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Analysis of a dldh Deletion Mutant Strain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1
作者 Huanying PANG Liming CHEN +4 位作者 Yanfei ZHANG Jing LI Mingsheng QIU Jichang JIAN Zaohe W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
[ Objeetl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 (DLDH) in the pathopoiesis of Vibrio alginolyticua. [ Method] Using suicide plasmid pRE112 as the vector, d/dh deletion mutant ... [ Objeetl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 (DLDH) in the pathopoiesis of Vibrio alginolyticua. [ Method] Using suicide plasmid pRE112 as the vector, d/dh deletion mutant strain ZJO3Adldh was constructed with insertion inactivation mutation method by Overlap PCR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swimming ability, enzyme activity, biofilm formation and pathogenicity between wild-type strain ZJ03 and deletion mutant strain ZJO3△dldh. [ Result] dldh deletion mutant strain ZJ03 △d/dh exhibited prolonged lag phase, significantly reduced swimming ability (P 〈 0.05 ), significantly reduced enzyme activity (P 〈 0.05 ), significantly reduced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P 〈 0.05 ) and remarkably reduced pathogenicity to Epinephelus coioides (P 〈0.05) compared to wild-type strain ZJ03. [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Vibri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cterial energy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alginolyticus dldh deletion str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绿荧光蛋白基因在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asd^-缺失株平衡致死载体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引弟 郭爱珍 +2 位作者 刘维红 贾爱卿 陈焕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3-496,502,共5页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是用化学方法致弱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病的弱毒疫苗株,毒力弱且免疫原性良好。为将猪霍乱沙门氏菌开发为适于粘膜免疫的疫苗活载体并保持原有免疫原性,构建了以C500为亲本菌,用负向选择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接合转...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是用化学方法致弱用于预防仔猪副伤寒病的弱毒疫苗株,毒力弱且免疫原性良好。为将猪霍乱沙门氏菌开发为适于粘膜免疫的疫苗活载体并保持原有免疫原性,构建了以C500为亲本菌,用负向选择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了无抗性标记的asd-缺失株。首先构建asd(天冬氨酸β-半乳糖脱氢酶)基因缺失1408bp的带有蔗糖敏感基因sacB的重组自杀性质粒,与C500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无抗性的asd-缺失株,通过PCR鉴定。该缺失株在无外源DAP(二氨基庚二酸)条件下溶菌死亡,它的生长必需外源DAP。PCR扩增绿荧光蛋白突变体4基因,克隆到带有as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YA3493中,电转化C500asd-缺失株,转化子在LB中生长,并激发强的绿荧光。上述结果表明,该asd-缺失株的构建是成功的,并且可以用来作为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来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开发C500为载体的口服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霍乱沙门氏茵C500株 asd^-缺失株 绿荧光蛋白表达
下载PDF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4b_02325/26双基因缺失株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
3
作者 任慧杰 马勋 +7 位作者 王静 刘彩霞 曾东东 寇丽君 史唯地 吕双飞 钱瑞宣 高盛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78-2587,共10页
旨在构建食源性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毒力岛4(LIPI-4)中的抗转录终止子(Lm4b_02325)和未知蛋白(Lm4b_02326)基因的双缺失株,研究Lm4b_02325/26基因对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 旨在构建食源性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毒力岛4(LIPI-4)中的抗转录终止子(Lm4b_02325)和未知蛋白(Lm4b_02326)基因的双缺失株,研究Lm4b_02325/26基因对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928ΔLm4b_02325/26双缺失株,测定LM928和LM928ΔLm4b_02325/26双缺失株在脑心浸出液肉汤(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 BHI)、不同EtOH浓度、不同NaCl浓度、不同pH、不同温度下的D_(600 nm),绘制生长曲线;RT-qPCR检测双基因缺失前后体外BHI培养环境下部分毒力因子转录水平;平板计数测定其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黏附、侵袭与胞内增殖情况;感染C57BL/6小鼠后检测肝、脾、脑组织中的细菌数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双缺失株LM928ΔLm4b_02325/26。在含0.5%~10%NaCl或3%~4.5%EtOH的培养基中,双缺失株与野毒株生长没有明显差异,在pH=5条件下,双缺失株的生长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H=9条件下双缺失株的生长率显著低于野毒株。在不同温度(4℃、37℃、42℃)BHI培养基中,双缺失株与野毒株生长没有明显差异。Lm4b_02325/26基因双缺失株在BHI培养基中毒力因子hly、inlC和PlcA极显著上调(P<0.01),mpl、inlB、actA、inlP、PlcB、prfA、SigB、iap和inlA极显著下调(P<0.01);双缺失株对RAW264.7细胞的黏附率(14.86%)和侵袭率(2.23%)明显低于野毒株的黏附率(22.93%)和侵袭率(4.28%)(P<0.01);3、6、12 h时胞内增殖数量极显著低于野毒株(P<0.01);双缺失株与野毒株感染小鼠后,载菌量在肝、脾中没有显著差异,在脑组织中双缺失株载菌量为10~4,高于野毒株的10~(3.07),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认为,LIPI-4的Lm4b_02325和Lm4b_02326基因参与LM毒力因子的表达和脑组织的定植能力,与弱酸强碱条件下适应力及对RAW264.7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胞内增殖有关。本研究为LIPI-4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双缺失株 黏附侵袭 胞内增殖 载菌量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副结核分枝杆菌PanCD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毒力评价
4
作者 姜艳艳 鹿萍 +4 位作者 崔宁 陈凡若 崔莹莹 党光辉 刘思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2,共7页
为了开发出能有效防控副结核病的减毒疫苗,试验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以MAP K-10菌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PanCD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构建pHAE159-p0004s-PanCD重组质粒,转化入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 为了开发出能有效防控副结核病的减毒疫苗,试验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以MAP K-10菌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PanCD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构建pHAE159-p0004s-PanCD重组质粒,转化入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g)感受态细胞中获得噬菌体,并感染MAP K-10菌株,然后挑取单克隆扩大培养,提取基因组进行PCR鉴定;绘制MAP K-10菌株与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曲线;用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小鼠并评价其毒力,解剖取肝脏和脾脏,分析组织荷菌量和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PanCD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经PCR扩增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出pHAE159-p0004s-PanCD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入Msg感受态细胞中获得噬菌体,感染MAP K-10菌株后成功构建出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与MAP K-10菌株相比,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攻菌2周时,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小鼠的肝脏和脾脏中荷菌量显著减少;小鼠肝脏病变明显减轻。说明PanCD基因是MAP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构建的MAP K-10ΔPanCD基因缺失菌株可作为MAP减毒活疫苗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分枝杆菌 PanCD基因 基因缺失株 毒力评价 减毒活疫苗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传代致弱JS18-150株的获得与鉴定
5
作者 侯真真 张华伟 +5 位作者 郝根喜 罗修鑫 宋文博 周明光 陈焕春 徐高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5,共8页
为获得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高的变异株弱毒苗,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JS18株进行传代,最终获得JS18-150株,随后通过PCR鉴定、测序、致病力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对JS18-150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安... 为获得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高的变异株弱毒苗,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JS18株进行传代,最终获得JS18-150株,随后通过PCR鉴定、测序、致病力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对JS18-150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CEF上连续传代后,JS18株的gI、gE、US9基因缺失,获得的JS18-150株毒力已致弱,在CEF上适应性显著提高,与JS18株生长动力学相似;将JS18-150株以107.0TCID50/mL接种仔猪,所有仔猪均未观察到任何临床症状,且体温均未超过40.5℃;JS18-150株以106TCID50/mL接种仔猪后能保护仔猪有效抵御JS18株和HBZL05株的攻击。结果表明,JS18-150株对仔猪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RV弱毒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变异株 传代致弱 基因缺失 伪狂犬病疫苗
下载PDF
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李倩倩 黄英 +7 位作者 陈翔鸿 宋文博 杨柳 龙云志 余道兵 梁巩 黄超 汤细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依据PRV HB-98株和HB2000株的gE和gI基因缺失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依据PRV HB-98株和HB2000株的gE和gI基因缺失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对临床样本和疫苗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R^(2)为0.9971;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区分PRV与其他常见的猪病原体;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一致;能够区分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的疫苗株和野毒株。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的鉴别诊断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 鉴别诊断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crp基因缺失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7
作者 徐引弟 蔡旭旺 +8 位作者 徐晓娟 王治方 张家庆 朱文豪 雷亚楠 张立宪 李海利 焦文强 王克领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2-1379,共8页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格拉瑟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菌,给全球和中国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其中血清7型是近年来分离比例越来越高的血清型,也是危害越来越严重的血清型。crp是最重要的系...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格拉瑟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菌,给全球和中国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其中血清7型是近年来分离比例越来越高的血清型,也是危害越来越严重的血清型。crp是最重要的系统调控因子之一,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对细菌适应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crp基因缺失弱毒株,采用自然转化法构建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临床分离株HPS7的crp基因缺失株,对HPS7及其crp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抗药性、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S7的crp基因缺失后,生长显著减慢,自凝速度减慢,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抗性降低,对豚鼠的毒力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rp基因对HPS7的生长、抗药性、毒力均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弱毒株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 crp基因缺失株 生长特性 抗药性 毒力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
8
作者 许梦微 朱来旭 +7 位作者 陈赛赛 张传健 王志胜 郑亚婷 刘娅梅 童玲 曹瑞兵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针对PRV gB基因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最低检...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针对PRV gB基因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最低检测浓度为10^(1)拷贝/μL。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免疫仔猪后可少量存在于大脑、小脑、肝脏、脾脏、肺脏、扁桃体和颌下淋巴结中,部分仔猪鼻甲骨病毒含量较高。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79.2%,而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仅为45.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了解弱毒株在猪体的分布提供了快速、敏感的检测手段。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组织嗜性、安全性和免疫机制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 荧光定量PCR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Lm4b_02325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东东 刘彩霞 +6 位作者 寇丽君 秦赫 晋瑞婕 王静 任静静 蒋建军 马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5-582,共8页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M)抗转录抑制因子编码基因Lm4b_02325对LM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4b_02325基因缺失株LM928ΔLm4b_02325和回补株CLM928ΔLm4b_02325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同时采用PCR鉴定该菌的遗传稳定... 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LM)抗转录抑制因子编码基因Lm4b_02325对LM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4b_02325基因缺失株LM928ΔLm4b_02325和回补株CLM928ΔLm4b_02325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同时采用PCR鉴定该菌的遗传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均正确构建,且缺失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强。根据培养不同时间的OD600nm值绘制缺失株、回补株和亲本株的生长曲线;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10^(9) cfu/mL~10^(5) cfu/mL)的3株菌,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临床症状,统计死亡率并计算3株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MOI 10将上述3种菌分别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1 h后裂解各菌,10倍倍比稀释,并涂布于BHI固体培养基,37℃培养1 d后经菌落计数,分析各株菌对HBMEC的粘附力;按照上述方法感染各菌后1 h加入庆大霉素以及感染各菌后不同时间加入庆大霉素杀死未粘附的细菌,裂解各细菌,10倍倍比稀释并涂布于BHI固体培养基,通过菌落计数结果分析各菌株对HBMEC的侵袭力及在该细胞内的增殖能力。生长曲线结果显示3株菌的生长趋势基本相似。小鼠的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接种10^(9) cfu/mL~10^(7) cfu/mL 3株菌的小鼠出现被毛凌乱、厌食或神经症状与昏睡等临床症状,死亡率接近100%。而接种10^(6) cfu/mL~10^(5) cfu/mL 3株菌的小鼠临床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经计算LM928ΔLm4b_02325对小鼠的LD50约10^(5).45 cfu/mL,毒力明显高于LM928株及CLM928ΔLm4b_02325株(P<0.05)。粘附、侵袭力及胞内生存能力结果显示,黏附及侵入HBMEC的LM928ΔLm4b_02325菌株数量极显著(P<0.01)或者显著高于LM928(P<0.01)与CLM928ΔLm4b_02325株(P<0.05);胞内存活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后各时间点LM928ΔLm4b_02325较其余两种菌在HBMEC内的增殖速度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加快,且前者在HBMEC中的存活数较后两者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升高;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黏附侵袭相关毒力基因inlA、inlB、inlC,胞内感染相关毒力基因plcA、plcB、actA、hly、mpl,内毒素调节基因prfA共9种毒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LM928ΔLm4b_02325株hly、mpl、inlC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actA、plc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其余基因转录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首次表明Lm4b_02325基因缺失增强了LM对小鼠的致病性、对细胞的粘附性、侵袭力及胞内增殖能力,且其毒力基因hly、actA、plcA、mpl、inlA、inlC转录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为Lm4b_02325基因的功能及在LM致病机致中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缺失株 Lm4b_02325基因 胞内生存
下载PDF
cya/crp基因缺失对鸡白痢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茹鹏辉 王文婕 +2 位作者 钱满 廖成水 张春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解crp/cya基因对鸡白痢沙门菌毒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缺失1182 bp cya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ya,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χ7213作为供体菌,分别以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和本研究室前期构建的其crp基... 为了解crp/cya基因对鸡白痢沙门菌毒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缺失1182 bp cya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ya,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χ7213作为供体菌,分别以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和本研究室前期构建的其crp基因缺失株C79-13Δcrp(简写为Δcrp)为受体菌,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C79-13菌株的单基因缺失株Δcya以及双基因缺失株ΔcrpΔcya,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将这3株菌连续传60代后每隔10代分别利用PCR鉴定cya基因缺失的遗传稳定性;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各菌株的血清型,并鉴定各菌株的生化反应特性;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缺失株与亲本株的生长特性;通过微量结晶紫法检测各菌株的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PCR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Δcya、ΔcrpΔcya均正确构建,且cya基因缺失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血清型及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菌株Δcya、Δcrp、ΔcrpΔcya均保留了C79-13的O9血清型,而失去了发酵蔗糖、鼠李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的能力。生长曲线及BF形成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缺失株的生长速度较亲本株相比均显著降低,尤其双基因缺失株ΔcrpΔcya的生长速度极显著下降(P<0.01),且基因缺失株BF的形成能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双基因缺失株BF的形成能力更低。将3株缺失菌及亲本菌分别以不同的剂量(5×10^(8)cfu/只~7×10^(11)cfu/只)经腹腔注射感染雏鸡进行毒力试验,计算各菌株对雏鸡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各缺失株以10^(7) cfu/mL两次经灌服免疫雏鸡,100μL/只,二免后7 d各组雏鸡均以5.0×10^(8)cfu/mL经腹腔注射亲本菌株C79-13进行攻毒试验,500μL/只,在42 d的观察期内观察并记录各组鸡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计算各基因缺失株对雏鸡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缺失株Δcya、Δcrp、ΔcrpΔcya对雏鸡的LD_(50)分别为2.84×10^(9) cfu/mL、1.41×10^(10)cfu/mL、2.51×10^(11)cfu/mL,与亲本菌株C79-13相比,各缺失株LD_(50)分别升高约1.1×10^(3)倍、5.7×10^(3)倍、1.0×10^(5)倍;各组雏鸡攻毒后出现精神沉郁症状,且有部分鸡死亡,PBS对照组鸡出现排稀便症状,且全部死亡。Δcya、Δcrp及ΔcrpΔcya对雏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80%、50%。表明各基因缺失株均能够对雏鸡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且单基因缺失株Δcrp的免疫效果最好。本研究首次对鸡白痢沙门菌crp、cya基因生物学功能做了初步研究,并证实缺失株Δcrp有望作为一种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缺失疫苗的候选菌株,为研制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弱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crp/cya基因 缺失株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毒力质粒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洋洋 马洪梅 +4 位作者 胡思顺 牛加强 李自力 周祖涛 刘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为研究副鸡禽杆菌(APG)质粒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42℃诱导的方法缺失APG分离株APG-Hu中的毒力质粒,经PCR鉴定质粒缺失菌株后将其命名为APG-HuΔ。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nm值法、微量生化鉴定管法、K-B纸片法和雏鸡感染... 为研究副鸡禽杆菌(APG)质粒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42℃诱导的方法缺失APG分离株APG-Hu中的毒力质粒,经PCR鉴定质粒缺失菌株后将其命名为APG-HuΔ。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nm值法、微量生化鉴定管法、K-B纸片法和雏鸡感染试验测定APG-HuΔ的生长曲线、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和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在42℃诱导条件下,能够有效缺失APG-Hu中的毒力质粒p250和p A14,而质粒p YMH5未被缺失;APG-HuΔ生化特性、生长曲线及耐药性与APG-Hu相比均无明显差异。雏鸡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多数APG-HuΔ感染鸡无明显临床症状,总体发病情况明显弱于同等剂量APG-Hu感染的鸡,表明APG-HuΔ毒力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APG毒力与质粒p250和p A14相关,而质粒p YMH5可能增加APG耐受多种抗生素的风险。本研究为APG致病机理及耐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挖掘APG质粒的应用潜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质粒p250 质粒p A14 质粒缺失菌株APG-HuΔ 致病性
下载PDF
犬腺病毒2型E3基因自然缺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丽 周宁 +2 位作者 陈曦 岳华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82-2990,共9页
犬腺病毒2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CAV-2)是重要的犬呼吸道病原,本试验旨在调查CAV-2在川渝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分离毒株致病性。采用检测CAV-2的特异性PCR方法,对2021—2022年采集自川渝部分地区的121份患呼吸道疾病的犬鼻咽... 犬腺病毒2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 2,CAV-2)是重要的犬呼吸道病原,本试验旨在调查CAV-2在川渝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分离毒株致病性。采用检测CAV-2的特异性PCR方法,对2021—2022年采集自川渝部分地区的121份患呼吸道疾病的犬鼻咽拭子进行检测,分离流行毒株并研究其基因组特征及致病性。结果显示:CAV-2的阳性率为29.8%,值得注意的是,69.4%的阳性样本在E3基因存在9个核苷酸连续缺失(1035—1043 nt),导致4个氨基酸缺失(345—348 aa)。成功分离出1株E3基因自然缺失毒株,噬斑纯化后的细胞半数感染值为10-9.46TCID50·0.1 mL^(-1);该毒株经口鼻感染幼犬后,幼犬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流鼻涕及咳嗽等典型呼吸道症状。该分离毒株基因组全长31786 bp,与GenBank中CAV-2基因组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8%~98.9%。与已知的CAV-2基因组相比,本研究分离毒株除了E3基因的独特突变外,还在Fiber、Hexon和E1A等蛋白有独特的氨基酸突变,使得该毒株在基因组进化树上区别于已知的CAV-2毒株。本试验首次获得了中国CAV-2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发现了E3基因的自然缺失现象,有助于了解CAV-2的流行及遗传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腺病毒2型 E3基因自然缺失株 分离鉴定 基因组 致病性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Lm 4 b_02324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特性研究
13
作者 曾东东 刘彩霞 +6 位作者 寇丽君 秦赫 晋瑞婕 王静 任静静 马勋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1-1990,共10页
【目的】研究Lm 4 b_02324基因编码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并通过连续传代来构建稳定遗传野生型单增李斯特菌Lm 928株的Lm 4... 【目的】研究Lm 4 b_02324基因编码的6-磷酸-β-葡萄糖苷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并通过连续传代来构建稳定遗传野生型单增李斯特菌Lm 928株的Lm 4 b_02324基因缺失株(Lm 928Δm 4 b_02324)与Lm 4 b_02324基因回补株(C Lm 928Δm 4 b_02324)。通过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D_(600)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 928、Lm 928ΔLm 4 b_02324和C Lm 928ΔLm 4 b_023243株菌的生长特性;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3株菌,观察感染后临床症状,统计死亡率,通过寇氏法计算3株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将Lm 928、Lm 928ΔLm 4 b_02324和C Lm 928ΔLm 4 b_02324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分别感染HCMEC细胞,通过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胞内的细菌数量分析各菌株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胞内生存能力;提取野生株与缺失株DNA,使用prfA、mpl、hly等9对毒力相关因子的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其表达情况。【结果】分别成功获得了大小为1209 bp的基因缺失株Lm 928ΔLm 4 b_02324(野生株:2517 bp)和1301 bp的回补株C Lm 928ΔLm 4 b_02324(野生株:1301 bp,条带一致),且缺失株传至15代后未出现回复突变现象;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LD 50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缺失株LD 50显著降低(P<0.05);黏附与侵袭力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的胞内存活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野生株与回补株(P<0.05;P<0.01);感染HBMEC细胞12 h内,缺失株的胞内活菌数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m 4 b_02324基因的缺失使得prfA、inlA、plcA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hly、actA、mpl、inlC基因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Lm 4 b_02324基因缺失会导致单增李斯特菌对小鼠的致死率升高并增强其在胞内增殖能力,为研究Lm 4 b_02324基因在单增李斯特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缺失株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 胞内生存
下载PDF
基于P72、MGF和CD2v基因的非洲猪瘟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云 陈秋英 +4 位作者 严斯刚 杜泓明 陆志翔 郑敏 罗廷荣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非洲猪瘟在临床上出现多种毒株,主要分为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因其在临床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种方法进行正确诊断和健康监测。为实现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的鉴别诊断,研究根据GenBank中的ASFV中国流行株(登录号:MK33318... 非洲猪瘟在临床上出现多种毒株,主要分为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因其在临床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种方法进行正确诊断和健康监测。为实现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的鉴别诊断,研究根据GenBank中的ASFV中国流行株(登录号:MK333180.1)的P72、CD2v、MG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上述三种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2型(PRV)和猪圆环病毒(PCV2)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显示针对P72、CD2v和MGF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03~102 copies/mL。在重复性试验中,大部分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或接近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试验表明,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来鉴别野毒株和基因变异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野毒株 基因缺失毒株 三重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多重P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卓玛 钱炳旭 +2 位作者 吴晓东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本研究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活/死病毒)鉴别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SFV p72、CD2v、MGF110-14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 本研究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活/死病毒)鉴别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SFV p72、CD2v、MGF110-14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猪病毒性原无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opies/μL。为弥补qPCR技术不能有效区分样品中活/死病毒的缺陷,本研究将构建的多重qPCR与PMA技术相结合。当加入PMA终浓度为10μg/mL、暗孵育10 min、光照强度40 W、光照15 min时,PMA能够抑制灭活病毒基因的扩增且对活病毒基因的扩增无影响;对比普通qPCR与多重PMA-qPCR的灵敏度可知,两者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将多重PMA-qPCR方法用于23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活病毒的准确率为100%,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临床样品中具有感染性的AS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多重PMA-qPCR 基因缺失株 感染性病毒
下载PDF
甘肃地区一株PCV-3流行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16
作者 张辉 马雪青 +6 位作者 袁红 李勇生 魏达礼 卢曾军 刘在新 韩庆彦 孙普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0-87,93,共9页
为了了解甘肃地区猪圆环病毒(PCV)的基因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甘肃省2018—2022年期间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死亡仔猪病料进行回顾性检测,并对获得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同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 为了了解甘肃地区猪圆环病毒(PCV)的基因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甘肃省2018—2022年期间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死亡仔猪病料进行回顾性检测,并对获得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同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获得一株PCV-3毒株,将其命名为GSJN/2/2018毒株,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 999 nt,在1 149 nt处缺失碱基G,与参考毒株全基因序列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8%~99.8%;ORF1和ORF2基因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9%/97.0%~100%和96.4%~99.7%/94.4%~100%;基于全基因组序列、ORF1和ORF2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将GSJN/2/2018毒株划分为PCV-3a基因型;该毒株主要线性抗原表位和3个滚环复制基序FTINN、HLQG、YCKK没有发生变异。说明通过回顾性检测获得的甘肃地区流行较早的GSJN/2/2018毒株属于PCV-3a基因型,并发现了新的基因缺失,丰富了PCV-3的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流行毒株 全基因组 遗传变异 基因缺失
下载PDF
有效阻断猪链球菌传播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显凯 闭璟珊 +10 位作者 周庆安 马婷婷 苏姣秀 邹联斌 黄宝学 朱远致 霍秀龙 赵子欣 郑敏 施开创 李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8-93,136,共7页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接种猪链球菌2型疫苗后监测屠宰场和免疫场的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以及通过培训等方式对普通群众和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普及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并调查了免疫示范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场猪群在免疫猪链球菌2型疫苗2次后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能极显著降低猪链球菌的感染率(P<0.01)。2016—2020年免疫示范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平均密度达到73.24%,免疫场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合格率为93.37%。3个县(市)实行免疫后,连续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数为0。说明在猪场进行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能有效阻止猪群感染猪链球菌;在中越边境建设猪链球菌免疫示范区,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抗体监测及防控培训切断了猪链球菌传人的途径,实现了人员零感染猪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 示范区 疫苗接种 抗体 感染
下载PDF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18
作者 时云朵 孙豪 +1 位作者 曹恬雪 郑灿财 《饲料博览》 2023年第4期20-24,30,共6页
非洲猪瘟是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最急性和急性感染病死率近100%。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该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庞大和免疫逃逸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针对该病... 非洲猪瘟是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最急性和急性感染病死率近100%。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该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庞大和免疫逃逸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有针对该病的有效疫苗,经研究分析,研制基因缺失疫苗和弱毒疫苗前景较为乐观。文章概述了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面临的挑战和进展,以期为非洲猪瘟疫苗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基因缺失 弱毒株疫苗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缺失变异株的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92
19
作者 高志强 郭鑫 +2 位作者 杨汉春 陈艳红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8-584,共7页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HB-2(sh)/200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373 nt(不包括PolyA尾),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介于88.7%~95.1%之间.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是1个天然存在缺...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HB-2(sh)/200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373 nt(不包括PolyA尾),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介于88.7%~95.1%之间.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是1个天然存在缺失的变异毒株,其ORF1a的Nsp2存在编码12个氨基酸的连续36个核苷酸的缺失,ORF3存在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的缺失.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PRRSV存在缺失变异现象,研究结果补充和丰富了PRRSV毒株的基因组信息数据,为深入研究该毒株的遗传与变异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基因组特征 缺失 变异株 PRRSV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相似性 生物学特性 变异毒株 首次发现 信息数据 研究结果 分离株 国内外 核苷酸 氨基酸 分析表 编码 全长 遗传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3基因缺失株(SA215)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志文 郭万柱 +1 位作者 朱玲 唐善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4-697,共4页
测定了伪狂犬病病毒Fa株3基因缺失株(SA21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15代次,在非免疫仔猪体内连续传代5代次后,病毒毒价及对易感动物的安全性变化。并以核酸杂交、核酸酶切和gE-ELISA检测技术分别研究了缺失株(SA215)传代后不同代次... 测定了伪狂犬病病毒Fa株3基因缺失株(SA21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15代次,在非免疫仔猪体内连续传代5代次后,病毒毒价及对易感动物的安全性变化。并以核酸杂交、核酸酶切和gE-ELISA检测技术分别研究了缺失株(SA215)传代后不同代次病毒的外源插入基因(LacZ)、缺失基因(TK、gE、gI)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缺失株(SA215)毒价及对易感动物安全性未发生变化,外源插入基因得到稳定遗传,缺失基因未见回复突变,证明缺失株(SA215)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次 伪狂犬病病毒 遗传稳定性 毒价 外源 易感动物 仔猪 SA 基因缺失 缺失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