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opidogrel Bisulfate Tablets +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作者 Yiru Ch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6期290-294,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bisulfate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patients.Methods: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anu...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bisulfate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patients.Methods: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3,the sample source was 82 AMI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group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n=41)and a control group(n=41)by the numerical table method.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bisulfate.The clinical efficacy,coagulation indexes,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thrombin time(PT)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lopidogrel bisulfate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on AMI patients is remarkable.It reduces the PAR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so this treatment method should be popul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pidogrel bisulfate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下载PDF
阿司匹林滴丸制备工艺研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云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1-143,共3页
依据滴丸剂的制备原理,运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计出适合高校实验教学使用的滴丸剂实验装置,并研究出最优的实验室制备工艺参数,可进一步将阿司匹林滴丸制备方法投入实际生产中。本课题既可实现高校中的阿司匹林滴丸实验一体化教学,... 依据滴丸剂的制备原理,运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计出适合高校实验教学使用的滴丸剂实验装置,并研究出最优的实验室制备工艺参数,可进一步将阿司匹林滴丸制备方法投入实际生产中。本课题既可实现高校中的阿司匹林滴丸实验一体化教学,又可以优化阿司匹林滴丸的制备工艺,为企业生产提供最优工艺参考方案。我们以滴丸外观、丸重差异等指标为综合评价因素,考察基质的配比、冷却剂、冷凝剂温度、滴距、滴速等工艺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滴丸工艺条件。制备的滴丸圆整度好,色泽均匀无花斑,质地软硬适中,丸重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滴丸 实验室制备工艺 制备原理
下载PDF
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文 蔡鸿生 +2 位作者 罗顺德 张先洲 张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对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 ,并评价其体外质量。方法 :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原料 ,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 ,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空白微球 ,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 ,并对其形态、载药量、包封率、体外... 目的 :对阿司匹林鼻粘膜给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 ,并评价其体外质量。方法 :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原料 ,对苯二甲酰氯为交联剂 ,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空白微球 ,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 ,并对其形态、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微球形态圆整 ,大小均匀 ,粒径在 2 0~ 10 0 μm ,平均粒径为5 3.5 4μm,载药量 16 .6 5 % ,包封率92 .5 % ,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 :本微球制备工艺较简便 ,各种因素较易控制 ,重现性好 ,载药量与包封率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粘膜给药 淀粉微球 阿司匹林 制备工艺 体外质量评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阿司匹林壳聚糖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英 李酽 +1 位作者 谢静 蔡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1,48,共5页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确定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搅拌速度、阿司匹林/壳聚糖质量比、交联剂戊二醛、乳化剂Span-80用量对微球的药物包封率、...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确定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搅拌速度、阿司匹林/壳聚糖质量比、交联剂戊二醛、乳化剂Span-80用量对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以液体石蜡为介质,选用3%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按阿司匹林∶壳聚糖=1.5∶1、4%的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用量为体积比6%、中等搅拌速度制备出的微球药物包封率可达79%,微球粒径最小可达20 nm,制得的载药微球在16 h内对药物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25 h之内仍存在缓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阿司匹林 载药微球 药物缓释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贺智勇 吴朝花 +3 位作者 严俊丽 李海志 沈祥春 陶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562-3565,共4页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ASP-PC)并进行表征。方法:以ASP与PC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ASP-PC的制备方法、PC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体积和药脂比,并进行验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法、X射线...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磷脂复合物(ASP-PC)并进行表征。方法:以ASP与PC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ASP-PC的制备方法、PC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体积和药脂比,并进行验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所制ASP-PC进行表征。结果:采用磁力搅拌-冷凝回流法,药物-大豆磷脂比为1∶3(mol/mol),溶剂为四氢呋喃(50 m L),58℃下反应3 h,所制ASP-PC的平均复合率为83.52%(RSD=1.16%,n=3)。与ASP、ASP和PC的物理混合物比较,紫外光谱显示ASP-PC没有出现新的吸收峰;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SP-PC中的ASP与PC发生了相互作用,且ASP-PC在0~300℃范围内质量变化较小。结论:成功制得ASP-PC,其中ASP与PC复合成功,但仍有微量ASP以晶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光谱学性质
下载PDF
用正交法对阿司匹林微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茂星 马慧萍 +3 位作者 任俊 何晓英 葛欣 谢景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对阿司匹林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单凝聚法制备阿司匹林微囊;其包裹率与囊心囊材比和成囊温度有显著性关系,而搅拌速度则能影响微囊的粒径,当囊心囊材比为1:4,成囊温度50℃,搅拌速度为600r/min...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对阿司匹林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单凝聚法制备阿司匹林微囊;其包裹率与囊心囊材比和成囊温度有显著性关系,而搅拌速度则能影响微囊的粒径,当囊心囊材比为1:4,成囊温度50℃,搅拌速度为600r/min时,包裹率最高,囊径最小。同时以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微囊中阿司匹林含量,方法简单方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阿司匹林微囊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脂质及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狄政莉 田晔 +2 位作者 李安泰 饶春光 牛小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脂质、脂蛋白代谢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6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对老年高脂血症脂质、脂蛋白代谢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64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8例,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对照组1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α)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脉硬化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制剂具有调节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制剂 阿司匹林 高脂血症/老年人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南海 黄晓峰 +2 位作者 彭文杰 刘春棋 江丽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0天。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合用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全部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30天结束时测定血浆LP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通心络胶囊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内TIA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4.91±0.92)μmol/L,阿司匹林组(4.55±0.98)μmol/L,合用治疗组(4.67±0.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1.02)μmol/L(均P<0.01);治疗后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2.56±1.03)μmol/L,阿司匹林组(2.49±0.99)μmol/L,合用治疗组(1.52±0.8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以合用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合用治疗组TIA发生率(23.3%)低于通心络胶囊组(41.9%)和阿司匹林组(54.8%)(均P<0.05);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增高明显,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血浆LPA含量并可减少TIA发生,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溶血磷脂素类 植物制剂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层片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许婷婷 王宏响 +1 位作者 季金玉 邹巧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建立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层片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方法,通过比较自制品和市售产品的体外溶出行为,考察其有效性。方法制备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 目的建立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层片的制备和溶出度测定方法,通过比较自制品和市售产品的体外溶出行为,考察其有效性。方法制备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体积比40∶60∶2),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为1.0mL·min^-1;采用桨法,以pH值2.0盐酸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 r·min^-1测定溶出度;采用f2因子比较法,考察体外溶出行为。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质量浓度在20~200mg·L^-1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9.8%。自制品和市售品的溶出曲线一致。结论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专属、高效、简便,可用于测定复方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层片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制备 F2因子 溶出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复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声传 郭涛 +1 位作者 周俭平 王淑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考察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受试样品 (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 )及国外参比制剂Aggrenox (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进行了家犬生物利用度对照研究。采用交叉实验... 目的 考察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受试样品 (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 )及国外参比制剂Aggrenox (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进行了家犬生物利用度对照研究。采用交叉实验设计 ,对 6条健康家犬体内血药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浓度进行实际测定 ,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 自制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体内外相关 ,并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结论 研制的复方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缓释片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 缓释片 复方 生物等效性研究 体内 制剂 家犬 开发价值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杨 高峰 张莉 《中国医药》 2020年第6期915-918,共4页
目的比较2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招募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20例,间隔2个月分别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复方匹克硫酸钠颗粒行... 目的比较2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招募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20例,间隔2个月分别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复方匹克硫酸钠颗粒行肠道准备,比较2次胶囊内镜检查小肠清洁效果和患者肠道准备体验的差别。结果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9)岁,其中7例患者无小肠黏膜损伤、8例患者存在小肠黏膜糜烂、5例患者存在小肠黏膜溃疡。2次肠道准备方法小肠通过时间,小肠近端、中段、远端清洁度评分,小肠近端、中段、远端气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复方匹克硫酸钠颗粒时口味满意度、肠道准备体验、药液更容易服用得分高于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时[(8.2±1.2)分比(5.9±1.8)分、(8.0±1.2)分比(6.6±1.4)分、(8.4±1.1)分比(6.6±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小肠损伤程度患者,2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口味满意度、肠道准备体验和药液更容易服用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肠黏膜损伤,但不影响患者的肠道准备体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复方匹克硫酸钠均可用于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且2种方法之间小肠清洁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复方匹克硫酸钠行肠道准备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阿司匹林肠溶片 肠道准备 小肠清洁程度
下载PDF
阿司匹林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德顺 钟红梅 《辽宁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516-517,526,共3页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在常压条件下制备阿司匹林时候存在着产率低,阿斯匹林不易结晶析出等现象,改进了实验操作方法,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制备 研究
下载PDF
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爱明 范景鹏 林世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寻找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ASP-β-CYD)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初步研究饱和水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包合阿司匹林的最佳工艺。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阿司匹... 目的寻找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ASP-β-CYD)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初步研究饱和水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包合阿司匹林的最佳工艺。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h、干燥温度50℃。包合率可以达到79.61%,包合物收率为76.19%。超声波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超声时间为40min、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以达到73.18%,包合物收率为79.26%。研磨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研磨时间为20min、干燥温度为60℃。包合率可以达到84.41%,包合物收率为74.35%。结论超声波法制备包合物得到的包合率、综合评价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Β-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法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阿司匹林制备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新红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32,共4页
以“阿司匹林制备”为例,在大学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不仅充分发挥了设计性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严谨的科学作... 以“阿司匹林制备”为例,在大学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开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不仅充分发挥了设计性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设计性实验 阿司匹林制备 催化机理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嘉琳 周迎春 张鸿 《化工中间体》 2015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论文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用传统加热法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阿司匹林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Na HCO3和HCl为纯化剂,0.3 g维生素C... 本论文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用传统加热法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阿司匹林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Na HCO3和HCl为纯化剂,0.3 g维生素C为催化剂,反应物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1:3,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80℃,所得阿司匹林产品的收率最高,可达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制备 催化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阿司匹林软膏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春生 王成军 郭建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基质对阿司匹林软膏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基质类型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制备处方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阿司匹林软膏宜采用乳化法制备W/0型乳剂基质。结论:W/0型阿司匹林软膏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基质对阿司匹林软膏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基质类型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制备处方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阿司匹林软膏宜采用乳化法制备W/0型乳剂基质。结论:W/0型阿司匹林软膏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软膏 制备工艺 W/O型基质 稳定性试验
下载PDF
阿斯匹林制备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蓝虹云 黄道战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43-44,共2页
本文对阿斯匹林的制备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产物熔点133-135℃,红外先谱与标准谱图一致.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关键词 阿斯匹林 制备实验 改进
下载PDF
贝诺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莹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
利用大学化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后的产物为初始原料,经过简单的提纯,作为合成贝诺酯的原料。采用阿司匹林酰氯化两步法制得贝诺酯产品,之后对合成的产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工艺可行。该实验方法一方面解决了阿司匹林后... 利用大学化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后的产物为初始原料,经过简单的提纯,作为合成贝诺酯的原料。采用阿司匹林酰氯化两步法制得贝诺酯产品,之后对合成的产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工艺可行。该实验方法一方面解决了阿司匹林后续存放或处理的问题,另一方面节省了实验成本,变废为宝,开辟了一条新的学生实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培生” 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培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聚乳酸/S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左金平 方明山 王华林 《化工中间体》 2007年第4期9-11,31,共4页
应用自制的聚乳酸/SiO_2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微球,并对该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粒径大小分布在15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所得Higuchi方程为Q... 应用自制的聚乳酸/SiO_2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微球,并对该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粒径大小分布在15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所得Higuchi方程为Q=0.3598+0.03t1/2,相关系数ρ=0.9961,该结果显示所得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SiO2 阿司匹林 缓释 微球 制备
下载PDF
复方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缓释片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 王东凯 +3 位作者 张晓君 韩晓 刘相男 孙念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10年第3期81-88,共8页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缓释,硫酸氢氯吡格雷为速释部分,制备复方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缓释片。方法用HPLC法作为分析方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片剂处方。结果优化的片剂处方为,阿司匹林缓释层:阿司匹林150.0mg、...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缓释,硫酸氢氯吡格雷为速释部分,制备复方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缓释片。方法用HPLC法作为分析方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片剂处方。结果优化的片剂处方为,阿司匹林缓释层:阿司匹林150.0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K15M100.0mg、枸橼酸7.5mg、滑石粉5.0mg,硫酸氢氯吡格雷速释层:硫酸氢氯吡格雷97.9mg、预胶化淀粉60.0mg、微晶纤维素20.0mg、交联聚维酮8.0mg、滑石粉5.0mg。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该复方片1~24h内阿司匹林缓释效果良好,45min内硫酸氢氯吡格雷溶出质量分数达到90%以上。结论研制的复方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缓释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双层缓释片 制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