机制中,不如小尺度的人工材料替换机制来的精细。材料文化说可以解释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文化演化机理。人工材料的演进与人类运用知识(文化符号)和能量,逐步打开物质结合能使其发生丰富人工物的种类和数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从人工物材料演进的历史资料看,人工物经历了自然物时期、冶炼物时期、冶金物时期、高性能材料物时期的演化过程。这一演化过程反映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文化 人工物 材料 分期
下载PDF
技术文化的发展与职业教育模式演进
19
作者 陈新文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6期12-14,共3页
文化形态既可以有历时性的,也可以有共时性分析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文化的形态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文化与教育关系的最集中表现。
关键词 文化形态 技术文化 职业教育模式
下载PDF
文化交融中创新能力的提升
20
作者 陈庆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85-990,共6页
中西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中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能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很大的转变,从... 中西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中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能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很大的转变,从而达到活跃思维,提升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融 思想观念 思维模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