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监管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明 张元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52,共5页
2007年次贷危机后,为缓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各国监管部门普遍采用了风险自留的监管举措。在梳理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内生逻辑的基础上,对风险自留监管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 2007年次贷危机后,为缓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各国监管部门普遍采用了风险自留的监管举措。在梳理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内生逻辑的基础上,对风险自留监管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险自留监管规则在自留内容、主体、方式、比例、反规避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风险自留监管
下载PDF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金融、保险一体化的典范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伏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文从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着手 ,以巨灾债券为例 ,揭示了保险连结型证券的精算定价机理 ,在描述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后 ,着重分析了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关键词 巨灾债券 道德风险 金融业 保险业 巨灾风险证券化 需求分析 巨灾期货 中国 监管制度
下载PDF
危机前后资产证券化监管思路的重大转变及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红 刘丽娜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4期1-12,共12页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危机前,资产证券化监管重在促进发起机构最大程度地转移基础资产及其相关风险,最理想的状况是全部出售基础资产和完全转移风险。危机后,为了缓解资产证券化存在的...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危机前,资产证券化监管重在促进发起机构最大程度地转移基础资产及其相关风险,最理想的状况是全部出售基础资产和完全转移风险。危机后,为了缓解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激励不相容等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由发起机构保留部分基础资产风险的建议,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陆续发布了强制要求发起机构自留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规定。"促进风险转移"与"要求保留一定风险"看似矛盾,但反映了监管者力求在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与强化发起机构贷款管理责任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危机后提出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要求的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的风险自留监管和相关豁免规定进行了比较,并以此探讨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监管 风险自留与豁免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激励不相容
下载PDF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新规的评析与改进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凯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0,共7页
2012年,我国监管部门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制定了风险自留规则,要求证券化发起人自留一定比例的最低档资产支持证券。立法者期望该规则能控制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并促进证券化的发展。目前的风险自留规则能否有效落实该立法目的?本... 2012年,我国监管部门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制定了风险自留规则,要求证券化发起人自留一定比例的最低档资产支持证券。立法者期望该规则能控制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并促进证券化的发展。目前的风险自留规则能否有效落实该立法目的?本文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前的试点项目的经验研究,结合欧盟和美国风险自留规则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风险自留规则进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道德风险 风险自留
下载PDF
促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制度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鲁政委 方琦 钱立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成果全球瞩目,但相对于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仍然存在巨大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励更多资金投向绿色发展领域。考虑到绿色信贷提供了中国90%以上的绿色融资,将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释放银行...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成果全球瞩目,但相对于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仍然存在巨大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励更多资金投向绿色发展领域。考虑到绿色信贷提供了中国90%以上的绿色融资,将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释放银行资本金,更能借此吸引大量非银行机构投资者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然而,在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普通资产证券化三者均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却异常缓慢。基于此,本文从供、需两端深入分析了制约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原因,并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系统地提出了激励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建议:一是免除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自留要求;二是允许主动管理型绿色贷款抵押债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 绿色贷款抵押债券
下载PDF
抵押贷款证券化:道德风险与次级债危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桥云 韩煦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不可否认,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有过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抵... 不可否认,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美国经济发展也有过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尤其是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有关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究整个住房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被放大的根源,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应归因于证券化后放款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贷款证券化 风险转移 道德风险 次级债危机
下载PDF
声誉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道德风险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建鸾 宋菁菁 刘国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90,101,共14页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结构性金融产品,投资人难以穿透观察底层基础资产,且交易主体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为实现各自利益,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声誉理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良策,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首先构...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结构性金融产品,投资人难以穿透观察底层基础资产,且交易主体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为实现各自利益,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声誉理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良策,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首先构建了声誉共同体模型解释声誉控制道德风险的机理,其次采用序贯博弈推导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声誉模型中的“主导者”为发起人,最后重点分析发起人声誉模型,根据声誉动态、期间贴现因子、误报的发起人收益区分最低成本分离均衡、完全分离均衡、部分混同均衡和完全混同均衡,研究声誉如何帮助投资人区分发起人类型及甄别其道德风险行为。本文得出声誉共同体的声誉价值即为其道德风险行为获益的机会成本,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道德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发起人道德风险,风险自留减少可以成为其声誉提高的信号这三项结论。本研究对分析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主体的声誉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声誉实证研究也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 道德风险 风险自留 序贯博弈 信贷资产证券化
下载PDF
次贷危机传导机制及银行危机防范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宏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分析。文章从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入手来探析此次信贷危机扩散的根源。在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次贷证券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危机扩散的重要根源...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分析。文章从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入手来探析此次信贷危机扩散的根源。在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次贷证券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是危机扩散的重要根源,金融恐慌和利率是危机传染的重要渠道。银行业应该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定价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银行危机传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染机制 资产证券化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松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化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以其风险隔离机制,增加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但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资产证券化也会带来巨大金融风险。通过回顾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并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化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以其风险隔离机制,增加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但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资产证券化也会带来巨大金融风险。通过回顾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并从资产证券化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梳理相关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道德风险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择机与风险自留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庭 叶蜀君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7,84,共10页
在风险自留规则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的资产证券化择机模型,研究风险自留规则对资产证券化择机的影响及相应融资策略。结果表明:同等融资需求下风险自留导致更高的基础资产投入量,提高证券... 在风险自留规则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的资产证券化择机模型,研究风险自留规则对资产证券化择机的影响及相应融资策略。结果表明:同等融资需求下风险自留导致更高的基础资产投入量,提高证券化融资总成本,降低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效用;风险自留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择机策略,使得资产证券化替代附属债务融资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不同情境下分别存在单一融资策略、完全替代策略和混合融资策略;风险自留会削弱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管理动机,增强流动性管理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流动性管理 资本管理 择机 风险自留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德舟 郭晓音 张旭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3期83-86,100,共5页
首先针对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由此论述了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产生原因;其次通过构建信用评级机构博弈支付矩阵,运用演化博弈论对评级机构的演化趋势做出... 首先针对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并由此论述了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产生原因;其次通过构建信用评级机构博弈支付矩阵,运用演化博弈论对评级机构的演化趋势做出分析,得到其演化的三种不同的稳定策略;最后从建立声誉机制、保证评级机构独立性、加强监管力度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用评级机构 道德风险 演化博弈
下载PDF
创新型企业的内涵、驱动力及发展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萍 李庆满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3期97-100,共4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前提。本文界定了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概念,阐述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企业创新的动力,提出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创新驱动力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银行信用风险计量和资本监管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立新 吴沁 王晓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属于金融创新产品,其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依然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要素。其中,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的衡量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中之重。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计量框架的改革,体现了科学地简化处理...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属于金融创新产品,其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依然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要素。其中,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的衡量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中之重。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计量框架的改革,体现了科学地简化处理、风险敏感度和审慎性提高的特点。本文着重从衡量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加权资产出发,结合最新资本监管要求,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交易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阐述了交易中的"真实出售"和"风险自留"的意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巴塞尔协议 风险计量 风险自留
下载PDF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实选择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冰竹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10期55-68,共14页
信贷资产证券化既有利于银行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也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历经多轮试点走向常态化发展,但在监管、法律、配套体系建设和具体操作层... 信贷资产证券化既有利于银行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也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历经多轮试点走向常态化发展,但在监管、法律、配套体系建设和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通过中外比较分析得到的经验启示,提出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实选择和对于优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外部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与豁免 跨部门监管 统一系统平台 基础资产选择
下载PDF
新会计准则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次级自留的会计分类与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兆莹 王宝鑫 高尧 《财务与金融》 2019年第4期23-28,共6页
IFRS 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将信贷资产证券化次级证券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结合自持次级证券的起源、监管要求以及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差异来看,该会计确认分类的结果和交易实质相互偏离。为了... IFRS 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将信贷资产证券化次级证券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结合自持次级证券的起源、监管要求以及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差异来看,该会计确认分类的结果和交易实质相互偏离。为了尽可能减少新准则的偏离对于会计准确性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IFRS 9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估值方法,以调和会计分类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矛盾,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次级证券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RS 9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 公允价值
下载PDF
委托代理模型下的资产证券化最优保留比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勇 方东辉 《系统工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50,共8页
资产证券化具有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分散本性风险的优势,但资产证券化也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下(投资者是委托人和银行是代理人)通过风险自留机制来解决资产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借助数量模型与数值分析,发现... 资产证券化具有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分散本性风险的优势,但资产证券化也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下(投资者是委托人和银行是代理人)通过风险自留机制来解决资产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借助数量模型与数值分析,发现道德风险下的最优保留条款的合约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并不是当前固定的保留份额,保留比例应该取决于资产池的资产违约损失率分布情况以及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程度。结论表明:风险自留比例与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资产池的资产平均违约损失率越高,资产违约损失率波动率越大,代理人的风险自留比例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委托代理模型 道德风险 保留条款
原文传递
风险自留能抑制信用风险承担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桂霞 张尧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6,共11页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手动收集了中国2005—2020年的风险自留相关数据,构建包含证券化资产池和分层资产支持证券层面数据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自留监管要求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风险自留比例能够通过发信号效应向市场传递资产池质量信息。其次,风险自留比例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再次,风险自留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银行加杠杆和配置高风险资产来实现,而增强银行对资产池的甄别激励和监督还款激励的两大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最后,以“21号文”为政策冲击,使用标准双重差分模型和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自留水平突降将削弱上述抑制作用。本研究不仅为中国继续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监管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风险自留 自留形式 双重差分模型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与豁免——来自美国的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艳 郭杰群 《金融市场研究》 2015年第6期57-63,共7页
2008年后美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六个联邦机构在2014年10月联合公布了《多德-弗兰克法案》第941章,也就是信用风险留存的最后规则。但规则中又设定了复杂的风险留存的豁免条款。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资... 2008年后美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六个联邦机构在2014年10月联合公布了《多德-弗兰克法案》第941章,也就是信用风险留存的最后规则。但规则中又设定了复杂的风险留存的豁免条款。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资产证券化风险留存的规则的设定和豁免条款,探讨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留存制度设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风险留存 豁免条款
原文传递
我国发展寿险保单贴现的道德风险难题及其破解
19
作者 胡鹏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4,共6页
2018年1月8日,保监会下发《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将寿险保单贴现引入我国。通过寿险保单贴现,保单持有人能够将保单自由转让,从而提升保单之流通价值,对我国保险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发展寿险保单贴... 2018年1月8日,保监会下发《人身险保单贴现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将寿险保单贴现引入我国。通过寿险保单贴现,保单持有人能够将保单自由转让,从而提升保单之流通价值,对我国保险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发展寿险保单贴现面临着投资别人的"余命"这一道德质疑,即被保险人活得越短,保单投资人获利就越丰厚。纵观寿险保单之历史发展,其已由生活之最后保障演变成家庭财务规划的工具,加上投资型保险兴起,使其财产性质形塑寿险保单贴现之道德伦理基础。寿险保单贴现运作中的道德风险应采"间接交易"模式和"保单受益权资产证券化"化解,保单贴现机构应取得保单受益人地位,随后对保单受益权进行证券化,从根源上消除道德风险,保障保单持有人的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险保单贴现 道德风险 间接交易 保单受益权 资产证券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