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pirin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in 48 h of symptom onse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Quan Zhang Zhi-Bin P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2期7814-7821,共8页
BACKGROUND Aspirin is a widely used antiplatelet agent that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and other vascular events.However,the optimal timing and dose of aspirin initiation after an acute stroke remai... BACKGROUND Aspirin is a widely used antiplatelet agent that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and other vascular events.However,the optimal timing and dose of aspirin initiation after an acute stroke remain controversial.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pirin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in 48 h of symptom onse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METHOD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open-label,controlled trial in 6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or hemorrhagic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in 24 h of symptom onset.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aspirin 300 mg daily or no aspirin within 48 h of stroke onset.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ccurrence of recurrent stroke,myocardial infarction,or vascular death within 90 d.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functional outcomes at 90 d measured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incidence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and mortality rate.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7.8 years and 55%of them were male.The median time from stroke onset to randomization was 12 h.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well balanc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primary outcome occurred in 6.7%of patients in the aspirin group and 16.7%of patients in the no aspirin group(relative risk=0.40,95%confidence interval:0.12-1.31,P=0.13).The mRS score at 90 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aspirin group than in the no aspirin group(median,2 vs 3,respectively;P=0.04).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6.7%vs 6.7%,P=1.00).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also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10%vs 13.3%,P=0.69).CONCLUSION Aspir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functional outcomes bu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Its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no aspirin.Further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nd longer follow-up period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irin acute stroke Antiplatelet therapy Recurrent stroke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下载PDF
PROCOAGULANT EFFECT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MOCARDIAL INFARCTION
2
作者 Wang Y Liu Q +2 位作者 Zhu J Yuan Z Ma X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procoagulant effects of thrombolytic agent on hemostasis and study the role of hemostatic 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In the present study,eighteen patients with acute m...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procoagulant effects of thrombolytic agent on hemostasis and study the role of hemostatic 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In the present study,eightee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received 1.5 or 2.0 mulliou U nonspecific urokinase(UK),or 70-80 mg fibrin-specific f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and did not use heparin until 8 hour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he above agents.Eight patients with AMI an without thrombolytic therapy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Coagulant and thrombolytic activity markers included thrombin-antithrombin Ⅲ comlex(TAT),D-dimer,fibrinogen(Fg) ,FMPV/Amax.All markers were determined before,immediately,1,2,4 and 8 hour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s respectively.Results.Molecular marker of thrombin generation-TAT showed an activated coagulant state immediately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Level of TAT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between every two osbserved phases in controls.Howver,level of TA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4.95±1.75μg/L(4.63±1.37μg/L) to 14.71±3.31μg/L(14.25±2.53μg/L)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agents UK(or rt-PA).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evel of serum TAT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hrombolytic therapy,and higher EMPV/Amax level than controls.D-dimer,a surrogate of thrombolytic activity increased markedly and Fg significantly declined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P<0.05).Couclusions.Thrombin generation occurred in plasma in response to excess fibrinolysis induced by thrombolytic therapy.Both urokinase and rt-PA had procoagulant action.This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the coagulant system might contribute to early reocclusion.These data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with thrombolytic agents.These data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with thrombolytic agents.Thes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TAT might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促凝血作用 尿激酶 RT-PA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原预处理逆行溶栓对STEMI患者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列勇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预处理逆行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组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预处理逆行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两组均采取PCI治疗,术中给予普通肝素钠、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入rhPro-UK进行常规溶栓。观察组由犯罪血管远端到近端注入rhPro-UK进行逆行溶栓。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 ST段回落率(STR)、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NR/SF)发生率,术后住院期间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TIMI大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STR回落率高于对照组,NR/SF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BNP峰值、cTn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TIMI大出血,观察组MACEs发生率(心衰再住院2例)低于对照组(心源性死亡1例,心衰再住院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预处理逆行溶栓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血流复流情况及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冠脉无复流及慢血流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尿激酶原 逆行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脉复流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对ASTEMI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心脏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于清 戚慧 李路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超早期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心脏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 观察超早期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心脏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至溶栓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即超早期(<3 h)溶栓组(观察组)和非超早期(3~12 h)溶栓组(对照组),各39例,溶栓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再通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再通率为82.05%,而对照组仅为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早期溶栓的实施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超早期溶栓 心脏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本校近期发表IF≥4.0的SCI论文摘要(英文)——Aspirin acetylates nitric oxide synthase type 3 in platelets thereby increasing its activity
5
作者 Xie Liping Liu Zhen +4 位作者 Ji Yong O'Kane Peter Jackson Graham Queen Lindsay Ferro Albert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1-1281,共1页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活性 抗生素
下载PDF
PCI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灌注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再灌注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8)。试验组在患者靶血管部位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显示:1级(无复流)低于对照组(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试验组3级均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后30天LVEF高于对照组,LVVd、LVV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中远期(术后30天、1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灌注,降低无复流的情况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尿激酶原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灌注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婧 张永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6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3级血流占比、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ST段回落>70%占比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48 h,两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4周,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发心绞痛、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ASTEMI的效果优于尿激酶,可更有效恢复心肌灌注,改善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尿激酶 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 心肌灌注 心功能
下载PDF
瑞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晓楠 贺楠楠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531-1532,共2页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后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后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冠脉再通率、心肌酶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0 min、60 min、90 min、120min,观察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观察组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8.8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AMI患者的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肌酶水平,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戴志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接受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早期溶栓治疗,观察组入院后接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再灌注...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接受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后接受早期溶栓治疗,观察组入院后接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再灌注成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酸激酶水平,出血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再灌注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52.82±6.2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79±5.31)mm均大于对照组的(42.07±4.53)%、(43.35±4.66)mm,肌酸激酶(183.26±31.25)U/L低于对照组的(277.18±45.37)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提高再灌注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出血风险,还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 介入治疗 再灌注成功率 心功能 不良事件
下载PDF
35例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先勇 沈洪 +3 位作者 唐发宽 武建军 张志强 吴旭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5例CPR后AMI患者(CPR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2例无CPRAMI患者(对照组)静脉溶栓...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5例CPR后AMI患者(CPR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2例无CPRAMI患者(对照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R组发病至心脏停搏时间平均为(84.0±33.6)分钟,CPR时间(7.7±3.0)分钟,平均溶栓时间为(93.6±48.8)分钟〔与对照组(163.1±69.2)分钟比较,P<0.001〕;冠脉再通率为74.3%(与对照组66.7%比较,P>0.05),CPR组无一例发生胸内出血,但有8例(22.9%)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严重出血(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7.1%比较,P<0.05)。结论:对CRP成功后无创AMI患者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适当扩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CPR后需注意预防机体应激性反应,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溶栓疗法 尿激酶 心肌梗塞 治疗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田洪 郝磊 +2 位作者 张玉波 周虎传 刘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后6-48 h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5)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B组(n=65)给予...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后6-48 h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5)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B组(n=65)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测评,并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出血性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基线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而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肌力恢复均显著优于B组(P<0.01);A组发生1例出血性转化,4例血尿;B组发生1例血尿,两组均无消化道出血,两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发病后6~48 h就医的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 溶栓 疗效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2
作者 沈洪 黄先勇 +5 位作者 计达 武建军 杜捷夫 苏绍平 张志强 宋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rtPA和UK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tPA组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为75.0%...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rtPA和UK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tPA组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为75.0%,UK组冠脉总再通率为61.3%。患者在发病<3小时溶栓治疗,rtPA组冠脉再通率为86.7%,UK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统计学处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与例数较少有关;住院并发症和预后2组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平均CCU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前者〔(7.1±1.2)日和(22.5±6.1)日〕较后者〔(11.7±3.1)日和(27.3±7.3)日〕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小剂量(50mg)rtPA有良好的溶栓效果,冠脉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显著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尿激酶 溶栓治疗 静脉 RT-PA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闯 张金盈 +8 位作者 黄振文 李华 邱春光 党瑜华 赵洛莎 张彦周 张晓 张慧琴 刘保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 :观察国产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rhPro-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将31例发病 6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rhPro -UK组 (n =16 )和尿激酶 (UK)组 (n =15 )。rhPro -UK组取rhPro -UK2 0mg溶于 10ml生理盐水中 3mi... 目的 :观察国产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rhPro-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将31例发病 6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rhPro -UK组 (n =16 )和尿激酶 (UK)组 (n =15 )。rhPro -UK组取rhPro -UK2 0mg溶于 10ml生理盐水中 3min内静脉注射 ,另取 2 0mg溶于 90ml生理盐水中 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尿激酶组取UK 15 0万单位溶于 10 0ml生理盐水中 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在溶栓 90min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情况。评价出血并发症以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rhPro -UK组总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 74 .9% ,UK组为 6 6 .7% (P =0 .0 4 1)。rhPro -UK组无颅内出血 ,UK组有 1例致命性颅内出血 ;其余出血并发症以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时应用国产rhPro -UK进行静脉溶栓成功率高 ,使用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尿激酶 溶栓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杰华 金红 杨海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的溶栓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ivgtt,溶栓开始后12 h,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7500 U,qd,肌内注射,持续3~5 d;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诺肝素钠60 U/kg,ivgtt,给予1mg/ml注射用阿替普酶8 ml静脉注射,其余42 ml在90 min内ivgtt,然后继续给予依诺肝素钠以12 U/(kg·h)微量泵泵入48 h,48 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 U,肌内注射,bid,连用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溶栓后30、60、90、120 min时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心电图、成本-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患者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波时间、Q波/R波和ST段偏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的单位效果所需花费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壁瘤、心包积液、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尿激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后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但尿激酶价格低廉,成本-效果比优于阿替普酶,临床可权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钱晓涛 赵腊梅 +1 位作者 谭树宣 杨培文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用药时机、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溶栓时间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率、...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用药时机、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溶栓时间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 h溶栓者12例、3-6 h溶栓者15例、〉6 h溶栓者8例;〈3 h溶栓者与≥3 h溶栓者年龄、性别、合并症、梗死部位、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应用尿激酶溶栓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再通20例,平均溶栓时间(1.9±1.5)h,低于溶栓失败15例(4.3±1.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与发生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死亡率5.71%,〈3 h溶栓者、病发≥6 h溶栓者死亡率、肺水肿发生率、牙龈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溶栓者、≥6 h溶栓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应积极行尿激酶溶栓,有助于降低并发、死亡风险,发病3-6 h可以溶栓,大于6 h不应溶栓,可增加并发风险,收益小,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迟东升 吾柏铭 +2 位作者 洪小苏 余荣水 靳风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2 0例 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CGRP浓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 CGR...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2 0例 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CGRP浓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 CGRP平均浓度为 (45 .8± 7.1 ) ng/L,SAP患者为 (42 .9± 9.9) ng/L,正常对照组为 (5 2 .1± 1 6 .0 ) ng/L ,SAP患者的血浆 CG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0 .0 1 )。AMI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及梗死面积较大者的血浆 CGRP浓度〔分别为 (6 1 .1± 1 7.4) ng/L、(6 7.7±2 4.1 ) ng/L和 (1 5 5 .7± 46 .5 ) ng/L〕较无并发症者 (1 99.4± 5 2 .1 ) ng/L显著减低 ;CGRP与 CK MB呈显著正相关 (r=0 .42 ,P<0 .0 0 1 ) ;AMI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 )再通者的血浆 CGRP和 CK MB浓度较溶栓前明显升高 ,分别是溶栓前的 6倍和 2~ 3倍。结论 :检测血浆 CGRP浓度对 AMI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AMI溶栓后早期出现 CGRP和 CK MB浓度明显升高提示 IRA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心肌梗塞 CGRP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冷闰杰 刘晓红 +2 位作者 李岩 鲁俊红 边小春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STEMI患者90例,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STEMI患者90例,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尿激酶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水平、ET-1、NO、hs-CRP及C3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印min、90 min及120 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TG、TC、LDL-C、ET-1及NO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hs-CRP及C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肌痛的发生率为0、8.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22.22%(P<0.05);2组患者乏力、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治疗STEMI患者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及优化患者的脂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小,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荣魁 洪波 郑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急诊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53例患者(早期组)...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急诊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53例患者(早期组)、6~12 h 47例患者(晚期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溶栓治疗2 h后,早期组患者的ST段回落≥50%率、ST段完全回落率及再通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患者(P〈0.05);溶栓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CK峰值、CK-MB峰值及达峰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晚期组患者(P〈0.05);溶栓治疗后,早期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患者(P〈0.05),2组间发生出血事件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最佳时机是在起病后6h以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及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常胜 王秀春 +1 位作者 孙业全 曹贵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39-34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血管再通程度、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94例中有效72例(76.6%);血管再通程度≥50%67...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血管再通程度、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94例中有效72例(76.6%);血管再通程度≥50%67例(71.28%)中有效64例(95.52%),血管再通程度<50%27例(28.72%)中有效8例(29.6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病<6h的48例中有效41例(85.42%),6~24h的46例中有效31例(67.3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生颅内出血16例(17.02%)。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溶栓 尿激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逆向精确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1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田进文 彭利 +9 位作者 刘谟焓 李彦华 郭新红 侯允天 高磊 白静 宋康兴 杨学东 李可 王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633-63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早期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方法。目前,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血栓抽吸及通过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塞相关动脉等。但冠状动脉闭塞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早期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方法。目前,实现缺血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血栓抽吸及通过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塞相关动脉等。但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施行逆向溶栓的方法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报告1例运用尿激酶经微导管行冠状动脉逆向溶栓联合支架植入开通阻塞动脉,最终效果良好。但靶血管血栓性病变如何界定、具体标准操作方法及对远期疗效观察等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逆向精确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