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e diversity effects on forest productivity increase through time because of spatial partitioning
1
作者 Shinichi Tatsum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327-333,共7页
Background: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of tree diversity have often found overyielding in mixed-species plantations. While most experiments are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tand development, the impacts of tree diver... Background: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of tree diversity have often found overyielding in mixed-species plantations. While most experiments are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tand development, the impacts of tree diversity are expected to accumulate over time. Here, I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31-year-old tree diversity experiment(as of2018) in Japan.Results: I find that the net diversity effect on stand biomass increased linearly through time. The species mixture achieved 64% greater biomass than the average monoculture biomass 31 years after planting. The complementarity effect was positive and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The selection effect was negative and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In the early stages(≤ 3 years), the positive complementarity effect was explained by enhanced growths of early-and mid-successional species in the mixture. Later on(≥ 15 years), it was explained by their increased survival rates owing to vertical spatial partitioning — i.e. alleviation of self-thinning via canopy stratification. The negative selection effect resulted from suppressed growths of late-successional species in the bottom layer.Conclusions: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pioneering evidence that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diversity-driven spatial partitioning on forest biomass can accumulate over multiple decad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est biomass pro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can be enhanced by multispecies afforest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productivity Complementarity effect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forest dynamics mixed plantation Plant succession Selection effect Shade tolerance Stand structure Tree diversity experiment
下载PDF
Yield models for predicting aboveground ectomycorrhizal fungal productivity in Pinus sylvestris and Pinus pinaster stands of northern Spain
2
作者 Mariola Sánchez-González Sergio de-Miguel +6 位作者 Pablo Martin-Pinto Fernando Martínez-Pe?a María Pasalodos-Tato Juan Andrés Oria-de-Rueda Juan Martínez de Aragón Isabel Ca?ellas José Antonio Bonet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Background: Predictive models shed light on aboveground fungal yield dynamics and can assist decision-making in forestry by integrating this valuable non-wood forest product into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However, t... Background: Predictive models shed light on aboveground fungal yield dynamics and can assist decision-making in forestry by integrating this valuable non-wood forest product into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However, the currently existing models are based on rather local data and, thus, there is a lack of predictive tools to monitor mushroom yields on larger scales.Results: This work presents the first empirical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annual yields of ectomycorrhizal mushrooms and related ecosystem services in Pinus sylvestris and Pinus pinaster stands in northern Spain, using a long-term dataset suitable to account fo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tand structure.Models were fitted for the following groups of fungi separately: all ectomycorrhizal mushrooms, edible mushrooms and marketed mushrooms. Our results show the influence of the weather variables(mainly precipitation) on mushroom yields as well as the relevance of the basal area of the forest stand that follows a right-skewed unimodal curve with maximum predicted yields at stand basal areas of 30–40 m2·ha-1.Conclusion: These models are the first empirical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annual yields of ectomycorrhizal mushrooms in Pinus sylvestris and Pinus pinaster stands in northern Spain, being of the highest resolution developed to date and enable predictions of mushrooms productivit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weather conditions and forests’ location,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HROOMS FUNGI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mixed models Hurdle models
下载PDF
混交对杉木和山杜英混交林生长、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浩然 孙洪刚 +2 位作者 张鹏 韩媛媛 李文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 为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的混交效应,以景德镇枫树山林场20年生杉木纯林、山杜英纯林和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设置3种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分析树种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并分别探究混交效应对立地条件和生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混交林蓄积较预期蓄积增加5%,表现略微增产;混交林中杉木蓄积较杉木纯林增加15%,混交林中山杜英蓄积较山杜英纯林减少13%。相对于纯林,两树种直径分布特征对混交的响应呈相反趋势,混交林中杉木直径分布峰值向高阶移动,而混交林中山杜英直径分布峰值向低阶移动。混交林及其纯林粗根直径-胸径的异速生长分析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生长侧重于树干生长,而山杜英生长侧重于根系生长;无论林型和树种,坡位由上到下,林木生长会侧重于树干生长。杉木-山杜英混交效应与地位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是混交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杉木与山杜英混交可促进林分生长,且混交林对较差立地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林分生产力 立地质量 混交效应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结构与生产功能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歆宇 谭伟 +1 位作者 杨深钧 余昆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1,共9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共12块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并选择3块马尾松纯林样地作为对照,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混交度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生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林分生产功能的结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林分密度指数以及混交比例。15个样地的生产功能评价值可以分成5个等级,当前马尾松纯林(第Ⅰ类)的生产功能指数最高。混交林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第Ⅱ类)生产功能最佳,以1∶2或2∶1均较适宜,密度在730~950株/hm^(2)之间,混交度为0.3~0.4,郁闭度0.6左右,大小比为0.48~0.49;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以2∶1比较适宜,其中马尾松×米槠(1∶1)、马尾松×梾木(1∶1)、马尾松×木荷(2∶1)等都需要调整密度和组成比例。【结论】混交比例不恰当和林分密度偏大是影响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功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密度和混交比例不适宜的林分都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林分结构 生产功能 主成分分析 耦合模型
下载PDF
沙棘杨树混交林提高杨树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从土壤矿质养分、酶类、微生物、水分。
关键词 沙棘 杨树 混交林 生产力 作用机理 土壤理化性质 林内小气候
下载PDF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舒凤 郑郁善 +3 位作者 陈雄 陈礼光 林宇 董林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湿地松 混交林 生物量 生产力 造林模式
下载PDF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被引量:9
7
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2 位作者 苏文会 杜满义 吴继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7,共6页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混交经营 生物量和生产力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细根生产力与周转 被引量:85
8
作者 温达志 魏平 +1 位作者 孔国辉 叶万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1-369,共9页
报道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0~40cm土层中细根(≤2mm和2~5mm)的现存量、死亡量、生产力和周转率,并比较了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和“埋无根土柱法”来估算表层土(0~20cm)细根生产力的差异。... 报道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0~40cm土层中细根(≤2mm和2~5mm)的现存量、死亡量、生产力和周转率,并比较了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和“埋无根土柱法”来估算表层土(0~20cm)细根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中,季风常绿阔叶林≤2mm和2~5mm细根现存量分别为6.59thm-2和4.81thm-2,死根比率各为29.9%和22.9%;针阔叶混交林≤2mm和2~5mm细根现存量分别为5.35thm-2和4.24thm-2,死根比率各为34.4%和24.0%。细根现存量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季风常绿阔叶林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和年净生产力分别为0.90,1.59,2.65thm-2a-1(≤2mm)和0.41,0.63,1.25thm-2a-1(2~5mm),针阔叶混交林的相应数值各为0.80,1.41,2.42thm-2a-1(≤2mm)和0.37,0.62,1.21thm-2a-1(2~5mm)。季风常绿阔叶林细根年周转率为0.57(≤2mm)和0.34次a-1(2~5mm),针阔叶混交林分别为0.69(≤2mm)和0.38次a-1(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细根 生产力 年周转率 南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红跃 徐英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本文分别研究了异龄马尾松、黎??混交林的生物现存量、净生产量、热能和生产结构.结果表明:该混交林的总现存量、乔木层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英对照纯林高47.75%、112.99%和46.37%.混交林中马尾松乔木层现存量、净生产量和现存... 本文分别研究了异龄马尾松、黎??混交林的生物现存量、净生产量、热能和生产结构.结果表明:该混交林的总现存量、乔木层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英对照纯林高47.75%、112.99%和46.37%.混交林中马尾松乔木层现存量、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纯林高6.82%、7.60%和6.82%.生产结构为:混交林的同化部分与非同化部分的比例略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生产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光能利用更充分.总的看来,混交林的生产力较高,形成了更合理的生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黎蒴栲 混交林 生产力
下载PDF
长沙城市森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述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闫文德 朱凡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5,共10页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长沙城市樟树马尾松林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的乔木树种单株生物量不等同,其中樟树单株生物量为191.12 kg、马尾松291.97 kg、山矾29.37 kg、对萼山矾18.04 k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76.14 t.hm-2,组成树种樟树为28.67 t.hm-2,占乔木层总生物量37.7%;马尾松17.51 t.hm-2,占23.0%;山矾22.91 t.hm-2,占30.0%;对萼山矾7.05 t.hm-2,占9.3%;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16.15 t.hm-2,草本层为0.22 t.hm-2,层外层为0.05 t.hm-2;林地死地被物生物量为5.00 t.hm-2,其中L层为0.53 t.hm-2、F层2.57 t.hm-2、H层1.97 t.hm-2;凋落物生物量为7601.66 kg.hm-2,其中凋落针叶量占43.10%、凋落阔叶量占29.55%、落果6.47%、有机碎屑20.88%,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变化节律,年凋落物量有60%以上发生在秋冬季节;林分生产力4.85 t.hm-2.a-1,其中樟树为2.62 t.hm-2.a-1、马尾松为0.73 t.hm-2.a-1、山矾为1.14 t.hm-2.a-1、对萼山矾0.36 t.hm-2.a-1。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基本数据,为评价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樟树马尾松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结构特征 长沙市
下载PDF
鹤山针叶混交林的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1 位作者 余作岳 蔡锡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鹤山以马尾松和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植物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初级生产力、生物量与器官热值等综合研究,并与同地点同龄的豆科植物混交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225.9M... 对鹤山以马尾松和湿地松为主的针叶植物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初级生产力、生物量与器官热值等综合研究,并与同地点同龄的豆科植物混交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225.9MJ·m(-2)·a(-1),林冠反射了567.6MJ·m(-2)·a(-1),截获了1876.1MJ·m(-2)·a(-1),仅有1792.2MJ·m(-2)·a(-1)的太阳辐射能透过林冠层;群落现存的总能量为132.0MJ·m(-2)·a(-1),每平均净固定能量为11.8MJ·m(-2)·a(-1);群落各树种在各器官上的能量分配中,干材积累能量占总现存能量的57.8%,枝条18.8%,叶14.9%,根系8.5%;群落冠层截获的1876.1MJ·m(-2)·a(-1)能量中有40.10MJ·m(-2)·a(-1)用于光合作用,这其中又仅有13.66MJ·m(-2)·a(-1)能量用于净初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为0.32%,虽然同站的同龄豆科植物混交林的冠层结构、净初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好于该针叶混交林的相应值,但由于豆科植物混交林快速生长时期短,而这些针叶树种耐贫瘠且生长稳定,也是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混交林 光能利用效率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第一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彭少麟 张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本文应用“树木收获法”和“气体分析法”,结合凋落物收集数据,综合测定了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各种群第一性生产力以及群落的光。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明,该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为11;生物量为261t·hm ̄(-2);总生产力... 本文应用“树木收获法”和“气体分析法”,结合凋落物收集数据,综合测定了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各种群第一性生产力以及群落的光。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明,该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为11;生物量为261t·hm ̄(-2);总生产力约为117.6t·hm ̄(-2)·a ̄(-1),光能利用效率为12%;第一性生产力为20.9t·hm ̄(-2)·a ̄(-1)。由于该群落是南亚热带演替系列中间阶段的代表性类型,因而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本地带植被动态过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对能量的利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生物量 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林分优势高估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雷相东 朱光玉 卢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比较混交林优势高的估计方法,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调查53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样地为圆形,面积600 m^2。在每个样地实测6株针阔叶树种优势木的树高... [目的]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比较混交林优势高的估计方法,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调查53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样地为圆形,面积600 m^2。在每个样地实测6株针阔叶树种优势木的树高和年龄,并采用针叶树的优势高、阔叶树的优势高、算术平均优势高、加权平均优势高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通过不同优势高的相关分析、与林分年龄、蓄积量、生产力和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434~0.980之间;但单用针叶或阔叶树得到的优势高与二者平均高的差别较大,算术及加权平均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与林分蓄积量具有中等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358~0.577之间,以断面积加权林分优势高最大,但与林分生产力无显著的相关性;林分优势高受到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与年龄的关系很弱。[结论]对于云冷杉阔叶异龄混交林,4种林分优势高都不能反映立地生产力,需要更多的验证和发展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优势高 针阔混交异龄林 立地生产力
下载PDF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祥庆 庄孟能 叶章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本文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带状混交... 本文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应用AHP法进行不同混交模式的综合选择结果表明:31杉木拟赤杨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产力 生态效益 杉木 拟赤杨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2 位作者 何宗明 谢锦升 刘剑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43-147,共5页
通过对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 899t·hm- 2 a- 1 ,是纯林的 1 15倍 ,其中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30倍 ,而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分别是混交林的 1 0 6倍和 1 93倍。混交林... 通过对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 899t·hm- 2 a- 1 ,是纯林的 1 15倍 ,其中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30倍 ,而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分别是混交林的 1 0 6倍和 1 93倍。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总凋落物分别为 6 75 9t·hm- 2 和 6 80 4t·hm- 2 ,其中混交林乔木层的是纯林的 1 0 5倍 ,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 1 39倍 ;混交林和纯林细根枯死物年归还量分别占相应地上年凋落物量的 35 6 6 %和 33 42 % ,乔木层枯死细根在群落细根年枯死量中占 80 %以上 ,在杉木或观光木各径级细根枯死量组成中 ,<0 5mm的细根枯死量均达 6 0 %以上。混交林群落的年净生产力达 18 0 0 3t·hm- 2 a- 1 ,是纯林群落的 1 0 9倍 ,其中乔木层的净生产力是纯林的 1 19倍 ,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 1 4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观光木 混交林 凋落物 细根 净生产力
下载PDF
上阔下竹混交经营对毛竹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琪 程小飞 +1 位作者 黄伟亮 王福升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竹种,为分析上阔下竹经营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我们调查了福建省霞浦县内不同比例的上阔下竹混交林Ⅰ(48%)、Ⅱ(32%)、Ⅲ(30%)、Ⅳ(20%)和Ⅴ(14.3%),通过分析毛竹胸径、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对5座混交林进行研... 毛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竹种,为分析上阔下竹经营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我们调查了福建省霞浦县内不同比例的上阔下竹混交林Ⅰ(48%)、Ⅱ(32%)、Ⅲ(30%)、Ⅳ(20%)和Ⅴ(14.3%),通过分析毛竹胸径、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对5座混交林进行研究。研究表明:5座山的毛竹平均胸径依次为Ⅱ(12.1 cm)>Ⅲ(10.4 cm)>Ⅰ(10.3 cm)>Ⅴ(9.5 cm)>Ⅳ(9.4 cm),且差异显著,Ⅱ山体的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均最高,因此,当阔叶林投影面积比例在32%时,毛竹林生产力最高。本研究可以为毛竹林生态经营、长期生产力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阔下竹 毛竹胸径 混交比例 毛竹 生产力
下载PDF
天然檫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Ⅰ.生物生产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大伦 张昌剑 +1 位作者 罗中甫 袁文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对湖南省沅陵县保留檫木较多的3种类型天然混交林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混交林中的檫木都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其林分密度为750~2500株/10~4m^2,生物量为150~300t/10~4m^2,净生产量为10~17t/10~4m^2·a。林木仍然处于继续... 对湖南省沅陵县保留檫木较多的3种类型天然混交林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混交林中的檫木都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其林分密度为750~2500株/10~4m^2,生物量为150~300t/10~4m^2,净生产量为10~17t/10~4m^2·a。林木仍然处于继续生长阶段,各类型林分净生产量组成和林木层各组份净生产量的分配,都表现为基本一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檫木 生物量 营养元素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参数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春华 郝占庆 +1 位作者 贺红士 周丹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935,共7页
PnET-Ⅱ(photosynthesis and evapotranspiration)模型是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参数较多,包括植被、土壤和气候参数等.本文估计了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红松和阔叶树的总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枝干NPP对PnET-Ⅱ模型参数... PnET-Ⅱ(photosynthesis and evapotranspiration)模型是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参数较多,包括植被、土壤和气候参数等.本文估计了丰林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红松和阔叶树的总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枝干NPP对PnET-Ⅱ模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PnET-Ⅱ模型的植被参数中,林冠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且红松总NPP对植被参数的敏感性大于阔叶树;红松和阔叶树NPP对土壤持水量变化敏感性较小,且红松NPP对土壤持水量的敏感性略小于阔叶树;在气候情景范围内,气温变化对红松和阔叶树NPP的影响最大,降水和光合有效辐射次之.不同气候情景对NPP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同.红松和阔叶树的总NPP和枝干NPP对各输入参数的敏感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敏感性分析PnET-Ⅱ模型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福建柏7种混交模式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与生产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肇锋 黄碧华 +1 位作者 傅成杰 郑郁善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以福建柏7种不同混交模式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选择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比传统杉木纯林,分析混交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和林分生产力,以期找到最优的福建柏混交模式。结果表明: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总生物... 以福建柏7种不同混交模式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选择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比传统杉木纯林,分析混交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和林分生产力,以期找到最优的福建柏混交模式。结果表明: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总生物量最大(138.31 t/hm^2),其次为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杉木(116.10 t/hm^2)混交林,最低为杉木纯林(73.21 t/hm^2);乔木层生物量,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最大(133.23 t/hm^2),其次为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杉木(112.37 t/hm^2),最低的是杉木纯林(52.43 t/hm^2);混交模式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生产力最大,其次为混交模式福建柏×火炬松×杉木,最差的是杉木纯林。综合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福建柏×火力楠是福建柏混交林最优的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混交林 生物量 分配格局 生产力
下载PDF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后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火力楠 混交林 生产力 生物量 多代连栽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