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为社会象征的艺术品——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回到齐美尔的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丹
杭之
《美育学刊》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中,艺术品作为不同于自然物的、不以实用目的为主的、面向观众敞开的显现物是具有可理解性的,观赏者只要不断地与艺术品进行交流且形成深入的视域融合,就能够达成对艺术品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是随...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中,艺术品作为不同于自然物的、不以实用目的为主的、面向观众敞开的显现物是具有可理解性的,观赏者只要不断地与艺术品进行交流且形成深入的视域融合,就能够达成对艺术品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转移的,同时也正是这些不断变迁的"理解"使得艺术品成为流动着的、有生命的显现物。由此,我们就不能忽视以齐美尔为代表的社会学视角对于艺术品的研究,因为,艺术品作为社会中的产品同时也具有社会象征性,它在接纳观赏者理解的同时也引导并建构观赏者的理解,即艺术品正是由于特定的社会中所具有的某种时代精神而显现成观赏者所理解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可理解性
社会象征性
伽达默尔
齐美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媒介技术想象:一种可能的艺术理论
被引量:
10
2
作者
曾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5,共14页
艺术作品的形塑原则上总是基于"媒介技术想象"的。"媒介技术想象"所强调的,就是艺术始终把对"作为材料的媒介"的技术(技巧)完美性与艺术可能性的追求作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
艺术作品的形塑原则上总是基于"媒介技术想象"的。"媒介技术想象"所强调的,就是艺术始终把对"作为材料的媒介"的技术(技巧)完美性与艺术可能性的追求作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作为传播的媒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艺术发展的进程。"作为材料的媒介"与"作为传播的媒介"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现代艺术乃至当代艺术的发展。其中"作为传播的媒介"占据了支配性地位。在"作为传播的媒介"时代,艺术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两种或多种媒介相互交汇或杂交时刻所形成的对"作为材料的媒介"的媒介特殊性和媒介局限性的突破问题。依不同艺术门类的不同"媒介间性",可分为"本媒介技术想象"和"跨媒介技术想象"、"过往媒介技术想象"和"未来媒介技术想象"、"单一媒介技术想象"和"融媒介技术想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技术想象
媒介间性
艺术作品
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社会象征的艺术品——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回到齐美尔的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丹
杭之
机构
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处
《美育学刊》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解释学视域下的艺术品研究与批判>(录取文号:留金发[2013]3009
证书编号:20130621025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中,艺术品作为不同于自然物的、不以实用目的为主的、面向观众敞开的显现物是具有可理解性的,观赏者只要不断地与艺术品进行交流且形成深入的视域融合,就能够达成对艺术品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转移的,同时也正是这些不断变迁的"理解"使得艺术品成为流动着的、有生命的显现物。由此,我们就不能忽视以齐美尔为代表的社会学视角对于艺术品的研究,因为,艺术品作为社会中的产品同时也具有社会象征性,它在接纳观赏者理解的同时也引导并建构观赏者的理解,即艺术品正是由于特定的社会中所具有的某种时代精神而显现成观赏者所理解的样子。
关键词
艺术品
可理解性
社会象征性
伽达默尔
齐美尔
Keywords
artw ork
intelligibility
social symbol
Gadamer
Georg Simmel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媒介技术想象:一种可能的艺术理论
被引量:
10
2
作者
曾军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5,共14页
基金
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中外合拍片的电影叙事问题研究”(编号:2019BWY019)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编号:20ZD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艺术作品的形塑原则上总是基于"媒介技术想象"的。"媒介技术想象"所强调的,就是艺术始终把对"作为材料的媒介"的技术(技巧)完美性与艺术可能性的追求作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作为传播的媒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艺术发展的进程。"作为材料的媒介"与"作为传播的媒介"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了现代艺术乃至当代艺术的发展。其中"作为传播的媒介"占据了支配性地位。在"作为传播的媒介"时代,艺术面临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两种或多种媒介相互交汇或杂交时刻所形成的对"作为材料的媒介"的媒介特殊性和媒介局限性的突破问题。依不同艺术门类的不同"媒介间性",可分为"本媒介技术想象"和"跨媒介技术想象"、"过往媒介技术想象"和"未来媒介技术想象"、"单一媒介技术想象"和"融媒介技术想象"等等。
关键词
媒体技术想象
媒介间性
艺术作品
艺术理论
Keywords
media technological imaginary
intermediality
artw ork
art theory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为社会象征的艺术品——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视角回到齐美尔的社会学视角
张丹
杭之
《美育学刊》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媒介技术想象:一种可能的艺术理论
曾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